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情女卷-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姐不屑地答称:“谁不晓得是皇帝老爷最为尊贵!”
  武宗退后一步,轻轻咳嗽一声,正言道:“我就是最尊贵的皇帝老爷!”
  李凤姐哪里肯相信他的一句空话,白了他一眼,愤然说道:“何必骗我!”
  武宗见已至此,索性解开罩衫襟扣,露出一角平金绣蟒的内袍,凤姐眨着眼睛将信将疑地怔在那里。武宗又从腰间摸出一方玉印,交到凤姐手上,要她仔细辨识,并说:“这是御宝,上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你可看个清楚!”
  好在李凤姐粗通文墨,看了半天,认出了那八个篆刻的字迹。她这时又想起日前夜里曾梦见自己变成一颗明珠,被苍龙衔走,似乎有所预兆。更记起市人都传说当今武宗皇帝正驻官府。这么说来,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酒客,莫非真的就是当朝皇帝?她终于这样认定了。一个乡野姑娘,突然面对皇帝天子,自然十分震惊,忙跪伏在地,瑟瑟地说:“臣妾有眼无珠,望万岁恕罪!”
  武宗连忙将风姐搀起,顺势又将她搂在怀里。在堂堂皇帝面前,李凤姐失去了挣扎抵抗的念头和力量,象羊羔一般柔顺而颤栗,任他摆布……
  第二天,武宗返回宣府后,马上派人用銮舆把凤姐接到镇国府第中,从此专宠她一人。李龙也被召到了宣府中,授以官职,并得御赐黄金千两。
  时光悠悠,转眼已是腊尽冬残,京城百官多次派特使送奏章到宣府,恳请武宗回朝主政。武宗正沉缅在凤姐的温柔乡中,哪有心情回京,只是一拖再拖。武宗多次想封凤姐为妃嫔,她总是婉言相辞:“臣妾福薄命微,不配位居显贵,承蒙陛下垂青,为妾已是心满意足,不复有他求!”并且劝告武宗:“还望陛下以万民为念,早回皇宫,这样臣妾才能安心,比封我名号还要高兴百倍呢!
  武宗深为凤姐的谦和知礼而感动。后宫中无数粉黛,哪个不是邀功讨赏,逢迎争宠,都让武宗腻味了。如今凤姐一个乡野民女,既衷情于自己,又不慕荣华,怎么不让他宠爱不已呢?
  在凤姐不断的委婉劝言下,武亲终于决定第二年正月起驾回京。正德十三年上元佳节过后,春风解冻,梅绽柳舒,武宗皇帝带着李凤姐及一些护卫人员启程赶往京城。为了领略沿途的明媚春光,李凤姐舍车骑马,与武宗并驾齐驱,一路看山看水,谈笑风生。
  这天,一行人马行到居庸关下,正是薄暮时分。守关将领为了给皇帝的车马照路,特命人在关下点燃了一大排火把,火光荧荧,把关边石凿的四大天王巨像映得半明半暗。
  李凤姐策马行来,无意间一抬头,猛地看到忽闪忽闪的四大天王像,个个气势压头,怒目而视,威仪逼人,一下子使凤姐受了惊吓,一走神,便觉眼前一黑,跌下马来,昏倒在地。
  武宗见状大惊,连忙下马抱起不省人事的凤姐,众人相拥着走进了守将府宅。
  一番救治后,凤姐悠悠醒来,但仍然神思恍惚,呓语连连。到黎明时分,稍见清醒。
  凤姐伏在枕上,哭着对武宗说:“臣妾自知福薄,无命入侍宫中,只请陛下速回,臣妾死也瞑目了!”
  武宗紧靠在她身旁,垂泪哽咽道:“朕要等你病愈再一同回宫,朕情愿抛弃天下,不忍抛下爱卿!”
