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惧内综合征-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孙与钟涵商量的是,百姓们无法长街跪迎,好歹要清空街道,得让圣驾能通畅无阻回到宫中。
  卫绍此时才知道钟涵为何放弃太孙。他一目十行地看过太孙的信件,太孙在信中措辞和气婉转,道是他也知道百姓们的屋舍百不存一,但圣驾回京是件大事,让钟涵务必配合才行。
  卫绍摇了摇头,上位者宅心仁厚是一件好事,但若是过于心慈手软,在处理朝政时便容易被小人影响。他将信递回给钟涵,心中对钟涵为何把信给他看心知肚明。
  两人先前隔阂太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彼此的忠诚度。
  如何彼此忠诚?
  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钟涵是在向他示意,他不会瞒他任何事。
  卫绍想了想:“皇上回来后,赈灾之事应该就会交给户部了。若是可能,我们还是应该尽力争取此事。”
  卫绍这句话纯粹就是为钟涵着想了。一件事有始有终才容易被人记住。纵使皇上另有想法,但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在这件事里付出最多,不是他一句话便能指鹿为马。
  与卫绍相处得多,钟涵也知道他身上有一股傲气,不屑于算计来的功劳。他笑道:“此事还要看皇上的决定。”
  这几日一歇下来,钟涵心中就牵挂着在道观中的温含章。虽然此次地动震源在京城,但外头冰天雪地,保不住会诱发其他灾害。
  纵使知道府中准备十分妥当,但他们母子独自在外,他实在不放心。他此时的心情,比起当时让妻子在京中独自生产还要来得焦虑。他叹出一口气,心中有牵挂便是如此,一刻都不得安宁。
  卫绍见钟涵时不时就摸向手腕处一根已然脱却了颜色的端午百索,心中酸涩复杂,便转移话题道:“不知道子明与伯母在外头如何了,幸好他们这一回不在京城。”
  钟涵一向敏锐,卫绍话里的言不由衷虽然掩饰得极好,但仍旧被他察觉到了。他道:“这一回京中受灾情况并不严重,等着皇上回来后,与外头的通信就顺畅了,保定府离京城还有一些距离,子明与岳母应该是没事的。”
  卫绍应了一声是,之后便借口出去探看灾情出了府衙,脚步匆匆,三两步便消失在钟涵的视线里。
  钟涵背着手看着他的背影,心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
  冬日的雪地里十分热闹。空旷的京城街道上林立着一个又一个的粥棚,上空散发着袅袅烟气,许多裹着棉衣的灾民拿着碗筷在大排长队。
  卫绍穿着一件厚重的皮毛披风走在雪地,但凡遇见灾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朝着他善意地笑着。这几日许多人都认识都督府的标志。卫绍虽然是借调过来的,但他身上的披风却是一件工作服。
  据说是钟夫人无偿捐赠给都督府上下的,上头缝制了一只宁远军的狼头标志在领子处。
  一想起这件披风的来源,卫绍便不由得一笑。
  拐过一个街角,卫绍便看见前头设立的四个粥棚,队伍长得让人难以忽略。跟在卫绍身后的年轻小兵顿时肯定道:“不用猜就知道这一定是钟府的粥棚,城里的人都知道钟府施粥最厚道。”
  卫绍脸上出现一些笑意。他每日的工作,有一项就是查看这些赈灾民棚的情况,务必不能出现事端。好在百姓们也知道朝廷大半年前就准备起来了,看着京畿仓库粮丰炭足,又有城里一些富户也一块施粥放米,有得吃有得喝,惶恐情绪便没有过分滋生。
