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十年来,老夫是亲眼目睹,武将越来越受到压制,连孙子都不如!要想不被欺负,就要有兵有将有力量!”王德用道:“老夫可不是告诉你造反,是让你自保,回头老夫送你二百部曲,保证都是个顶个的好汉子,能保你不死,老夫相信你,亏待不了他们。”

  说完之后,王德用强忍着得意,走得可快了,不给王宁安拒绝的机会,直接消失在眼前,哪像个七十岁的人!

  呸!还保我不死呢,是让我保你们王家吧!

  王德用是犬父虎子,可他的儿孙就是标准的虎父犬子,老将军到了古稀之年,又狠狠打了所有文官一个嘴巴,万一他走了,人家对子孙下手怎么办?

  没办法,老头子只能给孩子们找个靠山,王家父子两个,年纪都不大,少说也能撑个三五十年。

  他一点都不担心王宁安会拒绝,因为王家眼下还只是潜力无穷,没有真正变成实力,这时候就需要人遮风挡雨,他王德用正好有这个分量。

  互惠互利的交易!

  还真是条老狐狸!怪不得狄青能被欺负死,你老家伙越活越滋润呢!王宁安刚刚有点睥睨苍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劲头儿,立刻消失了大半。

  论起见识和能力,能赶上他的没几个,可论起耍手段,玩权谋心机,哪怕是粗鲁不文的王德用都让他刮目相看,还有什么张狂的本钱,低调,一定低调啊!

  ……

  王宁安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可是有人气得疯,耶律洪基把南下征宋看成立威之战,结果弄得岁币没了,让他的脸往哪里放?

  少年心性,使得耶律洪基决定铤而走险,他说服了皇叔耶律重元,然后调集两万人马,再度猛攻雄州。

  这一次耶律洪基动用了精锐的皮室军,突然难,大宋一方险些失守。

  不过好在宋军拼死作战,辽兵三次杀上城头,都被打了下去。

  狄青等人一直枕戈待旦,王宁安说的明白,辽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果然,这不又来了。

  狄青立刻投入战斗,他们分散袭击辽兵的后路,破坏粮道,拼死拖住辽兵的攻势。

  就在这段时间,王家军的床子弩已经增加到了2oo张,这玩意又叫八牛弩,顾名思义,要八头牛,或者几十个成年人,才能拉得开。

  床子弩的弓有三张,一张主弓,一张前弓,还有一张方向相反的后弓,通过筋连接在一起,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复合弓,威力惊人。

  别说是人,就连战马挨了一下都必死无疑。

  自从捕鲸之后,王家军就能大肆暴兵,看着整齐的一排床子弩,谁都流口水。力道惊人的箭,穿透辽兵的身体,将皮室军盯在地上,有些人没有立刻死去,他们还在抽搐挣扎,鲜血染红了大地。

  倍受鼓舞的大宋士兵勇敢冲上去,刀剑撞击,每一刻都有死者倒下去,狄青又一次戴上了他的青铜面具,状如疯癫,在辽军中冲杀往来,见了他,没有一个人不后退的。

  双方冲杀得猛烈,打得更惨,可战斗却出乎预料的短暂,辽兵撤退了,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宋赢了,每一张面孔都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这是武人的胜利,将士们,尽情欢呼吧!8



第181章 大家都在谋划

  耶律洪基败走的原因很奇葩,因为连日战斗,草料不济,驮马饿死大半,负责运输辎重的民夫哗变,军粮断绝,不得不撤退……

  我的老天爷啊!

  听到这个理由,王宁安都笑喷了,辽国什么时候变得爱护动物了,驮马死了,民夫就哗变了?以他们的个性,哪怕民夫死了,都不会停止进攻……奇葩的理由,必然有奇葩的幕后原因,说到底还是耶律重元搞得鬼。

  宋辽开展自由贸易,从目前来看,获益最大的就是耶律重元,他迫切需要海量的资金,帮着他拉拢部族势力,抢夺皇位。

  为此,给他的宝贝侄子一点颜色,也就不意外了。

  耶律洪基前有强敌,后有猪队友,哪怕一万个胆子,也不敢打了,只能灰溜溜败走。经此一役,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矛盾彻底浮到了台面上,双方完全是不死不休。耶律洪基发誓,要干掉这位皇叔,真正独揽辽国大权……

  伴随着耶律洪基败退,和谈最后的障碍也消失了,王德用还等在沧州,想要等着签署最后的盟约,只是让老将军惊讶的是,朝廷突然下旨,派遣集贤殿大学士富弼接替王德用,出任正使,同辽国方面签约。

  王德用则被升为太尉,加封鲁国公,据说,要接替贾昌朝,出判大名府事。显然,经过这一次大战,贾昌朝也做了不少事情,终于能如愿以偿,调回京城了。

  除了贾昌朝之外,其余的有功将士,都要升赏,可以想见,整个河北,乃至京城,都要来一次大换血,只是王宁安的兴致不高,他觉得临阵换将,不算什么好兆头。

  尤其是把富弼派出来,更是有些莫名其妙,按理说富弼是庆历诸公之一,应该站在范仲淹一边,可是老范选择了河北诸将,而富弼是正儿八经的文官系统出身,二者已经渐行渐远,偏偏表面上还有那么一丝香火情……

  事情就怕这样,完全站在自己一边,没有说的;泾渭分明,那也没说的,就怕这种貌合神离,怎么办都不好办!

  不用问,准是文彦博那个老东西使的坏,王宁安也没有办法,他能影响赵祯的大战略,却没法干涉人事。

  尤其是他们这一伙人在京城的势力太弱了,两府的相公,没有一位真正站在他们一边,河北的胜利越大,诸位相公的脸就越肿,能不下绊子吗?

