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王宁安的话,赵祯惊得都放下了筷子,从大宋立国开始,有一个词就频频出现,那就是:钱荒!

  中国地大物博不假,可偏偏缺少贵金属,金,银,铜,哪一样都不丰富,每个王朝建立起来,天下太平,商品丰富,都会面临着货币缺少,到了商贸最繁荣的大宋,问题就更突出了。

  逼得大宋朝廷不得不弄铁钱,更惨的蜀地干脆推出了“交子”。

  这个难题已经困扰了大宋几十年,从赵祯登基就年年有人说,到了现在头都快白了,也拿不出办法。

  如今小小的王宁安又提了出来,让赵祯大为震惊。

  “卿可有办法,解决钱荒?”

  王宁安道:“微臣可不敢夸口,但微臣觉得所谓钱荒,根本在于铜矿,只要找到了铜矿,什么都迎刃而解了。”

  “呵呵,这话有理,可我大宋偏偏就缺铜矿,天意如此,如之奈何啊!”

  “陛下,我大宋虽然缺铜,可其他地方却未必,微臣已经请一些海商四处找寻,据他们所说,倭国,南洋似乎都有铜矿,微臣手里还有一柄海商送的青铜宝剑,据说产自南洋土人……当然,南洋毕竟鞭长莫及,想要见到成果,至少要十年之功。但是微臣却知道一个地方,盛产铜矿,想要拿到也不难!”

  “哦,是哪里?”

  “大理!”

  王宁安可不是胡说八道,当文彦博等人以钱荒为名,试图阻挠榷场建立的时候,王宁安就下过功夫,查阅古籍,寻找可以开采的铜矿。

  其中最容易的,就要数云南东川的铜矿,翻阅古籍的时候,王宁安就现早在汉代就有云南产铜的记录,青铜的兵器,乐器,礼器,数量都不少,还有商人携带云南的铜器到中原贩卖。

  只是云南路途遥远,中原王朝一直没法有效控制,滇铜就一直被耽搁下来。

  直到那位被无数穿越女士盯上的四爷登基,国内钱荒严重,才大规模开滇铜……既然四爷都能做到,大宋没有理由不行。

  如今统治云南的是大理国,也就是那位蠢萌的段公子的先人,应该很好对付。可是赵祯却眉头皱起,非常不以为然。

  “大理国承袭南诏国,当年唐太宗扶持南诏,一统云南,可南诏国主狼子野心,凶残暴虐,背叛大唐,勾结吐蕃,前后有几十万唐军折损在南诏,而且南诏又屡次攻击大唐国土,屠杀百姓军民无算,如此凶残之国,如何可以打交道?”

  王宁安一愣,他没想到赵祯对大理竟然有这么深的芥蒂,看起来还是太缺乏了解了。

  “启奏陛下,据微臣所知,大理和南诏还是不同的,段氏笃信佛法,几代国主都提前退位,避居寺院,潜心修佛。风尚如此,又仰慕中原上国,想来是可以做生意的。不过陛下担忧也是对的。微臣以为,这一次讨伐侬智高,能不能把大理、安南,整个都纳入全局考量。借着侬智高,试探两国态度,如果可以,把这两国也拿下,这样滇铜就可以出云南,走安南,从海路运回大宋,既能充实国库,又能解陛下之忧。”

  小小的王宁安,给赵祯的惊讶一个接着一个,从南到北,从平叛安民到经济民生,这小子全都装在心里。

  更为重要的是他站得足够高,看得足够远,想得足够深!

  相比之下,朝中的诸位相公倒是显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差了很大一截啊!