  凤姐气息虚弱,呜咽劝道:“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臣妾生死何足轻重,万望保重龙体,以社稷为重。”话刚说完,已经气喘不宁,不一会儿,两眼紧合,溢然离世而去。
  武宗大为悲震,祭奠之后,命人以厚礼将李凤姐葬在关山之上。并按皇家礼节,用黄土封墓顶。一夜之后,武宗上山道别,却发现封墓的黄土全变成了白色,不禁长叹不已,对左右说道:“好一个贤德女子,至死还不肯受封。可惜朕无德无福,不能感动天地使她永年。”为了了却凤姐的遗愿,武宗当天含悲启驾入关,到宫中料理国政大事去了。
  吴清浣芳心暗许邻舟郎
  柔和的春风在静谧的水面轻荡,半遮着脸庞的月儿,悄悄登上桅杆,把清辉星星点点地撒在水波和船头上。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丝竹声,是恋人在吐露衷肠,还是嫠妇在倾诉幽怨?在这样温馨的夜里,年轻的心抑制不住那份驿动。情窦初开的官宦千金吴清浣,便是在这样的夜里,不知不觉地将一颗少女的芳心暗许给邻舟的少年秀才江文情,一切发生得是那么自然而然。
  吴清浣是在福州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她父亲吴云卿,曾是福州州守,膝下只有清浣这一个独生女儿。吴云卿是个儒官,十分重视对宝贝女儿的教育。遵照一般大家闺秀所学的必修课程,他很早就让幼小的女儿读熟了《孝经》、《女诫》等书,小清浣聪明伶俐,很快就掌握了这些简单的东西,又要求父亲加码。吴云卿只好给她讲解了当时男儿考科举所必学《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对这些内容深奥的篇章,小清浣居然也很快就能琅琅成诵,融会贯通,讲析起来头头是道。吴云卿惊叹地说:“你若是男儿,必定是功名中人啊!”
  经父亲启蒙后,吴清洗读书的劲头越来越大,悄悄从父亲书房中找出《唐诗家法》、《唐诗集》一类的书,醉心嗜读,慢慢便无师自通地掌握了诗格格律,自己开始悄悄练习作诗。起初,她都是根据所见所闻和偶尔的感触,信手写下些零散的诗句,尚未结集成篇。然而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已可窥见她的锦绣才情。比如:“露下庭梧叶,风吹月桂花。”“菅草当阶绿,樱桃落地红。”“花间影过那知燕,柳外声来不见莺。”“自倾盆里春泉水,亲灌阶前石竹花。”虽然诗句内容离不开她小小生活圈中的花草莺燕,但词句清丽,已有诗韵。
  到十二三岁时,对事物的了解日渐全面,遣词造句的功夫也愈加老练,于是写成了不少完整的诗篇。闺中无事,闲坐烹茶,悠悠淡淡的情绪,被她吟成一首“灯下闲情”: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钩;
  灯火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奉消春困,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搂。
  虽是闲情小诗,但信手拈过,娓娓道来,平易动人,表现出吴清浣的才华和造诣。
  随着岁月的流逝,无忧无虑的小丫头逐渐长成情窦初开的少女。官家的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独对镜中日渐明艳的容貌、悄悄发育的身体,春情化出淡淡的幽怨。这种心情,便隐隐约约地出现在吴清浣的一些小诗中:
  几点梅花发小盆,冰肌玉骨伴黄昏;
  隔窗久坐怜清影,闲划金钗记月痕。
  绣放寒多未欲眠,梨花枝上听春鹃;
  明朝又是清明节,愁见人家买纸钱。
  春雨随风湿粉墙,园花滴滴断人肠;
  愁红怨白知多少,流过长沟水亦香。
  小窗今夕绣针闲,坐对银台整翠鬟;
  凡世何曾到天上,月宫依旧似人间。
  吴清浣写诗本是为了自己消遣,不料却被她那慧黠细心的侍女阿萱偷偷抄录下来,带到外面炫耀。无意中,这些诗不胫而走,被闽中文人竟相传抄,吴清浣的诗名也就随之传扬开了。才貌双佳的她,成了闽中贵族公子心中渴慕的一朵鲜花。
