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不是?”王宁安惊问道。

  曹佾挺起了腰杆,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当然不是,你知道我姐夫让我大老远跑到沧州,是干什么?”

  “我可不会揣摩圣意。”

  “呸!你就虚伪吧!一个马场弄得我姐夫感激涕零,对你们王家优待有加。可是六艺书院呢?我姐夫是想建一个平民学堂,瓜分世家的份额,你却私自和韩家暗通款曲,你说,你对得起官家的天恩吗?”

  曹佾义正词严,气势汹汹,毫不客气地指责。

  只是王宁安丝毫不在乎,姓曹的为什么当初不说,为什么不上书赵祯,和自己抱怨,摆明了他心虚。

  “我们王家可比不了你们曹家,兴盛了几代人,炙手可热,红得发紫!你要是觉得圣人该打压世家,就请国舅爷大义灭亲就是。”王宁安淡定说道。

  曹佾被问得瞠目结舌,面前这小子岂是一个妖孽能形容的!你才多大,就把这些烂事看得一清二楚!

  曹佾无奈道:“王兄弟,我也不和你兜圈子,这些人世家的力量衰弱太快,内部后继无人,外面文官打压。不说别的,杨家都差点退出将门之列。所幸杨怀玉立了功,还有杨家弄到了瑶池琼浆的生意,又在京城开了印书坊,人财两得,才算站稳了脚跟。”

  说完,曹佾突然无奈笑道:“王二郎,这几样都离不开你的帮忙。”

  “哪有!是杨家自己争气。”王宁安嘴上客气,可神色之中,难掩得意,一介白衣,能左右一个家族兴衰,真值得自豪了。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人人都说曹家兴旺,可是有苦自知。眼下还不是靠着我姐姐撑着。姐夫年过不惑,还没有龙子,姐姐也年纪大了,怕是无福为官家生下一儿半女。自古母凭子贵,若是哪个年轻的妃嫔生下龙种,我们曹家立刻就要被取代了。”

  曹佾收起了玩世不恭,变得格外凝重。

  “二郎,咱们交浅言深,我本来不该说这些,可是我看得出来,你有本事,有韬略,对待韩家,你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相互合作,有钱大家赚。我觉得你够义气,是个可以依靠的朋友。如果咱们能拉手,对我们都好。”

  曹佾看起来大大咧咧,心里面最清楚。所谓狡兔三窟,传承百年的大家族,谁还不懂见风使舵,脚踩几条船。

  别看王家暂时不算什么,可是人家已经铺垫好了,地方上有势力,皇帝信任,连文官那里都吃得开,同河北的世家也拉手了,路子竟然比曹家还宽!

  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不这时候烧冷灶,还等什么时候!

  “哈哈哈,国舅爷果然是君子,那我也就说点过分的话,家国天下,首先要有家!然后才能谈到国。世袭罔替,时代为官,父死子继,肯定会落人口实。”

  曹佾不停点头,“兄弟,你说的太对了!有什么出路,指点哥哥,放心,我绝对够朋友!”

  王宁安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笑呵呵举到了曹佾的面前,展开一看,赫然是一堆洁白如雪的白砂糖!

  ……

  “门下:王者推赤心以待人,故能得忠怀之臣,鉴丹书而念信,故可取天下之心……名器无私,忠劳是属。伊我良帅,时惟旧勋,爰旌坐树之威,更建爪牙之寄……王良璟,系出名门,常怀报国之心,遭逢变乱,临危而无惧。驱驰人马,死生不避,剪除逆乱,功莫大焉,特加封敦武郎,沧州指挥使,赐钱3000贯,盔甲兵器一套……钦此。”太监苏桂,抑扬顿挫,念着圣旨。

  早就传出要让王良璟接指挥使,终于落实了,一点不意外,只是赏了敦武郎的官职,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敦武郎是八品五官,宋代的武职很实,八品一点不小!而且宋代采用官职和差遣分开的奇葩制度,以敦武郎的身份,完全可以出任统制甚至都统制,只给一个沧州指挥使,高官低用。

  这可不是皇帝打压王良璟,而是为了让他走得更稳,根基更牢固,也避免人家说闲话。只要王良璟能干出成绩,升官在弹指之间,赵祯的偏爱可见一斑!

  都说赵祯仁厚,果然非比寻常。

  王良璟颤抖着双手,接过圣旨,刚要谢恩,传旨的苏桂苏公公微微一笑,“别忙,还有呢!”


第108章 身价倍增


  封赏了王良璟,本以为结束了,谁知道才是个开始……王宁安因为编著《三字经》有功,居然也得到了保义郎的官职,正九品。

  上次献《三国演义》就要赏官,王宁安给辞了,这一次上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作为蒙学读物,和寻常的小说完全不同,哪怕士人也不能反对。

  假如王宁安出身在文人世家,保证被捧上天,官职还要高,最起码要升到八品。

  尤其是赵祯看到《百家姓》把他们老赵家排到了第一位,那个舒坦啊,浑身上下的毛孔都打开了,轻飘飘要飞了!

  早就该编百家姓,满朝那么多文士,竟然没有一个少年有心,真是让人无语!

  本来赵祯想要大力提拔王宁安,可是当朝的宰辅不快,认为破坏朝廷铨选制度,仅仅献书,就拿到比状元还高的官职,让天下士人怎么看?

  赵祯一肚子气,两本蒙学读物,那是功在千秋,造福无数学子,比状元高又能如何?

