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赌徒山本五十六-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山头,企图冲出包围。杨成武将军及时调整部署,缩小包围圈,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冲不出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山头争夺战。
  日军指挥部设在黄土岭东侧一个名叫教场的小村庄,阿部为查看地形指挥作战,率一群穿黄呢大衣的军官来到村头,用望远镜向山头了望。这一情景,恰好被八路军的炮兵所发现,当即连发数弹,命中敌指挥官人群,阿部当场毙命。
  日本报纸《朝日新闻》特派员迅速报道了阿部中将战死的消息,其中写道
  “……阿部中将亲临第一线,以便视查敌情,随时下达命令。当到达上庄子以南约一公里的一人家时,敌人一发炮弹突然飞至身旁爆炸,阿部中将右腹部及双腿数处负伤。但他未被重伤而屈服。仍大声疾呼
  阿部中将被击毙,日本朝野震动,陆军省发布了阿部规秀的阵亡公告。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哀叹
  然而,日军还不知道,在华北战场上更大的失败还在等着他们,这就是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的有名的“百团大战”。
  1940年夏,中国的抗战面临空前的危险。为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华北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交通破击战。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向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下达了作战预备命令,规定作战的目的是
  正(正定)太(太原)线是华北日军的重要战略交通线,日军第4、第8、第9混成旅团,分布在正太铁路沿线50个据点担任守备,还经常派装甲车巡逻,自吹是一条“钢铁封锁线”。
  8月20日夜,八路军参战部队在总部统一指挥下,以正太线为重点,向华北地区的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展开总破击战,实际参战的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达104个团20多万人,另有近30万民兵和群众参战。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根据参战部队的实际数目,称之为“百团大战”。日军共有3个师团、5个独立混成旅团,计20余万人,另有伪军约15万人参加。
  由于这次空前规模的破击战是在日军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下发起的,所以开战之初,日军的电讯、交通均被切断,各地日军陷于孤立,争相发出求援急电,整个华北地区日军陷入一片混乱。“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据日本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盘踞在华北一带的共产党军队,按照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部署的所谓‘百团大战’,于1940年8月20日夜,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是矿山)进行奇袭。特别是山西省,其势更为猛烈。在袭击石太线及同蒲线北段警备队的同时,炸毁和破坏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井陉煤矿等设备也被彻底毁坏。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重大。”
  聂荣臻率领晋察冀军区40个团的兵力,首先攻克了战略要地娘子关和井陉煤矿。在攻克井烃煤矿的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名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医疗人员的抢救和治疗,使她脱离了危险。聂荣臻司令员指派专人照顾,后将其送还井陉城日军据点,并附信一封,谴责日军的侵略罪行。信中言:“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问负之。
  “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这种坦荡的仁义之情,与日本法西斯强盗在中国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在聂荣臻将军攻打娘子关和井陉煤矿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将军指挥的129师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等部队,也对正太线和同蒲线全面出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虽然日军拼命顽抗,并用百架飞机轮番轰炸,但八路军将士不怕困苦艰险,英勇杀敌,1个月的作战任务,20天胜利完成。先后攻克了山西的娘子关、阳泉、河北的定县、高碑店等重要城镇,彻底破坏了正太铁路,切断了同蒲、平汉、德石、北宁等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使日军华北各交通线陷入瘫痪。
  在第一阶段破击战成功的基础上,八路军进一步扩大战果,使百团大战在9月10日进入第二阶段,重点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抗日根据地之敌伪据点。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收复了许多敌伪据点,歼灭了大量的敌伪军队,胜利地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
  日军为扭转败局,纠集3万余人,向根据地反扑。这样,自10月6日起,百团大战进入反“扫荡”作战阶段。10月1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命令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辽县出发,第36师团一部从潞城出发,南北夹击太行山区,企图消灭我129师主力。129师利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避强击弱,同日军展开游击战,不断歼灭小股日军,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日军在其他地区的“扫荡”,同时也被粉碎。至12月5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均以胜利而告终,百团大战宣告结束。
