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七年了,半老不老的油条了。

  这些年一直在写,哪怕年三十也没歇着过。没有红过,所幸每一本的成绩都有些提高,比以前的自己有进步,就是好事,值得点赞。

  ……

  将门是目前成绩最好的一本书,大家也都看得出来,有些不成熟,中间的主线也改过许多次,靠着大家伙的支持,总算是走完了。

  新书小的酝酿了好几个月,一直不太敢动笔,因为小的选了个很生僻的时代——五代十国,嗯,就是从郭威打进开封,后周建立写起,是一个由乱入治的大时代。

  背景复杂,史料混乱,架构又太大……小的一度想过放弃,写一个比较热门的时代,比如大明,或者唐初,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咬着牙选择了有挑战性的。

  目前小的已经写了几章……坦白讲,难度比预想的还大,不过请大家放心,小的已经理得差不多了,正在加速码开头。

  最快月中就能发书,最迟月末……新书上传之前,小的会写几篇番外……有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还有吕惠卿,蔡京,赵顼等几个人物。

  说再多都是废话,小的全力以赴码新书,努力写一个更好的故事!

番外(一)

  自从赵曙搬到幽州养病之后,朝廷的机构就陆续向幽州迁移,银行过来了,皇家书院来了,科学院来了,贸易协会,工商总会……渐渐地,幽州成为了天下的中心。

  最终的迁都工作实在吕惠卿任内完成的。

  继承师父的首相之位,吕惠卿并不轻松,相反,十分困难!

  王宁安能统御四方,靠的是无上的威望,赵曙呼风唤雨,靠的是皇帝的宝座,而吕惠卿呢!他没有师父的威望,更不是老天之子,可偏偏首相肩负重担,不只要处理大宋的事务,还要顾及整个海外。

  一团乱麻的事务,让吕惠卿操碎了心,才短短五年光景,就弄得满头白发,心力交瘁完全成了老头。

  在这五年里,他基本上是守成之相,十足无为而治,没有任何多余的举动,一切都是润物细无声,和王宁安的大开大合,迥然不同。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吕惠卿上书劝谏赵顼,更改国号!

  赵匡胤在宋州发迹,当了皇帝之后,废除大周国号,改用宋……如今大宋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天下的中心,是华夏各族心中的圣地。

  如果继续沿用大宋称呼,未免不利于统御各方,号召天下。

  这番见解送上去之后,赵顼欣然接受。

  又经过议政会议的讨论,终于确定新的国号——中华!

  万国中心,华夏之邦!

  完成了国号更改,吕惠卿松了一口气,蹙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不管如何,总算在史册留名,也有一点值得称道的功绩了。

  “子厚兄,政事堂的担子就要交给你了。”

  章惇呵呵道:“吉甫兄,其实你该多干一任的,何必急着离开!”

  吕惠卿白了他一眼,“你这叫言不由衷,我要是多留任你还不恨死我!再说了,我这副样子,还能撑得下去吗?”

  章惇笑了笑,没有多说,的确,如今的政事堂真不好做,上面有皇帝,有族长,下面有中原百姓,也有海外子民。

  说句不客气的话,首相就像是媳妇,还是五世同堂的超级大家族的媳妇,上面有两辈人要伺候,下面有儿孙辈要照顾,一点考虑不周,就要挨骂。

  一个字——难!

  章惇道:“媳妇难当,吉甫兄的处境我是感同身受。不过好在吉甫兄已经下手了,小弟萧规曹随,继续做就是了!”

  吕惠卿瞪圆眼睛,“子厚兄,你胡说什么,我怎么下手了?”

  “你不是要求更改国号吗?这还不是下手?”章惇冷笑道:“你是不想当大宋的宰执,要当中华的首相,我说的可对?”

  吕惠卿被他戳破心思,老脸铁青,很不痛快,他当然想,很可惜的是这辈子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注定了自己只能是奠定基础的人,让后辈踏着自己的肩膀往前走吧!

  “子厚兄,我也不废话了,只说一句,欲速则不达,你好自为之!”

  章惇笑着点头,“吉甫兄放心,我晓得!”

  交代完毕之后,新的首相圈选名单送上去,吕惠卿飘然而去,潇洒华丽。

  在名单当中,不出意外,章惇位列第一,赵顼毫没有迟疑,直接圈选了第一位,连思考都没有。

  这位皇帝陛下已经懒得干预朝廷的事情了,他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一个女孩的身上……赵顼恋爱了!

  看书就搜“书旗吧”,!


番外(二)


  “爹,你当年填过很多词,有一句是最不好的!说教,太说教了。”狗牙儿大言不惭道:“就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王宁安脸黑了,他也是年少轻狂,为了镇住六艺的那帮小妖孽,就犯了糊涂,一口气说了很多名篇。当时就惹了麻烦,多亏老师范仲淹他们帮着遮掩,才没有露馅。

  后来随着王宁安名气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也没人敢怀疑王宁安的才情了,反而总是溢美之词。

  不过王宁安也暗暗告诫自己,别随便当文抄公,那可是会惹大祸的。

  从那以后,王宁安要求自己必须言之有物,必须有足够的资料,才能动笔。

  就像他现在一样,从首相退下来之后,就在构思着一本鸿篇巨制,名为《汉语民族发展史》,不再局限中原一地,而是将整个儒家文化圈囊括其中,随着向外殖民拓展,要把整个世界历史,都写入其中。

  这本书会成为每一个青年必读的教材,也是构筑整个民族共同记忆,共同认知的关键。

  身为华夏族长,王宁安觉得这是自己的职责,容不得马虎。

  为了写好这本书,他甚至把苏家两兄弟找来,一起埋头笔耕。

  多年下来,王宁安自觉光凭着真本事,也堪称大学问家了!至少狗牙儿这个兔崽子没资格指点自己!