  赵祯越看王宁安,就越喜欢,唯一的遗憾就是这小子太年轻人,哪怕他有二三十岁,自己也能破格提拔,此子之才,绝不在管仲之下,只要好好磨练一番,不失为国之良相。

  王宁安丝毫不知道赵祯把他提高到了如此高度,相反他聊了半天,觉得皇帝也没有那么可怕,比起邻家大叔还要和蔼可亲,他的胆子也大了。

  顺带着王宁安又给赵祯出来个建议,六塔河失败之后,朝廷究竟该怎么治理黄河,一直没有决断。

  王宁安主动揽下了职责,他愿意带着人在沧州以北,白沟河以南,修出一条二百里的河道,把黄河导入大海,彻底解决水患问题。顺带着王宁安又向赵祯提议,这次南下剿灭侬智高,可以狠狠抓一些民夫,尤其是那些土著,都送过来修河,哪怕累死了,也不用在乎。

  赵祯听完,心里头砰砰乱跳,这敢想敢干,虽然顶着仁慈爱民的名声,赵祯到底是个皇帝,对于那些土著,他还是下得去手的。

  与其让自己的百姓受苦,倒不如苦一苦外人……只是王宁安这小子胆子太大,想法太多,是该给他加上一道绳索了,不能由着性子胡来。

  赵祯想到这里,突然笑道:“王卿,你还没定亲吧?”

  王宁安愣了一下,和他有纠缠的女人不多,只有白家的表姐,还有杨曦而已。老娘听说近亲结婚的危害之后,已经把表姐排除在外。

  算来算去,只剩下一个杨曦。

  原来王宁安还真是没想过,可是自从听说杨曦要定亲,他突然觉得心里头很疼,仿佛失去了什么一般。尤其是见到了王素,见识了杨家的长辈之后,王宁安更觉得不舍,那么好的一个姑娘,眼睁睁看着她被推到火坑,成为别人的妻子,实在是接受不了……

  看到王宁安的纠结和迟疑,赵祯哈哈一笑,“朕是过来人,年轻的时候也总想着,要找一个贴心的,合意的,没有毛病的,跟天仙一样的姑娘!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看人啊,尤其是看女人,不要总盯着缺点,要会欣赏优点……看卿的意思,只怕是心中有人选了,说出来,朕给你出出主意。”

  王宁安红着脸,只能说道:“是,是杨家的姑娘,叫杨曦,比,比微臣大三岁。”

  “好!”

  赵祯立刻笑道:“老百姓常说女大三,抱金砖。你们王家和杨家,又是几代人的交情,能结为夫妻,再好也不过了。而且成家立业,本就是男儿大丈夫的责任,你看看天下的父母官,有哪个还是单身?你这样如何给治下百姓做个表率啊?朕就给你当一次媒人,尽快把亲事办了——这是圣旨,不许违抗!”8



第201章 小女婿上门


  王宁安承认他有点选择恐惧症,一想到满世界的好姑娘,就傻了眼,不知道选哪个才好,所以才推三阻四……可是经赵祯点播,豁然开朗,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先弄到一个再说,反正大宋又不是不让纳妾,更何况就算不让纳妾,有本事的人不一样莺莺燕燕……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显然赵祯这个大坏蛋教出了一个小坏蛋,王宁安从皇宫出来,立刻让人给置办一份厚礼,再度前往杨家拜会。

  话说起来,自从上次来过之后,杨家就感到了王宁安的威力。

  当天夜里,国舅曹佾就登门拜访,大包大揽,说什么大家都是将门出身同气连枝,断然不会让那些文官们欺负杨文广的,他还说已经派人送信,一定会照顾好的,出了事情,找他算账。

