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室商人和贵族与南越商人、士民、贵族之间的往来、交流,完全没有了阻碍。
  曾经汉与南越边境之间的关塞、隘口和水上阻碍,如今全部消除。
  自长沙国、合浦关乃至于武陵、梅岭一带,全线畅通无阻。
  汉的铁、盐、丝绸、技术与书籍,通过船舶和商旅,在陆上、内河与海上不断进入南越。
  而南越则提供了大量优质廉价的劳动力。
  交趾丛林里的野人都快被抓干净了。
  老赵家的捕奴队,据说都已经深入中南半岛去抓人了。
  没办法,财帛动人心啊!
  一个男奴就是八千钱起步,女奴一万钱,孩子都直四千钱。
  出去打一回秋风,就是几十万钱落袋。
  百越的贵族和赵氏的大臣们都快疯掉了。
  而汉家商人带去的技术与器械与书籍,也深深的吸引了南越各地的士大夫贵族人民。
  时至今日,汉与南越不敢说彻底融为一体。
  但至少在经济文化与金融上没有什么隔阂了。
  再加上有着共同利益,汉越贵族商贾之间臭味相投,狼狈为奸。
  就差没有斩鸡头,结义为异姓兄弟了。
  而赵胡和南越王室,则全身心的投入在捕鲸事业之中。
  从交趾和番禹港口出发的捕鲸船,在南海的广阔温暖水域之中,尽情的追猎着海洋巨兽。
  现在,南越的捕鲸量已经不比安东的捕鲸量差了。
  保守估计,赵胡手里的黄金和五铢钱,总价值已经不低于三十万万了。
  怎么着,南越也得贡献个几万万给中央政府意思意思吧?
  此外,师氏这个刘彻特意扶持起来的榜样和皇商象征,也得出点血。
  随随便便也得贡献个几千万吧?
  不然,养他何用呢?
  就满清养的扬州盐商和十三行,不也得时时刻刻给满清准备各种花销之用?
  仔细算了算,刘彻发现,自己貌似能从各方势力那里,敲来至少二十万万以上的各种资源。
  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都识相,能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
  不要犯傻。
  而在经历了种种血雨腥风后,还能犯傻的人,已经不存在了。
  师氏这个狗腿子,在得到了刘彻的暗示后,第一个就反应了过来。
  师旦几乎是立刻就将自己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家底主动送到了少府,说是:草民幸得陛下不弃,以为门下走牛马,区区薄财,敬献陛下,以为陛下添衣增采之用……
  刘彻闻之龙颜大悦,立刻赐师旦几杖,封为建信君,并且许诺,一旦汉室攻取河西,则为师氏在河西择一地为封国。
  师旦听了,顿时深以为这笔钱花的太值了!
  不仅仅给家族买了张护身符,还捞到了地位,甚至封国!
  果然还是吕不韦说得对!
  这个世界最有前途的生意,是投资国家!


第1592章 战前(一)
  汉室的磨刀霍霍之声,且渠且雕难自然听得清清楚楚。
  整个夏季,皋兰山的羌人都在疯狂向西、向南逃窜,有的甚至直接逃入了祁连山的群山深处。
  各部都在传说,汉朝人那边出现了一些疯狂嗜血而且作战残忍无比的仆从军。
  那些自称为“僰”“祚”的可怕野蛮人,甚至能够循着气味和踪迹,在群山深处,跋涉数百里,找到一个隐藏在山谷或者悬崖边的羌人部族。
  同时,汉朝人还在皋兰山前的平原上,修筑了许多座大型粮仓。
  数不清的马车,从远方将一车车满载的粮草送入这些粮仓之中。
  另一方面,汉朝人还在驱使着数以万计的被俘羌人,在草原和湿地之中,大量收割鲜草、晾晒,摆明了打算在皋兰山建城、扎根的计划。
  一旦让汉朝人完成建城计划。
  那么,汉朝人就能在皋兰山之中扎下一根钉子。
  牢牢的固定住整个皋兰山以东的广大区域。
  这让西匈奴,甚至是北匈奴,都浑身难受。
  因为,皋兰山其实也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
  这条由东南向西北延伸的狭长通道,是地球数亿年来地壳运动的杰作!
  青藏高原的隆起,将祁连山顶推起来,其平均海拔将近四千米。
  巍峨的祁连山脉屹立在这条通道的南方,并自然形成了这条东西连接黄土高原与塔里木盘地,南北与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印度洋的湿润空气无法通过,在西北地区形成大片戈壁与荒漠,但好在,还有来自太平洋的季风。
  在季风的吹拂下,这条走廊拥有了丰沛的山区降雨。
  丰富的降雨,使得这条走廊的群山,数千万年来,被雨水和风沙侵蚀。
  形成了一个个奇迹般的自然景观。
  也由此形成了河西走廊的奇特。
  这里有高山,有平原,有湖泊、大河,甚至还有戈壁沙漠。
  匈奴人第一次来到此处之时,为此处的美景和高山所震撼。
  以为这里是距离天神最近的地方。
  于是,便将这条走廊南端的弧形山脉命名为“祁连”。
  意思就是上天、天山之意。
  而合黎山,则是这条走廊的东部要隘。
  也是出北地郡,前往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
  更是扼守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咽喉。
  自古以来,此地与西部的龙首山、北部的星星峡,共同构成了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
  如今,此地落入了汉家之手。
  前两年,汉室没有时间管这里。
  但在今年开始,随着来自长安、关中、北地诸郡的英雄豪杰入驻。
  人们惊奇的发现,在姑臧山,在合黎山,在一个个绿洲与河流之畔,一片片肥沃的土地,阡陌连野。
  这些地方,都是极好的耕作之所!
