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女卷-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他手持拜贴来到了王家,一本正经地求见王夫人周氏。见到周氏后,他转弯抹角地细数宗亲,竟和周氏扯上了同宗关系,十分诚垦地要拜周氏为姑姑。周氏见他一表人才。又心灵嘴甜。当下这就认了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侄儿。从此后,周廷章成了王家的亲戚。当然就能非常方便地出入王家,有了与王娇鸾见面和叙谈的机会。
  夏季来临,周廷章借口自家居室狭小闷热,请求借王家宽敞空闲的后院读书。既是亲戚,王家不便拒绝,这样周廷章就堂而皇之地住进了王家。
  王千户仍然没有允女儿的婚事,曹姨却为他们着急了。见周廷章搬进了王家后院,她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毅然决定自己作主成全了这对小儿女的美事,于是她让王娇鸾约周廷章晚上来闺房相会。
  二更时分,皓月当空,急不可待的周廷章来到院门边,由等在那里的明霞引入香闺。
  王娇鸾正襟危坐在梳妆台前,见周廷章进来,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道:“妾本贞女,君非荡子。只因两相倾慕,而家中阻拦,私约君来,并非苟且偷欢,愿结白头之好,永不相弃!”
  王娇鸾义正辞严,周廷章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曹姨从屏风后转了出来,对周廷章严肃说明:“公子如果有意,请不要辜负我们姑娘的一片真心。为了慎重起见,请公子写下婚约四份。”曹姨说得十分认真,周廷章不敢拒绝,当即写上婚约誓言,一式四份,誓言写到:“女若负男,疾雷轰顶;男若负女,乱箭亡身,再受阴府之惩,永堕丰都之狱!”写成后,一份焚了禀示天地;一份由曹姨收执作为媒证;另二份则一对情人各执一份。然后,在曹姨的主持下,周廷章与王娇鸾像模像样地拜了天地,又谢大媒,最后侍女摆出果品醇酒,新人喝过交杯酒,便入了洞房。
  洞房就是王娇鸾的闺房,这一夜闺房春暖,说不尽的旖旎风光。第二天,王娇鸾还把这一夜的风情写成了诗;
  其一:
  昨夜同君喜事从,芙蓉帐里语从容;
  贴胸交股情偏好,拨雨撩云兴转浓。
  一枕凤鸾声细细,半窗花月影重重;
  晚来窥视鸳鸯枕,无数飞红扑绣绒。
  其二:
  衾翻江浪效绸缪,乍抱郎腰分外羞;
  月正圆时花正好,云初散处雨初收。
  一团恩爱从天降,万种情怀得自由;
  寄语今宵中夕月,不须欹枕看牵牛。
  从此后,闺房中夜夜春宵,鸳鸯交颈。这样过了半年后,周司教升任蜀中峨嵋县尹,周廷章推说身体不适,不堪长途跋涉,请求暂留南阳王家读书,不与父母同行。又过了半年,蜀中传来书信,说他父因在蜀中水土不服患病,返回故乡苏州休养,让周廷章回乡探视,周廷章想去探视父亲,又不忍与王娇鸾分离,忧烦之心溢于言表。
  王娇鸾察知其情后,劝慰道:“夫妇之爱,瀚海同深;父子之情,天高难比。两种情爱,无一不可,我们来日相厮守的日子方长,父亲病重,应当前往探视!”
  曹姨知道后也说:“如今隐匿私情,终非长久之计。公子不如暂且回乡探视,倘若父亲身体康复,可再商议婚姻之事,早成誓愿,岂不两全其美!”
