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0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14章 讽刺
  因为不是拍马屁,朱文的神色,依旧如常,他望着满场的公卿和士大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分的论述。
  “吾尝闻,淳于髡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轻声的叙述着道:“今天下之势,名分而群类之势,越发显然!”
  “身为士大夫,吾辈不敢不观之,视之……”
  这也是荀子一系的儒生最大,也是最明显的特征了。
  他们从来不避讳去研究和观察事实的本质。
  当年荀子入秦,深入秦地,虽然与秦昭王谈崩了,但是,荀子却依然毫不避讳的赞扬秦国体制和系统。
  而不是跟其他儒生一般,言必称暴秦……
  同时,荀子学派还是儒家内部唯一一个关注于社会学的派系。
  在其他儒家派系,一个个专注于天命,天道的时候,荀子就已经透过了问题的表面,直入真正的核心关键所在。
  提出了名分使群的观念。
  这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学。
  如今的世界变化,是根本逃不过这些信奉荀子思想的学者的眼睛的。
  但是……
  朱文并非狂士,只会想要自己爽了,而不管其他人。
  他很清楚,这个问题,只能浅尝辄止。
  他更明白,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当政者,尤其是当今天子的注意——如今的社会形势变化之快,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宗周礼法制度崩溃以来,天下变化最剧烈的时刻了!
  前者,催生出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级。
  而如今的社会变化,却在催生另外一个阶级与群体。
  虽然如今还看不出端倪和全貌。
  但根据朱文的观察和估计,最多二十年,很可能某些地区会出现,工商业的从业人口,追上农业人口的事情。
  这个事情,国家和当政者必须及早的注意到!
  不然,很可能会发生灾难!
  刘彻自然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不错啊,荀子的门徒,果然厉害!”刘彻在心里赞了一声。
  不过,可惜的是,至少在现在,荀子学派是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真的影响国策。
  原因很简单,条件不允许!
  现在的社会,连孟子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何况比孟子还激进还先进的荀子?
  要知道,孟子还只是喊喊民贵君轻而已,荀子是直指人民有权力推翻暴政,并且号召人民去推翻暴政的!
  如世人熟知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
  但几人知道,荀子思想里还有更加河蟹的东西?
  譬如“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要不是刘彻是穿越者,恐怕也会严厉打击和打压这个学派,不使它有任何复活的机会!
  更别提,荀子思想之中,不河蟹的东西,比比皆是,荀子三十二篇,随便哪一篇摆到任何一个君王面前,都会是不能忍!
  就目前来看,百年之内,荀子学派别想翻身。
  除非……
  汉室能够跑步进入工业化,完成资本主义的积累……
  从这里,你就知道,荀子思想,究竟超前了多少?
  这才是荀子学派,荀子死后,就渐渐消亡的真正原因。
  不是他的弟子门徒们不想去宣扬。
  实在是宣扬等于作死!
  他们只能妥协,退而求其次!
  也就是现在,随着汉室思想界和言论界的桎梏松懈,才让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搞风搞雨。
  当然,这也跟荀子本人的教育策略和方阵有关。
  荀子自己就说了: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他教授弟子,并不希望弟子盲从自己。
  而是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超越自己!
  这与荀子本人的法后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这一点,刘彻也很欣赏。
  这个世界,倘若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
  那么,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难道非要去追求退化?
  三代先王和先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可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世界。
  恰恰相反,先王和先民,永远不会希望,子孙后代回到他们的时代,过他们的生活。
  而生物的演化,更是为了将更好的基因和更优秀的东西,传递给子孙后代。
  但,这,恰恰是中国社会现在的顽疾。
  刘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自己慢慢的去改变和改造世界。
  所以,刘彻知道,这一代的荀子学派的佼佼者之后,很可能,荀子学派会进入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
  原因很简单。
  这些人的弟子门徒,在荀子思想的熏陶下,肯定不会墨守成规,如同其他派系的成员一样,遵奉着师长们的教诲。
  他们会走上自己的道路。
  就像韩非子、李斯、张苍、浮丘伯一般。
  从这个方面来说,荀子自称自己是孔子的嫡系传人和正统,还真没有吹牛皮。
  这手因材施教的本领,整个儒门之中,除了孔子之外,还有谁?
  想到这里,刘彻也是感慨了一声。
  学术界其实跟自然界一般。
  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最强的能够活下来。
  在很多时候,都是最适合,最适应环境的能够生存下来。
  就像在白垩纪,哺|乳动物算什么?
  当时的爬行动物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庞大的强大的生态链。
  但一颗陨石就终结了恐龙的时代,并开启了哺|乳动物的世界,直至今日。
  而在台上,朱文却是依然在叙述着荀子学派的主张。
  当然是专门挑选过的,避开了许多敏感言论的主张。
  但即使如此,这些主张,听在公卿列侯耳里,也是刺耳的很。
  像什么“圣人者,人之积而至”更是绝对的叛逆之言!
  许多列侯都听得眼睛有些发红。
  还好,朱文在这些方面都是一言带过,没有深入。
  否则,天知道会引起什么争论和问题?
