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1年11月,高野五十六来到了他久已向往的江田岛海军学校。江田岛位于獭户内海的南端,东与日本著名的军港吴军港隔海相望,在行政上属广岛县管辖,距神户大约有150海里。日本海军兵学校是日本军国主义培养海军军官的摇篮,创立于明治初年。明治维新后不久成立的明治政府,在西方列强日益渗透的压力之下,为维持民族独立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口号,并以此为国策,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兵制改革。1868年1月,建立海陆军务科,负责建军和国防事务。2月,改海陆军务科为军防事务局。在这一过程中,明治政府认识到,作为岛国的日本,海军的有无和强弱对其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而兴建海军的当务之急,是开设军校培养军官,因此下令军务官等办海军学校。1869年9月,兵部省为培养日本海军军官,在东京筑地旧广岛藩邸创建了海军操练所,作为统一的海军教育机构,并令鹿儿岛、山口。佐贺等16藩派出18到22岁的青年前来学习。1870年1月,海军操练所改称海军兵学察。此即海军兵学校的前身。在海军兵学校组建初期,由于日本在军制上是陆军取法国式,海军取英国式,因此从英国招聘了许多有经验的海军教官,依靠他们使其海军教育走上了正规。1876年海军兵学寮正式改称海军兵学校。
  日本在建立近代军队和军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继承了封建武士道的精神传统,向军队灌输绝对尊崇天皇的思想。1878年,先由陆军中将兼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把效忠天皇作为军人的天职,竭力向士兵灌输“忠义”、“勇敢”、“服从”的武士道精神。1882年,又以天皇的名义进一步发布《军人敕谕》,明确规定军人应尽忠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和崇俭朴,必须“忠君爱国”,把天皇作为“神”来崇拜。所谓“武士道”,本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忠君爱国是其根本,它强调杀代为荣,宣扬自我牺牲精神,甘为主子卖命。武士为了殉主之死,或者为了挽回因打败仗而招致的耻辱,必须勇于剖腹自杀,以表示对其主子的绝对忠诚。至近代,日本统治集团接过这一精神传统,并百般加以美化,冒充日本民族的固有精神,强加给广大士兵和人民,致使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反动性和野蛮性愈益突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日本海军兵学校,武士道精神得到彻底贯彻,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每到重大节日,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举行升军旗仪式。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朗读、背诵一遍天皇的《军人敕谕》;为了磨练学生“意志”和适应任何环境的能力,除了正常的军事课程之外,学校经常举行残酷的训练,各种剑术、柔道、相扑更是不可或缺。学校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天皇拿枪的奴隶。一名英国人在谈到他对日本海军兵学校的印象时写道①而身死被捧为“军神”的广濑武夫,正是这种野蛮的武士道精神培育出来的军国主义怪物。
  ①日俄战争时,日军为将俄国军舰封锁在旅顺港内,用沉船封锁其进出港口的航路。——作者
  高野五十六所向往的海军兵学校正是这样一所训练战争贩子的学校。他入校的成绩,在同年入校的300多名新生中名列第二。据其档案记载,各科成绩分别为
  五十六在海军兵学校学习的3年,正是日俄矛盾日益尖锐激化的时期。1900年俄国借出兵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之机,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其中包括几年前日本被迫退出的辽东半岛。这自然不能为视中国东北为其禁脔的日本所容忍。日本全国上下一致要求驱逐沙俄,单独霸占中国东北,于是日本政府马上开始了对俄作战准备,日俄之战已势不可免。
  笼罩在日本国土上的日俄战争风云,激励着年轻的高野五十六为天皇建功立勋而发奋用功。在五十六同年级学生中,可谓“人才济济”,后来就有4人升任大将(包括五十六)、3人升任中将。在这样一个群体中,五十六仍以其刻苦、严肃获得了声誉,被人称为“顽强的五十六”。至三年级时,他是第9分队的队长,在学校进行的黄海海战和攻占旅顺的各次模拟训练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社交方面,由于五十六寡言少语、同情敏感,拥有长冈武士朴素、实干的精神,乐于助人、待人诚恳,被称为“长冈武士的榜样”。在海军兵学校他与掘悌吉(后来早于五十六升任中将)结成了莫逆之交,这对其后来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海军兵学校的3年,军国主义武士道的江田岛精神在高野五十六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就在高野五十六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那一年,日俄战争爆发了。整个海军兵学校顿时沸腾起来,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尽早参加对俄战争,为天皇征战建立功勋。在一片军国主义思潮大泛滥的潮流中,1904年11月4日,高野五十六自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毕业了,其毕业成绩在全体毕业生中名列第七位。这正是  ——
  第二章 初露锋芒
  27日4时45分,“发现敌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终于收到了侦察船“信浓丸”发回的电报。随后不久又接到了“敌舰队航向东水道的报告”。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所有军舰出击,同时向大本营发报
  高野五十六所在的“日进”号是第卫战队司令三须宗大郎中将的旗舰,五十六任舰长的传令兵。上午10点,舰长召集全体人员作最后动员
