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但是狄青这些将领,心中感动无比,就连曹佾等在京的将门,都倍受鼓舞,欢天喜地,跟过了年似的。

  老百姓也看得高兴,那么雄壮的队伍,一下子就给人安全感,到处都在说什么侬智高叛乱,大家也都不怕了,就连辽国和西夏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赵祯同样兴奋不已,长久以来,他身边都是文官,总是不断灌输给皇帝,什么武人骄纵蛮横,狂妄残暴,不服管教,不听命令,如果不严加管束,就会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赵祯虽然知道这些话是因为文官们的偏见,但是天天说,月月讲,也难免产生了刻板的印象。

  可是当赵祯真正见到了将士们之后,他明显感到了不一样。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炽热的眼神,仅仅因为自己见了他们一面,将士们便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

  比较起来,那些皮里阳秋,满腹心机的臣子,远不如武人们纯粹,天然,值得信任……很多事情就是不断积累的结果,文官们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塑造出他们想要的圣明天子,可自从六塔河的事情,一路发展过来,赵祯渐渐想通了很多问题。

  文武就是帝国的两条腿,无论其中一条强壮到什么程度,缺少了另一条,都是个残疾人,是站不起来的。

  赵宋的天下承袭后周,得国不光彩,加上赵光义又夺了侄子的位置,更加心虚,只能拼命打压武夫,保证可怜的安全感。

  但近百年过去了,天下承平,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赵家的皇帝,天下已经不一样了,这时候再去压制武夫,根本是自断手脚,自毁长城……

  联想到一连串的事情,加上研读的心得,赵祯的确不一样了。

  如果二十年前,他能想到这些,肯定会掀起一场彻头彻尾的变法,去扭转乾坤,只是现在他老了,没有了雄心壮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生出一个皇子,承袭江山社稷……赵祯的变化没有显露出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精明了一辈子的诸位相公,竟然没有发现皇帝的改变,他们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在接下来的一连串争斗当中,尝到了致命的苦果……

  有人高兴,就有人愁。

  首先最愁的就是文彦博,从头到尾,他都沉着脸,好像一块万年的玄铁,一丝笑容都没有,吓得周围的人都离得远远的。

  还有很多文官看到了武夫鲜衣怒马,趾高气扬的样子,就从心里害怕,战战兢兢,仿佛又要回到暗无天日的五代十国,一个个满腹思量,想着应对的办法。

  至于另外两个很难受的人就是耶律化葛和张孝杰了。

  他们本想到大宋找回面子,借着大宋麻烦事缠身,多捞取点好处,可是哪里想到,大宋竟然玩了这么一手。

  不得不说,这几支人马都非常强,至少能和皮室军抗衡。

  不是说辽国害怕大宋,问题是辽国内部乱哄哄的,根本没法形成一个拳头,十成的力量,能拿出两三成就不错了。

  大宋有如此军力,根本不用在乎。

  强盗集团最担心的就是猎物变强了,他们自己做的恶事太清楚了,有朝一日,大宋找他们算账,那可就大祸临头。

  “我主刚刚开科取士,上千士人齐集一堂,论才大典,英豪云集。本以为大宋以文采风流自诩,会看到更为壮观的盛举,只是想不到,竟然是金戈铁马,粗野蛮横,难保不让人升起穷兵黩武之念,窃以为此举不利于两国议和,实在是让人失望,失望得很!”

  张孝杰满口酸言酸语,那些文官刚刚被打了脸,现在也不愿意出头,竟然没人反驳。张孝杰得意洋洋,觉得自己简直是口才无双,有苏秦张仪的本事。

  可是他别忘了,文官们不出头,还有个王宁安呢!

  “哈哈哈,张大人是贵国的状元,在下呢,连科举都没有参加过,本以为状元之才,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现在一看,真是大失所望,竟然连一点人间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是不知道贵国是怎么论才取士。”

  张孝杰把眼睛一瞪,“我乃辽国使节,奉皇命而来,如果你讲不出道理,只是张口骂人,那可就更丢人了!”

  “哈哈哈,我大宋是礼仪之邦,说话岂能没有根据。张大人,我问你,如果去拜会朋友,对方是年高之人,应当说祝他长命百岁之类的话,如果是小孩子,则是要祝他健康成长,你以为然否。”

  “这谁不知道!”张孝杰不明所以,随口说道。

  “哈哈哈,原来辽人也懂得礼节,实在是难得啊!”王宁安话锋一转,笑道:“老人要祝长寿,说句不恭敬的话,是因为年纪大了,寿数不多。由此看来,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才总是挂在嘴边。譬如你们辽国,的确应该多开科取士,多读一点书,多学学圣人之道,才能化解身上的戾气,消去蛮横的秉性,倘若假以时日,没准也能衣冠楚楚,和寻常人一样,堂而皇之,行走在世间之上。否则,虽有人一般的相貌,却有蛇蝎一般的心肠,虎豹一般的行径,当真是妄披了人皮,让人不齿!”

  王宁安这一张嘴啊,简直不是损可以形容,直接就把辽国说成了野兽,好些大宋的臣子都忍不住,想要笑出来。

  虽然王宁安打了文臣们的脸,但是大家伙毕竟还是宋人,看到老冤家吃瘪,都心花怒放。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和辽国打交道,还真就需要王宁安这样的。

  张孝杰被说的脸色涨红,怒斥道:“按照你的说法,你们大宋就是武备不兴,朝廷孱弱,不堪一击了?”

