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琦差点被噎死,心说你老东西什么时候这么精明了!连这个都看明白了?

  “唐相公,士农工商,士人为朝廷根本所在,你不会连这个也不懂吧?按照王宁安这么干,地方上都落到了奸猾的商人手里,这天下还不乱了?家国社稷,我们肩负着祖宗基业,万民之望,断然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唐介张了张嘴,没有再说下去。

  此刻的唐介并非被说服了,而是想起了不久之前,他和欧阳修的一次彻夜长谈。

  两个老朋友,推心置腹,没有丝毫遮掩。

  欧阳修将自己所思所想,全都抛了出来。

  他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三代之治,现在走的路子,很有可能从根本上就是错的……朝廷取士,重文采,重品行,唯独不重实际能力。

  正是缺少专业的,又有良知的官吏,很多真正利国利民的法令落实不下去,相反,却有一些人打着苍生百姓的旗号,干得都是自私自利的营生,实在是让人不齿!

  欧阳修从头骂到尾,他对唐介说,自己专心著书,负责教书育人,就是希望彻底扭转士林风气,正本清源,如果再不做,大宋朝就要亡国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断然不能再失去第二次!

  唐介眼前迷茫了,他想到了当初的庆历新政,没错,当年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为了变法,摇旗呐喊,冲锋陷阵,恨不能把一腔热血都撒出去!

  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他也在变化,很多看不惯的事情,也尽量不说,也学着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只是走到了今天,唐介越发感到可耻!

  明明一项很好的法令,居然被贬得一文不值!

  老百姓都说好,下面的官吏也干得起劲儿!

  可就是他们,就是这些高高在上的相公们,所谓德才兼备,士林众望所归的大人物,居然一心要废除青苗法。

  羞愧不啊?

  唐介站起身,眼前一黑,险些昏倒,他伸手抓住了扶手,稳了稳心神。

  “诸公有什么想法,只管去做吧,老夫久病,恕不能奉陪!”

  说完,唐介晃晃悠悠,离开了政事堂,只给其他人一个大大的背影。

  贾昌朝、文彦博、韩琦等人互相看了看,全都是满肚子不高兴。本来还指望唐介这门大炮,去和王宁安对轰,他们摇旗呐喊就是了。

  谁知道,还没开火呢,先和他们闹翻了。万一回头唐介上书,把他们都给弹劾了,那可就乐子大了!

  文彦博迟疑道:“子明兄,你看还要不要去见官家?”

  贾昌朝咧了咧嘴,这些日子不断有人和他诉苦,都在说青苗法的事情,他的压力很大,但是和王宁安拼命,他也没这个胆气。

  “要不,再等等吧……”

  他这话刚说完,大太监苏桂就来了,冲着诸位相公一拱手。

  “圣人有旨,请诸公进宫议事。”


第532章 霸气的皇帝

  那天王宁安陪着赵祯去视察禁军大营。

  还真别说,这几年赵大叔似乎找到了点马上皇帝的感觉,骑术练得不错,他满怀兴致,还跟王宁安回忆起收复幽州的时候,尽管皇帝陛下只敲过鼓,但依旧滔滔不断,津津乐道。

  西京的禁军目前共用七万多人,其中马军一万五千人,全部由驸马爷狄咏统帅。

  从青唐回来,赵祯就安排了狄咏和公主的婚事,一个是尊贵的长公主,一个是大宋的人样子,他们喜结连理,实在是般配得很。

  从三四月开始,京城就像比赛似的,到处都是结婚的,有时候一天能赶上三四场,东南西北,到处都是爆竹声,喜庆的锣鼓,震天响!

  最倒霉的人就是王宁安,一百多个新科进士,其中一大半都被捉了女婿。

  王宁安也不能区别对待,只能满世界充当媒人。

  京城的大雁都翻了十倍不止,每走一家,王宁安的苦瓜脸就胜了几分,花钱真是肉疼啊!

  这才是定亲,要是等到成亲,还不把他忙死!

  原来当师父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王宁安也清楚,还有多少人羡慕不来呢,有这么多好门生,等他们成长起来,还有谁能撼动王宁安的地位!

  他也只能忙并快乐着。

  ……

  陪着赵祯到了军营,最初皇帝很高兴。

  去岁在洛阳设立了牧监,从河北送来了三千匹马瓦里马。

  和本地马结合之后,一年多的光景,洛阳马场已经有超过一万匹马,再有几年的功夫,就能供应西北诸军了。

  狄咏亲自指挥操练,士兵表现很不错。

  马术,箭术,兵器,拳脚,每一样都让皇帝很高兴。

  赵祯欣喜之下,就让他们演示一下骑墙战术,要知道这可是王家军的绝技,也算是大宋骑兵克敌制胜的法宝。

  提到了墙式战术,狄咏的脸色很不好看。

  他迟疑了一下,才告诉赵祯,原来朝廷拨了一批铠甲下来,只是多半不堪用,有少数足够结实,但却是沉重的锁子甲,不适合墙式骑兵使用。

  赵祯当即让人把盔甲抬来。

  摆在面前,是一副银光闪闪的板甲,看起来还有些样子,狄咏拿来一把马刀,猛地劈过去,一刀之下,顿时露出了黑色的缺口。

  王宁安凑到近前,仔细一看,顿时皱眉头了。

  盔甲的铁料明显有问题,含碳不够,硬度很差,抵御不了一般兵器的攻击,更遑论破甲重箭。

  再仔细看看,锻造的工艺也不行,外面涂了一层银粉,看起来银光闪闪的,也就是能看看了,给禁军穿上,遇到了节日,出来展示一下,足够唬人。可真正拉到了战场上,完全是送死!

