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
  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杀了单于,这是连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都没有达到的事,却被他作到了,实为不世之奇功。但是他违抗上司命令,还要挟上司,最后还穿战利品,贪污受贿,实在是够恶劣的。连皇帝对他如此处置也考虑再三,不过还是封他为关内侯(这也是汉代才做的,假如是在以后的朝代,让你来一个罪过相抵就算不错了,搞不好还要砍了你,反正大患已去,不需要你了。这样的处置,无怪汉代兵威最盛。)之后陈汤后因罪被贬,(也是赏罚分明之道,)最后善终。
  汉代之所以兵威最盛,与当时的赏罚分明还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随便再说陈汤说的那句话(我个人觉得挺适合他还有霍去病这样的傲气将领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随便再列几位抗匈的将领,赵充国,赵破奴,韩安国,郑吉,傅介子,常惠,李广利(虽然初征大宛不利,后来又投降匈奴,但是我觉得也象李陵一样可以算入)
  4 煮酒话古人之刘备
  说到刘备,大家就会不自然的想到三国演义的刘备,而且马上就有人分成两派,支持刘备的说他仁义爱民,反对的说他假仁假义。不过,无论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应该看看真正的刘备。
  刘备,三国志上说,(以下选用的都是三国志而不是三国演义的材料,不然以后我们可以就说蒙哥之死不是在钓鱼城而是在襄阳被杨过用石头击死了,因为神雕侠侣可比宋史流行多了。哈哈)他是汉室宗亲,家道中落,后来靠买席子为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不喜欢读书,喜欢穿好的吃好的,喜欢玩乐,结交朋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按现在的标准,他就是一纨绔子弟,败家子,混黑社会的。
  不过我们要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东汉并不象后来那样反对豪侠结党,那时民风还算古朴,任意豪侠不太被人所恶,尤其当时宦官打击士大夫,其士大夫反抗力量得到了民间力量的拥护,比如三国前期的两大英雄,曹操和袁绍,两个人就喜欢结交游侠豪杰,(“祖(这个祖是指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过嘛,袁绍和曹操他们是高干子弟,有的是钱,这样乱花也没关系,而刘备也这样,实在是这小子天生不甘寂寞,是个野心家。不过后来还真被他捞到一票。(“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这是明显的黑社会和富人相互勾结啊,哈哈,一般这样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张苏两人要刘备做保镖,还有一种就是认为刘备会成大业,做点前期投资了(当然也可能是被刘备逼的)。张苏两人后来在历史上没见到,这样看刘备做保镖很不成功,至于前期投资,回报期远了点,他们是享受不到了,说不定还被刘备喀嚓掉了。不过他们这样做到是在青史上留名了,虽然没利,但是有名,也不算太折本。
  再之后就是黄巾起义,他有了钱,招了点兵,包括关羽张飞两大将,跑东跑西,立了点功,做了安喜尉,不过那时年轻气盛,脾气不小,看督邮脾气大,就把他绑起来打了一顿,(这事后来在三国演义被安到张飞身上,为了是刘备的仁义之名啊,哈哈,不过太仁义就假了点,历史上的刘备还是很有个性的。)
  再之后,几番沉浮,屡次作战,但是都没交到好运,其中被黄巾军打败过,被吕布打败过,也被曹操打败。数次战败逃亡,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可以说是悲惨之极。但是这不是说刘备太弱,实在是敌人太强大了。先看看当时争天下的英雄,袁家兄弟,四世五公,单凭家族传下的基业就坐了当时的头把交椅,枭雄曹操,也是世家子弟,家业甚大,而且在朝中的地位也不是刘备这个贫民可以比的。其他一干人等,多是世家高官,本来就有根基。(曹操有曹家夏侯家的兄弟子弟兵,孙策比较惨,但是也有父亲留下来的威信和基业。就连吕布也有一支强悍的部队在手)但是刘备呢,没有钱,没有父辈传下的扎实的根基和老部属,一切只能靠自己,白手起家,没什么背景,谁都可以欺负你一下,能生存成这样也不错了,尤其刘备还不喜欢向比较弱小的江东跑(一来太远,二来当时江东实在太落后,真要争天下还是要在中原争)在中原硬碰硬,由无名之辈也混出来了,还做了一州之主,也算有模有样,虽然在袁术和吕布夹击下失败。但是也主要是实力和根基不足之故,并非他不善于用兵。
  要在乱世争得一席,有三点不可少,实力,胆略,人心。实力是刘备的前天劣势,没有父辈的积累,没有扎实的根基,他起兵时连对那些黄巾军都要避让三分。而胆略刘备是有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曹操四处征战时,有多人提出偷袭许昌,比如袁绍手下谋士屡次提出建议,但是袁绍却不采纳,曹操与袁绍对峙时,刘备也向刘表提出偷袭许昌,刘表也是不纳,(无独有偶,江东小霸王孙策也乘想到偷袭许昌,只是身死,曹操的运气当真很好。)而且之后刘备在荆州博望击败夏侯惇,于禁,在赤壁和吴兵联手破曹操,之后取蜀,夺汉中,这些战役都是实打实自己打出来的,(当然在三国演义中把这些功劳大都归于诸葛亮了,也许诸葛亮是在中起了相当的作用,但是起决策的还是刘备,就象郭嘉荀彧虽然是曹操的谋士,但是我们说的都是曹操之功而不是郭嘉荀彧之功)所以,刘备胆略不缺,缺少的是实力和立身之地。(不过单纯从胆略看,曹操还是高于刘备,但是其他人比之就不如了。)
  既然没有实力,那就只能收拢人心了,刘备虽然反复强调自己是汉室宗亲,但是其实这对大多数的士大夫是没有用的,东汉士族制度已经开始成型,士大夫大都忠于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皇室朝廷,尤其东汉末年朝政腐败,人心已经背离,不象新朝灭亡时西汉并无大过,新朝却朝政混乱,人心均思汉,所以当时都要立刘姓为王。何况当时汉室宗亲并不是刘备一人,刘表,刘焉,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实力均比刘备强。(不过能力就差多了,刘焉例外,不过早死)。之所以强调汉室宗亲,完全是因为当年有一次汉光武帝复汉,虽然没士大夫支持,但是能骗骗老百姓还是没问题的。扯远了,回到原题,刘备在收拢人心上做的是很不错,在平原别人买通的刺客不忍杀之,在徐州陶谦让之(这是三国志上的,并不是三国演义上的内容,当然这也有当时徐州其实已经被刘备控制的情况,但是没有胆略人心如何能甘心情愿的让其让位)之后在荆州更是,“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你见刘备史书上是没见他有屠杀民众这样的事。(虽然说有假仁假义之嫌疑,但是你作为乱世下的民众你是想活在哪里好呢?)
