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不能说张汤和他的同僚们做错了。
  想推动南阳和汉室的工业发展,完成原始的技术积累和建设,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高压。
  但刘彻担心,长此以往,南阳的百姓,恐怕会对中央离心离德。
  在未来,成为汉室的一块伤疤。
  这并不难理解。
  刘彻很清楚,为了汉室的未来和人类的进步,南阳人民正在付出什么?
  他们不仅仅会在当代吃亏,还可能祸及子孙。
  倘若未来工业技术继续进步下去,钢铁产量增加十倍,甚至百倍。
  那南阳百姓付出的代价,也会呈几何倍增。
  而人民不是畜生,是有自己的感受和思想的。
  倘若代价太大了,当达到临界点,人民就会用脚投票。
  这是刘彻所不愿意看到的。
  而想要发展,则必须先破坏。
  反正,刘彻在后世的历史书上,从未见到过任何一个没有经历过发展…污染…治理这个轮回,就成为工业国的国家的例子。
  又想要工业,又想要环保。
  这不是逗逼就是傻子。
  所以,刘彻看着张汤,淡淡的道:“今次,朕诏爱卿回京,除了述职,就是希望爱卿能站好在南阳的最后一班岗,为朕在南阳树立起新制度和新秩序……”
  张汤已经结束了他在南阳郡的第一个郡守任期,开始了第二个郡守任期。
  按照刘彻的制度,他也就只剩下这最后的三年多了。
  甚至,很可能,他做不到三年,就会回到长安。
  那么,他留下的事业和烂摊子,总得有人去收拾。
  很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是张汤,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调和方方面面的矛盾,甚至可以厚着脸皮,听着地方三老的唾骂,却依然保持微笑,更可以头天被人家拿着几杖追了三条街,第二天依然笑着去拜访和慰问这个三老,并不去打击报复和陷害对方。
  而张汤的这些个性,才是他在南阳成功的关键。
  据刘彻所知,现在,即使是最讨厌这个张郡守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一个干实事,而且干得好实事的好官。
  只是太过霸道和我行我素了一些。
  但张汤迟早要离开南阳,他离开后,刘彻可就不敢保证新上任的郡守还可以跟他这样。
  即使可以,那么下任呢?下下任呢?
  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张汤的手腕和脾气以及能力。
  而只要这中间有一个人出了漏子,那么,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群体性事件,几乎随时会爆炸。
  可这工业的发展又是长期的时期,从目前的土法高炉,想要进化到类似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交的西方钢铁厂的技术水平,刘彻估摸着,汉室起码要摸索和发展个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在这个过程里,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一切成果付之东流水。
  刘彻担心,子孙后代,可能会把握不住。
  这是很有可能的。
  中国可不是欧陆,中国人民,更不是欧洲的农奴。
  他们特别会反抗,而且特别有反抗精神。
  尤其是在汉室,民风彪悍,百姓持械比例,为历朝历代之最。
  这在大多数时候是优点,但在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却很可能变成缺点。
  反正,到现在为止,刘彻还想不到,能有谁有什么办法,让成千上万的汉家百姓在一个工厂里忍受最残酷最可怕的剥削,却不会有人起来反抗的。
  想要像欧米那样,将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工人,丢到一个又热又脏,而且报酬低微,生活困苦的工厂里。
  刘彻觉得,随时都可能会有陈胜吴广带着这些工人,将剥削他们的资本家干掉,将一切束缚他们的镣铐砸碎,然后再一把火,将那个工厂烧掉。
  这也是中国想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最大困难。
  老百姓太强了,而且太刚烈了。
  而且,跟欧米不同,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和舆论界,到时候肯定会站在这些工人这边。
  甚至连贵族官僚都可能会站过去。
  伐无道,除暴政,自古就是王者的旗帜,人民对抗暴君和暴政的天然口号,也是三王五帝,留给子孙们的最大财富。
  在中国,是不大可能会出现类似欧米早期资本主义浪潮崛起时那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
  资本也不大可能,如同欧米那样,掌握国家,主导战争。
  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仁义礼智善,这是上到皇帝,下到黔首庶民也都遵从的普世价值理念。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目前来说,刘彻只能像一个修补匠一样,那里坏了修那里。
  让时间来抚平伤口,让社会进步来找到解决办法。
  反正,刘彻知道,只要发展起来,并且出现了工业化的苗头,那么,中国的精英和人民,总会想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
  因为,他们是聪明的,也是智慧的。
  自三王五帝至今,中国已经换了N套社会模式了。
  至于现在?