  赵祯没想到铠甲会这么差,他连着也砍了几副,果然,所有的板甲,全都不行!

  一瞬间,好心情全都没有了,赵祯知道涉及到军械的事情,不能等闲视之。他没有急着发作,而是安排皇城司,仔细调查。

  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赵祯总算把问题弄清楚了,这才把诸位相公叫来。

  “贾相公,韩相公,你们都领过兵,绝对军械如何?”

  贾昌朝被问到晕头转向,只能老实说道:“军械那是士兵护身杀敌的宝贝,等闲不可小视。”

  “那如果军械出了问题呢?”

  “这个……应当严惩不贷!”贾昌朝不知道谁又倒霉了,心思不停转动。

  “朕前些日子,去了一趟军中,发现的结果触目惊心!”赵祯一摆手,让人抬上来两副铠甲,放在了众位相公的面前。

  其中第一副,上面全都是斑斑痕迹,十分沧桑。

  “这个就是幽州之战,我们将士穿的!”赵祯指着第一副道:“你们可以数数,上面有多少兵器的痕迹,箭射,枪刺,刀劈,斧砍,全都没有摧毁这副铠甲,也正是有了如此坚固的保护,我大宋铁骑才能所向睥睨,杀得辽兵仓皇败退。你们再看看第二副!”

  赵祯抽出天子剑,猛地刺过去,虽然没有刺透,但是却留下一个深深的痕迹。

  贾昌朝带过兵,忍不住微微摇头,赵祯年老力衰,尚且能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果换成一个强壮的士兵,只怕一剑就要了甲士的性命!

  赵祯气哼哼连看几剑,而后怒斥道:“这就是西京匠作监制造的板甲,他们简直是拿将士的性命开玩笑。”

  赵祯一屁股坐回了龙椅,怒气不息道:“朕将匠作监的几个奴婢全都抓起来,就给他们披上了这身铠甲!让弓箭手乱箭齐发,他们已经成了刺猬!”

  “啊!”

  几位宰相努力控制情绪,却也吓得惊呼出来。

  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来,素来以仁慈著称的赵祯,居然会干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匠作监历来都是宦官和将门负责。

  大宋的宦官比不得唐朝,也比不了明朝,匠作监,制造军械,算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财路之一,历来这里都是弊端丛生,过去赵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那些奴婢也越发大胆,丝毫没有觉察到老板转了性子,他们也就倒霉了。

  “朕严惩这些奴婢,就是要告诉世人,打造铠甲兵器,是要上战场杀敌的,如果杀不了敌人,死的就是自己!不管是谁,负责制造武器,就要把自己当成使用武器的士兵,拿出保护自己性命的心思,去保护将士。唯有如此,我大宋的铁骑,才能傲视四夷!”

  赵祯怒气不息,继续道:“以往是朕疏忽了,纵容了匠作监,从此之后,朕准备废除匠作监,把制造军械的事情,也交给枢密院。”

  庞籍这两天请病假,负责枢密院的是王拱辰,他难掩喜悦,连忙躬身,“老臣一定竭尽全力,确保军械质量。”

  “不是尽力而已,是一定要做好!”

  “是,臣明白了!”王拱辰诺诺答应,韩琦眼珠转了转,突然站出来,“启奏陛下,兵器铠甲质量差,种类繁多,规制不一,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臣斗胆建议,这一次就要彻底整饬,把所有军械作坊,都交给枢密院,成立军器监,统管一切军械事宜。诚如是,必定能使大宋刀剑锐利,铠甲坚固,所向无敌。”

  韩琦提出了建议,看似公允而得体,为了大宋着想,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的目标是河北的兵工作坊。

  如今大宋最好的军械全都来自河北,沧州的军械作坊出了供应河北军团,还供应禁军,如果不是匠作监的这帮人阻拦,全天下都要换成河北产的军械了。

  而沧州和平县的军械作坊,都是王宁安一手创造,不少都是王家的产业,韩琦打蛇随棍上的本事,的确了得!

  谁知道赵祯丝毫没有察觉,反而点头,“的确应该统管军械事宜,王相公,你就要辛苦一些了。”

  “臣遵旨!”王拱辰的声音高了八度,几乎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

  就在他抬起头的时候,突然赵祯又补充了一句,“军械监万万不能重复匠作监的失误,朕绝非不信任王相公,只是下面办事的人难免阳奉阴违,中饱私囊。让潘肃同知军械监,负责验收武器质量,至于采购原料,全都交给皇家银行招标,你们只管生产就是!”

  王拱辰一口老血涌了上来,赶快闭嘴,不然都喷了出去!

  陛下,不带这么玩人的!

  潘家世袭将门,本就熟悉军械,再加上一个皇家银行,等于把枢密院架空了,什么油水都捞不到,还有半点趣味吗?

  王拱辰都郁闷地要死,刚刚他还感谢韩琦呢,可此时就剩下骂了,姓韩的,你这是挖坑让我跳啊!

  韩琦也闷哼了一声,他同样很受伤。

  只是更让他惊讶的是赵祯出事的果决狠辣,丝毫不留情面,都说姜桂之性,赵祯竟然也越老越辣了。

  “不管谁犯了错,朕都不会姑息,匠作监的奴婢朕处置了,还有一些人,朕也不能不罚!”赵祯对着一旁的苏桂,给了他个眼色。

  苏桂立刻扯着嗓子喊道:“宣王相公觐见!”

  不多一时,王宁安从外面匆匆赶来。

  “见过陛下。”

  “嗯,王卿,朕让你调查交子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启奏陛下,臣已经查出了一些端倪,正要呈奏。”

  说着,王宁安拿出了厚厚的一摞东西,让小太监送给了赵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