  从头到尾,曹佾都没说王宁安,但是杨家的人清楚,堂堂国舅爷,炙手可热,平时可从来不登杨家的门。

  这王宁安一出面,他就跳出来了,谁的面子大,那还不是一目了然。

  要说起尴尬,当然莫过于杨宗瑛这几个人了,他们一直琢磨着取代长房,说起来长房也够惨的,杨宗保早早死了,杨文广不算争气,四十好几,混了个小官,刚上任就吃了败仗。

  至于杨怀玉之前是个纨绔,最近几年虽然有些变化,但老辈儿还是看不上他。

  整个长房一支,就剩下穆桂英一个女人撑着,其他人能不心动吗?别说他们这种豪门大户,哪怕是王家落魄了,不也一样,都是狗屁倒灶的事情。

  不过自从王宁安横空出世之后,杨家的纷乱一下子就没了,长房又重新炙手可热,除了杨宗瑛实在是没脸见王宁安,其他人都跑出来,那个热情的劲儿,简直让人受不了。

  王宁安很腻歪,可看在未来媳妇的面上,也得忍着。

  他和每个人都还礼寒暄,脸上的肉都僵了,好在杨九妹心疼他,帮着王宁安解了围,带他去见折老太君。

  一百来岁的人了,折老太君除了还认识女儿之外,其他的人几乎都不认识了。不过看到乐王宁安,老太太仿佛想起了什么。

  “王,王贵老哥,哥,在哪?回,回来了吗?”

  王宁安不解其意,杨九妹泪水流淌下来。

  “宁安,我娘是想我爹了。”

  轰!

  王宁安一下子明白过来,杨无敌当年战死沙场,被辽兵砍去了级,到处炫耀,大肆张扬,最后将杨无敌的尸体安放在洪洋洞之中。

  澶渊之盟以后,大宋几次交涉,都拿不回来杨无敌的尸体。

  当然了,朝廷用了几分力气,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毕竟把杨无敌的尸体请回来干嘛?是打文臣的脸,还是打赵光义的脸?民间甚至有传说,雍熙北伐,赵光义就存了两个心思,手里有两套剧本。

  如果能拿下燕云,他的功绩就过赵大,自然得到军中拥戴,稳坐帝位。可一旦打败了,威望大损,那些还怀念赵大的骄兵悍将,会不会趁机作乱,把赵光义赶下台,另外扶持一个新君上位?

  杨无敌是降将出身,赵光义最不放心,所以才授意下面,逼着老将军送死……

  六十几年过去了,其中的真假已经无从探究,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不过是一段久远的故事,可对于眼前这位老人,却仿佛是昨日一般,那可是她的丈夫啊!

  夫妻恩爱几十年,丈夫惨死,连尸也找不回来,她要是死了,莫非要安葬在孤坟里面,受一万年的凄凉孤单吗?

  王宁安能清楚感到老人家的心痛,他突然撩起袍子,跪在折老太君的面前。

  “请老人家放心,晚生势必取回先祖和杨老将军的遗骨,让他们叶落归根,也让你们老夫妻能够团圆相守,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唰!

  浊泪顺着老太君的眼角流下,她颤颤哆嗦,起身拉住王宁安的手,慈爱地拍了拍。

  “好孩子,好孩子啊,曦儿她,她有福气啊!”

  老太君从手腕上退下来一个汉玉镯子,塞到了杨九妹的手里。

  “这是你爹给,给娘的,娘想着,要是你爹的尸体拿不回来,娘就带着这个镯子,就好像你爹陪在我身边了……现在不用了,留给曦儿吧,就算是她的嫁妆,让她好好相夫教子,别耍脾气,听话,懂事……”

  今天的折老太君比往常都要清醒,足足聊了半个时辰,还舍不得放王宁安走,最后更是拿出了一个木盒子,塞给了王宁安。

  世人皆知杨家枪法出神入化,其实杨家的刀法同样厉害绝伦,杨业生前就是使一口金刀,勇冠三军,杨家后人几乎都承袭了老将军的枪法,刀法却一直没人顾得上。

  折老太君交给王宁安的,正是杨家的祖传刀法。

  从老太君的房间里出来,杨九妹就笑道:“宁安,真是想不到,我杨家的两套绝学,都要指着你们扬光大了。”

  王宁安很不好意思,“老前辈,你也知道我,学武最多就是自保,这东西送给我,只怕是明珠投暗,糟蹋了。要不,请老人家收着吧!”

  王宁安就要塞给杨九妹,老太太连连摆手,“宁安,你可知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