  周廷章终于决定回乡一趟,临行前夜,王娇鸾细问其故乡住址,他答道:“我家世居姑苏延陵桥畔,先祖督粮有功,当地至今仍称我家为督粮周家,一问便知。”王娇鸾恋恋不舍,和泪写道:
  同携素手并香肩,送郎哪堪双泪悬;
  郎马未离青柳下,妾心先在白云边。
  妾持节操如姜女,君重纲常类闵骞;
  得意匆匆便回首,香闺人瘦犹未眠。
  周廷章挥泪告别王娇鸾,一路乘船赶往苏州,满脑子都是王娇鸾的音容笑貌。然而,一回到家里,一切都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这时周父的病已基本痊愈,正给儿子张罗着婚事。他出于对儿子前途的考虑,已给他订下了一门高亲,对方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魏同知的女儿。周廷章原本是要拒绝的,可父母连哄带劝,又听说魏家姑娘有“姑苏第—美女”
  之称,嫁妆也出奇的丰厚,将来魏家对他的仕途还能有所提携,他不由得有些心动,于是半推半就,与魏家姑娘拜了天地,很快又沉醉在新的温柔乡中,把王娇鸾忘到了九霄云外。_王娇鸾在家中左等右盼,周郎竟一去音讯杳无,于是三番两次托人捎信到姑苏,周廷章正值新婚燕尔,根本不耐烦王娇鸾的催问,回信搪塞说:“父病未愈,正待汤药,有误佳期,不久即图良会。”
  又等了几个月,依旧不见周郎的踪影。王千户想为女儿择婿婚配,以免错过妙龄。
  王娇鸾只是一味的回绝,父母不明她的心意。曹姨心中不忍,就叫老兵孙九专程在姑苏一探究竟。
  孙九去了整整一个月,王娇鸾早望暮盼,谁知等回来的却是当初落到周廷章手中的罗帕和一纸婚约。王娇鸾立刻明白了一切,她觉得霎那间,天旋地转,自己不知置身何处。悲愤之中,王娇鸾一口气写下了“绝命诗”三十六首,把两人的相恋相交过程—一道出,也抒发了惊闻变故后自己的悲痛之情,其中两首是:
  其一:
  从头—一思量起,往日交情不亏汝;
  既然恩爱如浮云,何不当初莫相与。
  其二:
  可怜铁甲将军家,深闺养女娇如花;
  相思债满还九泉,九泉之下不饶汝。
  王娇鸾毕竟是武将之后,悲愤之后露透出刚烈之气,誓死也要报复负心郎。
  写好了三十六首“绝命诗”,原本是想让孙九再往姑苏一行,送给周廷章,试探一下是否能唤回他的真情。然而孙九却痛恨周廷章的绝情寡义,坚持不肯再去见他,王娇鸾无可奈何。
  这时,恰好王千户有一件公文要投递到吴江县,系商议有关南阳卫所逃军一事,事属军机重事,有专差前往。公文照例又是通过王娇鸾之手经办的。她见机则心思一横,想出一条绝计,便把昔日与周廷章唱和之诗笺、二纸婚书、绝命诗等整理好,一同封入公文包中,以火漆封印,打发公差上路,她父亲对此毫不知觉。
  当天夜里,王娇鸾慢条斯理地沐浴、薰香、化妆、更衣,午夜时分,拿出昔日失落的罗帕,沉思良久,然后自缢于日阁中。
  这里南阳卫的专差到了吴江县,县令拆开公文包,除了公文外,竟还有一大包诗书稿件。待他仔细看过,很快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可碍于周家乃三代学官,名望颇高,他小小县令不便查办,正好这时都察院樊公祉巡视来到姑苏。县令把情况及资料都禀明了樊公社。
  樊公祉十分怜惜王娇鸾的才情,更加痛恨周廷章的薄情。于是下令将周廷章捉拿候审。另外,他又派人送加急文书到南阳,想传来王娇鸾,以便当堂对簿,若周廷章心回意转,就索性劝他们和好,至成一夫二妻之好事,以皆大欢喜。
  然而,公差带回来的消息却是王娇鸾已自缢殉情。樊公祉气愤填膺,立即把周廷章提上公堂,历声斥责道:“你调戏官家女子,一,罪也;停妻再娶,始乱终弃,二罪也;因奸致死,三罪也。有此三罪,你罪当应死,当初婚书上写过:”男若负女,乱箭亡身“,我没有箭来射你,但可用乱棒打死你,以为薄幸男子之戒!”
  周廷章愧悔交加,无话可说,樊公祉一声令下,衙役们一阵乱棒。周廷章转眼间血肉模糊,毙命棒下。多情女空抛真情,负心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留下更多的是遗憾!
