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情侣-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史在家谱中并没有记载苏轼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也没有民间传说的关于苏小妹智斗苏轼等“佛印”故事。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一些记载,提到是秦观的夫人。学术界认为,秦观是苏轼的学生,亦称秦少游。而当秦观第一次遇见苏轼,秦观已经29岁,苏轼43岁,秦观已经有婚约,夫人叫徐文美。可见不是苏小妹。而从苏轼苏辙的书信来往信件的查询中,亦没有苏小妹的任何记载,可见是民间杜撰的结果。


☆、柳永和谢玉英


在现代人的眼里,或许□□不是一门很有前途的职业,但在宋朝,□□并不是你相当就能当的。有姿色之外,还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天文地理,件件知晓。她们要经常订阅时尚杂志,还要定期参加东京的春秋新装和首饰发布会,保证紧跟时代潮流。其综合素质,可以与当代任何一位文青相比。宋朝青楼里也是人才辈出。其中有一个叫吴淑姬的女子,靠着自学成才,成为了诗人,在诗歌史上占得了一席之地。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如此评价:“淑姬,女流中慧黠者,有《阳春白雪词》五卷,佳处不减易安。”看,把她跟李清照相提并论了。还有一个叫梁红玉的女中豪杰,嫁给名将韩世忠后参加抗金运动,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当文青遇上□□,结果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里先说一说历史大环境吧。 
前面说过了,经过宋朝初期几个皇帝(宋□□、宋太宗、宋真宗)的努力,宋朝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也就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陈寅恪说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是个老实人,他说的话,我们要相信。 饱暖思□□,人(特别是男人)一吃饱了就想折腾些五迷三道的东西。比如说,逛逛窑子,吃吃花酒。在宋朝,吃花酒也是一件非常时髦的运动,连皇帝都乐此不疲。宋徽宗赵佶对此有深刻体会,他打地洞与名妓李师师相会的故事流传千古。除了皇帝,各路文青也是青楼常客。数量太多,这儿点几个大文青的名(排名不分先后):苏轼、秦观、晏殊、陆游、周邦彦、欧阳修、范仲淹……柳永理所当然也在其中。 
柳永人长得帅气,口才又好,而且文采斐然:自幼精通音律、填词弹唱更是一流,因此很受青楼女子崇拜。据说,青楼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为人不识柳七官,纵称名妓也枉然。”哪个□□若说不认识柳七官人,是会被耻笑的。由此可见柳永的受欢迎程度。 
柳永是干部家庭出身,家里条件优越,加之整天在温柔乡里泡着,哪里有心思考虑做官的事情。直到30岁,他才到东京参加高考。 
在这之前,柳永已经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文青了。虽然他没在江湖,但江湖有他的传说——少年柳永当时已经与两个哥哥(柳三接、柳三复)并称为“柳氏三绝”。少年得志的柳永到东京参考,完全是一幅“囊中探物”的架势。 
可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居然名落孙山。 
对于柳永来说,这相当于兜头一盆冷水,严重打击了他满怀的政治热情。他在沮丧之余,写了一首词,《鹤冲天》,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下没多久,东京青楼里的□□都知道了;东京的□□一知道,东京的老少爷们也全都倒背如流了。 
本着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精神,5年后,柳永又参加了高考。 
但没想到的是,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不,是宋仁宗。 
也许柳永应该怪自己,干嘛要写那首《鹤冲天》呢?
初试倒是顺利过关,复试(殿试)由宋仁宗主持。宋仁宗批改卷子的时候,发现一个叫柳三变的考生,就问旁边的太监:“这人是谁呀?”太监说:“他就是柳七啊。他改了名字。” 宋仁宗沉吟了10秒钟——正是那一闪而过的10秒决定了柳永的后半生。 
宋仁宗落笔在考卷上写了10个字,“且去低吟浅唱,要甚功名?”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丫是还是去低吟浅唱吧,要啥功名呢?