  就盼着贾昌朝能顺利返京以这个老家伙的无耻和手段,没准能和文彦博一争……

  当然想再多都没用,还是看最后的和谈结果吧!

  富弼轻车简从,赶到了清州,在这里同辽国使者举行正式谈判,光是一个地址选择,就让王宁安的心头一沉,有点不妙啊!

  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双方最终敲定了和谈结果,公布出来,顿时诸将大哗。

  原计划是彻底废除岁币,可是这一次却是分成十年取消岁币,前三年将岁币降到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第五年开始,变成白银五万两,绢十万匹,十年之后,彻底归零。

  除此之外,富弼还答应辽国,要限制沧州新城的规模,比如城高不得超过两丈,护城河宽一丈五尺,不得修筑敌楼,城门要用木栅栏,人口不能超过二十万,驻军不得超过两万,有超过一千的人马调动,要提前知会辽国……

  做出了这些让步,当然对外宣称,也是光明正大,理由充分。

  比如双方贸易骤然开放,必然冲击巨大,不能一下子就把贸易额推升到几千万贯,第一年要限制在500万贯,然后逐步适应,逐渐提升。

  由于贸易额不能提高那么多,关税也就无法弥补岁币的缺口,故此分成三步降低岁币,最终取消,是为了稳妥起见,老诚谋国。

  至于沧州新城的问题,也是如此,双方各退一步,辽国承认新城存在,大宋限制新城规模,谈判本就是妥协的艺术,这也是为了宋辽的大局。

  而且据说西夏大量调动人马,陈兵边境,意图不轨,大宋不能和辽国纠缠太过,忽略了西北的大局……只是别管理由再多,这份合约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荒唐,简直荒唐透顶!”

  余靖得到消息之后,气得暴跳如雷,“他富彦国怎么能如此事故?”

  “不是事故,是无耻!”欧阳修脸色铁青铁青的,本想着岁币之耻,一朝洗雪,结果弄个十年之期,还把沧州新城给限制住了,打得什么算盘,别以为谁都看不出来。

  不就是这一次的功劳都是武将的,都是一干在野文官的,朝中的诸公非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还扮演了扯后腿的角色。

  如果真的把岁币都取消了,他们脸上难看,到时候就无颜留在位置上。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文彦博出面签约,奈何文相公深知他和河北的这帮文武冲突太大,即便签了也会闹得不可开交,索性就派了富弼过来,弄成了不咸不淡的样子,河北的这帮人,也只能捏着鼻子就认了!

  “别人怎么算计我不管,可问题是他富彦国十年之前,出使辽国,何等义正词严,慷慨激昂!庆历新政,他又是何等忠贞报国,心怀天下,怎么几年的功夫,他就变得这个样子!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面对余靖和欧阳修的抱怨,范仲淹,还有晏殊,两位老相公的脸色都不好看。

  的确,富弼变了,这一次摆明了是文官集团忌惮武人的表现,扯后腿,下绊子,把好好的事情,弄得拖泥带水,七零八落……

  说起来可笑,辽国那边有个猪队友皇太弟耶律重元,大宋这边也有一堆猪队友,比起辽国的,一点不遑多让。

  光是愤怒没有什么用,晏殊眉头紧皱,“希文兄,现在看来,必须有人在京城,在陛下面前,替咱们说话,让永叔回京吧!”

  欧阳修略带为难,“我这个脾气,到了京城,只怕也斗不过他们啊!”

  范仲淹呵呵一笑,“不用你去斗,只要你在京城,那就足够了。”

  老范说的不错,以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再加上皇帝的垂青,哪位相公也不敢轻易把欧阳修如何。

  醉翁进京,就能代表河北的这一班文武,朝中诸公,想耍什么手腕,就要掂量一二。

  最关键的是贾昌朝也要进京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老家伙心黑手狠,有权术,会算计,缺点是名声不好,圣眷不佳,欧阳修进京,正是弥补贾昌朝的缺陷,只要他们两个珠联璧合,关键时候拉起手,那几位相公就没法胡来了。

  ……

  范仲淹他们在部署下一步,王宁安也没有闲着,他同样把大家伙都召集过来,包括老将军王德阳,齐集一堂。

  “其实富弼这个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

  王宁安开门见山,超出了大家的预料,都耐心听着他的讲究。

  “我当初坚持要废除岁币,是想尽快洗雪耻辱。可是已经交了几十年,也不差这十年。逐步提高贸易额,就给了咱们从容布局的机会,不光在河北,在江南,咱们也要想办法收购桑田,纺织丝绸,建立起供应链,要力争十年之内,拿下宋辽贸易的七成,保守估计,也会有上亿贯的贸易量。这么大的生意,谁也没法独吞,咱们只有携起手来,守望互助,那些文官都不可靠,咱们还要靠自己!”

  王宁安说的直白,和这些领兵的将领,也不用玩那些虚的,种诂和折继闵完全赞同王宁安的提议。

  刚刚朝廷传来调令,说是西夏伺机入寇,让两支人马回防西北。他们也不能多留,临走的时候,都表示要派家中主事的人,到沧州这边,和王宁安洽谈合作事宜,无论王宁安干什么,他们都要入一份股!

  除此之外,两家得知王德用给了王宁安二百部曲,顿时大呼失策,还是人老诡诈,他们也各自派出200人,交给王宁安。

  送走了这两位,还剩下的就是狄青,杨怀玉,和王德用。

  咱狄大将军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他对经商弄权的这些,也实在是不擅长,王宁安干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