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好……”刘德转身朝着自己的位子走去,对刘德来说,维持廷议的秩序,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
  趁着刘德转身的空隙,袁盎当着满帐大臣的面,忽然对晁错做了个鬼脸,咧着嘴无声的得意的笑了一声。
  晁错只觉得自己的肺都要气炸了,他拼了命才忍住再给袁盎一拳的冲动。
  其余大臣见此情景,纷纷捂嘴,差点就忍不住就笑了出来。
  “果然,袁丝一回来,就肯定会跟晁错斗起来……”无数中立的大臣在心中想着,反正事不关己,他们这些看热闹的,自然乐的图个清闲。
  但袁盎的亲友团与晁错的亲信心腹,却是另外一副表情了。
  双方彼此怒目而视,剑拔弩张。
  这不是私人恩怨,更非是意气之争。
  而是理念之分,理想之争。
  主张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无为而治的争斗。
  两者势同水火,不能共存。
  刘德此时恰好转身,他感觉这帐中的气氛忽然之间就变得有些怪异了。
  但这与他没关系。
  刘德只需要将廷议主持下去,然后将大臣们的意见上报给老爹就算大功告成。
  这次廷议,对刘德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议题不是出风头,而是,这次廷议由他主持。
  在汉室,除了天子、丞相和太后有资格主持廷议外,也就只有太子能替父主持大臣廷议!
  “请诸卿继续商议……”刘德张开双手,道:“我会将诸位臣工的意见,全部上秉父皇!”
  ……
  与此同时,吴国,广陵城吴王王宫之中,一场同样的君前会议正在召开。
  议题的核心是:吴国何去何从!
  过去一个月,对于吴王刘濞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先是长安天子重贿齐赵诸侯,结果,那帮墙头草说倒戈就倒戈,竟然全部抛弃与他的约定,一心只愿做忠臣了。
  这也就算了,反正齐赵诸侯与他的吴国隔着两三千里。
  但是,长安天子先是册封皇子刘发为长沙王,刘发不过十二三岁,威胁不大,但长沙国经吴苪五十多年经营,可谓固若金汤,国中三万郡兵,也是一块硬骨头,等闲还真啃不动。
  这也就罢了,在刘濞的计划中,一旦举事,他会联络吴苪的子孙们,让他们起兵,联络忠于吴氏的将领,就算拿不下长沙也能牵制长沙的郡兵。
  问题的关键出在楚国。
  楚国在吴国的上游,而且楚国经过元王、夷王两代人的经营,国力虽然没有吴国强,但城池坚固,兵力也有七八万。
  现在的楚王刘戊虽然才能庸碌,脑子不怎么灵活。
  但假如他站在长安那边,那么,想反长安,成功率几乎为零。
  别的不说,倘若楚王站在长安那边,甚至只是保持中立,吴国军队立刻就要被楚国、长沙困在荆楚一带,不能击败这两个藩国,吴国大军根本不敢出豫章一步。
  原因很简单,你前脚出兵,后脚人家就能抄了你老窝。
  原本,楚王刘戊与刘濞是约定好一同清君侧的。
  但谁想,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河东的汾脽的九鼎一出现,楚王刘戊立刻就撕毁了跟他的盟约,居然还要在明年正月去朝觐长安天子……
  现在吴王刘濞召集召集的谋臣食客武将,就是要商讨,怎么让刘戊回到吴楚大联盟的家庭中来。
  只是可惜,这些谋臣食客们,就没一个拿出来的主意有可行性的。
  居然还有白痴提议,用黄金贿赂刘戊……
  刘戊虽然才智跟他的父祖无法比,但却也不是一个钻进钱眼里的守财奴,况且,即使是那样,想要收买一个封国三郡五十三城的诸侯王,那得拿出多少钱来?
  差点把刘濞给气死!
  “诸位,难道,寡人就只能坐以待毙?”刘濞看着他的臣子们,失望的道:“既然如此,寡人倒不如自饮毒酒,以免遭竖子之辱……”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将军出列拜道:“大王,末将有一策,只是有些……”
  “说……”刘濞看过去,发现是他的爱将恒霸,对于恒霸,刘濞很清楚,这个年轻人脑子很灵!上次就是他献的清君侧之策,因此立刻有了期待。
  “大王,末将以为如今长安天子风头正劲,此时与之硬碰,天下人心,诸侯都不会在大王这边,既然如此……”恒霸起身道:“不然扬汤止沸,再加一把火……”
  刘濞闻言眼前一亮,问道:“计将安出?”
  “大王,德候广,此刻就在长安,大王何不使人以万金与广,使之结交朝臣,与晁错交好……”恒霸眼中杀气腾腾:“使之怂恿晁错,大力削藩,不管削谁,刘戊也好,刘卬也罢,刘遂、刘安、刘赐,只要削就好,甚至大王也不妨一起削了……”
  “妙哉!妙哉!”刘濞闻言大喜过望:“寡人得将军,如高帝得子房,异日寡人有天下,将军当为首功!”
  刘濞立刻就对自己的儿子刘元道:“我儿,你即刻乔装带人去长安,找到德候,让他为寡人把这事情办好了!”
  德候刘广,是刘濞的哥哥的儿子,与刘濞在生意有着许多往来,关中流通的刘濞所铸造的钱币,基本都是刘广在运做,这个人刘濞还是信得过的!


第238章 天子的考验
  刘德跪在地上,将廷议上众臣的意见一一汇报给自己的父皇,然后顿首道:“大臣们意见泾渭分明,儿臣愚钝,不能断,请父皇圣裁!”