  据统计,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人,破坏铁路470公里、公路1000余公里。给日本以沉重打击,使其在1940年内解决中国事变的希望化为泡影。
  至此,日军在年初计划如果能顺利解决中国问题,可望将85万在华日军削减到50万,以腾出手来利用大战爆发之机投机的设想彻底失败。日军非但未能抽减兵力,反而增加了2个师团,使刚刚制订的计划,就流于无用。日军在对华战争上已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此正是  ——
  第十章 赶乘战车
  德军闪电惊倭日,战车紧迫下南洋;
  山本用兵破旧习,两眼盯住珍珠港。
  话说山本五十六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是日本深陷中国而寸步难行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局势,日本迫切想打开局面,以便在大战中大捞一把。这一时机不久就来到了。
  1940年4月,在欧洲,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奇怪战争”之后,德国突然在西线发起了“闪电战”,其后,战争即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4月,希特勒先征服了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又下令他的装甲部队和伞兵部队对比利时和荷兰发起闪电战。4天后的黄昏,荷兰总司令宣布投降,威廉明娜女王匆忙之中携同几位内阁大臣,登上一艘英国驱逐舰逃往伦敦。次日晨,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被来自巴黎的电话吵醒,“我们战败了!”电话中传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的惊呼。两星期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德三世不顾他的政府的劝告,命令比军放下武器,并拒绝到英国避难。他相信,“盟国的事业已经失败。”不到1个月,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就隆隆辗过巴黎,法国宣布投降,英伦三岛也岌岌可危。
  日本的军部首脑们马上被希特勒轻而易举的胜利所陶醉。正当希特勒袜马厉兵地准备入侵大不列颠时,英、法、荷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熟果。法国和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崩溃,使东南亚富饶的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成了孤儿。英国也不得不为自己本土的生存而斗争。在日本人看来,亚洲的明珠已经从蚌壳中露出来了,印度支那的橡胶、锡、钨、煤、大米和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成了“丢在大街上只等人去拣拾的宝物”。正为战略物资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这个无底洞而忧心忡忡的日本,眼睛一下子就盯上了长期渴望得到的东南亚丰富的战略物资和大量的油田。正在东京的美国大使格鲁发现,日本军国主义看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可以不受那些陷入困境的民主国家的掣肘,放心大胆地实现它的扩张梦想了”。“德国人的军事制度和战争机器以及他们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就像是烈性酒一样灌进了日本人的头脑里。”日本人一下子发现,解决中国问题已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力量了,只要将英、法的殖民地据为己有,控制西太平洋,那个一味依赖英美支持的蒋介石就会不战而败,这岂不是一箭双雕、一石三鸟的好事吗?
  7月22日,把日本带进了侵华战争的近卫文磨,在国内一片“不要误了公共汽车”的叫嚣中第二次上台组阁。内阁中的两个要职由两位锋芒毕露的人充任。一位是傲慢无礼、野心勃勃的松冈洋右外相,另一位是号称“剃刀将军”的东条英机中将,任陆相。东条英机心狠手辣,曾任关东军的宪兵队司令,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屡建功勋,深得天皇和日本统治集团的赏识,后来他在担任首相时,还直接把日本带入太平洋战争。与东条英机相比,松冈洋右却是一位反复无常的人物。这位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长大和受过教育的外相,在一些人看来简直就是个疯子,他自诩为美国通,曾大言不惭地声称
  松冈在担任南满铁路总裁时,在沈阳与东条英机结为同好。现在,两人又联手与阁,准备大干一场了。
  近卫文磨是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倦怠而毫无主见的人,他出身于贵族之家。虽然软弱、愚笨,每次组阁却总想别出心裁。在他第一次组阁时,他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次他又作出了惊人之举,在组阁前将3位即将上任的至关重要的大臣——一陆相东条英机、外相松冈洋右和海相吉田善吾召到其私邸获洼山庄,举行“获洼会谈”。吉田善吾是上届内阁继任下来的,虽然与山本是同期同学,但不如山本性格刚烈,因而在内阁中受到东条与松冈的左右。会谈的结果,4人一致同意下述目标作为新内阁的行动方针
  在此基础上,近卫内阁在成立后的第四天正式通过了它的行动纲领——《基本国策纲要》。这份由文官们在近卫指导下草拟的文件,以大量动听的辞藻和夸张的调子宣告,日本的意图是“适应世界形势变动,改善内外形势,在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同时,捕捉良机,解决南方问题”。三国同盟又作为首要问题列为新内阁急于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海上的山本五十六,此时虽然正加紧针对美国的作战训练,但在决策上却仍极力反对将日本带入日美战争的三国同盟,不断上书吉田海军大臣,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一份意见书中,他写道
  “日美战争乃世界一大不幸,对帝国来说,则在圣战数年之后再添新的强敌,诚为国家之危机。在日美两国两败俱伤之后,苏联或德国乘机扩张欲争霸世界,其时何国得以制衡?如德国获得胜利,我帝国以友邦而示其好意,然则德国未必将疲困的日本放在眼里。因为真正的友邦只有拥有雄厚的实力才能维持。帝国之受尊重而不断有讨好者,无非是因为我海军有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