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后来,谷梁学派极力撇清关系,赌咒发誓。
  但在敌对对手和竞争对手的抹黑和攻仵面前,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所以,当这两位谷梁巨头,来到长安,去拜访那些达官贵人和列侯勋臣时,除了万石君石奋和魏其候窦婴在长安的家人,礼节性的接待了他们喝了茶,送了点礼金外。
  在其他人面前,他们都吃了闭门羹。
  甚至,整个长安,他们也只找到了眼前这么一个立场和态度,都还对谷梁同情和友善的官员。
  而他的秩比,不过千石,只是一个大鸿胪的司曹丞令。
  在过去,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但如今,却是谷梁唯一一条能与官方接头的通道。
  想到这里,白衣文士,就不禁望着上林苑的方向,羡慕嫉妒恨。
  如今天下,若问谁的靠山最硬扎,地位最稳固。
  那当然首推墨家!
  墨家虽然被士大夫们敌视和提防,被地主士绅抵触和防备。
  但在长安,在这关中。
  他们却是如鱼得水。
  当今天子,就是他们最大的靠山。
  墨家弟子们甚至对外声称自己是“天子门生”,也没见未央宫反对。
  更麻烦的是,靠着生产胸甲和制造许多兵器。
  墨家跟军方的关系,也是暧昧不清。
  军队里面,甚至有墨者随军……
  所以,坊间有人笑称,哪怕公羊学衰亡,墨家也不会衰亡!
  身为“天子门生”,又背靠着军方,墨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谷梁,未来想要有所作为。
  就必须打破现在这个局面。
  让一切回到正道,回到正轨。
  让权势和金钱,远离学术。
  至少,在他们赶上来之前,必须如此!
  而他们也早已经想好了对策,此次叫这位官员过来,只是想跟对方咨询一下法律上的问题,免得碰到礁石,撞个粉身碎骨。


第1198章 戾王
  “呦呵!”刘彻趟在塌上,背靠着夏胭脂柔软的躯体。
  小公举橙橙刚刚学会走路,在殿中咿咿呀呀的蹦来蹦去,天真无邪,让人看了莞尔。
  “陛下何事发笑?”夏胭脂小心的问道。
  “哦,没什么……”刘彻不动声色的放下手里的奏疏,嘴角抿出一丝笑容。
  “谷梁的这个奏疏,来的是时候……”刘彻在心里想着:“也该结束如今混乱不堪,无止境的捐助和助学了……”
  今天的汉室,学术与钱权之间的联系和纠缠,几乎就跟后世米帝的党派与财阀一般密切。
  商人、大地主、贵族还有那些官僚。
  挥舞着金钱,拿着权力开路。
  与诸子百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公羊派、黄老派,乃至于曾经衰弱到几乎要断绝传承的思孟学派。
  都有金主在背后,也都有贵族官员站台。
  就连杂家,在安东的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的贵族和商人的支持。
  如今天下,除了鲁儒和谷梁,因为某些原因的缘故,没有跟权势、金钱结合外。
  其他所有派系,不分大小,都是钱权的产物。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
  毕竟,教育事业是要烧钱的。
  更需要来自官府和权贵的支持。
  不然,教育就无从谈起。
  只是……
  现在这样混乱无序的局面,必须得到控制。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规则。
  只是,刘彻一直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和理由来介入此事,又害怕因此造成一场持续动荡的政治危机。
  这才投鼠忌器,没有插手。
  如今,这谷梁派的报告,让刘彻有了理由和借口了。
  但这个事情,还要等一等。
  因为刘彻还没想好,具体如何控制和监督。
  毕竟,这种事情,是他有生以来面对的全新事情。
  不同于后世,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金钱、权势和学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相互捆绑着,用中国式的社会人情网络和乡党作为依托,以利益为纽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暂时将这个事情放到一边,刘彻躺在夏胭脂的身上,闭目养神,思考着问题与对策。
  石渠阁之会,已经是近在眼前。
  太常衙门的占卜显示,这个月月中的戊辰日(十五),就是一个吉利的日子,适合作为石渠阁之会的开场!
  现在,诸子百家的巨头,共聚长安。
  各种纷纷扰扰的问题,让执金吾和卫尉,忙的喘不过气。
  而今年的考举,也肯定会和石渠阁之会的结果,息息相关。
  另外高阙之战的善后问题,以及有功将士士卒的封赏落实,这一个多月来,也占去了刘彻太多时间和精力。
  种种事情,纠缠到一起,让他都有些疲惫了。
  “真不知道,那些事事亲力亲为的君王,是怎么活下去的……”刘彻在心里叹了口气。
  没有多久,刘彻就沉沉睡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夕阳西下,余晖漫天。
  “陛下……”见到刘彻醒来,一直充当着人肉沙发的夏胭脂笑着道:“您可算醒来了,方才,尚书令来禀报了好几次,因为不是什么大事,臣妾就没有叫醒陛下了……”
  “什么事情?”刘彻连忙做起来,问道。
  “据说是赵逆重病将死了……”夏胭脂答道。
  “赵逆?”刘彻一时间都有些没有反应过来,过了一会,他才想起来,不就是赵王刘遂吗?
  当初,吴楚之乱后,刘遂被召入长安,随后就软禁起来了,直到今天。
  六年来,刘彻都快忘记了自己的这个堂叔了。
  想不到,在今天,再次听到他的消息,他却已经要魂归九泉。
  “知道了……”刘彻淡淡的点点头。
  刘遂……
  在刘彻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年,他带领他的赵国精骑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通过的场面。
  在哪个时候,刘遂可谓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不过,这个渣渣不值得任何同情!