  虽然有意见,可赵祯性子软,从来都是一团和气,不愿意和宰辅闹翻,只好给了王宁安九品官职,不过他却把王良璟提到了八品,把该给儿子的赏给了老爹,弄得文官们无话可说。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苏桂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道圣旨,这封圣旨读完,王良璟的泪水流淌下来,王宁安都眼圈发红。

  赵祯正式追封王贵为检校太尉,雄州节度使,建庙祭祀。

  死去了一个甲子,王贵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地位,相比之前赐下御笔,这一次更是肯定王贵的功绩,还准许建庙,这是杨无敌也没有得到的殊荣。

  王家上下,无比欣慰。

  既然追封了王贵,其他人也不会例外,曾祖父王文晟追赠正侍大夫,五品官,遗孀王老夫人,也就是王宁安的太奶奶张氏得到五品诰命。

  祖父王修文出征西夏,为国捐躯,追赠武功大夫,正七品……从王贵以下,王家五代人,死者得到追赠,生者得到官职。

  一门上下,忠烈之家,在天之灵,足以告慰了!

  王良璟将圣旨供奉在祖宗祠堂,放声大哭。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对老祖宗有了交代!

  “孙儿替老人家争了口气,朝廷追封了,功绩得到认可了……”王良璟喃喃自语,哭得像是孩子。

  王老太太拄着拐杖,同样泪水滚落,激动地浑身颤抖。

  “知足了,死也能闭上眼了!”

  ……

  这一次的封赏可跟上次的御笔完全不同,等于是朝廷正式承认了王家的功绩,也表明王家正式成为将门之一!

  要知道在武将地位衰败的今天,想要冲破重重阻挠,跻身将门,难度何等之大!

  不但要皇帝坚持,还要摆平文官,不让他们出来捣乱。

  国舅爷曹佾有把握做到前者,至于后者,是一点办法没有!

  王宁安提出建立马场,自从入秋以来,第一批优良的小马驹陆续降生,多达一百多匹,野狼谷迎来了第一批小精灵。

  王家要上书报告,负责盯着马场的殿前司也向赵祯汇报,他们甚至比王家还要兴奋,用词之夸张,王宁安见了都要汗颜。

  不管如何,养马初步成功了,加上王良璟剿匪有功,王宁安几次献书,赵祯觉得亏欠王家太多。

  光是赏赐王家父子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意,追封王家先祖,就成了选项之一,为什么说之一,因为宰执如果不同意,还是能够拦下来的。

  问题是眼下的几位相公,富弼和韩琦因为欧阳修的关系,不但不会下黑手,还会推波助澜。

  至于丁度,他曾经得到晏殊的提携,也不会找麻烦。

  首相陈执中因为黄河决口,表现平平,已经处于半退的状态。

  倒是枢密使夏悚,因为贾昌朝的关系,和王家不睦。但问题是六塔河开始修了,黄河要恢复故道,夏悚忙得天旋地转。

  这时候打压王家,不是给贾昌朝制造借口吗!

  夏悚一贯谨慎,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

  向来最挑剔的言官御史,在见到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之后,也不忍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下手。

  当年王贵的确忠勇,战死沙场,堪比杨无敌,过去了一个甲子,才得到迟来的荣誉,已经够冤了,还和死人作对,也太不够君子……

  总而言之,各方互相牵制,难得没人阻挠……空前的平静之下,王家完成了彻底的蜕变!

  之前他们只能算是预备将门,如今王家可以光明正大宣称,他们就是将门!就是世代为国而战的勇士!

  别小看这一步,至少曹国舅比起几天之前,客气多了。

  最初和他谈白砂糖的生意,曹国舅坚持要拿走七成的利润,这一次主动退让,一口气让到了三成。

  “我三你七,王兄弟,够意思吧?”

  王宁安冷笑了一声,“我的国舅爷,你这么大方,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咱们还是说实话,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曹佾瞠目结舌,嘟哝了半晌,终于吐露实情。王家跻身将门,什么石家啊,呼家啊,高家啊,潘家啊……全都被惊动了,纷纷派出人员,前来联络感情。

  曹家虽然如日中天,却也不能横行霸道。

  只要王宁安愿意,大可以和其他家族合作,白糖的生意上百倍暴利,谁能不上杆子巴结王宁安,祈求分一些好处。

  逼问出真相,王宁安哈哈一笑。

  “国舅爷,一事不烦二主,既然选了你们曹家,我就不会改变主意,更不能让你吃亏,五五分账,利润一人一半,只不过你要帮我出出主意,该怎么保住白砂糖的利益。”

  “这哪用你说啊,是咱们的利益,我能不想办法吗?”

  曹佾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还真别说,这家伙有些鬼点子。

  大宋之富庶,冠绝历代,人有钱了就想吃好的,炒菜之风,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白糖作为重要的调味品,百姓们趋之若鹜。有多少都不够卖!想要多产白糖,就要多种甜高粱,几万亩根本不够,要几十万亩,甚至几百万亩。

  光是一个王家,一个沧州,远远不够。

  曹佾建议王宁安,把韩家拉过来,让韩家负责种植甜高粱,王家负责榨糖,曹家负责销售,三方一同分润。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

  办这种事情,曹佾驾轻就熟,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韩家,见到了致仕在家的韩亿,又看到了韩绛和韩维几个兄弟。

  把事情说完,韩绛和韩维彻底惊呆了。

  白砂糖啊,那是多少钱啊!

  一石红糖就要一百五十贯,一石白砂糖,至少卖到两百贯!

  假设第一年种五十万亩甜高粱,就能产出二十万石糖,就算一石赚一百贯,就是两千万贯,分成三份,也有六七百万贯!

  哪里是肥肉,简直一个油坛,油缸,大油库!

  韩维突然老脸通红,可笑他之前带着人去六艺学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