  天子刘启高卧御榻之上,翻阅着记录着各个大臣言论的竹简。
  无论是刘德所说的,还是这些竹简上所记载的内容。
  都说明,大臣们的意见出现了分裂,而且分裂的两派所说,天子刘启怎么看都觉得好有道理。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天子刘启问道:“刘德,你怎么看?”
  “晁错与袁盎,你支持哪一个?”
  刘德闻言,连忙俯首。
  这个问题,对刘德来说,真的是好有难度!
  原因不是因为袁盎,也不是因为晁错。
  而是向他提问的人,他的老爹!
  道理很简单,前世的种种记忆告诉刘德,他的这个便宜老爹出了名的耳根子软,基本上是属于那种很容易被人的言行所影响的人。
  譬如袁盎晁错之间的对决,基本上都是谁先主动出击,见到天子,谁就能赢。
  但是……
  假如,这一切都是他的老爹故意给外界看到的假的讯息呢?假如,老爹所有的决定都是事先在心中就已经决断下来的呢?这可是很简单就能实现的操作。
  譬如,当他想倾向袁盎时,那就命令宫廷卫士与宦官放袁盎进宫,使其一路畅通无阻,却命令其他人千方百计的迟滞晁错的行动。
  这样出现在朝臣面前的情况就变成了,因为袁盎抢先面见了天子,所以他赢了。
  进而在许多有心人心中种下一个:皇帝耳根子软,容易被说服的印象。
  刘德又想起了他与老爹在芝房中的对话。
  “使道遂以长,基墙高以方!”刘德回味着老爹的训示,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
  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想法。特别是他的老爹这种级别的皇帝,谁能看透他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刘德更真切的知道了,做一个皇帝应该要怎么做。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各种烟雾弹,让大臣们费力的去猜谜。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即使有聪明人猜中了谜底,也可以根据情况,诈赌,耍无赖。
  那么,对刘德来说,现在问题来了!
  “我的这个父皇究竟是想听我的意见呢?”刘德抬头看着高坐于御榻上的天子,他的父皇:“还是打算考考我?”
  这两者有天壤之别。
  前者,刘德随便怎么说都行,只要有道理就能过关。
  而后者……
  则是新一轮的猜谜了。
  到底老爹现在心里是倾向晁错?还是倾向袁盎?他是否已经有了决断了?他的想法是什么?他想让刘安活还是死?
  这就好比后世的俄罗斯轮盘赌。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奖品是老爹的赞赏,而一旦没有猜中……
  刘氏的天子出了名的敏感。
  他们对继承人的苛刻要求,也是人所共知的。
  譬如,后来刘彻的太子刘据,刘彻对其可谓是掏心掏肺,宠爱无比,甚至为了刘据的出生而专门下诏大赦天下,刘据一出生,立刻就被册立为太子。
  但是,当刘据长大,表现出与刘彻完全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策略时,问题就不断出现。
  最终导致了巫蛊之祸!
  所以,有着这个教训,刘德不得不让自己随时保持跟他的老爹在同一立场。
  简单的来说,在没有坐上天子的宝座之前,刘德的政治立场就是没有立场,一切以老爹的意志为导向。
  天子刘启高坐御榻,俯视着刘德:“你会怎么选择呢?怎么回答呢?”
  这一招是当年先帝他的皇父太宗孝文皇帝,对他使用了二十年的绝招。
  刘德现在面临的是经过他自己改良后的最新版本。
  通过语言、心理暗示和铺垫,组成的考验。
  对刘启来说,刘德答不答对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能识破这其中的玄妙。
  “应该……”天子刘启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心里揣测着:“还不能识破吧……”
  想当年,他可是被先帝训了N次,骂了无数次,才领悟到这一点的,然后用了五年时间磨砺猜谜技巧,才能勉勉强强猜到自己老爹的意思。
  也是从那时起,他知道了,怎么做一个优秀的上位者,怎么驾驭臣子。
  毫不夸张的说,想做天子,学不会这一招,看不破这一招的话,还是省省吧……
  “我该怎么责罚刘德这个小子呢?”天子刘启在心里想着。
  当年先帝是怎么责罚他的来着?
  禁闭?现在不合适……容易引起外人的怀疑。
  抄书?好像也不怎么样……
  “对了……”天子刘启看着刘德,心里兴奋不已,只觉得神经都在愉悦的唱歌了:“就罚你去给晁错当垫脚石吧……”
  大臣也是需要权威和威信才能让信服,让下面的人规规矩矩。
  商君变法,拿了秦王太子太傅开刀后,立刻就让国内大小官员都听从命令,遵守法律不敢违抗。
  当年,他之所以变成张释之的声望机器。
  真以为是他愿意的?
  真以为他不敢反抗?
  那也是先帝演技的一部分啊!
  没有天子许可,小小的一个张释之,怎么敢骑在太子头上耀武扬威?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磨砺和教训,现在的他才能如此顺利的掌握大权,让文武百官统统都匍匐在他的脚下。
  不然,换做一般人,即位才两年,哪来的功夫削藩,整理朝政?
  肯定是在忙着巩固权威,培养班底。
  ……
  刘德的大脑这时候却在全速开动,将到目前为止他的所见所闻与所知的全部的他的老爹的个性和施政思想全部综合到一起。
  一个人不管怎么掩饰,怎么遮掩,但,有些东西,遮掩不了,掩饰不了。
  那就是他的性格与思维模式。
  特别是对皇帝来说,这些所有的东西,最终都会反映到他的政策与诏书之中。
  譬如狂妄的人,诏书喜欢用一些假大空,政策充满了不切实际。
  谨慎的人,会小心翼翼,诏书的行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