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危聊缙渲校豢勺园巍@朔蚜宋奘纳缁嶙试础M跄苍缇拖虢饩稣獍锶肆耍缃窕崂戳耍衲艽砉

  先查封东林书院。

  不得不说,郑侠那帮人的消息还是很灵通,当人马来的时候,他们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只是留下了一堆茫然的师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章惇接管东林之后,立刻查抄账目,任何有字迹的东西,都不放过。

  他发现了许多捐款记录,动辄上万贯,还有十万贯的!多大的手笔啊!章惇看着都咋舌,他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和东林有牵连的人,全都在查抄的范围之内。

  一时间,东南,甚至江西,荆湖等地,都被波及到,书院封禁,无一幸免!

  而抓起来的人员,也超过了万人。

  整个大宋,都陷入了强烈的震惊当中!

  首先是京城,孙固去了徐州,结果因为王安石和文彦博不配合,孤掌难鸣,什么也做不了,京城主事的只剩下吕公著。

  他不愿意和王宁安硬碰,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能不出头了。

  吕公著在早朝之后,要求留身独对,这是宰执一级才有的权力,显然,他想告王宁安的状,司马光不是吃素的,愣是也留了下来!

  吕公著气得牙根痒痒,也没有主意,只能哭拜在地。

  “启奏陛下,毁尽书院,禁绝讲学,残害儒士,钳制言路,这是秦始皇才有的暴行啊!我大宋立国百年,圣德巍巍,岂能容许如此暴戾之举,恳请陛下,立刻下旨,阻止西凉王的行径,不然,不然我大宋难免要走上暴秦之路啊!”

  赵曙听不进去,但是他却找不到什么借口驳斥,好在还有个司马光呢!

  “吕大人,吕天官!是焚书坑儒之后,天下儒士起兵造反?还是陈胜吴广领着配军造反?这两位,还有刘邦,项羽,哪一位是儒者,怎么查禁书院,就成了暴秦了,我可是听不明白!”

  “司马君实!”

  吕公著咬着牙道:“老夫不和你呈口舌之利,暴秦失德,历代自有公论,今日禁止讲学,阻言路,就是在走暴秦的老路,陛下,千万不能重蹈覆辙啊!”

  司马光又摇头了,“吕大人,你今天说的话,都太怪了,我一句也听不懂!西凉王是禁讲学,可没有禁教育啊,河北,京东,京畿,各地的州府军县,都有官学,而且不止一所,书声琅琅,没有半点冲击!王爷所禁止的,不过是一些胡乱设立,不成规矩的私人学院而已。王爷说的很明白,教育乃是公器,公器怎能私用?这些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是效忠陛下,还是效忠书院的山长?吕大人,这些人和言路有什么关系?难道说朝廷的言官,还要听书院的操控,那他们是给谁当官?”

  连番质问,几乎把吕公著逼到了墙角。

  “司马光,你这是乌鸦落在猪身上,谁不知道,王宁安办了六艺学堂,你们这些人,都心甘情愿,给他当爪牙,你们做得,别人就做不得?”

  这一次赵曙忍不住了。

  “吕卿,请你慎言……六艺学堂,早在多年以前,就更名为皇家书院,诚然西凉王是创办人之一,但书院的学生却不是西凉王的私产……而且皇家书院,包含算学、商学、军事、天文、农学、水利等等,经学只是其中一个学院而已,难道这些学问还要分门户之别吗?”

  “陛下圣明!”

  司马光由衷赞道:“真正的书院,就该以皇家书院作为标杆,教导各种学问,培养实用人才……而非是某些人抨击朝政,结党营私的暗室!这一次禁书院,是为了在东南推动官学,让更多的人上学读书,大兴教化,是前所未有的德政,似吕大人这般,不问青红皂白,就一味袒护,实在是太偏颇了,不值一驳!”

  ……

  如果靠着道理,就能让人心服口服,这世上还要武器干什么!

  吕公著吵架失败,又发动言官,全力上书,还有一些出身东南的官吏,也纷纷谏言,但即便如此,也比不过王宁安的人马,司马光沉着指挥,牢牢占据了上风。

  吕公著也试图请欧阳修或者贾昌朝出面,毕竟他们德高望重,说一句公道话,还是有份量的。

  可是这两位哪能开口啊,他们都闭门不出。

  吕公著找了一圈,只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忙的老家伙,此人叫张升,他的资格老,真宗年间就中了进士,当过御史中丞,参知政事,枢密使,等到他致仕的时候,王宁安还没开始发迹,两个人没什么交手的记录。

  张升出面,也的确有一点响动,但是无关大局,只是再一次惊动了曹太后,她又要把赵曙叫过去,好好谈谈。

  皇后王青已经进宫有些日子了,初步站稳了脚跟,她窥见了苗头,立刻抢在曹太后前面,刊发500份女训,发给两京的所有贵妇。

  而且王青还发下了口谕,让大家伙安心相夫教子,国事蜩螗,更应该让丈夫安心,切不可因为家事扰了念头,牵扯精力。

  不得不说,王青这一手够狠的!

  她明着重申妇德,是正大光明,身为皇后,理应表率天下,曹太后说不出什么来,可是她还怎么去干涉朝政!

  弄得曹太后只能生闷气,半点主意都没有!