  各部军官,都乐的眉开眼笑。
  当即就呼朋唤友,将各种信息与情报传递回自己的家乡。
  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土地情节,使得他们根本无法阻止自己不这么做。
  同时,大量的羌人俘虏,被他们驱使着,在一片片沃土之上,开辟着渠道。
  潺潺流水,被引入沃野之中,灌溉着周围的土地。
  野草和灌木都被铲除,一块块平整的土地被耕耘出来。
  在过去四个月内,汉军的隧营部队与羌人俘虏们,就开辟出了足足十万亩土地!
  并种下了大片大片的豆子和苜蓿,只等明年春耕,再种下粟米。
  “如此沃土,足可岁收百万石啊……”剧孟也是志得意满的望着这些开辟出来的沃土,得意不已。
  倘若一切顺利,等少府和国内的耕具都运来,开辟的耕地面积,还将增加数倍。
  足可养活数十万百姓,支撑起数万大军的需求。
  这还是仅在合黎山和姑臧山一带开辟耕地,进行屯垦的成果。
  虎贲卫和羽林卫,都已准备在未来,从安东调来他们的屯垦团班子,在此地或者居延地区,重建屯垦团。
  其他各军也都有着类似打算。
  于今日汉军来说,他们已经尝到了屯垦团制度的甜头。
  屯垦团,不仅仅是各野战军的粮仓和财税之源。
  过去数年,安东的各大屯垦团的产出,几乎就让各军不愁吃穿。
  而屯垦团本身更是各大野战军最好的兵源来源。
  毫不夸张的说,若非过去的屯垦团皆在安东,远离前线。
  不然的话,各军单单只靠屯垦团的资源,便足可自行开战。
  但在现在,对于各个野战军来说,吸引移民,方才是关键!
  只要能吸引到足够移民,在此复制出安东的屯垦团模式,一个个数千甚至上万青壮男子组成的屯垦团,便足以成为各军的稳定粮仓与根据地。
  背靠屯垦团,汉军就可以就粮于当地。
  无论是消灭西匈奴小政权,还是继续向西,征服更远的西域诸国。
  都能轻松数倍。
  现在,就看朝廷能否批准在此,复制安东的屯垦团之制。
  只要朝堂同意,并且批准了各军的要求。
  那么,军方的山头们,立刻就会使劲花样,用尽一切手段,从中国移民来此。
  说不定……
  “吾还能做一任都护府都督呢!”剧孟在心里想着。
  当初,汉家进军安东,并在安东的荒原上,从无到有,建设出新化城,随即以新化为基点,建立起了安东都护府。
  如今,汉家同样进入这片群山与峡谷的山陵地区,未必不能在此建设一个新的都护府。
  安东有鱼群,但此地有着草原和湖泊,群山之间,到处都是优良的牧场。
  只要经营得当,足可形成一个盛产牲畜的大型牧场。
  而绿洲和河流之畔的肥沃土地,也能成为粮仓。
  安东有黄金,此地,也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仅仅是这几个月的勘探,汉军就发现了许多露天泥炭矿(煤矿)和浅表底层的铁矿,甚至还发现一个大铜矿的踪迹!
  而铜,恰恰是现在汉室最缺乏的资源之一。
  相信,现在少府已经迫不及待的,就要将它的整个探矿工匠都派来此地,确定那个铜矿的位置,以方便未来的开采了。
  这样想着,剧孟便踌躇满志。
  今年年内,羌人问题,就应该可以解决。
  明年,居延战役一定开打。
  到时候,自己说不定还能跃马祁连山,脚踏单于庭!


第1593章 战前(二)
  与志得意满的剧孟不同,且渠且雕难此刻,满脸愁容。
  他派出去侦查和试探皋兰山汉军的斥候刚刚返回。
  根据斥候们的报告,汉朝的仆从军们,现在居然已经深入到了合黎山以北的广阔山区。
  羌人们溃不成军,已经不存在有组织的抵抗了。
  这些曾经让匈奴头疼不已,让老上单于都无可奈何的野蛮民族,现在慌不择路的疯狂向河西,甚至向着祁连山的冰川地区逃亡!
  也难怪他们恐惧!
  在夏六月之后,汉朝不知道从哪里调来了两三千名善于山地作战的悍勇仆从。
  这些可怕的家伙,带着汉朝人给的皮甲和长弓,拿着锋利的钢刀,进入山林和峡谷之中,将羌人追的无路可逃。
  羌人们曾经想要反抗这些人。
  但结果却只是迎来了大股汉朝骑兵的追杀!
  短短两三个月,数十个羌人部族被绞杀,数以万计的羌人被俘。
  他们隐藏的山谷和峡谷,都被发现。
  他们的帐篷和屋舍被焚毁!
  被俘的人,全部被汉朝人集中起来,在广阔的平原和河流地带开辟农田。
  汉朝人跟变魔术一样,在弱水和羌水、黑河流域,竖起了数不清的水车。
  更让且渠且雕难恐惧的是——居然还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羌人部族,主动从群山走出来,向汉朝人献上他们的膝盖与忠诚。
  这太不可思议了!
  曾经,让匈奴软硬兼施,都不肯屈服和顺从的羌人。
  竟然会主动臣服于来到河西不过两年的汉人!!???
  且渠且雕难一度以为,不是自己疯掉了,就是羌人神经错乱了。
  说好的山地之子呢?讲好的羌人永不为奴呢?
  你们就这么跪下来了?
  到现在,且渠且雕难都还不明白,那些羌人为何屈膝。
  但有一点,且渠且雕难明白。
  战鼓声,已经在响起来了。
  一旦汉朝人解决掉羌人的问题,那么,明年春天,至迟到夏季,汉军就将向居延,向河西进军了!
  汉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