  然而,吴家父母认为女儿年纪尚小,加上他们也舍不得让她太早离开自己,便一直未予议婚,使吴清浣成为可望不可及的镜中花。
  明神宗万历初年,吴云卿因治理福州功业显著,被福建省的三司长官共同保荐,进京加官晋爵。新年伊始,吴云卿携带家眷北上。人逢喜事精神爽,更何况又是春风送暖、莺飞草长的季节。吴云卿一家一边赶路,一边兴致勃勃地赏山观水,完全没察觉什么舟车之劳。阳春三月时,来到江南地界,正值柳絮飘舞,杏花春雨的时节,江南风景秀丽宜人。吴家在淮水上雇了一艘大船,船头插上“奉旨入京”的紫色小旗,威风凛凛地逆水北上。船到淮安版闸时,停下来等候顺行的风,陆陆续续,周围泊下了大大小小几十艘船,显得十分热闹,而吴家的大船在船群中特别醒目。
  泊船无事,吴云卿与夫人带了一些仆从上岸游览去了。因吴清浣已近及笄之年,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不能抛头露面,所以把她和几个侍女留在了船上。闷在船舱中,闲得无聊,吴清浣便打开舱窗,迎进一阵阵清爽的河风,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她从箱笼中翻出一卷诗书,端坐窗前细细品读起来。
  吴清浣在船舱中的一举一动本是极平常的,却不料把一个少年郎撩拨得情思迷乱,那便是邻舟的年轻公子江文情。原来,吴家船只的旁边,泊着一只商船,货主是太原的一位江姓丝绸商人,商人的儿子文情,年方十六,年前刚考中了秀才,父亲一时高兴,来江南进货时就顺便带上了他,一来让他领略一番江南春色的秀美,二来也使他增长些见识。当他闲坐船头读书时,无意间发现了临船的吴清浣,那姑娘的举手投足间,是那样荡漾着诗一般的韵致,就象春风里摇曳着的一株蔷蔽花。十六岁的少年,春心刚刚萌动,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把他的目光紧紧吸引到临船姑娘的周围,他的心也随着飘了过去。
  正在这时,吴清浣的侍女阿萱来到船舷清洗衣物,距离江文情坐的地方很近,江文情感到机会来了,于是装着随随便便的样子,上前与阿萱搭讪。他随意地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呢?”阿萱见是临船的人问话,抬头一看,那人年纪不大,生得眉清目朗,英俊又和气,不象有什么歹心,只当是无聊时找人说闲话,也就如实说出了吴家的行迹。
  江文情见答了话,心中暗自欢喜,又故意扯了些天气、风景之类的不着边际的话题,还把自己带的水蜜桃送了几只给阿萱。阿萱渐渐和他熟络了些,他便趁机试探:“为何不见你家小姐的夫婿?”阿萱有些害羞,红着脸嚷道:“我家小姐哪有夫婿!”江文情一听这话,心里有了底,暗暗庆幸不已,再问道:“你家小姐识字吗?”
  这句倒是问到点子上了,阿萱得意地夸说:“岂止是识字,我家小姐的诗文曾风靡闽中呢!”此话正上了江文情的圈套,他连忙上舱中拿了纸笔,写下一纸难字,托咐阿萱道:“小生正有一些字不能识,烦请姑娘代为求教小姐,就说是太原的江秀才请教!”
  阿萱转身进舱,把纸片交给吴清浣。吴清浣看过后,似乎心有所悟地露出一丝微笑,还是提笔在字边—一加了注解,让阿萱送出去,并笑道:“岂有秀才不识这些字的道理!”
  阿萱不但给江文情送了纸片,也顺口把小姐的话转告了他。江文情心想:既然已猜知是故意撩逗,却又愿意上钩,看来是给自己机会了!随即又进舱写下一首诗,请阿萱代为传递。诗是这样写的:
  空复清吟托袅烟,樊姬春思满红船;
  相逢何必蓝桥路,休负沧波好月天。
  这首充满挑逗情趣的诗传到吴清浣手中,幼时所读《女诫》中的那些规矩浮上她的脑,她不由地感到一种羞辱,愠怒道:“萍水相逢,哪能就以艳句撩人,有失读书人体统!”接着又斥责阿萱不该帮人做这等下贱事体,并扬言要禀父母,责罚她。阿萱吓得两腿发软,急忙跪下哀求小姐原谅。待吴清浣火气平息后,又趁机中辨说:“看那江公子也不象邪恶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