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8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诰5品以上官吏公推,并且昭示天下,再经过陛下核准,最后方可成为当朝宰执重臣,辅佐圣人,中兴大宋。”

  王宁安说完之后,环视四周,缓缓道:“宰执重臣,尤其是首相必须德才兼备,能力突出,要有圣人认可,要有百官接受,还要经得起天下万民检验……会议结束之后,就可以推举人选,讨论之后,交由百官票决。”

  王宁安讲完了这一件,又接着提到财政,打了契丹,花费不少,而接下来如何扫清契丹的残余势力,填补财政亏空,还有要如何加强对契丹地区的控制,需不需要修路?而修路的花费又怎么解决,还有移民实边,调整吏治、军制……“

  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是大家伙全都没什么心思听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首相上面。以往大宋的宰执选拔,真正的权柄都握在皇帝的手里。

  当然了,百官,还有宰执都有推荐的权力,但是用谁绝对要听皇帝的,同样的,罢免宰执,也是皇帝的一句话。

  可这一次情况不同了,王宁安说的明白,首相需要得到百官认可,经过百官投票,然后才能交给皇帝最后核准。

  换句话说,首相能更名正言顺,统帅百官,相权比之以往,更重了无数倍!

  同样的,首相宝座,也就让人更加垂涎。

  究竟谁能坐得上去,真是浮想联翩啊……王宁安讲完之后,看着陷入沉思的众人,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大家伙回去,好好思量,本着为国举贤之心,推举合适人选,担负重任。

  “真是想不透啊!”

  文彦博终于也有糊涂的时候了,如果他猜测的不错,王宁安早就布好了局,那么首相的人选也应该呼之欲出,至少王宁安要表明倾向,或者干脆直接指定,他现在什么都不说,到底是真心让大家公推,还是另有盘算?

  同样陷入思索的还有好几个人,他们一样拿不住主意。

  “吉甫兄,不要再迟疑了。”

  章惇道:“既然师父说了要公推,你是我们领头的,大家伙都支持你,我联络过曾布和苏辙了。”

  吕惠卿连连摇头,“子厚,你就别给我灌迷魂汤了,论起功劳,你丝毫不在我之下,要不我支持你如何?”

  “别害我!”

  章惇不停摆手,他知道自己行事张扬,风评并不好,现在冲击首相,还差得太远。

  “吉甫兄,我也不瞒着你,就连苏辙都没有听到半点口风,师父这一次是要当菩萨了。”

  吕惠卿思量半晌,缓缓道:“子厚,你说师父会不会故意放手,让大家各凭本事,争取位置。毕竟首相不好干,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没法坐稳的。”

  章惇点了点头,“应该就是这么回事了……吉甫,既然如此,咱们在人数上可不差,不如就争一下,也让师父看看咱们的本事!”

  “嗯,也好!”

  吕惠卿终于下定了决心,章惇喜出望外,“吉甫兄,此事就交给小弟,我去找范纯仁。”

  章惇乐颠颠到了吏部,可谁知道,这里早就热闹无比了,冯京,蔡确,还有好几个官员,都等在这里,他们各自有要推举的人。

  章惇正准备和大家伙打招呼,突然又有人赶来,这个人让大家都是一愣。

  副相韩维!

  以他的地位跑来吏部,不是要推举自己吧?

  正在大家胡思乱想的时候,韩维直接开口,“我是来举荐文相公,重掌政事堂的!”

第1000章 司马光的妙招

  士人好面子,哪怕真想宣麻拜相,也要装着点,圣旨下来了,还有几次推辞,假惺惺说什么不能胜任,另请贤能,最好等到全天下人都求着,先生不出,苍生如何!

  那时才能勉为其难接受,矫情劲儿就不用说了。

  不过这一次的众人没有办法矜持了,要争取百官支持,要拿到足够的票数,就必须旗帜鲜明,没有半点含糊,还要先下手为强!

  韩维道:“文相公出将入相,资历深厚,无人能及,履建功勋,也是人所共知,更重要的是王相公以外藩执掌政事堂,文相公是我大宋第二位异姓藩王,由他接任首相,是最合适的人选,诸位以为如何?”

  “这话就不对了!”

  章惇立刻站起来,“朝廷新陈代谢,一代新人换旧人,燕王主动退位,理当换上年富力强的首相,怎么能推一个更老的出来?我提议,右都给事中吕惠卿是最好的人选!”

  “我反对!”蔡确立刻跳出来,“吕大人不过是右都给事中,而王介甫王相公才是都察院掌院,他在数年之前,主持变法,颇有成效,燕王也是延续王相公的变法,如今王相公接掌政事堂,实乃万众所归!”

  “非也非也!”

  冯京立刻摇头,“论起来,王相公当年主持变法,就闹得天下纷扰,还是燕王帮着他收尾,如今最合适的人选是次相司马光,君实相公在政事堂多年,经验丰富,处事公允,朝野仰望,除了君实相公,没人能接的了首相的位置!”

  ……

  这几位唇枪舌战,好不相让,闹到了最后,范纯仁不得不说道:“我吏部只是负责初审,几位大臣都是资历深厚,人望非常,吏部会一起列入选择名单,至于最后是谁脱颖而出,那可就不是吏部说了算的,诸位请吧!”

  范纯仁把所有人都打发走了,可争论不会因此停止,相反京城上下,几乎所有官吏,都被卷入其中,无人能幸免。

  大家一共举荐了十几位大臣,但是有人身体不好,有人自知通不过百官推举……最后就集中在5个人身上。

  首先是硕德元老文彦博,其次是督察掌院王安石,而后是次相司马光,以及右都给事中吕惠卿,最后一位则是工部侍郎苏颂。

  前面四位不用说了,苏颂能够入选,实在是令人意外。

  这位只是庆历二年的进士,资历不深,官职不高,人脉也不行,他究竟有什么本事,和那四位并驾齐驱啊?

