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城市并非四四方方,规矩森严。坊市绵延,工场作坊星罗棋布,别具匠心。

  “二郎果然是有大丘壑!”

  欧阳修不停赞叹,只是老夫子忧心忡忡,“这么大的工程,花费可不少,老夫却没见你着急,莫非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不成?”欧阳修自己都笑了。

  王宁安一拍胸脯,“点石成金不敢说,但是有很多人捧着钱找上门,是吧?韩老哥!”

  韩维凑过来,笑着说道:“为了救济灾民,我们韩家不辞劳苦,愿意出钱5o万贯,协助二郎,尽快把码头建起来,时间不等人啊!”

  他说得煞有介事,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只是过去一年多,怎么不见你们韩家出钱救济?还不是利可图?

  欧阳修猜的不错,王宁安已经将河北东西两路的蜡烛和肥皂的代理权交给了韩家,顺便还在码头划了一大块土地给韩家。

  光是蜡烛和肥皂,一年就有几十万贯的收入,而码头运作起来,更是寸土寸金,韩家以往都把功夫放在了土地上面。拼命兼并土地,收取租金。

  自从和王宁安混了之后,烈酒走私,白砂糖,捕鲸……哪一项的利润都远远过收地租。虽然韩家还是迷信土地,但是却也更业利益,这一步就是韩家转型的关键!

  韩家如此,曹家更不会落后,他们圈占了更大的一片,甚至准备组建自己的捕鲸船队。除了他们之外,早先和王宁安走的很近的杨家也动作了,他们拿出了二十万贯,也要分一杯羹。

  还没怎么样,王宁安手上的启动资金就差不多万贯,欧阳修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百姓常说赚钱难,朝廷岁入不少,开支更大,年年闹亏空,跟无底洞似的。

  怎么王宁安就有聚财的本事,貌似这小子从来不为钱愁,真是邪门啊!

  “这就是把握商机!”

  王宁安给欧阳修上起了经济课,“我大宋不是缺钱,是缺少投资的机会,有钱人宁可把铜子埋到地下,也舍不得拿出来。而我,恰恰给了他们投资机会,鲸肉卖得好,各种衍生品层出不穷,眼暴利,谁都想插一脚。我是害怕泡沫,才严格控制投资人的资质,信不信,只要放开了,还有十倍的人捧着钱,嗷嗷叫着,要送给我呢!”

  欧阳修很讨厌王宁安嚣张的样子,却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还真不是吹牛,至少他的同僚门生就不止一次写信过来,想要参与其中。

  “算你能耐,赶快把城建起来,安顿灾民吧!”

  “醉翁,你又错了,城可不是我吹口气就能来的。”

  “那你还要怎么样?”欧阳修怒道:“你不是有钱有粮了吗?”

  一听这话,王宁安心中好笑,醉翁又糊涂了,他完全想不到建一座容纳二十万人的大城市是何等庞大的工程,那点钱和粮食,勉强就是个付,后面还有按揭呢!

  “这是给灾民建的城,未来他们也要在城市谋生,付出点汗水,没有问题吧?”

  欧阳修瞳孔紧缩,疑惑道:“你是想让灾民当工人?”

  “没错。”

  欧阳修立刻警觉起来,“二郎,夏竦也是这么干的,老夫听说六塔河饿死了不少民夫啊!”

  “哈哈哈,醉翁,灾民在我的眼中,是日后创造财富的工具,在夏竦的眼里,是维持他相位的工具,同样是工具,其中的差别醉翁肯定清楚。”王宁安自信笑道:“放心吧,我会好好对待灾民的。对了,咱们六艺学堂不是要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吗,眼下就是个很好的实习机会,怎么样,醉翁可舍得把你的宝贝疙瘩儿交给我?”

  ……

  到了六艺学堂只有几个月的功夫,苏轼却舍不得离开了,这里真是太有趣了。除了丰富的课程之外,还有马术箭术游泳武术相扑……能想到的东西,应有尽有。苏轼精力旺盛,对什么都有兴趣,短短的时间,已经成为学堂的明星人物,深得几位老师的喜爱。

  儿子出名,苏老泉都老怀大慰,脸上有了笑容。

  这不,学堂又来了新任务。

  暑期实践:诸位同学们,你们一定都以为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只是缺少施展的舞台。古往今来,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他们何其不幸,一辈子都没有兼济天下的机会。恭喜你们,有幸加入了六艺学堂,学堂将提供给你们最为宝贵的实习机会。三个月的时间,你们可以自愿报名,凡是觉得可以胜任,都能得到一块土地,上百名灾民,你们的职责就是把他们安顿好,让他们有一个新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报效朝廷,牧守一方,乃至宰执天下,从这里开始!

  同学们,王老师在呼唤你们!!!

  如此个性十足的文字,更加个性十足的内容,不用问,一定是出自王宁安之手。

  既然要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不实际做事怎么能行!

  只可惜士人一直寒窗苦读,哪怕通过科举,也只是证明他们经学过人,才华横溢,至于办事的本事如何,谁也说不好,历史上高分低能的进士比比皆是。

  这不,王宁安为了六艺的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亲自组织百姓,建造一个坊,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建房子太累了,大热的天,能晒破皮,还要管好些百姓,其中不乏刺头儿地痞,绝不轻松。不参加最好,听五叔的,就说家里长辈想你了,回家待些日子再过来。”韩维循循善诱,劝自己的侄子放弃。

  韩宗武似乎没有听得进去,闷头示,仿佛要吞下去似的。

  “他呢?”

  “谁?王宁安啊?”韩维随口道。

  “嗯,他干什么?”