  街道上甚至还有一些孩童在玩耍嬉戏。孩子们的欢笑声就像充满希望的冬日阳光,将本该死气沉沉的灾后营地瞬间激活了起来。小兵感叹道:“前几年我家乡闹饥荒,要是当时官府能有这些准备,我肯定就不当兵了。”
  卫绍道:“世道总归是会越来越好的。”随口应了一句之后,他便走进钟府的粥棚查看。负责粥棚的下人一看见卫绍凑到几个大药锅前,便立刻过来笑着解释,道是里头熬煮的都是府中事先备好的驱风寒的中药材,又有一锅是刚熬好的冻疮膏,每个排队的人都可领一份回去。钟府的人也知道备灾的事是自家老爷负责的,见着卫绍都十分和气,还尽心地将药材从锅里捞出来让卫绍查看。
  卫绍点了点头。许多灾民都是领完了粥后便将驱寒与冻疮药也一块领了,排完队后便到附近的避风处大口吞咽起起来。更多人的是选择回到自己的那一处民舍,里头烧着柴火,一掀开帘子就有一股暖暖呼呼的热气往外跑,里头的人许是觉得寒冷,妇人的叱骂声伴随着男人的讨好声一块响起。
  嘈杂的打闹声在这冰天雪地,却让人的心情无端温暖起来。卫绍嗅着空气中粥香和药香,突然想起几年前在才墨堂中的情景。
  没有与死亡擦身而过的人,无法理解别人雪中送炭的心情。
  他深深呼出一口气。他若是要与钟涵合作,这些心思就不应该在他心中再出现。
  不知道走了多久,又绕到了钟府施粥的大路上,身后跟着的小兵笑嘻嘻地与卫绍道:“大人,都走了大半日了,该轮到下一队出来了。不如咱们歇歇脚?”
  卫绍刚应下来,那兵士立时就扒了身上的兵服跑到钟府的窝棚前排队,他年轻,也不觉得冷,更不觉得害臊,就这么笑着对卫绍招了招手,接着就从身上拿出一副碗筷叮叮叮地敲起来。
  卫绍看着他那模样,面上失笑不已。
  天灾过后,天朗风清,所有一切都该翻开新的篇章,他也该是如此。


第121章 滴血认亲
  明康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五。
  圣驾回銮之后,温含章终于接到钟涵的信件。她迫不及待打开信; 可惜看到的第一句话; 就是钟涵让她在道观中再住一段日子; 说是府中有些地方破损得厉害,等到彻底修缮后他再把她接回京。
  温含章顿时有些失望,她想了想,对苏嬷嬷道:“你去把送信的人叫进来; 我有些话想问他。”
  苏嬷嬷应了一声,给春暖使了个眼色,春暖与温含章对视了一眼,无奈地在她面前拉起了一架屏风。
  温含章心中有些好笑。苏嬷嬷一直就有几分看人下菜碟的势利眼,先前温含章见李秉善与高健时; 因着这两人与府中都有些干系情分; 苏嬷嬷便不敢提醒她隔着屏风说话。但这回她要见的不过是一个粗鄙的兵士; 苏嬷嬷的腰杆子立刻就挺起来了。
  等着苏嬷嬷再度进来时; 身后就跟着一个士兵模样的少年; 生得憨头憨脑,黝黑无比。
  温含章和气地问了小兵几句; 顿时就知道钟涵为何叫他送信了。这人这段时间一直是在都督府伺候的。
  她让人给小伙子搬了一个杌子,见他行礼后一直腼腆着不敢抬头; 便笑道:“别慌; 我只是想让你讲讲这段日子京城怎么样了; 跟我说说侯爷与卫大人手中都有些什么差使。”
  小兵面上立时就松了一口气; 隔着隐隐绰绰的屏风; 他也看不清里面的夫人长什么模样,心中的紧张又放下了许多,认真道:“回夫人的话,皇上回京后,京中的贵人们也回来了,卫大人与侯爷现在都在户部帮忙。侯爷见小的没事干,就让小的出京给夫人送信。”
  他想了想,又道:“现在京城里许多人都在找匠人修缮院子。另外吃食铺子也有开张了的。另有许多人家也在施粥放米,不过咱们侯府的粥棚还是很受欢迎,每日粥棚前都是大排长队。”
  温含章不担心粥棚。离京前,她给叶、高两位管事都许下重酬,让他们在京里负责施粥的事情,又有钟涵随时盯着,两位管事绝对不敢做什么手脚。她现下最关心的是,地动之后皇陵发生了那么大一件事情,但钟涵在信中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未详述。
