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弼道:“想来是磨面的吧!”

  赵祯笑道:“正好朕还没看过,叫着王卿,一起陪朕看看。”

  他们下了马,信步走来,到了一座转动的风车前面。

  这是一处磨面粉的风车,靠着风力带动,齿轮跟着转动,下面一座石磨不停转动,把小麦放进石磨的孔里,没有多大一会儿,洁白细腻的面粉就从石磨流了出来。下面的人只管用扫帚收集面粉,装到袋子里就行了。

  不用费力气推磨,磨出来的面粉又细又白,赵祯看得眼前一亮。

  “这可是好东西啊!”

  “圣人说的是,一个风车石磨,足够几个村子磨面粉之用了。”王宁安告诉赵祯。

  “既然够几个村子,那这里怎么有这么多风车?”

  王宁安笑着伸手,“这边请吧。”

  赵祯带着众人,赶到了下一处风车,原来这是一座取水的风车,在风车下面,有一眼井,靠着风车的转动,把井水提上来,用来灌溉高处的田地。

  再往前,连着两座风车,都是用来榨油的,还有用风车带动锯,用来切割木头的……一路上,赵祯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风车,总而言之,沧州的百姓是把风力用到了极致,让人叹为观止。

  “这么多风车,怕是要不少钱吧?”赵祯好奇道:“一般地方可用不起。”

  王宁安解释道:“没有办法,沧州工场众多,青壮都跑到城里做工了,劳力不足,要是再不用风车,很多重体力活,老人和妇人干不动的。”

  听到了他的说法,富弼都要吐血了。

  什么时候大宋的人手不够用了?

  几乎每一个地方官吏,最怕的就是游手好闲的青年太多,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可偏偏又没有办法,只能尽量劝大家好好务农,多种桑树……可是那点田地,根本吸收不了所有的青年,为了讨口饭吃,他们只能沦为富裕人家的帮闲。

  可是沧州不一样,这里工作机会太多了,居然把农村的劳动力都给抽光了。

  王宁安啊,王宁安,你发愁的事情,是多少大宋地方官梦寐以求的,你知道不?同样是做官,这差距也太大了!

  就连富弼也不得不承认,沧州的治理,绝对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看过了风车,接下来就是水车,这是沧州更常见的一种东西,至于水流平稳的河流旁边,就会出现许多水车。

  功能更加繁多,比如有一种用水力推动的纺车,能够同时织出32根毛线。

  要知道,直到珍妮机发明之前,西方的纺车一次只能织出一根线。这种水力纺车是从南方引进的,经过改造,变得适合纺织羊毛。

  王宁安还没有弄出呢绒,但是却弄出了相对容易的毛线。

  就在三年之前,平县出现了第一家毛衣场,足有上百个女工,她们用灵巧的手,织出花纹繁多的毛衣,深受辽国贵人们的欢迎,如今人员不断扩大,每年出口的毛衣就有10万件之多。

  几乎一到冬天,平县的女人们就在家中织毛衣,最快7天就能赶出一件,她们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穿,几乎都拿去出售,一件毛衣能赚差不多一贯钱,忙一个冬天,就能挣到一个孩子的学费……

  辽国也试图学习大宋的技术,无奈他们纺不出合格的羊毛线,也不懂染色,弄出来的毛衣穿身上一天,身体就和毛衣一个颜色了。

  辽国的贵胄只能认输,乖乖把钱送到大宋的口袋里,换取他们喜爱的毛衣。

  只是很小的一件东西,每年交易的金额也不多,可是大宋会,辽国不会,大宋的母亲能挣钱送孩子上学堂,有了读书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至于辽国,贵胄们只会去压榨可怜的牧民,从他们手里拿走最后一个铜板,送给大宋,结果就是辽国的孩子永远只能放羊,一辈子挣扎着温饱线。

  赵祯一边走着,一边看着,他的感悟真的不少。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治理百姓,无非就是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和勤劳,换取足够一家人生存发展的回报……赵祯终于来到了平县,传说中的城市!

  刚到平县,就有一件热闹找到了赵祯。

  原来从去年年初开始,平县造船厂就动工制造了一艘巨大的商船,被命名为“神舟”,近日终于完工,要正式下水。

  陛下驾临,曾巩代表平县百姓,邀请赵祯去参观下水仪式。

  皇帝的兴致很高,“神舟,名字很大气,不要让朕失望啊!”

  等来到了码头,踏上了神舟,赵祯不但没有失望,反而满心都是震撼,他简直无法想象,这样一艘庞然大物是怎么造出来的。

  神舟长度有40丈,宽接近10丈,高3丈,几乎和三层楼一样高。

  神舟不但大得惊人,而且装载能力更加可怕,一次能装得下18000石粮食,而神舟的排水量,换算成后世的标准,差不多是3000吨,几乎顶得上一艘驱逐舰,在这个时代,那是不折不扣的海上怪物。

  为了造这艘巨舰,从三年前,就囤积木料,从交趾运来巨大的楠木,从大宋各地集中最好的造船工匠,耗时一年半,才打造出一艘当世绝无仅有的神舟巨舰。

  站在上面,赵祯只觉得自己无比渺小,他就像是立在一座城市之上一样。

  这就是大宋的力量!

  赵祯俯视着周围,突然有种流泪的冲动,他的子民太让人惊叹,太让人自豪了!

  真应该早点离开京城,多到外面看看。在京城只有那些没完没了的蝇营狗苟,只有走出来,才能看见大宋百姓的伟力!

  赵祯骄傲了,傲娇了!