  经过3O分钟激战,波罗的海舰队旗舰“苏沃洛夫”号、2号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和5号舰“奥斯里亚别亚”号3艘战舰相继起火,脱离战斗行列。到日暮时,俄国舰队的主力舰几乎全部被击沉或受重伤。这场空前规模的大海战胜负已成定局。当天夜间,日本联合舰队又派出驱逐舰和鱼雷艇进行袭击,再击沉3艘俄国军舰。28日,日本联合舰队乘胜追击,全部歼灭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经过1。8万海里远道东征的这支庞大的俄国舰队,由于受到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攻击,总计38艘军舰中有19艘被击沉,5艘被俘,11艘逃往中国而被解除武装,只有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各一艘逃到海参崴波罗的海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以及6000人被俘,4000人葬身海底,而日本联合舰队只损失3艘鱼雷艇,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高野五十六在27日傍晚受伤。由于“日进”号是第1战队的旗舰,遭到俄舰队炮火的集中攻击。担任舰长传令兵的高野五十六站在舰桥上担任记录。此时舰上已有人死伤。当27日白天的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日进”号突然被俄国人的炮弹击中。高野五十六后来这样写道
  随着日本海战的结束,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结束。1905年6月9日,美国向日俄两国政府提议媾和。在美国的斡旋下,经过双方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完全达到了对俄作战目的,正如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说
  如同日俄战争对日本海军的发展起了强刺激作用一样,日本海大海战也使高野五十六这个刚开始其一生血火历程的少尉赢得了其在海军发展中所需要的“资历”,实现了自己多年为天皇献身的理想。为表彰高野五十六作战勇敢,1906年4月豆日,天皇授予他六等功勋旭日章,并颁发奖金350日元。这段经历对他是如此重要,以致其在后来曾专门撰文写道
  日俄战争两年后,高野五十六升任中尉,再过两年,升任大尉,成为训练舰队宗谷分队的指导官,负责来舰上进行远洋实习的少尉候补生的业务指导。随舰远航到中国的珠江口和广州湾一带,并到过北美、澳大利亚。其时“宗谷”舰舰长是铃木贯太郎。铃木也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曾参加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后升任大将,并担任过日本海军中最高荣誉地位的海军军令部部长和内阁大臣。高野五十六由于和野村贞少将的关系,与铃木相处融洽。野村贞是高野五十六的堂兄,在明治年间是唯一一位长冈出身的海军舰长。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因其指挥的“高千穗”号战舰战功突出,与“浪速”号的东乡平八郎并称“日本海军之双壁”,对后来日本海军军官影响颇大。铃木作为少尉候补生实习航海时,曾得到野村贞的指导,因而对野村贞非常尊敬。据铃木的回忆,此时的高野五十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深思熟虑而果敢行动的性格。平常沉默寡言,认真指导候补生,默默地履行分队长的职务。在指导官开会时也很少发言,但一旦开口,即观点明确,坚持己见,每每都不得不采用其意见。
  转年,即1910年12月1日,高野五十六被海军大学录取为乙种学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他再次来到海军大学,被录取为甲种学生。
  海军大学创立于1888年,是一所主要培养日本将校级军官的高等学校。学生最初分为甲乙丙3种,甲种主要是大尉,修舰炮。水雷、航海等高等学科,乙种主要是校官或大尉,可选修任意学科,丙种主要是少尉。前两类学生学习期限是1年,后者为半年。1890年进一步修改条例,学生种类改为将校科甲种学生。将校科乙种学生、机关科学生和选科学生。将校科甲种学生是有2年以上海上经历,且身体健康、业务成绩优异、富于敏锐的判断力、将来有充分发展才能,经所属长官推荐的海军大尉。将校科乙种学生是有海上经历1年以上者,主要学习舰炮、水雷和航海。高野五十六先后经过了乙种、甲种学习,度过了其在海军大学的学习生活,并在1915年被授予四等瑞宝勋章,晋升海军少佐,由此奠定了其在日本海军中发展的基础。
  年轻的高野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良好的发展趋势,引起了故乡长冈人的注意。一些旧封建残余分子似乎从高野五十六的身上看到了振兴长冈藩的希望,于是筹划了高野五十六改姓的活动,以让高野五十六继承长冈武士名门山本家的遗业。
  山本家族历代任长冈藩的家老,食禄1300石,是长冈武士的总头领。尽管封禄只有120石的高野家与之相差甚远,但长期以来,两个家族交往颇深,尤其是精通古典和汉学的高野家,更为山本家所倚重。至山本带刀这一代时,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在戊辰战争中,当长冈城被政府军攻克、长冈武士头领身负重伤不能指挥战斗时,23岁的山本带刀担起了长冈藩武士总司令的职务,率领全藩武士越80里转战于会津平原,与政府军周旋。后在若松城南边的饭寺村因大雾迷失方向,而陷入政府军的包围。本来政府军想劝其投降,但山本带刀武士忠勇思想十分浓厚,宁死不降
  由于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明治政府本身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不仅在人员组成上大部分是旧武士出身,而且在思想上也与旧的封建意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明治政府在稳定了其统治之后,为了利用旧的封建“忠”、“勇”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便对响应落主号令参加戊辰战争叛乱的各旧藩武士作了宽大处理。1884年2月,特颁布法令准许山本家名再兴,接着在1889年,明治政府为庆祝颁布明治宪法而实行大赦,山本带刀被免去叛国罪名,远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