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轨道马车?”许九闻言,精神大振。
  若是旁的,他可能不清楚,但一条轨道马车的收益有多少,他却是清清楚楚的。
  师家如今就是躺在关中那条轨道上吃香喝辣。
  师氏每年可以从轨道运输和运营之中,得利千万,在加上他们自己的买卖,一年下来就是两三千万以上的纯收益。
  几乎就是躺着发财,张着嘴等着天上掉馅饼。
  而安东至今没有一条轨道马车,若修建起来,必定可以获利无数。
  都护府衙门,甚至只需要运营好这条轨道,每年就可以获得不亚于算赋与田税的收益!
  更妙的是,还可以靠轨道来征税。
  你的商品想要上轨道?那就先交税,交完商税再给运费,才能起运。
  如此,得利更多!
  而许九知道,只要能够修成这条轨道,那他的政绩,就是实打实的了。
  长安诸公,再怎么样也挑不出他的错!


第1491章 世界变迁
  元德七年夏七月甲子(初一)。
  甘泉宫的温泉,冒着热气,滚滚流出。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能够泡在温泉之中,听着山间的竹叶摇曳,看着山下的众生百态。
  这无疑是一种享受。
  “许九打算修轨道?”听着绣衣卫刚刚传回来的报告,刘彻靠在温泉壁上,呵呵的笑着,对侍立在自己身侧的宦官说道:“倒还算有些主意……”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无论任何时代,都属于真理的名言。
  便捷的道路,将会带来机会和商业。
  不过……
  刘彻觉得,在安东修轨道,太过于冒险了些。
  毕竟,安东地区,特别是怀化郡的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有至少五个月是被寒风和冰雪统治的时间。
  某些极端的地区,甚至,一年之中只有不足五个月能看到太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有些地方你甚至可以在冬季欣赏到极光。
  这样的地区,夏冬的差异大的吓死人。
  热胀冷缩,足以让安东的这条轨道,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能不能维护好,这很考验安东都护府的执行力。
  不过,无所谓了,安东地区的轨道,迟早要修,而且修的早,比修的晚要强。
  因为这可以积累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可以为未来的铁路网络建设做好勘探准备。
  如此一来,当百十年后,蒸汽火车出现,安东地区就可以立刻进入铁路时代。
  倒是许九要做的另外一个事情,让刘彻有些警觉。
  “许九打算玩‘交子’或者更先进的银票吗?”刘彻心里寻思着,狐疑着。
  讲道理的话,哪怕许九不说,刘彻也打算明年开始玩一把信用货币了。
  之前数年,他就已经铺垫好了。
  列侯和士大夫们,差不多也都接受了所谓的“黄金诏书”。
  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发行一批针对贵族大臣,特别是两千石列侯封君的高额货币,是可以尝试的。
  如今,许九和杂家跳出来,要当这个试验田,给刘彻趟地雷,在本心来说,刘彻是欣慰的,甚至是高兴的。
  但,皇帝的多疑症,让他却有了犹豫和狐疑。
  他犹豫的原因,就在于,都护府发行的这批所谓的“交子”或者银票。
  谁来负责发行?谁来掌握?谁来控制?谁来监督?
  私人是肯定不行的!
  金融是国家命脉,刘彻死也不会假手他人。
  毕竟,若是金融落到了私人手里,私人可以发行货币了。
  那要他这个皇帝干嘛?
  哪怕是由都护府来控制,刘彻也疑问重重。
  财税权,或者说,地方政府和中央在财税的这个蛋糕上的分配比例,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中央政权权力和话语权以及控制权的事情。
  倘若地方需要仰赖国家拨款,那么这个地方必定是离不开中央的控制的。
  而若地方可以自给自足,在财政上获得了自由。
  那,地方上的官吏和豪强,还会甩国家吗?
  自古以来,多数分裂和割据,都是因为地方势力获得了财政自由的结果。
  而多数地方问题,中央难以解决的缘故,也是因为其掌握了财政自由的结果。
  不用扯其他的事情,南越是怎么割据和独立的?
  当初,秦始皇下令征服南越,始皇帝活着的时候,南越地方被秦国朝堂牢牢控制。
  别说是赵佗这个当时的龙且令了,就是任嚣也不敢违抗来自咸阳的任何命令。
  那为何始皇帝一死,南越地方的军队和官员,就可以烧毁栈道,阻断运河,拒绝接受来自咸阳的任何命令了?
  答案是,在那之前,赵佗的军队,与南越地方的部族贵族,达成了妥协。
  所谓的“和辑百越”之策,既消弭了隐患,也为在南越的秦军获得了充足的财税来源。
  有了钱和粮食,不需要任何来自咸阳的支持的赵佗,当然有胆子做出那样的举动了!
  与之相反,长城兵团,就没有一个稳定的财税来源。
  他们即使再不愿意,也只能听命,放弃长城防线,回身来扑灭叛乱。
  不然的话,当时的长城兵团,完全可以不鸟咸阳,直接在高阙扯旗——就秦二世的智商和手腕,大约也要拿他们无可奈何。
  但,没有稳定的财税来源,哪怕长城兵团再倔强,也只能被咸阳胁迫,放弃阴山防线。
  是以,刘彻很清楚,想要皇帝位子坐得稳。
  地方的财政自由,就不能太大。
  要使得天下郡国,全部都依赖国家的财政拨款和维系。
  而许九这么玩,一旦成功,却可能打破这个平衡。
  安东地方都能自己印钱玩了,还需要鸟长安吗?