  有如此百姓,他还有什么可惧怕的。

  “王卿,朕真想立刻下令,马上出兵,收复燕云啊!”赵祯眺望着北方,眯缝着眼睛说道。

第404章 辽国要乱了

  有两种力量,最让人惊叹,一种是破坏的,就像是草原上的枭雄,从古至今,他们不断征伐杀戮,每走过一处,都是鲜血横流,尸积如山,城池被烧毁,文明被摧残……许多人拜倒在他们的屠刀之下,惶恐不安,称他们为上帝之鞭,是代表神灵,惩罚世人。

  还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创造的力量。

  绵延万里的长城,雄伟的宫殿,笔直的道路,繁多的排水沟渠……当然,也包括眼前的巨舰。

  如果不亲眼目睹,光凭着文字的描述,永远无法感受到船只的庞大,像一座山,一个城,任何人在这艘船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蝼蚁,包括皇帝在内!

  可是这样的海上巨人,又是无数渺小的人靠着双手制造出来的。

  很有趣,也很感慨。

  赵祯、富弼、狄青、欧阳修、唐介、王德用,每个人都被这艘巨舰征服了,他们行走在多达四层的甲板中间,欣赏着令人惊叹的设计,感受着工匠们的巧妙和力量。就连富弼都不得不承认,这些工匠真是很了不起。

  这样一艘巨舰,如果用来运战马,差不多能运1000匹到1500匹,假如有十艘巨舰,就能运来3000重骑兵所需的全部战马,而凭着3000重骑,就能抗击辽国的大军,就能打出大宋的威风……这是一个很容易算得清的账。

  以往辽国雄兵压境,大宋束手无策,只能躲进城池里,靠着坚固的城墙保护自己,战战兢兢,只能靠着岁币祈求太平。

  仅仅是十艘大船,就能改变帝国的命运!

  赵祯终于想通了,这就是他要找的自信来源,赵祯觉得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王卿,在几年之前,你就说要恢复燕云,当时在许多人听来,都是痴人说梦,可是这些年下来,你的平县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朕越发相信,我大宋兵伐辽国的日子不远了!”

  王宁安连忙说道:“启奏陛下,平县不是臣的,是平县百姓的,是大宋的……至于世上的事情,关键就在实践二字,坐而论道,不如脚踏实地,真正去做事,这也是臣在六艺一直倡导的精神。这艘巨舰就由六艺百工院的师生参与设计建造,他们还计划建造更大的神舟。”

  “好!”

  赵祯抚掌大笑,“他们要是造出了更大的船只,朕一定不吝惜爵位,朝廷要多多奖励这些能做实事的人,富相公,你要记下来,替朕好好落实下去。”

  富弼躬身答应,面色如常,但是心里却越发无奈。

  虽然他鄙视六艺学堂,讨厌这些不遵守孔孟之道的坏孩子,可问题是这帮坏孩子往往能做到比人无法成功的事情。

  就拿眼前的神舟来说,就是集合了大宋造船技术的最高成就。

  龙骨采用了交趾的楠木,又增加了钢铁部件加固,船只拥有上百个水密舱,即便受到损失,也不会轻易沉入海中。

  另外船上又装备了120架床子弩,还有一些原始的火箭,在火炮还没有出现之前,这艘大船绝对是海上的刺猬,无人敢惹。

  ……

  赵祯在平县的日子过得很愉快,除了见证了神舟下水,还参观了军械作坊,这也是王宁安着力最多的地方。

  自从上次确定了铁骑的方向之后,军械作坊就加大了功夫,研究板甲。

  经过了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王良璟的手上就拿了一块板甲,这是利用水力锻床砸出来,一套完整的胸甲,大约30斤,重量只有步人甲的一半,那防护力如何呢?

  现场就来了一个实验。

  一面摆着步人甲,一面摆着板甲。

  王良璟提着一柄马刀,吸气用力,斜着向步人甲劈去,从肩膀到胸膛,被划出了一道巨大的口子,甲叶子乱飞,刀尖深深陷入,显然,如果里面有人,非死即伤。

  他又用同样的力道,劈到了板甲上面,二者撞击,发出一串火星,十分耀眼,仔细辨认,胸甲也被划破,但是伤口不深,显然,防护力,板甲胜了一筹。

  光是让王良璟实验,显然没法说服更多人。

  赵祯叫来了王德用和狄青,又找来几十名捧日军的士兵,他们亲自穿戴之后,都给板甲竖起了大拇指。

  赵祯还有些不解,“朕看板甲只是护住了要害,四肢却露在了外面,万一受了伤,又该如何?”

  狄青笑道:“陛下,疆场冲杀,哪有万全之策,能护住要害就很不错了,甲胄轻了,就能节省体力,板甲也可以把四肢都防护起来,就看战斗的需要,进行取舍。不过总体来看,臣要恭喜陛下,我大宋的铁骑成了!”

  王良璟招呼着手下,给赵祯进行了一次演示,他们一共200人,分成两队,骑着马瓦里马,身上披着板甲,每个人配3条骑枪。

  由远而近,战马迈着小碎步,快速向前。

  赵祯第一次看到,虽然静塞军也演练过,但是和王家军差得太多了,毕竟他们是和辽兵拼杀过,而且还大胜而归的勇士。

  往前冲击,气势如虹,杀机四伏,让人只觉得浑身血Y都凝固了一般。当他们举起骑枪,形成一排的时候,许多人惊呼出来。

  包括狄青,鬓角都冒汗了,他不断推想着,假如自己是这些人的对手,能不能从如林的长枪之中,杀出一条血路。

  推想了无数的可能,狄青颓然放弃了。

  不得不说,骑墙战术,就是彻头彻尾耍无赖!

  愣是把你拉到同一个水平上,然后凭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