  最终,朱文用了一个经典的荀子式的发言来结尾。
  他说道:“礼以定伦,法以定分,故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挟而贵名白,天下愿,会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然而讽刺的是——朱文前面说了那么多东西,没有一个能引起公卿列侯们的赞同和喜欢。
  偏偏当他谈起荀子思想中不那么好的东西的时候,反而得到了许多公卿士大夫的同意。
  这不能不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第1215章 新法家(一)
  在朱文下台后,石渠阁的气氛,渐渐有些凝固起来。
  许多公卿贵族,都有些躁动不安。
  因为,一个巨无霸,即将登场。
  这就是法家!
  当今天下真正的怪兽!
  看看今日法家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地步了吧?
  在政坛上,晁错和赵禹,一个掌握了监督权,一个掌握了立法和执法以及司法解释权。
  而在地方上,以张汤宁成等人为首的“酷吏”集团,组成了如今汉室仅次于黄老派的最大规模地方官员集团。
  时至今日,汉室已经有十三个郡,被法家彻底染黑。
  甚至就连军队里。
  法家的影响力也无孔不入。
  执金吾郅都,就是最典型的法家出身的大将!
  而虎贲卫的程不识,更是标准的法家作风。
  就连东成候车骑将军义纵,立场和意识形态也是倾向法家。
  这样一个可怕的怪兽,一举一动,都将牵动人心。
  特别是,在石渠阁这样的地方。
  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家的表述,很可能就代表着如今汉室政权内部一个相当强大的团体的共识。
  人人都瞪大了眼睛,凝视着法家的阵营之中,猜测着谁会登台?
  法家的精神领袖张恢则是盘膝而坐,半闭着眼睛,平淡的面对着种种投射而来的目光。
  整个法家的派系,都是稳坐泰山,不发一言。
  这证明,他们是团结的。
  而且,早已经确定了上台演讲之人。
  过了好一会儿,从张恢身侧,站起一个年轻的士子,大约二十七八岁,体态修长,风度翩翩,身上的绛服,一尘不染,头上戴着的法冠,冠高五寸,中正平和。
  这也是法家一直以来,崇尚的衣冠模式。
  色尚黑,冠之以獬豸。
  这表明了法家士子的意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同时也是自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之间发展的必然。
  儒有儒冠,法有冠,墨者以短褐之衣,黄老多贵卿,所以衣冠锦绣。
  此刻这个年轻人登上演讲台,全然没有半分怯场。
  他先朝上首的刘彻以及两位太后、诸侯王等恭身参拜。
  然后站起身来,对全场公卿士大夫拱手作揖。
  每一个动作,都如同演练了千百次一般,一丝不苟。
  这也是法家的特点。
  法家最为推崇和维护秩序。
  而台下的诸子百家的巨头,则都是在心里腹诽着:“法家无人了吗?居然派一个小年轻?”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当世法家人才济济,英才如云,雄才如雨。
  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都有法家大能在活跃。
  上至三公,下至斗食。
  法家学子,无处不在。
  但也正因为如此,法家才面临了今日的尴尬。
  因为他们是实干派和实践派。
  从来不耍花腔,也从不高谈阔论。
  自李悝以来,法家先贤,仅有韩非子因为口吃和身份的束缚,而不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变法大业之外。
  其他人,纷纷以变法为要。
  李悝首先变法于魏,吴起变法于魏楚,商君变法于秦,申不害变法于韩。
  那一个个曾经照耀了整个世界,如日中天的思想家们,从来没有躲在安全的家里,高谈阔论,三代之治,五帝之事。
  而是一次次的冒着全世界的枪林弹雨,不断前进。
  哪怕身死族灭,鲜血染满脚下的土地,也从不停止对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即使商君被车裂,吴起死于乱箭之下!
  是以,除了韩非子外,整个法家,都找不到没有去尝试过变法和改革的人。
  这个特征,导致了法家的传续方式和教育方式,不同于儒家和黄老。
  法家的传续方式,在过去基本是家传。
  或者在岗传授。
  譬如,汉室的持书御史们,就是世世代代,父子相传,兄弟相授。
  又如汉室的基层执法官们,他们都是从前辈那里得到的传授。
  只有少数人,像张恢这样,选择跳出传统,开山立派,广收门徒。
  而这直接导致了,法家的巨头和英才,全部都在官场和宦海之中,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拼搏。
  留下的不是老的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老者,就是还未踏入仕途的年轻人。
  而那些仕途上的大人物,自然是不可能下场的。
  不然的话……
  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谁还跟他们玩啊?
  “学生华元……”年轻人站在演讲台前,自我介绍着:“颍川人,承蒙老师不弃,登台与诸公交流,不胜惶恐……”
  华元嘴上说着不胜惶恐,但实则,在话语和神态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紧张的神色。
  实际上,他也只是表面上的客气客气一下而已。
  一上来,他就给其他人来了一个下马威。
  “学生尝闻,管子曰: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