  这样做也有好处,刘备得人心,日后投奔他处,袁绍曹操总不好杀他,一来假若杀了他,人心惟恐有失,二来也是认为他屡次失败,成不了大气(让人有一个仁义软弱的感觉也好,只是每每总能被人逃出,真够狠的,尤其是从曹操那逃出,实在是不可想象,隋末的李密运气就差多了,被李渊追上,不然当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之后巧夺荆州,有人说他厚脸皮,这如何说起,这是夺天下,又不是过家家,假如是曹操夺了荆州,孙权更加别想安稳宝座了,之所以让刘备占了荆州,完全是战略问题,刘备是绝对不可能主动让出来的,本来就缺少的是立身之地,怎么可以随便让人,之后和孙权平分荆州实在是为了对抗曹操的需要。这如何说刘备厚脸皮呢。(何况刘备就算真赖也不会象演义那般哭哭啼啼。)
  当然之后刘备在汉中之争中获胜,关羽北进也胜利在望。(我个人认为两路进击确实有可能入主中原,当时中原被刘备的间谍搞的大乱,一旦关羽顺利,单是控制内部就够曹操受的,当然荆州是牵制,关键是由汉中入关中,有北方骑兵支持,(就是马超起作用的地方了,哈哈)再进中原,这也是当年刘邦的路线。)不过这并不是孙权和曹操都愿意看到的,曹操担心的是被刘备击败,孙权担心刘备一统,(这三国中最麻烦的就是东吴,曹魏蜀汉都有一统天下之意,就只有东吴只想保自己的地盘,不想看到任何人一统,原来孙策周瑜在还有北上之心,孙权嘛,打了几次也就想搞自己的小地盘了,三国要没了这爱守成的东吴也很难形成了。)不过孙权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虽然假如是大丈夫,应该乘关羽北上中原之后再劫荆州或直接北上,那样所得更多,对蜀汉曹魏打击更大,孙权只看重荆州一地,实在是小家子气的狠。
  之后刘备伐吴,也是不得而为之,荆州没了,两路北上不可能,单纯一路北上,之后诸葛亮的北伐已经给了我们结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乘曹操身死之即,击败东吴,至少要削弱之,假若单纯取荆州,那难保下次东吴再来这么一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东吴,夺其地,这是最好的结局,一旦成功,两路北伐,机会就大得多了。即便失败,只要力保蜀州汉中,按东吴守成的心理,也不会一再进犯。(这次伐吴虽然声势浩大,但是还是留有余地,猇亭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说的是七十万大败,但是并没有这么夸张,吴军其实比蜀汉军还多,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所以虽然大都说官渡赤壁以少胜多,没说猇亭以少胜多的,不过这次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很多,损失很大,刘备也可能预料不利,但是没想到这么惨。)之后很快就证明了,曹魏见两虎相争,打的不是失利的蜀汉,而是战胜的东吴,关键处就是蜀汉留有大量预备兵力防止曹魏入侵,也是因为三国的复杂形势,吴国马上就前来请和。三国演义之所以为人称道,一来是罗贯中写的好,二来也是三国的形势复杂多变,相互牵制的关系,局势跌荡起伏。
  不过自此一役,蜀汉再无一统之可能,诸葛亮北伐实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因为这样,我觉得诸葛亮才是大丈夫,做可能完成的任务是聪明人做的事,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勇士做的事。)
  刘备由平民起家,颠簸流离,屡败屡战,终成一代帝王,虽不能再建汉室,但是其能力不容他人轻视,之后虽然很多人说要重振汉室,但是再也没人能达到象刘备这样,能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了。
  5 煮酒话古人之李鸿章
  说实在话,实在不想讨论晚清的人物,因为晚清怎么看也是属于近代史,我们应该说是近人才对,说笑一下。不过李鸿章这个人实在是很有趣也很容易引起话题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