  不愧是宰相之女,王青彻底站稳了脚跟,就连赵曙都更加高看一眼,终于有一个贤内助,可算是轻松多了。

  京城这边没法发难,地方上又挡不住,眼看着王宁安是大杀四方,所向睥睨。

  东南的这边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真是够狠的!”郑侠五官扭曲,神色狰狞,这一次,他们只有五个人聚会,范围更加缩小,也足见局势之紧张。

  “王相公一去不返,显然,王宁安是不准备讲和了,而且他查禁书院,断绝道统,如果真的让他这么干下去,只会毁了江南的斯文元气,绝对不能答应!”

  在他旁边,坐着一个小老头,此人姓钱,他附和道:“王宁安的野心怕不止这些,他毁了书院,下一步就是落实分田,迁居豪强,把他在北方干的那一套,拿到江南来!”

  “不能让他得逞!”郑侠切齿咬牙,“眼下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必须想一个办法。”

  刘沆却摇头了,“能想的都想了,朝廷那边半点动不了,漕帮的人也是出工不出力,他们也在观望……至于各地的书院学生,虽然沸反盈天,但是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他们成不了气候的!现在王宁安手握着屠刀,我们都是砧板上的肉,想要翻盘,何其困难!”

  他说完之后,其他人都叹气,唯独那个钱老头,眼睛发亮。

  “刘相公,其实也并非无还手之力,只是不知道诸公敢不敢干?”

  从他的神色当中,大家都读出了一种异样的东西,郑侠蹙着眉头,沉思。刘沆愕然一下,急忙摇头,“不可,绝对不行……我们哪有本事和朝廷撕破脸,更何况我们还是大宋的臣子,不行,不行的!”

  钱老头呵呵一笑,“刘相公,我说的可不是谋反啊!”

  “那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问道。

  钱老头呵呵一笑,“前几年倭国打得凶,如今倭国太平了,好多武人没了用武之地,就到处跑,还有人到了江南,进了桑园干活……他们便宜,只要给口饭吃,就能干一整天,都不休息!”

  倭人和东南的局面有什么关系?

  大家伙最初还没听懂,但是刘沆先反应过来了。

  “钱老,你的意思是假手倭人,向王宁安发难?”

第927章 能干的县尉

  谋反可不是小事情,哪怕不亲自参与,一旦查出来,也是要命的事情,刘沆胡子一把了,又曾经是副相,怎么可能干这种事情。

  他本能反对,可钱老头却笑道:“刘相公,你多虑了,倭人漂流海上,无以为生,抢劫之事,时有发生,又何必小题大做!”

  “不行!”

  刘沆坚决摇头,“你不知道王宁安的厉害,我们把王珪派过去,结果他就抄了东林,封禁了所有书院,这小子已经疯了,让他闻到了一点风声,我们几个,还有各大世家,谁也好不了!”

  “哈哈哈,刘相公,那就不让他知道!”钱老头笑道:“倭人困窘,给点钱就能做事,双方言语又不通,如何能走漏消息?”

  刘沆还是犹豫,“那倭人肆意杀戮,不服管束怎么办?”

  钱老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刘相公,都到了这时候,你还犹豫不决吗?”郑侠突然站起,“没错,王宁安要灭我道统,其心可诛,唯有拼死一搏,才有胜算,利用倭人作乱,是一步好棋,不管效果如何,先试试无妨!”

  其他两个人也点头,四比一,刘沆也是无力回天,只能点头……可从密室出来,刘沆的浑身就被汗水湿透了。

  老天啊,我这都干了什么啊?

  居然雇佣倭人,去杀戮大宋的百姓,有朝一日,把事情掀开,千秋骂名,生生世世,都要抬不起头!

  唉!

  刘沆真是后悔死了,他就不该跟这帮人搅在一起,疯了,真的疯了!

  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刘沆只能祈祷着,事情不要泄露出去,王宁安也有收拾不了的残局……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啊!

  这些日子,王宁安都在干什么呢?他除了到处抓人,查封书院之外,也到了民间走一圈,他要看看,老百姓过得究竟如何,心里真正想什么。

  而且打坏一个世界容易,建设一个世界,就困难了。

  王宁安看了宿州,泗州,滁州,还在洪泽湖转了一圈,前面就是楚州,是两淮盐场的重地,也是王宁安此行的目的地。

  在休息的时候,章惇,陈顺之,还有此前一直在民间考察的王安礼,全都在场。

  “淮南的百姓很苦。”

  王宁安开宗明义,“两淮土地不够肥沃,加之水旱不断,农田的产量只有河北的三分之二,能让两淮维持的是两条,第一是漕运,第二就是食盐!”

  王安礼道:“王爷看得明白,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修路,漕帮上下散布流言,民夫人心惶惶,才会出现罢工的乱局……说起来,百姓也是可怜!运河每天有金子往来,可苦力干一天,最多只能挣三斤米,勉强养活家人罢了……运河真正的利益,都被官吏,漕帮,豪商,一层一层扒皮,全都拿走了,我在扬州等地都走过,最奢华的建筑不是衙门,而是庙宇和书院,有了钱的商人,动辄给庙里几万贯,几十万贯,修得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全都是用钱堆出来的。至于书院,更是不惜血本,说句不客气的话,我看着这些地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造反!”

  王安礼满腔悲愤,他的话让王宁安忍不住沉思,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任何一个朝代,哪怕到了末期,也要比开国之初富裕十倍,百倍!

  可为何这么富裕的国家还灭亡了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贫富悬殊,富者田连阡陌,佣人无数,吃尽穿绝,享受无度,而贫者呢,最后一点土地被剥夺,承担沉重的赋税徭役,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国家已经没法维持正义和公平,也就失去了道义的约束力,自然而然,百姓要揭竿而起,重新创造一片新天地。

  “漕运的问题一定要解决,什么乱七八糟的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