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文彦博有算计,司马光是王宁安提拔的,听说还拜了王宁安当师父,让他当主考,六艺的学生还不都被录取了。

  但问题是选个和王宁安有仇的,那不等于撕破脸皮了吗?

  也别说,文彦博真是个天才,他想来想去,推了王安石。

  王安石的各种条件不要说了,他的弟弟王安国,王安礼,还有儿子王雱,都在六艺待过,算是六艺的人。

  可问题是王安石被尊为“通儒”,他自己也有一票人马,和六艺处于互相竞争的态势。

  文彦博就把王安石给推了出来。

  他的算盘很精明,你们有关系在先,我推王安石,王宁安就不好找我算账。而王安石要照顾自己人,就肯定会黑了六艺学堂。

  到时候你们自己掐去!

  王安石虽然不声不响,可是名声太好了,俨然当世圣人,想干掉他,也不是那么容易。正好,让二王来一个两败俱伤。

  要不说,没有点脑子,千万别在官场里面搅,这帮东西,全都是人精儿!一个个肚子里都是算计,专门是那种让你吃哑巴亏,有苦说不出的。

  只是千算万算,文彦博错估了王安石的人品。

  这位拗相公的眼睛里,从来不揉沙子,也不会玩卑鄙的手段。

  他十年寒窗,深知读书的苦。

  在地方多年,也深知大宋的危!

  选拔人才,选拔能干的人才!

  这是王安石真正的想法,至于文彦博暗示的那些花花肠子,王安石根本没在乎。

  他担任主考之后,格外认真,搜身比起平时严厉了数倍。尤其是到了评判试卷的时候,王安石更是亲力亲为,不放过一篇文章。

  其他的副主考和同考官都吓傻了,因为按照惯例,一份卷子,先有他们审阅,在上面画上标记,确定等级,然后再转交主考。

  一般情况下,主考只看被挑出来的百分之十的卷子。

  毕竟谁也不是超人,没有那么强的精力。

  可王安石硬是打破了惯例。

  这位的彪悍,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他把所有卷子,通览一遍。

  首先,那些文辞不同,错别字一堆,用典不恰当,犯了忌讳的文章全都被黜落。接着王安石一挥大笔,将所有用“太学体”的文章,全数黜落,一个不留!

  其他考官都吓傻了,“主考大人,这些文章里面,不少文采斐然,理气具佳,紧紧因为用了太学体,就被黜落,实在是不公平!”

  王安石头也不抬,呵呵了两声,“以往历次会试,因为没用太学体而黜落的考生还少了?你们替用了太学体的考生鸣不平,那之前那些人呢?谁替他们鸣不平?”

  一句话,把其余几位考官都弄得哑火了!

  “朝廷论才大典,选的是治国之才,而不是选西席先生,卖弄文采,言之无物之辈,本官一个不取!你们若是不服气,可以向陛下告发,不过在这之前,给本官好好判卷子,不准有一点失误,否则本官一样会具本弹劾的。”

  霸气,除了霸气,就是霸气!

  不愧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拗相公!

  王安石的确有让人敬佩的坚持,当然,也有过人的精力。

  他亲自主持,仔细阅读每一份试卷,别人看完一份,他能看完三份。有人怀疑王安石是应付了事,可随口念了一句,这位主考大人居然能接着往下背诵。

  直到此刻,大家伙才相信,世上真有过目不忘的天才!

  虽然都号称饱学之士,可程度差得太多了。

  就这样,整个判卷完全被王安石掌握。

  最终,嘉佑二年的会试录取结果出来了。

  一共录取了388人,其中,出身六艺学堂的,足足有106人之多!

  超过四分之一!

  不得不承认,哪怕王宁安再怎么折腾,这还是文人的天下,科举还是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六艺学堂虽然名气泼天,可没有在科举上有所作为,就算不得真正的天下第一书院。等榜单出来,再无疑问。

  殿试不会黜落,也就是说,六艺的学生,占了科举的四分之一还多。而且,这次参加会试的六艺学生,不到一百五十人,也就是说,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以上被录取!

  这是什么概念?

  几乎一瞬间,六艺学堂就成了所有人眼中的教育圣地,人人羡慕的所在。

  王宁安为了款待大获全胜的学生们,亲自置办20桌酒席,把欧阳修请来了,另外开春之后,范仲淹的身体也好了很多,他也来了。

  大家凑到一起,要给学生们庆功。

  只是等了好半天,却一个人也等不到。

  眼看太阳都偏西了,王宁安脸色很不好看。

  “这帮小王八羔子,是不是以为考上了贡士,翅膀硬了,可以不在乎我们这几个老师了!”王宁安气得拍桌子,欧阳修和范仲淹倒是能沉得住气。

  “二郎,今天都去看榜,那么多人,或许他们有事被耽搁了,咱们多等等就是了。”

  这一等,就等到了下午,正在王宁安准备点兵的时候,大苏气喘吁吁跑了进来,连外面的长衫都没了,气喘吁吁的,跟被狗追了似的。

  “呼呼……姐夫,你可作证啊,我没对不起王弗!”

  王宁安气得给他一巴掌,“什么乱七八糟的,其他人呢,都哪去了?”

  “他们啊……都被抓走了!”

第516章 彩礼伤不起

  大苏见桌上有葡萄酒,直接灌了大半壶,趁着酒兴,手舞足蹈,说起了今天的事情……原本大家还提心吊胆,生怕王安石会下黑手,可是当皇榜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沸腾了,他们掰着手指头算,足足106个!

  吕惠卿、章敦、韩宗武、苏辙,他们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知道会录取不少,可是没想到竟会这么多!

