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奇书全集-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东周列国志》中有段关于《阴符》的精彩描写。当年苏秦辞鬼谷子下山,尽破家财得黄金百镒,黑貂裘衣一件,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人民风土,得天下利害之详。然而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其时钱财以尽,只得回家。回家后,一家老小尽责其之。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母不以其为子。绝望之余,想起鬼谷子之临别赠言﹕“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倦欲睡,则引锥刺股,血流满足。如此一年,于阴符有悟,乃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天下之势,尽在掌中。后又出游列国,成功于燕、赵。随之又将六国合纵,共同抗秦,建立不朽功绩。
  本经阴符七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髣佛。髣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法螣蛇。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散势法鸷鸟。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兑法灵蓍。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持枢。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中经。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郄。缀去却语。摄心守义。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郄而去之。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征羽不相配。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解仇斗郄。谓解羸微之仇。斗郄者。斗强也。强郄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弱者哀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却语者。察伺短也。故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动以忌讳。示以时禁。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效之于验。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鬼谷四友
  战国时代,出现了许多才智之士,突出者如孙膑、庞涓斗智,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相传些四人同为鬼谷子门生,因些有人将他们合称为鬼谷四友。
  孙膑
  中国战国中期军事家。真名失传。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传说与庞涓同时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孙膑兵法》
  中国古代兵书。古称《齐孙子》。战国中期孙膑及其弟子撰。孙膑兵法早有著录,《汉书·艺文志》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其后失传,《隋书·经籍志》即不见著录。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过整理、注释,编纂为《孙膑兵法》,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2月出版。共364简,1。1万余字,分上、下两编,各15篇。上编直接辑录孙膑的有关事迹和言论,下编是否完全属于孙膑的论著,尚难确断。1985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将下编移出,补入“五教法”一篇,共16篇、294简,文字亦有较多修正。这批竹简由于自然剥蚀和出土时发掘上的原因,残断散乱十分严重。虽经文物部门大力整理,已不能恢复原貌。但可以看出,其书应是孙膑及其弟子所著。该书继承了《孙子兵法》等书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战争观、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上都提出了若干有价值的观点和原则。《孙膑兵法》问世之后,虽曾失传,但在《史记》、《通典》等古籍中仍然保存了少量佚文,在历史上颇有影响。孙膑提出的“围魏救赵”(见桂陵之战),已成为军事史上一个著名战法,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竹简《孙膑兵法》出版后,受到中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该书因袭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杂有一些迷信观念,则属糟粕。
  庞涓
  战国时魏将。早年与孙膑同师学兵法。公元前354年率魏军围赵都邯郸,次年齐派兵救赵,齐军在孙膑 策划下,出兵袭魏大梁,迫使他回兵救援,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中伏被擒。公元前342年领兵攻韩,次 年齐救韩,采用孙膑逐日减灶之策,诱使他日夜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太子申被俘,涓自杀。
  苏秦
  中国战国时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