  因为,当初,这货甚至想过引匈奴兵入寇的计划。
  在历史上他更付诸了实际行动,派出了使者,去匈奴,请求匈奴出兵。
  要不是周亚夫快速平定了吴楚之乱,而匈奴人自己也陷入了内讧。
  这刘遂恐怕要先于吴三桂,在历史上留下千古骂名。
  所以,刘遂死与活,刘彻真是半分也不关心。
  他只是拍拍手,叫来一个在殿外等候的侍中,吩咐道:“去告诉尚书令:赵逆若死,命太常以寻常人家之礼仪葬之,将赵逆以发覆面,赐其谥曰戾!”
  戾这个谥号,从字面意思看,已经很差了。
  而在谥法之中,更差!
  所谓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也!
  这在中国,是极为严重的指责和对他一生的完全否定。
  是跟灵、厉、慜、夷一个等级的恶谥。
  那个侍中闻言,都是一愣,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过了一会,他才神色古怪的恭身离开。
  刘彻却是不以为意,他站起身来,穿戴好自己的衣冠。
  然后,回头对夏胭脂道:“爱妃今晚不必等朕了……”
  说完,他就抬起脚步,走出这寝殿,对站在门口侍卫的左右吩咐:“摆驾宣室殿,给朕传召大鸿胪及太常!”
  “诺!”左右立刻恭身说道。
  现在,是时候将诸子百家之中,能够与会者的名单公布了。
  而之所以选择今天这个时间,也是刘彻精心计算和推演后的结果。
  如今,距离太常选定的石渠阁之会的日期,刚刚好还有七天。
  换句话说,今天下午告知太常和大鸿胪名单,明天早上,受邀的诏命,就会送抵诸子百家面前。
  这样一来,留给各派系准备和游说的时间,不足七天。
  那些想开后门或者走关系,来石渠阁刷脸的人或者派系,就会失去运作空间。
  更会让某些企图想玩花样的人,猝手不及。
  这跟后世某个机构半夜三更宣布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看想,刘彻接着说道:“派人去梁王府邸,请梁王今晚入宫……”
  想起那位皇叔,刘彻的嘴角就溢出一丝笑容。
  这次石渠阁之会,还真有些地方,需要借助刘武的嘴巴来做事情。


第1199章 公示
  翌日,天刚刚蒙蒙亮。
  长安的大街小巷的露布上,就已经张贴上了一块块崭新的露布。
  说是露布,其实早已经换成了廉价的白纸。
  所以,如今,至少在关中和长安,国家的政策变化和法律变动,都会第一时间张贴到各地的露布台上,或由官吏,或由士大夫、读书人,宣讲和解释给其他民众。
  这种宣明律令,而且,特别重视对百姓解释和宣传法律、政策的做法。
  一直是刘氏政权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在以前,只有那些颠覆性的政策变动以及法律变化,才会由露布通告天下。
  譬如,新君即位、册立太子,免除田税、征发徭役等等。
  而,在今天,一个个小小的政策和变化和影响,甚至就连粮食保护价的变动,也会出现在露布上。
  原因很简单。
  廉价而已!
  如今,就算是将露布贴满全天下,所费可能也不过几万张白纸罢了。
  而在过去,这却是几万块布。
  虽然是碎布,但那也是钱啊!
  而随着国家越来越习惯于将政策、法律、朝局、军事胜利以及对外进取等事情,宣告于露布。
  所以,百姓们也习惯了,每当有新露布出现时,就驻足围观,等待有人来宣讲。
  原因很简单,露布上,经常会出现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
  譬如,粮价的变化、盐铁器皿的涨跌,以及国家征兵的通知。
  这一天,跟从前没有区别。
  新露布一贴上,立刻就有许多百姓围拢过来,问着露布下站立的官吏:“这露布上说的是什么啊……”
  那个官吏闻言,微微一笑,朝着众人拱手道:“方今幸甚,圣王临轩,国泰民安,于是,陛下乃诏天下诸子百家,各派名士、贤达,共聚石渠阁,与天下贤达,共议时政,共商国事,厘定阴阳五行之属……”
  人群之中的百姓听了,纷纷赞道:“谁说不是呢?”
  “陛下真真乃是圣王!”
  如今的关中,已经真正成为了刘氏的大本营和基地。
  铁桶一般的统治基础。
  原因很简单。
  刘彻让关中大部分百姓,能够吃饱肚子。
  还给与了那些中下层百姓一个上进的机会。
  这就够了!
  在中国,老百姓只要能吃饱肚子,就会忠诚于统治者。
  而若统治者还懂得自己吃肉,贵族大臣喝汤,百姓啃骨头。
  那就肯定是明君。
  稍微加点演技,做做样子,足以让万家生佛,人人尊崇。
  汉太宗如是,刘彻也如是。
  所以,人群之中,有老人也衷心地说道:“老朽活了六十年,第一次见到有天子肯向天下贤达请教,古代的三王,怕也不过如此……”
  在一片赞誉和推崇声中,那官吏继续着自己的职责,对众人宣讲道:“天子既开石渠阁,与天下人共议天下事,然,陛下心忧或有滥竽充数,道德败坏之伪君子,混迹贤达之中,玷污圣行之事,乃命有司,将与会众人姓名、籍贯及学派,公之于众,公示七日!”
  “凡有以为名单之上之人,曾有作奸犯科、欺压良善、横行不法、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