  如果仔细翻开苏颂的履历,就能发现,他可不是寻常人物。

  作为六艺最早的老师之一,包括吕惠卿等人,都受过苏颂的教育,而且他治理过黄河,修过川陕直道,督修铁路,可以说,每一样的大工程,都离不开苏颂。

  算起来,他绝对是目前最强的循吏,没有之一!

  而鼓励苏颂出现角逐首相的不是别人,而是醉翁欧阳修!

  大家伙都很迷糊,欧阳修很少过问朝政,只是一心修书,老先生犯了什么毛病,要推举苏颂,真是匪夷所思!

  想不清楚,索性就不想,反正苏颂无关紧要,最多是陪绑而已,还要看那四位之争。

  很快,京城就热闹起来,每个人的支持者都跳出来,摇旗呐喊,站脚助威,一时间京城都快成了菜市场。

  苏轼最喜欢热闹,他又不是未来的首相人选,因此能经常出入燕王府,把最新的消息,告诉王宁安。

  这不,苏轼又来了,他抓起水壶,先灌了半壶水,然后才摇头晃脑,大声说道:“好戏,真是好戏!现在京城上下,都在积极拉拢百官,争取圣上的青睐,姐夫,你说,谁最积极?”

  王宁安闷头写东西,懒得配合他,小彘倒是笑嘻嘻的,“谁不知道,肯定是文相公了!”

  “聪明啊!”

  苏轼笑道:“文宽夫刚刚上书,要把西夏分成十几个府,比如庆州啊、银州啊、夏州、洪州,直接并入大宋,并且派遣官吏。统辖各州政务……他这是要把西夏彻底吞下来!怎么样?手笔不小吧?”

  小彘闷着头想了想,才说道:“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的官吏,怕是有不少人支持文宽夫了吧?”

  苏轼竖起大拇指,笑道:“可不是,我猜啊,正因为如此,韩维才会跳出来帮文彦博说话呢!毕竟他们韩家被贬去了西夏,如果西夏并入大宋,他们不就名正言顺重回大宋了!就算为了韩家,他也要鼎力支持文相公。”

  “有些道理!”小彘笑道:“那其他几位就没有动静?”

  “怎么可能!”苏轼瞥了眼王宁安,见他还在闷着头忙活,他鬼兮兮道:“你知道不,王安石刚刚签了一道命令,直接拿下了20几个官员,还有宫里的太监,前些日子弄了不少店铺,结果都被拗相公给一扫而光!”

  “啧啧,真不愧是国丈,也就是他敢肆无忌惮,有女儿在后宫,百无禁忌啊!”小彘又问道:“那吕吉甫呢?他不也是都察院的吗?”

  苏轼嘿嘿一笑,“吕惠卿那个人阴着呢,他怎么可能不动手,这些天,他到处联络六艺的同窗,如果我猜的不错,这几个人当中,他的票会是最多的!”

  小彘好奇道:“那舅舅呢?你给谁投票?”

  “我……给谁我也不给吕惠卿!”苏轼和章惇不对眼,现在章惇是吕惠卿的第一干将,跳得最欢,苏轼才会和章惇站在一起呢!

  “要让我选,我还是选苏先生。”

  “为何?”

  “他学问好,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人品好,从来不结党营私,而且主持那么多的大工程,清廉自守,两袖清风,没有往腰包里装一个子……要我说,姐夫就应该和醉翁一样,支持苏先生才是!”

  小彘也扭头看向了老爹。

  “爹,舅舅说的如何?”

  王宁安沉默一下,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笔,“司马君实呢?”

  “啊!”苏轼愕然。

  王宁安又问了一句,“司马君实有什么动作?”

  “这个……他倒是挺老实,最近只签了一道令子,就是要求将基准利率再往下调,压到了百分之7。”

  前面介绍过,大宋的利率远比后世高很多,当初王宁安筹建皇家银行,将基准利率定在百分之15,这些年陆续几次调降,调到了百分之10,司马光一口气降了3个百分点,端得大手笔!

  王宁安沉默了半天,终于露出了笑容。

  果然司马光这家伙是咬人的狗不漏齿,相比其他人的折腾,这一手才是最厉害的杀招!

  小彘也想了好一阵子,他突然一拍大腿,惊呼道:“舅舅,如果我猜的不错,报纸的舆论应该偏向君实相公吧?”

  苏轼一愣,“你怎么猜到的?”

  小彘一撇嘴,这是猜的吗?这是真本事好不!

  王宁安笑道:“行了,你给这个笨蛋解惑吧!”

  “你才是笨蛋呢!”

  大苏不服气,但是出于好奇,也老实了下来,他还真想知道,司马光这是再干什么!

  “朝廷拿下了契丹,肯定要有一大波的基建狂潮,需要的钱可是不少……现在调降利息,朝廷发债的成本也就会降下来,这是第一个好处。”

  “有道理啊,没想到司马君实还是老诚谋国之人!”

  小彘又笑道:“还有第二点,利息降了,各个工厂借贷的成本也就会降下来,便于他们进行扩张……一言以蔽之,君实相公的这一招,是在收买实业集团,有了工商势力站在他的背后,自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报纸的老板是谁,向着谁说话,不用我解释了吧?”

  苏轼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似的,连小孩子都比他聪明!

  “气死我了!”

  苏轼直拍桌子,“姐夫,瞧瞧你教出来的好学生,他这是公然收买拉拢,用心险恶,你能放任他胡作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