  “什么叫说教?我看你才是无知!”

  “爹!”狗牙儿大少爷毫不退让,“日久生情,没有朝朝暮暮哪来的感情?就拿舅舅来说,当年他们也是伉俪情深,结果舅母去世了,才过了5年,舅舅迫不及待纳妾,没了朝朝暮暮,情分自然就弱了。”

  狗牙儿说的是苏轼,王宁安有心给他辩驳两句,但是一琢磨,儿子的话,还真有些歪理。

  “你跟我念叨这个干什么?就为了显示你这位参谋部左侍郎的高见?”

  这些年来,狗牙儿都升官了,而且还是在参谋部,可谓是手握重权,非比寻常。

  狗牙儿嘻嘻一笑,“爹,我也是受人之托,来请您老帮忙。”

  “受谁之托?办什么事?”

  “当然是陛下之托,让我帮忙他的亲事。”

  王宁安沉下老脸,“陛下的婚事有父母做主,应该去找太上皇,你和太上皇不是亲如兄弟吗?用我这个老头子干什么?”

  狗牙儿都快哭了,“爹,我要是能说得通,还用得着烦您老吗?”

  狗牙儿是真的没办法了。

  赵顼看上了一个女孩,姓钱,是神医钱乙的小女儿!

  当初赵曙答应儿子学医,赵顼成天和钱乙混在一起,自然也就认识了钱乙的小女儿。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大,谁也没有往那一方面想。

  结果竟然是朝朝暮暮总生情,等到赵顼大了,要迎娶皇后,他嚷嚷着,非钱家女儿不娶!

  这下子可把赵曙给为难坏了。

  想想吧,赵祯娶的是曹家的女儿,赵曙娶的是王安石的女儿,王宁安娶的也是名门之后,就连狗牙儿和小彘,也都是这个圈子的。

  强强联姻,说是政治婚姻也没错,可话又说回来,普通人家还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如果没有足够身份背景,如何维系婚姻稳定!

  这可不是玛丽苏小说,有爱就有了一切!

  人活着,必须现实。

  当然了,钱乙是公认的神医,即便是皇家也敬他三分。但钱乙的女儿就未必了,一个十足的寒门女子,如何能母仪天下,这不是胡来吗?

  “爹,我是没本事说服太上皇了,陛下又跟我苦苦哀求,您老要是不出手,儿子只怕连官都做不成了,陛下会给我小鞋穿的。”

  王宁安越发气恼。

  “你们少拿那些破事烦我,不当官就回来当书童,正好,我这书的第一卷要出版了!”王宁安嘴上这么说,但是也免不了好奇。

  “陛下和钱姑娘,当真是分不开了?”

  “哎呦!”狗牙儿立刻道:“爹啊,人家两个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您老要是成全了这事,那可真是功德无量,泽被苍生啊!”

  王宁安懒得听奉承话,他稍微想了想,“陛下既然和钱神医学了那么多本事,也该有点著述了。”

  “写书啊?怕是不行吧!”狗牙儿带着怀疑的语气道。

  真是不开窍,王宁安懒得废吐沫,只是指了指自己著书的封面。

  总编撰:王宁安。

  副总编撰:苏轼,苏辙。

  狗牙儿看了半天,若有所思……很快,一本由钱乙编撰,赵曙做序的《钱氏小儿方》正式刊发。

  和赵曙看到的草稿不同,正式刊发的封面多了两个副总编辑,赵顼、钱亦临。

  当看到正式的书籍,赵曙的脸都绿了。

  赵顼大模大样,给老爹施礼。

  “多谢父皇成全!”

  赵曙老脸憋得通红,半晌只能挤出四个字:“百年好合!!”

番外(三)


  赵顼如愿以偿,娶了钱乙的小女儿。

  皇帝陛下甚至定下了规矩,以后皇家也要从寒门小户当中挑选媳妇,更不许给予外戚爵位和权力。

  这是一条很不错的规矩,至少在文臣的眼中,非常好,他们又排除了一项威胁。

  时至今日,大权悉数归于政事堂。

  章惇接任首相之后,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革,他改政事堂为内阁,以诸位相公,尚书,侍郎充任阁员,采用首相负责制。

  他这一招争议不下。

  原本是诸位相公坐而论道,各部负责执行就是了,如今把尚书侍郎全都拉进来,等于稀释了其余相公的权力,一切都以首相为中心。

  包括苏辙在内,都颇有微词。

  奈何章惇和王韶结成联盟,获得了军方的鼎力支持,成功推行了改革。

  掌握大权之后,章惇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势,全力支持向西进军的方针,除了陆军之外,还调动了30万人的海军。

  一共用了10年时间,打到了极西,将地中海控制在手中。

  至此,已知的世界当中,除了一些偏远,贫瘠,寒冷的区域,剩下的全数纳入掌控,至少是设立了总督,建立起定居点。

  章惇拔剑四顾,志得意满。

  他很有信心,继续做下去。为了争取下一个任期,章惇制定了一套庞大的计划,接下来的十年,向外移民两千万。

  同时增设50位总督掌控全新的区域,在邻近的南洋地区,建立起20个行省,并入大宋的版图。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充满了吸引力的方略。

  出乎章惇预料,在议政会议讨论中,他的方略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大宋各省,各地的议政卿都普遍反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