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唐风云-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大唐使者礼部侍郎陆据、鸿胪寺崔咸露出关注的神色,松赞云事先曾经拒婚的事情,大唐朝廷已有所耳闻。纳兰素素却是一阵心酸,当又别另一番滋味。大唐这次送亲的队伍破例以礼部侍郎陆据为正使,以鸿胪寺少卿崔咸为副使一起出使吐蕃,可谓对这次和亲重视至极。
  陆据乃是周上庸公腾六代孙,少孤,文章俊逸,言论纵横。年三十余,始游京师,举进士。公卿览其文,称重之,辟为从事,累官至司勋员外郎,后提拔为礼部侍郎、恩以参议得失。崔咸,一次宴友,自旦至暮,与宾僚痛饮,恆醉不醒。簿领堆积,夜分省览,剖判决断,无毫厘之差,入为右散骑常侍、秘书监,此次被加为鸿胪寺少卿使吐蕃。两人也已经有所耳闻,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使者同时被吐蕃高规格接待。
  松赞云面上怒色凸现,冷哼了一声道:“我的事情不虚你来置嘴,款待好你的大唐使者便好了。”两人在外国公使的面前竟然毫不留情面的斗起嘴来,可见其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
  松赞名嘴角仍然挂着邪邪的笑意,叹了口气道:“唉!皇兄你娶亲,我无故受累,临终却还得不到好来,你说我这是何苦来着?好人难做啊!”
  “你……”松赞云大怒,刚要发作却突然收敛了起来,冷冷的笑意又洋溢在了脸上,丝毫不再理会松赞名,向他身后的陆据与崔咸点头歉意地道:“本该本王亲自社宴款待两位使者,只是赞普有意要培养我王弟,让我王弟向天朝大国多多学习一些礼仪。”
  “王弟顽劣疏于常识,若有怠慢之处,本王在这里亲自向贵使至谦。”一句话不但把松赞名的恶意全部挡了回去,而且在称呼上明显一该既往,由女婿国变为同等国,彰显出吐蕃这些年国力迅速提升,大唐国力因战乱而急剧的衰退。
  可以说这次和亲的性质与当年文成公主与吐蕃的和亲性质窘异,那个时候大唐正直贞观之治,太宗朝唐名臣大将如过江之鲫,吐蕃仰慕大唐天国的繁荣,向往天朝的文明,而现在则是唐朝不希望吐蕃趁大唐内乱寇其边关。
  陆据闻言眉头一皱,淡淡地道:“劳殿下费心了,而殿下进退有据,言辞得当,对天朝上国礼节周到,是我在贵国见到最有见识才学的年轻俊杰之一,且对我们照顾有嘉,谈不上任何怠慢。”
  “而且临行前陛下有交代,朕有闻吐蕃太子多有拒婚之意,朕素闻此子狂傲寡情,卿家当以公主幸福大事,慎重为事,因此吾国陛下赐予我等全权从事,二殿下也算不得越俎代庖。”陆据自知高宗时白登之大败与吐蕃,吐蕃对天朝便不如以往般景仰,其后旅寇大唐边境,而且侵土掠人得宜多多。
  现在朝廷在边境军力更加有限,根本对吐蕃形成任何的威胁,因此吐蕃上至赞普、王子、下到文武大臣都对大唐产生轻视之心,但是自己却也不能让吐蕃人看扁了,这才利用吐蕃两个王子之间的矛盾,出言毫不留情面的警示松赞云。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感觉一股寒流扫溢满庭。
  “哈哈……”这位可是秦红岑、秦大家?在下东都甘兴见过秦大家陆侍郎、崔少卿。”赵飞龙趋步上前,很有风度地向带着面巾的秦红岑示一礼节,再向陆据、崔咸微微行礼,狂妄得竟是至松赞云与松赞名理也不理。
  赵飞龙事后搜集了许多秦红岑的消息,素闻秦红岑琴棋书画,歌舞辞赋,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歌舞才华天下倾心,且喜素巾掩面,美貌世人多不曾瞻仰。“世间争斗多索然无味,不知道能否与秦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歌舞辞赋,甘兴素来仰慕秦大家,唐突之处还请见谅则个。”