差点没把柳永噎死。 
这一次对柳永的打击太大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出离愤怒”了。从此,他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上署名就全部改成“奉旨填词”。在香港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最后皇上送给周星驰的金碗上写着四个字:奉旨乞讨。这创意是不是受到柳永的启发呢?就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柳永算是破罐破摔了。他暂住在东京,流连于青楼坊间,乐不思蜀。但是他没工作啊,那时候写诗也没人付稿费,当不成自由撰稿人,那柳永靠什么生存呢?别急,大把人争着养他。 
跟现代人喜欢鼓捣什么“四大天王”、“十佳青年”一样,当时的东京城特殊服务行业协会也评选了“京城三大名妓”。这三大名妓是: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她们轮流着把柳七官人给包了起来。柳永也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白脸生活,不,神仙日子。想想看,男人得此境界,夫复何求?
过了几年,有人推荐柳永到杭州做一个小官。消息传来,东京城的□□都跑来送他。柳永一激动,立词为证: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偷泪,偷泪,那得□□与你! 
送行的红颜知己居然有十队之多!这就是偶像的魅力。 
柳永一路南下,来到江州地带。在这儿柳永与当地名妓谢玉英邂逅了。话说这个谢玉英也是柳永的粉丝,闺房墙壁上全是柳永的玉照,枕边全是柳永的诗集。她每天睡觉前都要给菩萨磕三个响头:“神啊,什么时候您刮阵风把柳七官人刮到我身边来吧。” 
没想到柳七官人说来就来了。 
那天谢玉英正在闺房里抄写《柳永自选集》。突然听到敲门声,门开处,一张俊朗、清秀的脸庞出现在眼前。额的神啊,这不就是传说中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柳七官人吗?幸福猝然而至,谢玉英一张俏脸登时出现中500万巨奖才有的那种表情……就在她快要倒下一刻,柳七官人恰到好处的搂住了她的小蛮腰。 
柳永在谢玉英这儿住了五天。他们讨论文学和音乐,切磋“回”字有几种写法,每每到夜深人静。对于谢玉英来说,这肯定是有生以来最好的时光。她甚至想到要改行不再做□□了,一心一意跟着柳七官人过下半辈子。无奈柳永刚刚进入公务员队伍,薪水低微,无法养活她。不过,柳永答应她,等自己升职加薪后,一定会来接她过去,到时候吃香的喝辣的,不亦快哉?
作为交换条件,谢玉英也表态,说自己今后不再亲近别的男人。 
次日,柳永告别谢玉英,往杭州去了。柳永的公务员生涯并不顺利,他先后到杭州、苏州、扬州、会稽、建宁、长安等地方做过官,官职最大也不过是屯田外郎(相当于副州级干部)。事实证明,柳永在政务治理方面也非常出色。短短三年仕途,他就被载入了《海内名宦录》。可惜生活作风问题(喜欢“狎妓而游”)让他在官场里饱受排挤。 
关于生活作风问题,如前面所述,宋朝的干部如苏轼、王安石等到青楼买笑,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他们多是逢场作戏,不像柳永这样,动辄就投入真感情;他们一般都相当的低调,不像柳永这样,不但经常把那些场景写入诗词,还到处流传,以至于“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连皇帝都看不过眼了,因此整顿干部作风的时候不拿他开刀拿谁开刀?
柳永任满回京,中途到江州去看望谢玉英。谁知谢玉英又接了新客,陪客人喝酒去了。柳永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失落。临行前,他在花墙上赋词一首,描述了三年前的那些恩爱情景,又对谢玉英不守盟约表达了不满,“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后看到那俊俏的书法,就知道,一定是柳七官人回来了。她没有多想,卖掉家私就追赶柳永而去。一路上历经坎坷自不待说,到了东京,她费了好大功夫才在陈师师家找到柳永。两人冰释前嫌,和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她们一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诸葛亮和丑媳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小媳妇成双成对,象诸葛亮这样二十五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二十五岁的诸葛亮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一些鸡皮疙瘩,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后来就是这个黄承彦,救了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的命。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卒损失殆尽,刘备也是经此一战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阵图,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与黄硕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以至时人以为笑乐。
这看起来有些不太可能。按常理揣测应是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即使如此,诸葛亮也不至于了了草草地便答允了婚事,黄承彦也犯不着把亲生的女儿迫不及待地送往隆中。
既然东挑西捡,诸葛亮自然有他既定的标准,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他志在邦国,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
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不应是黄承彦把女送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