  “哈哈哈,辽使,我大宋武备如何,已经摆在了你的面前,至于强弱与否,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只是提醒你一句,如果连你们最强大的一项,都被大宋追上来,你们辽国还有什么指望?你又如何跑来颐指气使,洋洋自得?我奉劝你一句,我大宋固然是礼仪之邦,待客有道。可是要是遇到了恶客,也小心我们手里的刀枪!你们扪心自问,比匈奴如何?我汉家铁骑燕然勒功,所向睥睨。不要把偶然的得志,当成了永远的胜利,如果大宋真的发了雷霆之怒,天下万民之怒火,只怕会烧得大辽国一丝一毫都不剩!”

  “你大胆!”张孝杰仿佛被踩到了尾巴,怒斥道:“我大辽疆域万里,立国尚在你们大宋之前,万邦来朝,上国气象,岂是你可以大言恫吓的?我们一心为了两国苍生百姓而来,你们却如此狂妄,不把大辽放在眼里,实在是无礼之极。我大辽二十万铁骑,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南下,是我主心存不忍,才让你们苟活至今,还不知道感念我主恩德,莫非也要尝尝我大辽的雷霆之怒吗?”

  王宁安放声大笑,“我就说嘛,哪怕披了人皮,也难改野蛮的本性!我大宋整军经武,加强武备,就是防备那些窥视中原繁华富庶的贼子强盗。不管谁敢向大宋伸爪子,就要做好被剁下来的准备!”

  ……

  宋辽自从澶渊之盟以后,每年都有使者往来,每一次都是明枪暗箭,交锋不断,包拯、余靖、富弼、范仲淹、欧阳修……数得着的名臣,几乎都出使过辽国,每一次也都斗得天昏地暗。能保住国格不失,回来一定要加官进爵。

  只是这么多年,像王宁安这样的,还是头一份!

  一上来就是拼命的架势,每一句都不客气。可偏偏辽国就吃这一套,两位辽使的气焰完全被王宁安压制住了,只能被动还击,看得人好不过瘾!

第212章 绝对


  谈判要都是像王宁安这样,非谈崩了不可,实际上只要王宁安压得住对方,大宋君臣就很满足了。

  要知道这些年大宋在军力上吃亏,每一次去辽国出使,都被折腾得死去活来,面对各种屈辱恐吓,没有唾面自干的本事,还真没法活着回来。

  相比辽国的手段,王宁安算是客气的。

  赵祯心情很不错,他不但在辽国面前一展雄风,还狠狠享受了一把马上皇帝的滋味。要不是头盔铠甲太重了,都舍不得脱下去。

  赵祯先去了文德殿,老陈琳等在这里,招呼小太监帮着皇帝脱下盔甲,稍作休息,又换上了龙袍。

  看着威严的盔甲,赵祯暗暗叹口气,天时地利人和,想要穿一次,多不容易,也不知道下一次的机会在哪里了……他居然有些失落,不过等赵祯再度出现在紫宸殿,已经变回了平时那个沉默雍容的大宋至尊。

  紫宸殿,是款待辽使的地方,文彦博,富弼,庞籍,一众朝廷大臣,悉数到齐,相比起这些朝廷大员,王宁安资历最浅,学历最低,官职也最小,排在了靠近殿门的位置,再往外就要和站殿将军凑一起了。

  好在王宁安很容易知足,能替所有武人出口气,他已经偷着笑了,至于文官们,你们不带我玩,老子也不稀罕!

  为了款待辽使,准备的菜肴都极为精致,比起赵祯的御膳要好了无数倍。

  王宁安很讨厌这种行为,不就是个客人吗,又不是祖宗,用得着厚待他们吗?

  摆满了山珍海味,满大街都是要饭叫花子,人家一样看不起来,相反,哪怕啃窝窝头,只要国家强盛,外人也只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声勤俭节约!

  厚待外客,生怕丢了面子,越是小心翼翼,就越显得心虚。

  为了表示自己的坦然,王宁安毫不客气,闷头猛吃,还啧啧有声,挨着他的几个官都把脑袋扭到一边,装作看不见。

  王宁安也懒得搭理他们,而是精挑细选,配了一套官窑瓷器,等到宴会结束,就拿回家去,埋到土里,如果后人不肖,过几百年,没准价值连城呢!

  ……

  王宁安想着偷窃大业,耶律化葛和张孝杰都长出一口气,他们两个拿王宁安是真没法子,比横比不过,骂人骂不过,最擅长的本事在他的面前一点用处也没有。

  还是大宋的其他臣子比较好,最起码他们按套路出牌,能摸清楚脉。

  张孝杰陪了两杯酒,就说道:“此番前来,我们还是希望大宋能立刻归还关南十县的土地,另外榷场乃是两边都得利的事情,你们大宋赚得更多,此事不能作为取消岁币的借口,贵国必须立刻恢复岁币,不然两国只怕再也没有太平了。”

  依旧是大言恐吓,这边也立刻反驳,据理力争,越吵越热闹。要问王宁安为什么不说话,他根本懒得掺和。

  这帮人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学问十足,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瞪眼——其实啊,根本没必要,有本事辽国就打过来,别说关南十县,哪怕汴京城,也是你们的。

  至于大宋这边,也是一样,如果军力够了,打下燕云,甚至灭了辽国,都不在话下,如果双方都奈何不了对手,那就是白白浪费吐沫星子。

  果然,如同王宁安想的一样,吵了半天,一点结果没有……终于吵累了,酒宴的氛围起来,双方觥筹交错,不得不说,张孝杰还是有些才学的,他和大宋的这些文臣吟诗作赋,联句对对子,玩得非常开心。

  在辽国,张孝杰是顶尖儿的高手,而且还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那种,可大宋的这些文人,都是经过重重考试,一肚子学问,碰上了张孝杰,也算是棋逢对手,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这两边都有意无意,忽略王宁安。

  王宁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