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这是……社稷之文!”晁错心里叹道。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袁盎却念着其后的一段文字,抚掌赞道:“善!善!真好文章!”
  说着,袁盎就跪下来,奏道:“臣请陛下将此文全文,布告天下,明使天下人知之!”
  袁盎大声道:“吾高祖得天下,诚如此文所道:在于天命,在于神授!此文一出,逐鹿之妄说可以休矣!”
  “臣附议!”桃候刘舍也跪下来,背着帛书上的一段文字道:“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善哉!诚哉斯言!世俗之凡夫俗子可以休矣!”
  于是大臣们纷纷各自借着文章中的某一段话来进言,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这文章散发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看到,甚至有人认为,天下所有官员都应该会背诵此文,不会背的应该开革!
  为什么会这样?
  实在是汉室的建立过程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和奇迹。
  高皇帝刘邦四十五岁前还在沛县当流氓,欺男霸女呢。
  刘邦四十八岁起兵,七年后就扫平天下,做了皇帝,整个过程不用修改就是一个小说主角的模板。
  正是因为这样,汉室的统治者,其实心里面一直都在打鼓。
  老祖宗这么牛逼,子孙们亚历山大啊有木有!
  而且刘邦从起兵到扫平天下的整个过程,只能用“英明神武”这四个字来概括。
  刘邦在世之时,这么说自然没问题。
  天下人也没有那个敢扎刺。
  但是,刘邦死后,整个朝野都开始恐慌了起来。
  这天下英雄豪杰那么多。
  难保不会从那个犄角疙瘩里面跑出第二个高皇帝。
  民间呢,也一直有说法,说什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话,听在皇帝耳朵里,相当的刺耳。
  什么叫逐鹿?
  这社稷神器是可以随随便便给人随便拿来调侃和议论的吗?
  这天下英雄豪杰,万一起个什么心思怎么办?
  故而,从吕后开始,汉室朝廷就开始淡化了刘邦英明神武的一面,转而吹捧起刘邦身世和种种身体的不凡。
  为了彰显刘邦是授天命,在老天爷安排下才建立的汉室。
  于是,可怜的太上皇躺枪了。
  朝廷开始散播刘邦是神种的传说,什么刘媪(刘邦的老妈)任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这就是摆明了说刘太公根本不是刘邦的爹,刘邦是天神的种。
  然后,什么秦始皇到沛县,讨厌沛县的气。
  吕太公一看刘邦就被王八之气给震到了,立刻纳头而拜,主动送钱送女儿。
  吕后与刘邦失散,看着天上的云就知道刘邦的下落。
  还有刘邦斩白蛇起义后,有人见到什么老太婆哭诉什么的。
  所有的一切的一切神怪异谈,全部是以朝廷主导,宣传的。
  主要目的就是要拼命淡化刘邦建立天下英明神武的那一面,甚至不惜抹黑刘邦也要做到!
  究其原因,是统治者害怕了。
  但这些种种措施,并不能消除天下野心之辈的想法。
  事实上,任何一个脑袋不坏的人,在看了刘邦的榜样后都难免不会去想:刘邦这老流氓,书读的不多,家世也烂,钱也没有,怎么偏偏他就能成功?
  哥家世这么好,书读的这么多,兄弟也这么多,没道理不如刘邦啊?
  难道说,那头鹿,你和尚摸得,贫道就摸不得了?
  不知多少野心勃勃之辈,就等着陈胜吴广为王前驱了。
  所以,逐鹿的说法,在天下广为流传,而汉室朝廷头疼不已。
  而刘彻所献的文章,其实是后世班固所写的《王命论》的西汉版本剔除掉了许多东汉的内容,加上了一些符合目前社会风气和习俗以及思想的内容后,由汲黯、颜异合力编修而出,刘彻三易其稿,最终定下来的一篇政治文宣!
  整篇文章其实就是集合之前所有朝廷的文宣口径,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强调,这天下啊,是天命神授给刘氏的,你们这帮渣渣,没有天命神授,该干嘛干嘛去。
  而什么叫天命神授。
  祖宗要好,刘邦的祖宗是尧帝,承继的是尧的帝统,这就淘汰掉一大批了。
  然而,你生下来有异像吗?
  没有就趁早滚蛋!
  再者,身体上还得有异于常人的体貌特征,像什么脚底心七颗星啊什么的,没有也可以去歇息了。
  然后,还得英明神武,宽恕仁厚,同时手底下英雄豪杰无数。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此文的中心思想,就是“破逐鹿之妄说”,直接将逐鹿之说,斥为歪理邪说,光明正大的在道德和法理上对逐鹿之说发起反击。
  这对汉室朝廷来说,至关重要!
  只要将逐鹿之说打击成歪理邪说,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对刘彻而言,此文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一出现就会吸引朝野舆论的注意力,大家都去议论到底逐鹿是不是歪理邪说了,那相对的天象异变产生的影响就小了。
  将来可能会落在他身上的火力无疑也会小很多了。
  最起码,也能让刘彻能不至于被天象异变束缚,只能带着镣铐跳舞。
  天子刘启看着议论纷纷的群臣们,对着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这篇《王命论》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他这个天子。
  此论一出,可以大大加强他这个天子的威权,强化汉室天子君权天授的一面。
  天子权柄既是天授,那么诸侯也好,大臣也罢,难道还敢对抗老天?对抗神明?