  为了实现玉儿的夙愿,就是坑蒙拐骗,这次也要把秦红岑弄到柔然。在得知众人的身份后,赵飞龙任无视诸人的身份,竟自向前上来插话,真不知道他是白痴还是傻瓜。
  纳兰素素狠狠地想道,难道他的身份真的很高,不可能!纳兰素素随即又在心里否决,还有谁的身份能够完全把代表天下最强大的国家的人物不放在眼力,何况这个人自报家门说乃是大唐国人,因此只能是无知狂妄之士。
  “中土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然艳名响誉中外的秦大家也在,我们何不在一起共同庆祝内,我国有云快乐与大家分享才会感觉更加快乐。”一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阿拉伯帝国使者穆汗穆德&;#8226;拉法,操着流利的汉语向大唐使节团建议道,碧色的眸子中闪射着异样的光芒。
  听到拉法的话,所有人的目光都从赵飞龙处收回,惟有纳斯迪尔神色更加凝中地盯着赵飞龙,语气沉重地质疑道:“阁下是谁,你的武士势力竟然比我们所有人加起来还要厉害,身上全部带着浓烈的杀伐气息,阁下绝对不是无名之辈,在我圣光启示下没有人能够在我面前掩藏势力。”此言一出所有人齐齐动色。
  赵飞龙毫不演示的示威,至使实力暴露,陷入危境。同样是势力暴露,吴起却做的非常好,先是以帝千任五百惊骑庞大的战力搅动敌人的意志心神,再一点点早成水漫西域的假象,让敌人自疑其心,才有大军突袭焉耆镇的佳作。
  其实吴承恩如不是一个谨慎有为的名将,换做一个错心大意的骁勇悍将,一心只知以天险抵御吴起,吴起想得到安西节度恐怕还要大费一番周折。其实水漫西域的计策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近乎不可能,吴承恩只想着水势正大,若真的筑堤为坝,一旦诀堤真要决堤整个西域却完了,也正因为水大吴起想在这个时候筑堤,简直就是事比登天。
  吴起望着座下视死如归,一脸的倔强不服的吴承恩、乌术、胡兀突尔等安西都护文武将领,微微一笑道:“吴将军算起来咱们还是宗族兄弟,因此我也不愿为难将军,不如将军诚心回答在下几个问题,事后无论如何在下当放将军与贵属如何?”
  吴承恩本以为吴起开口便是劝降,全没有吴起竟然这样说,稍稍沉思片刻,点头道:“你问吧!只是休想从我这里得到任何大唐的机密,也休想让我出卖同僚或者有损大唐朝廷厉害的问题。”
  吴起微笑道:“那是当然,将军若是那样的人物,我便连问也懒得的问,其实我的问题非常的简单,将军认为大唐用什么治理天下?这可不是大唐的机密吧!请将军回答。”
  吴承恩愕然,不知道吴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谨慎保守地道:“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朝廷治理天下莫不用儒家为朝廷正统学说,我大唐从开国高祖到我皇自然是以儒家圣人典籍、纲常伦理加以法家为准绳,加上陛下的文治武功治理天下。”
  吴起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贵国陛下治理国家尚用圣人学说,作为臣下的,将军认为我们应否用圣人经典修身养性?”吴承恩越来越不知道,吴起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惟有点头称是。
  “将军认为儒家大儒以上的都有哪几位?”吴起似乎是在与友闲聊,兴致所至随意发问。
  “儒家大儒,如世人景仰的莫非开创学说的孔圣人,亚圣孟子,荀子、董仲舒……”吴承恩更加谨慎地简单列举了数人。
  吴起收起笑容,言辞犀利地道:“将军以为儒家圣典为治理大唐的基本国策,且为人臣者应当以儒家圣人言论为修身养性的准则,吴起有理解误否?”