  这件事可是与他们一家子休戚相关,温含章看完信后便挠心挠肺的想知道后续情况。
  小兵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道:“小的也只是听了一些市井流言,卫大人不让小的打听这件事。”
  “无妨,你就当说出来给我解解闷。”温含章笑,“你若说的好,就重重地赏你。”
  听温含章这般说了,小兵顿时眉开眼笑起来,温含章隔着屏风都能听见他喉咙中发出的咯咯笑声,不禁被他逗乐了。然后这位突然迸发真情实感的小士兵,就给温含章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听得她左右立着的春暖秋思都是张大了嘴巴。
  待到小兵领赏离开后,秋思便迫不及待道:“夫人,若是现下能回京就好了,京中一定十分热闹。”皇家的这出戏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宫中居然查了出来,十七年前有一个小妃嫔,生了皇子后被人用一个死胎将皇子换走了,小妃嫔为着此事哀痛不已,早早便逝去了。皇上知道调查结果后十分气愤,将当年做恶事的人锁起来严刑拷打,才逼问出小皇子被人送到了高潭县乡间,现下皇上已经发下命令,要户部查找十七年前落户高潭的人家,务必要将皇嗣安全带回。
  春暖送人出门,训斥秋思的任务便移交到苏嬷嬷手上,苏嬷嬷悠悠道:“我看那小子说得不清不楚,谁是坏人,皇子怎么出的宫,都不知道。小皇子都丢了这么多年,若是有人冒认皇嗣,京中就要再起风雨。老爷让咱们在道观待着,许就是不想府上沾染上是非。”
  秋思听了苏嬷嬷的话,只是嘟了嘟嘴,她比起从前长进了许多,也知道温含章并不喜欢她口无遮拦的模样。
  苏嬷嬷还想与温含章说说老太太水陆道场的事情,之前过来时温含章便想着一块办了,抬头一看,温含章却在发呆。她犹豫了一下,便拉着秋思悄悄退下了。
  直到夕阳西下,温含章才呼出一口气。
  皇上这是已经等不及要把卫绍推到人前了。
  …………………………
  京中。钟府。
  这一次地动,府中不少屋中掉了瓦片下来,庭院里也倒了许多树木,但阖府只有一道抄手游廊在地上出现一条裂缝。总的来说,需要修缮的地方虽多,但都是属于小工程。
  京城处处热火朝天,管事们在府中也请了工匠在修补地面,因着出现问题的游廊离正义堂十分接近,书房中便不时能听到前头发出的尖锐声响,衬得书房中的寂静十分突兀。
  钟涵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再问一次:“皇家认亲不会只凭着胎记与皇上一人之言,滴血验证这一关是绝对逃不过的。你们确定卫绍的血能与皇上的相融?”
  阿圆笑呵呵道:“肯定可以的,二老爷当年已经试过了。”
  他看着案上的素白长颈瓶,钟涵方才说,这瓶子里头装着的,是他灌醉了二皇子拿到的血液。虽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阿圆心中仍是倍感欣慰:“老奴一贯记性不好,这一次拖累侯爷了。”
  钟涵笑道:“无妨,你们有准备是最好的。”
  说是忘记了,恐怕是想试探他对卫绍有几分真心吧?
  若是钟涵没有拿出这个瓶子,阿圆对他的态度应该又是一番模样。
  钟涵对晋家仅剩的这位老奴一直就没有小看过。阿圆身上背负着晋家人所有的秘密,但他却是藏了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说出来――母亲当年做的事情绝对不只是伪造胎记。
  钟涵心中有些不爽,面上却仍旧云淡风轻。
  卫绍突然道:“先前瞒着表哥是我的主意,我当时突然得知身世,心中也无甚底气,便鬼使神差做了此事,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