  原本估计,能有五十人就已经是破天荒了,居然超过一百人,也就是说,在场的学生当中,三分之二都是进士了!

  在这时候,大苏突然抚掌大笑,“我就说吗,咱们六艺学堂就是厉害!这回怎么样,没话说了吧!”

  他这一嗓子,周围的人都听清楚了。 更新快无广告。

  六艺的这帮人脸都变了,苏辙更是暗骂,大哥啊,你涨点脑子行不!这时候喊什么啊,赶快逃出去才是真的,你不怕成为众矢之的啊!

  只是一切都晚了……当听到六艺两个字,所有人全都涌了上来,成千上万看热闹的都乱了。

  有人是崇拜他们,想要看看科举的祥瑞到底是什么风采。

  还有一些因为写了太学体,而被黜落的士子,愤愤不平,挥着拳头,要找他们算账。

  只是这两拨人,相比另外一拨,那就太弱了!

  众所周知,每逢会试,都有一个固定节目,就是榜下捉婿。

  京城的豪门贵戚,富商巨贾,家里头有年龄差不多的姑娘,都会在这一天行动起来。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捉拿蟾宫折桂的幸运儿。

  如果你年轻,帅气,家里没有媳妇,考试成绩又不错……那么恭喜你,立刻就会成为无数人眼中的砖石王老五。

  先是科举大登科,接着洞房小登科,迎娶白富美,入仕为官,一步迈向人生巅峰。

  榜下捉婿,不但豪门热衷,百姓也喜欢看。

  寒窗苦读,在一两个月之前,可能还是忍饥挨饿,眼前冒金星,十足的穷小子一枚,只要一篇文章被点中,一夜之间,比起中彩票还猛烈一万倍,人生迅速改写。

  无数逆袭的故事,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要知道科举才四年一次,京城的豪门要多少?每一家的姑娘有多少?可以说每一科都是狼多肉少,没错,这时候,女人是狼,小伙子是可怜的唐僧肉,从来都不够分!

  只是今年的这一科,比起往次更加疯狂!

  因为这次会试在洛阳!

  我的老天爷啊!

  之前每次榜下捉婿都是在开封,终于轮到洛阳了,老少爷们,还愣着什么?动手啊!

  洛阳的官僚,贵胄,富商,人人都行动起来。开封的那些豪门也不干了,凭什么我们的碗里肉,要被别人抢走。

  不行,我们也去洛阳!

  这两伙人谁也不甘示弱,全都投入了万分的热情。

  在众多的贡士当中,最让人垂涎的就是六艺学堂。

  没有什么说的,在几年前,六艺学堂的学子就在金殿比试当中,胜过了上一科的状元,又过了四年,这帮小子学业大进,在朝廷也干出了成绩,西北救灾,解决盐荒,表现干练,被朝野上下,给予厚望。

  哪怕傻瓜都知道,这是前途远大的一群人,再过一二十年,朝廷就是他们的,宣麻拜相,不在话下。

  谁愿意放过!

  正因为如此,这次的捉婿大战,已经超过了历年,演变成一场地地道道的三十六计大对抗!

  当苏轼这个倒霉蛋喊出六艺名号的时候,早就按捺不住的人群瞬间出动了。

  成百上千的壮汉家丁,从两旁的铺面冲出。

  他们非常有技巧,将看热闹的人群和士子隔开。

  在数千士子当中,考中的毕竟是少数,那如何区分呢?

  方法很简单,只要看那些喜笑颜开,止不住高兴的,绝对是中了的,那些顿足捶胸,甚至嚎啕大哭,如丧考妣的,绝对是落榜的。

  根据这个标准,只管放手抢人。

  在路边还有派来的管家,媒婆,岳父,岳母,大家伸长脖子看着,见抢来的贡士年龄合适,相貌差不多,立刻吹吹打打,直接回家定亲。

  稍微差一点的,也认命了!

  实在是看不上眼,没关系,还有一份压惊钱,不多——50贯!所以说穷人就别掺和了,连压惊钱都出不起。

  礼部前面,整个变成了大战场。

  各家手段齐出,把士子分隔开,有人负责挡人,有的负责绑架,有的负责开路,绝对是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据说有人提前两三个月就演练了,卯足了劲儿,就为了今天的一战!

  这帮人疯癫,六艺的学生们也不含糊,这帮小子可没几个文弱书生,一见有人来抢,谁知道你家姑娘合适不合适!他们才不愿意被人摆布呢!

  比如身手好的,像韩宗武,章敦,直接分开人群,撒腿就跑。他们蹿蹦跳跃,十分敏捷,那些家丁愣是望洋兴叹。

  还有些属黄鳝鱼的,专门溜边儿,也悄悄跑了。

  就剩下几个笨蛋,尤其是大苏,谁让他嘴贱呢!

  好几伙人,都盯上了他。

  苏轼拼命招呼苏辙和曾布保护他,三个人好不容易冲出了重围,跑到了一个胡同,结果刚进去,一张大网,从天而降,直接把他们都给抓了起来。

  等到把他们带到了楼上,一见之下,都笑了。

  原来捉人的正是潘家,潘肃亲自带队,他和苏轼他们早就认识,有些尴尬,但是潘肃脸皮够厚,陪笑道:“这就是缘分,说句自夸的话,我们潘家也不差,咱们不如就结成连理,我们家的姑娘多,再来三个都没问题。”

  曾布和苏辙都脸皮薄儿,他们连连摆手,可苏轼心眼多活络啊!

  他眨眨眼睛,把潘肃叫到了一旁。

  “我说老潘,你也知道,我姐夫最喜欢我姐,而我姐最喜欢拙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