  可能刘彻活着,他们不敢反。
  但几十年后,刘彻进了茂陵,万一这些渣渣,学习波士顿人民,来一出仁川港倒茶事件,然后嚷嚷着要独立呢?
  作为皇帝,不能不防这一手。
  所以,这个事情,许九想要帮刘彻趟地雷,刘彻自然是乐意的。
  但,刘彻却得随时做好摘桃子的准备。
  “将王道给朕从临邛调回来……”刘彻闭着眼睛下令:“命为护濊军监军使……”
  左右先是都吓了一跳,以为那个曾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大宦官又要杀回来了。有人甚至差点晕倒,还好,刘彻之后的任命让他们松了口气。
  宦官们更是欢天喜地——曾经,王道这个天子近侍,可是担任着中车府令的职位。
  历史上,赵构就曾经出任这个位置。
  即使他因为某些事情,被放逐到了临邛,但地位却丝毫未减,依然握有大权,几乎就是天子放在临邛的耳目。
  “诺……”宦官们欢天喜地的领命,这些年来,为了填补王道留下的空缺,刘彻周围冒出了三个大宦官。
  他们或是专精于拍马逢迎、歌功颂德,或专精于背锅、卖惨,或擅长服侍。
  但,没有一个人能让刘彻满意。
  其实,刘彻一直想要一个魏忠贤这样的大宦官。
  够阴狠,够毒辣,还能有手段,帮他去做他不愿意脏手的脏事。
  可惜,到目前为止,刘彻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
  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王道去了安东,应该可以为朕做好随时夺取安东‘银行’大权的准备……”刘彻在心里寻思着:“但这还不保险……朕得多留一手准备……”
  毕竟,宦官虽然忠心,但处理事情的能力,却远没有文官厉害。
  特别是这种摘桃子的事情。
  略略想了想,刘彻就想到了一个人选:“袁丝不是去了南越两年了吗?是该给他挪挪窝了……免得外人说朕凉薄……”
  但现在却还不急,先派王道过去盯着,等明年在找个理由,将袁盎送去安东。
  当然,到时候也可能出岔子,换一个人去安东。
  将这个事情放到一边,刘彻睁开眼睛,问着左右:“长安城现在情况如何了?”
  长安考举在上个月的月中就拉开了帷幕。
  但这一次的考举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报考人数足足有三万七千余人,是去年的百分之一百七十。
  虽然,回锅肉居多,但是,元德一代,也首次展露身手。
  所谓元德一代,是指成长和受教育在元德元年之后的新新士子。
  这一代人,比他们的前辈,视野更宽阔,想法更多,见识也更多,尤其是自信心上,远超了他们的前辈。
  毕竟,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汉室的崛起过程。
  元德二年,伐朝鲜,四年,马邑之战,五年高阙之战,六年燕蓟之战。
  这四场大战,底定了汉室东北亚霸主的地位,同时也宣告了东亚怪物房游戏的尾声。
  与历史上强汉盛唐时期的年轻人不同,元德一代,对于世界的了解和掌握,远超那些强汉盛唐的人物。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有安东大开发和加恩封国、淘金潮的出现,更有着种种有关身毒与西域的情报与信息。
  他们知道,打败匈奴,只是一个开始,而征服世界,才是他们的使命!
  自然,这一代人,是刘彻一直在等待着成熟的一代人。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未来大汉帝国的支柱和脊梁。
  因为,他们打小就接受了殖民思想和理念的熏陶,成长在大汉民族主义浓郁的环境里。
  他们是天然的殖民者,最好的殖民地官员。
  只是,暂时来说,这个世界,还没有他们什么事情。
  太宗一代和仁宗一代,才是统治世界的主流。
  他们想要接班,再过个十年八年再说吧!
  “回禀陛下,少府和京兆尹,今晨来报,说是考举将在今日,进入第二轮……”一个宦官阿谀着说道:“托陛下洪福,此番进入第二轮的士子,足足有一万八千余人……”
  考举过了第一轮,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虽然,大部分都是蔷夫、游徼一类的最基层的事务官,甚至是更基层的斗食。
  而且淘汰率非常高。
  每年,至少有一半的考举士子,在竞争或者官场斗争之中被人赶回家。
  但能够熬过第一年的人,却基本都具备了在官场的生存能力。
  许多人甚至出现了逆袭——在这个政绩为王的年代,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就像现在刚刚上任的长安令杨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对于人才,特别是能做事的人才,刘彻不会去计较他们的出身和做事方法——能成功的人,就是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三代圣王留下的成功秘诀。
  至于他们怎么成功的?
  需要去问吗?
  事情做的好,就保他,出了纰漏,那也是他自己倒霉。
  反正,皇帝嘛,自私自利方是皇帝。
  此番,考举录取人数之多,创下了考举开始以来的记录——进而第二轮的人数,居然超过了总数的一半。
  这也是刘彻的授意——今年第一轮的试题,比去年试题,在难度上只是稍微增加了一些。
  讲道理的话,难度增加,理应录取人数下降。
  但你要知道,历年考举,回锅肉,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甚至出现了应试教育的人才——有些渣渣开始钻研起了出题范围和题目的内容占比,然后研究出一了一套应考心得。
  长安甚至有某人,连续三年都进入了第三轮——然后在基层被人赶回来,第二年接着应考的奇葩。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