  “当然是统筹全局了,城区设计图是他做的,分工落实也是他安排的,我们这些人都听他的调遣。”

  “哼!”

  韩宗武的拳头攥紧了,拧着眉道:“他能统筹全局,我连一个坊都建不好?”

  韩维鼓鼓的侄子,叹道:“不好比的,王宁安聪慧过人,手段非常。你光念过十三经,只学了些圣人道理,那个……不能当饭吃的。”

  又被鄙视了,我这么有个假叔叔!

  “一窍通百窍通,就不信做不好!”

  说完,他抓起毛笔,在告示下面愤然填上了名字,气势汹汹就去报名了。他走后从屏风后面,王宁安迈着方步走了出来,笑呵呵道:“我终于现你侄子的一个优点,不服输,很好!”

第129章 韩宗武的妙计(求月票)


  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金冠箭袖,面白如玉,粉嫩欲滴,星眉朗目,齿白唇红,就跟贾宝玉从二次元走出来一样。

  还真别说,这位贵公子的小日子比贾宝玉还潇洒呢!

  他就是晏殊晏相公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老来得子,晏殊把这个儿子宠上了天,鲜衣怒马,锦衣玉食,应有尽有。

  这不,去岁他愣是一个人跑到江南转了一圈,流连山水之间,一口气做了二十几词,深受江南士人的追捧,好些歌姬行争相一睹小晏的风采,玩得别提多高兴了。

  等到转头去找父亲,才知道晏殊到了六艺学堂,他就带着仆人,找了过来。

  一见父亲,晏几道十分欢喜,叽叽咋咋,把江南的见闻说个不停,晏殊只是抓着胡须,含笑听着,和寻常的慈父没什么区别。

  说了好半天,口干舌燥,晏几道啃了两块西瓜,把瓜皮随手一扔,又突奇想,埋怨道:“父亲,你来学堂教书,怎么不告诉孩儿一声,让孩儿也来读书,能增长见闻,还能孝顺父亲。”

  晏殊愣了一下,突然摇头一笑,“你的孝心爹知道了,想陪着为父也行,只是六艺学堂,怕你考不进来,即便考上了,也没法毕业。”

  “我不信!”

  晏几道一下子蹿了起来,“爹,孩儿自小读书,十三经烂熟于心,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斗鸡走马……呸呸呸,最后的不算。”晏几道叉着腰,挺起胸膛,不服气道:“你说,孩儿哪一样不行?”

  晏殊看了看跳脱乖张的儿子,暗暗摇头。

  他又七个儿子,前面六个都先后入仕为官,唯独幺子,才华横溢,从小就舍不得管教,一味骄纵,弄成了这个样子。

  但愿凭着自己的威望和家业,能保这小子一生平安富贵吧!

  晏殊也不指望儿子能有什么出息,晏几道却一点不服气,六艺学堂的人能比他强多少?简直笑话!

  “行了,你要是心中不服,爹就带你去看看。”

  晏殊换了身袍子,就带着晏几道,出了六艺学堂不远,前面就是一大片工地,满是忙碌的身影。

  晏几道来的时候,经过这一片,他只当是寻常百姓,想不到竟然还有六艺学堂的人,好奇心驱使,他也不顾尘土泥水,跟着老父,到了工地中间。

  “小心点,不要磕碰了。”

  晏殊不停提醒儿子,工地有严格的规矩,用布条、树枝、草棍分成一个个大小相仿的区域,中间的空地是道路,一个个方形的区域就是坊市。

  百姓们正搬运着砖石木料,好像是一个个蚂蚁,有条不紊。

  晏几道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十分好奇,一双眼睛到处乱转,他现有个年轻人,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身形很淡薄,却扛着一截很粗圆木,正快步走着。

  小脸蛋晒得紫红,脖子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皮,翘了起来,被晒得很惨。

  晏几道注意到了他脚下的靴子,好奇道:“爹,他好想不是普通百姓吧?”

  晏殊难得一笑,“你还怪有眼力的,他叫韩宗武,是河**家的人。”

  “什么?”

  晏几道差点吓死,河**家那可是鼎鼎大名,比起他们家更胜一筹。韩家的公子晒得漆黑,跟着一帮老百姓干糙活儿。哪怕想象力再丰富,也猜不到。莫非是被贬出韩家了?故意给小鞋穿?

  晏几道想入非非,晏殊沉着脸道:“别胡思乱想,为父也是惊讶啊,真没想到,韩小子居然撑下来了!”

  ……

  自从实践提出之后,六艺学堂有几十个学生报名,韩宗武自然是其中之一,他深信自己读的圣贤书,不就是盖房子吗,有什么难的,小爷手到擒来!

  带着满腔的热忱,谁知道第一天就碰壁了。

  韩宗武兴冲冲带着人去领砖石,负责的人是他叔叔韩维。韩维给他批了两万块砖头。韩宗武当时就傻了,他要负责2o户百姓的住所,平均一户1ooo块,傻瓜也知道不够用啊!

  “五叔,你,你怎么能……”韩宗武说不下去,可神色之中,满是埋怨。

  韩维哼了一声,“小子,你以为我欺负你啊?好好看看,每家都是1ooo块砖头。砖是烧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砖窑那边日夜赶工,可就生产出这么多。”

  韩宗武傻眼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砖头,怎么建房子?

  见侄子急得乱转,韩维还算心疼他。

  “你记着,1ooo块砖头盖房子是不够了,但是做地基还是可以的,等以后砖烧的多了,再换成砖石的也可以。”

  得到了叔叔的指点,韩宗武只好垂头丧气,带着百姓把砖头运回来,就开始了施工。

  他存心在所有人面前一展身手,故此是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