  田娟娟的折扇姻缘
  千里姻缘一线牵。这姻缘一事十分奇妙,素不相识的一对男女,只因了一把折扇牵线,竞结成了情深意笃的恩爱夫妻。真难说是天定还是巧合。田娟娟与木元经的折扇姻缘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木元经是山阴的一名才子,年少才俊,仪表轩昂。一年盛春,他只身一人来到泰山,领略雄伟东岳“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为了第二天清晨在泰山绝顶观日出,夜里停宿在秦观峰。山风清爽,夜里睡得十分香甜,美梦翩然入睡乡。他梦见自已迈步在一片秀美的山水之中,忽有一美女飘然而至,遗下一诗扇,转身隐入一所雅致的宅第中。他拾扇展读,还没等他看清扇上的题诗,忽闻一阵清脆的晨钟轰鸣,把他惊醒。清醒后,虽然没有记住诗文,而梦中所见山水宅第却历历在目。
  第二年,木元经被当地府学推荐入朝廷太学,赴京途经武清县。到武清时,适值落红遍地,柳絮飞锦的暮春时节,此地风景清丽宜人。离太学开讲还有一段时间,因而本元经决定在武清小作停歇。找了家客栈住下,安排妥当后,就到了夕阳西斜的时候,迎着和暖的晚风,木元经信步走出客栈,不知不觉走到了郊外。过了一座小石桥,前面不远处是一个翠绿葱郁的山凹,一条小径通向深处,四周嫩草如茵。木元经十分惬意地左顾右盼,忽然眼前一亮。发现道旁草地上躺着一把娟秀的折扇,拾起一看,是一把精致的檀香木骨绢面小扇,扇头上用红丝绳系着一对小巧玲珑的水晶蝴蝶,展开扇面,上面题着一首诗:
  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淡妆;
  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兰麝香。
  诗意清雅优悠,春意甚浓。再看字迹,是一笔娟秀的小楷,似出自姑娘之手。木元经体味着诗韵,再次抬头四顾,猛然觉得眼前的景致十分熟悉。仔细一想,原来是与去年在泰山上所经历的梦景如出一辙,心中不免惊奇。
  再沿着小径往前行,远远看见有一妙龄女郎,带着两个年幼的婢女在溪畔花丛间游玩采花。木元经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还不待他靠近,那女郎似乎有所察觉,唤了两个婢女。一阵莲步轻移,循小路走进山凹前的一所院落中,只抛下一路轻盈的笑语。木元经不知是进是退,眼巴巴地望着那所院落,竟然也与当初自己梦中所见一模一样。他不由得有些心神恍惚,既兴奋又怅然,掏出佩刀在路旁杆上刻下一首七言绝句:隔江遥望绿杨斜,联袂女郎歌落花;
  风定细声听不见,茜红裙入哪人家?
  眼看已暮霭四合,此地不能久留,他怏怏地转回了客栈。夜里,他悄悄向店家打听郊外山凹中住的是什么人家,店家告诉说:“此去三里许有田将军园林,公子所见,莫非是田将军的爱女田娟娟?”
  这山野之中,为何会住着一个单门独院的将军呢?原来这田将军是上轻车都尉田忠义,他在征讨西北敌寇时,被流矢射伤,凯旋后伤口始终不愈,于是携带妻女回故里武清养伤。田夫人钱氏是世家之女,精通文墨,雍容淑静。田将军夫妇膝下只有一女,闺名娟娟,在母亲的悉心教养下,通晓经史,擅长音律,配上她的天生丽质,在武清县内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佳人。娟娟随父母隐居在山青水秀的郊外,每天主要的事情是在父亲病榻前侍奉汤药,闲暇时便带着她的两名婢女游玩在山水间,日子虽然清寂,却也别有趣味。
  再说客栈中的木元经,这一夜心潮起伏,难以成眠。天刚破晓,他立即起身盥洗,又兴致勃勃地循旧路来到郊外溪桥畔,徘徊在树荫花丛中。希望再次与佳人不期而遇,聊慰他渴慕之心。一直等到中午,除了风摇花动,不见佳人踪影,他只好返回客栈用午膳。午后,木元经又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