  当然是要想办法,先让南阳人民的怒火平息。
  所以,刘彻掏出一张纸递给张汤,对他道:“卿回南阳以后,既按照这上面的要求,重整整个南阳的秩序和社会,尽快抚平百姓的怨言……”
  张汤接过去一看,顿时眼前一亮,接着就是目瞪口呆,震惊无比。
  实在是这纸上所写的东西,太过于惊世骇俗了一些。
  “陛下……”张汤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
  刘彻却是站起身来,摆摆手道:“卿可以先拿着回去好好想想,摸着石头过河嘛……若是此事在南阳成功了,未来,它或许会成为国家的基本制度……”


第1314章 婴儿潮
  手里拿着天子给的白纸,直到走出未央宫的北阙,张汤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主公……”张汤的家奴兼管家田远微微恭身,掀开马车的车帘,将他扶上去:“陛下可是吩咐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张汤低头看了一眼这个管家。
  他是田氏陪嫁来的下人和家臣,过去四年,一直将他家里内宅打点的井井有条,让他从来不必为家里的事情而分心。
  算是张汤这些年来,能够在南阳政绩斐然的原因之一。
  不过……
  张汤心里面心知肚明,此人虽然对自己绝对忠诚,但,在同时,还是田氏的一个耳目。
  这些年来,从他嘴里悄悄的跑进田氏耳中的南阳政策不知道有多少。
  而借着这个便利,田家也赚的盘满钵满。
  所以,张汤只是对他微微点头,扬了扬手里的那张纸,说道:“从此南阳要变天啦!”
  对方闻言,一愣,随即笑道:“有主公在,南阳的天,翻不了!”
  张汤微微笑着点点头,这个倒是实话。
  无论天子怎么调整,他依然是那个掌握全局的最高官员。
  而且马上就要更进一步了!
  在今年冬天,他就会成为南阳郡郡守兼领荆州刺史,总领南阳、江夏、武陵、长沙等六郡,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说一不二的大人物。
  但担子也更重了。
  捏着手里的那张白纸,张汤深深的吸了口气。
  他的手甚至都在颤抖。
  自古以来,最有政治前途和最有政治风险的事情,都是政治改革。
  商君变法,对秦国动了一次彻底的手术,改写了秦国的一切规章制度,结果是车裂而死。
  吴起变法于楚,同样对楚国的顽疾和制度动刀,结果依然是身死族灭。
  历代变法,唯有申不害和李悝等聊聊数人得以善终。
  而他将要承担的责任,虽然还不及商君与吴起变法的程度,但也相去不远了。
  因为他将受命在南阳,从零开始,推行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
  坐在马车里,拿着手里的那张白纸,张汤再次仔细的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
  此刻,在他的眼里,这些文字,每一个字,都在闪烁着莫名的光辉,让他着迷,也让他颤抖,更让他心神沉醉和心惊肉跳。
  阳光从马车的车窗外斜照进来,落在他手上的白纸,让那些文字一下子烨烨闪耀,恍如星辰。
  沉沉的叹了口气,张汤将这张白纸,郑重的贴身收到自己的怀里,他知道,无论自己将来会不会成功,这些内容,都将载入史册,甚至成为一座被后人视为成功或者失败教训的丰碑。
  ……
  未央宫宫墙之上,刘彻此刻也站在城楼上,远望着繁华的长安城。
  “这一步棋,朕也不知道是走错了,还是走对了……”刘彻微微感叹着,此刻刘彻有些担忧自己的这个举措可能会成为类似王莽改革的笑话。
  但有些事情不做是不行的。
  好在,只是在南阳郡实验,正如他对张汤所说,摸着石头过河,是好是坏,留待实际检验。
  即使失败,也只会影响南阳一郡,而且可以及时调整,倘若成功,那么就可以一步步的推行到天下,正如现在,已经开始在三河地区执行的粮食保护价政策和马上就要进入代北、燕赵的假农具、假畜政策。
  这些政策过去都是先在关中执行,累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了基本制度,然后一步步开始走向天下。
  未来十年,汉家内政的焦点,就是将这些政策普及开来。
  并形成制度和法律。
  不过,刘彻很明白,之所以现在能有这个条件,将这些政策推向三河以及代北燕赵。
  最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对外战争胜利,汉室获得了足够多的牲畜来源之外。
  就是考举士子的井喷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
  尤其是后两者,几乎成为了决定性的力量。
  没有每年考举选拔出来的多达数千的基层官员,现在,汉室就不可能有这个能耐和力量,将这些政策推广开来。
  毕竟,没有一个执行能力比较强的基层组织力量,一切政策的推广都将是一个笑话!
  商君变法能够成功,依靠的就是强大的秦国官僚系统。
  正是那个强大的官僚系统,使得,哪怕商君被车裂,秦国的大政和国策,也不会发生变化。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人亡政息,终究付之一炬。
  而技术的进步,则大大降低了成本。
  在七年前,刘彻刚刚开始搞粮食保护价政策时,几乎是用了大半个国家的力量和少府的庞大的财力在搞。
  在最初的两年,遇到的阻力,大的超出刘彻自己的想象。
  他杀了上百个奸商,用数十个官僚甚至贵族的脑袋来祭旗,并且在登基后,亲自下场,用天子的威权来保驾护航,付出了如此多,才有了今日关中百姓和士大夫贵族地主豪强都习以为常,视为本该如此的粮食保护价政策。
  而在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刘彻再在三河地区推行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成本,已经降到了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地步了。
  基本上,不需要国家拨款,三河地区自己就可以将这个政策执行下去。
  因为,耕作技术与农具的进步,让三河的粮食产量,在过去四年,增加了几乎一倍!
  这种增幅,使得三河地区的粮食结余和财富数量大大增加。
  要不是担忧贸然间改变过快,刘彻现在甚至可以将这个政策推行整个天下!
  毕竟,如今,繁荣的海上航路,完全可以将南方的粮食产区的粮食,快速便捷的送到北方郡国。
  而安东的屯垦团,从今年开始,也将进入收获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