  “就依诸卿之议!”天子刘启站起来道:“让中台制命,将此文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臣等遵制!”大臣们纷纷跪下来道。
  不管是否认同《王命论》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反对,也没有人敢非议。
  因为,这《王命论》就是政治正确。
  身为大臣反对《王命论》,你是想造反吗?
  ……
  翌日,天刚蒙蒙亮,长安城各市各闾里的露布上就张贴了一张大大的文告牌。
  汉室朝廷各衙门全力运作,拼命的宣扬起了《王命论》的种种言辞。
  不得不说一句,刘彻让汲黯跟颜异所写的《王命论》逻辑清楚,证据确凿,干货一大堆,私货更是无数。
  此文一出整个关中立刻就被震动了。
  无数文人,看完了《王命论》全文之后竟然找不到可以攻击的地方。
  “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之分决矣。”有人看着露布下的文字,神情一愣,良久叹道:“的确如此,逐鹿之说确实乃歪理邪说!”
  周围不识字的百姓纷纷问道:“敢问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那人摇头晃脑的道:“当年,秦末豪杰共推陈婴为王,婴母劝之,而陈婴从母之劝,陈氏以宁,又,故安国武候王公讳陵,初为汉将,陵母为项王所获,伏剑而死,留书王陵曰:项王必亡,刘氏必王,以谨事之,必无二心。所以乃称:婴母知废,陵母知兴,逐鹿之说,可以休矣!”
  很显然,此人是一个穿着便服的文宣。
  但百姓们不识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见这人说的条条是道,竟全部深信不疑。
  “俺就说了嘛,没有神明授命,天子是凡夫俗子能做的吗?”有人附和着道:“前段时间,汉鼎重新找回,不就是证明汉家天子天命所归吗?”
  于是,众人纷纷点头,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


第267章 思贤苑与改革
  上林苑。
  刘彻站在一个山坡上,环视着整个世界。
  此刻,刘彻心中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情怀。
  “家上……”汲黯抱着一大堆的竹简和文书、法令,站在刘彻身边,道:“根据陛下的诏命,自此山起,东西长三十里,宽十五里的所有山泽盐池河流湖泊全数归为您的思贤苑!”
  刘彻点点头,心中升起了万丈豪情。
  这思贤苑是昨天汲黯和颜异进宫后,皇帝老爹赐下来给刘彻这个太子作为活动场所和游乐以及结交天下豪杰或者开趴体的地方。
  汉制,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一里合约一千八百尺。
  自周至秦,这个度量衡几乎没有变化。
  基本上,此时一里大概合后世四百米。
  也就是说,刘彻的这个思贤苑是一个长十二公里,宽六公里,总面积七十二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
  刘彻向前眺望,只见远处的平原之上阡陌连野,山谷之间隐隐有炊烟袅袅,更远处,山川层峰叠起,隐约有阁楼在其中若隐若现。
  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
  刘彻只是看了一眼,就得出这个结论。
  “以后很多事情,都可以挪到这里来做了!”刘彻心里盘算着:“更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挪到这里来,譬如造纸和雕版以及铸钱,甚至……以后发掘的黑科技!”
  刘彻的这块“思贤苑”,位于渭河南岸,周围被上林苑其他地方团团包围,每日十二时辰,上林苑的戍卫部队都会不间断的进行巡逻。
  没有得到许可的百姓,不可能进入这里。
  比起以前在皇家庄园和作坊,无论保密性还是安全性,无疑都是有了质的飞越。
  唯一可能导致泄密的是,居住于此的百姓……
  别以为上林苑没有平民……
  汉室的上林苑周长三百里,延绵不绝,几乎等同于一个小号的诸侯国。
  这么大的地方,皇室自己是要不了这么多的。
  所以,早在惠帝时期,上林苑就向百姓开放了,准许一些获得许可的平民进入上林苑耕种。
  这些人耕种的土地,属于假田。
  其实就是租种。
  汉室朝廷,常常会将一些上林苑的土地,租给关中的失地农民还有军属遗孀耕种。
  譬如后来小猪做了皇帝,这货喜欢打猎,常常带着人在上林苑里横冲直撞,踩坏农民的秧苗,农民们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场就骂了,史记中记载了:驰骛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
  然后,小猪被骂,还不敢还嘴,只能悻悻然的回头找了吾丘寿王,扩大上林苑的规模,然后,划出不少禁地。
  另外,上林苑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
  根据前世刘彻所闻,整个上林苑中光是养着的马匹就有数千匹,牛羊无数。
  譬如小猪后来的大臣卜式,就是靠着在上林苑给小猪养羊而被火箭般提拔的。
  而在此时,基本上除了皇帝划定的皇室围猎场所以及皇室庄园、宫殿外,整个上林苑,对关中百姓是敞开大门的。
  所有人都可以凭借官府发放的路引自由出入上林苑,打猎,挖矿,捕鱼,想耕种上林苑的土地,也可以向官府申请,经过批准后可以获得一片假田来耕作。
  所以,扬雄后来在《羽猎赋》中说:宫馆台榭,池沼苑囿,林麓薮泽,财用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榖土桑柘之地。
  因而,汉室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并非是后世人脑子里脑补出来的一个规模庞大,占地无数,但却只属于皇室禁脔的地方。
  事实上,从西汉开始到它灭亡,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