  吴承恩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如吴起精心设下的圈套,他心中现在沮丧至极,只是这些都是他刚才说过的话,点头道:“正是如此,只是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该之,我们应该广开视听,若圣人之言有不甚者也不应当依从。”
  吴起点头道:“如此甚好,吴起自幼居于域外,但是甚为仰慕中原天朝文明,搜罗了许多圣人言词,匡扶着自己平时的行为动作,只是至今吴起仍对亚圣一句名言仍然十分困惑,直到一刻前才略有感悟。心中甚喜希望与将军共想之。亚圣有有言,天下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军以为然否?”
  吴承恩身躯一颤,横眉怒道:“说来道去,却在转我归降,无论大唐如何,吴承恩当是陛下的大臣,让吴承恩做不忠不义的事情,休要多言。”诸将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吴起废尽口舌,原来确是规劝吴承恩归降。
  吴起叹了口气淡淡地道:“不想将军如此固执,将军请领所有属下士卒走吧!对大唐的战争既然是在下发起的,我当负荆请罪请张巡大总官搬师撤兵,西域仍然归将军统属,西域乃至大唐的灾难柔然没有必要为大唐硬抗。”已经转过身的吴承恩闻言突然顿住了脚步。
  目光闪闪地望着吴起,疑惑地望着吴起问道:“你说什么?你们要从西域撤兵?什么我大唐的灾难?”
  吴起忽地从座位上站起身,在大唐降将一阵紧张中,严肃地道:“由于将军在西域军民中的崇高地位,我们自认为没有将军的帮助,在段时间内我们根本无法得到西域的民心,以有罅隙的西域抵御本是要入侵大唐异族联军,乃是痴心妄想。
  我柔然以不到十万兵力就轻易取得了整个西域,不知道将军在大唐朝廷没有任何余力帮助下,全靠自己的能力有几分把握抵抗外族五十万不下与我军的精锐大军的进攻?。”说着一张纸片缓缓从手中飞向吴承恩。
  吴承恩疑惑地接过纸片,一看之下身躯摇摇欲坠,直骇的脸色苍白,难以置信地望向吴起,吴起点点头道:“这是我族刚刚发来的情报,吴起对天发誓它是多么准确,梢有不慎,中华不但有家破人亡的危机,甚至有亡种灭族的可能,以将军的家族当听过柔然乃是炎黄一支的传说。”
  吴承恩脸色说变,整个人仿佛一瞬间苍老了下来,良久艰难地伏身跪倒在地拜道:“末将吴承恩拜见龙骑将军,吴承恩愿意听从将军的安排,只是若有朝一日吴承恩发现将军骗我,我吴承恩家族将世代与柔然为仇。”





    第二章  历练之程 第一百一十节   我的女人
    · 更新时间:2006…8…7 1:44:00 本章字数:7016

  吴起费尽心机,尽量消除吴承恩的戒心,最后一举说服吴承恩归降。吴承恩由一个九品小校尉,做到安西都护节度使,在安西都护乃至整个西域都十分有威望,否则乌术与胡兀突尔也不会率领本部大军,在吴承恩情势危机时果断出击救援他。收服了吴承恩,意味着柔然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部,都把西域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他人何人,无论打着什么旗号都是侵略之师,道义开始整体向柔然这里倾斜。
  得到了西域,与赵飞龙沟通中外,带动中华初步走上商品经济道路的步伐又近了一步。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时开始,到现在公元759年,已经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任何制度如果不前进,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也必将走入暮年。后世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与外敌的抗争中,中国人不是输在智慧上,而是输在僵硬的制度上。
  大唐发达的海外贸易,不但畅行与南亚、西亚,已经达到了非洲西海岸,适合贸易的大作坊在江南各州郡大量兴起,有些地方甚至有十人六商的说法。这么兴盛的商品贸易,若有先进的技术,良好完整制度的指引,完全有可能成功由封建主义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