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到一百岁,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本就是一个奇迹。
  到了一百岁还能保持思维的清晰,能算数学问题,吹瑟弹琴,这就有些夸张了。
  但,刘彻知道这是事实。
  前世,北平侯张苍据说临死前,还在琢磨着一道数学题……
  想了许久,刘彻无力吐槽,只能道:“请老大人代孤向北平侯问安,就说末学后进,小子刘彻恭请长者安好,若有空暇,孤当亲赴北平,看望北平侯!”
  “多谢家上关怀……”张奉再次躬身施礼。
  然后,他就道:“臣,此次来见家上,乃是奉家父之命,将家父致仕后历年所做之书以及笔记,奉于家上之前,另外,家父托臣带来一句话……”
  张奉说着就慢慢的跪下来,道:“臣北平侯苍,叩首再拜太子,将死之人,无所挂记,唯所念者,余之著述而已,今进《九章算术》补缺七篇,为政十一章,历年所记之笔记,数十卷……家上所为,臣虽远在北平,亦有耳闻,数者,天之道,地之理,吾辈格物而致之!臣北平侯苍,再拜家上,伏维上帝,佑吾大汉!”
  显然,张奉复述的是他老爹张苍托他带来的一段话。
  刘彻听完,感慨一声,拜道:“请转告老丞相,小子彻,必受教诲!”
  然后,张奉的几个下人就抬着两个大箱子进来。
  在刘彻面前打开。
  张奉指着这些箱子,道:“家上,臣父致仕以来,所忙所著,皆在于此……”说着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刘彻看着这满满的两大箱子竹简和木牍,这些竹简,有的串着的绳子都开始腐朽了,有的却依旧崭新。
  显然,这两大箱子竹简,不仅仅只是张苍个人的论著,应该还有着许多先秦时代的数学典籍和先人的智慧结晶。
  本来,应该是等张苍百年之后,与之一起长埋地下,被岁月腐蚀,为水土风化。
  但,此时,却全部摆了在刘彻面前。
  刘彻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刘彻搞的考举,大力提倡数学,自然对了张苍的胃口。
  因此,张苍将这些他珍藏的宝贝和他自己的论著,一同进献给刘彻。
  是希望刘彻接过数学治理天下的旗帜,继续发扬和拓展数学在所有领域的应用,以数学来格物致知,解密天地的道理。
  而这正是张苍当年的志向!
  刘彻看着张奉,郑重的对他道:“孤必不负老丞相所托!”
  然后,他就拿起了一卷竹简。
  刘彻只觉得,这卷竹简仿佛重若千钧。承载着一位曾经呕心沥血,企图将数学纳入一切体系的老人过往的一切。
  若按照历史来看,这位老人的一切努力,在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烟消云散,遗留的政治遗产在之后数十年迅速消亡,几乎没有给后世带来任何影响。
  他就如一位冲向风车的骑士。
  “这样的结果,我不要!”刘彻在心里说道:“数学,乃万业之本,张苍的道路没有错,我要继续在张苍的基础的前进,有朝一日,让数学,释放出让所有人都为之顶礼膜拜的光辉来!”
  “老臣一定将家上的问候和答复带回给家父……”张奉巍颤颤的拄着拐杖,对着刘彻施礼道:“老臣即已完成家父的嘱托,就不叨扰家上了!”
  然后就不顾刘彻的挽留,执意带着下人,倔强的拖着老迈的身子,走出大殿的门口。
  刘彻很清楚,这是因为,他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伤张苍伤的太深了……
  是以,张苍家族,过去十几年,从未踏入长安一步……


第309章 乱起!
  送走张奉,刘彻就开始清点那两大箱子的竹简。
  花了足足一天时间,刘彻才整理归类完毕。
  这两大箱子竹简,总计分为三类。数学、政治以及论述。
  “宝贝啊!”刘彻看着整理好以后的这些竹简,兴奋的摩拳擦掌。
  所有的竹简,总计是两百三十七卷!
  其中数学知识在其中占了将近一半。
  在整理的过程中,刘彻甚至发现了,三个版本的《周髀算经》分别是荀子、吕不韦以及萧何的注释本。单单是那三本周髀算经,就是无价之宝!
  更别说,这些数学类的藏书以及张苍自己的论著里,涉及到的种种数学概念。
  刘彻稍微统计了一下,一百多卷数学类书籍中,总共涉及到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合计三百四十五题,两百一十二个案例。
  涵盖包括求方程,求圆周率,衰分法,开平方立方,求解几何,测定距离等所有数学的基础概念。
  毫不夸张的说,以这些为基础,加上本就流传于世的《九章算术》,稍微改进一下,就能完爆西方的《几何原本》,最起码,在数学成就上能甩对方好几条街!
  甚至于,刘彻发现,张苍居然已经开始在前人的数学基础上,开始测定太阳的距离了……
  这要搁欧罗巴,恐怕就要火刑架伺候了……
  这也就罢了。
  关键的是,张苍进献来的政治论述中,竟然有着十几卷张苍与历代名臣大将的对话。
  看行文方式和文字。
  估计是张苍致仕后以回忆的方式写的类似回忆录一类的文章。
  但,每一个对话对象,都举足轻重!
  萧何、曹参、灌婴、张良、陈平、周勃,几乎一网打尽。
  刘彻稍微看了看,行文充满了浓郁的张苍的个人风格,通常都是以某年某事某臣上奏以起点,然后,就是张苍与那些历代名臣人杰之间关于那事的对话甚至是争论。
  “不愧是活化石啊!”刘彻伸了个懒腰,把王道叫过来,吩咐着:“这些竹简,你让人好生收起来,放到孤的画堂的书房中去……”
  王道连忙点头。
  然后,刘彻就将视线转移到了那些记载了张苍与许多前辈名臣对话的竹简上。
  “这些,让人收拾起来,送到石渠阁去,让太史令归档吧……”像这种涉及到了史料和私密档案一类的文件,即使刘彻也不敢私藏。
  只能将之放到石渠阁里去,需要调阅的时候,再去查阅。
  错非现在,刘彻不想出风头了,单单是亲自去将张苍的十一篇为政进献给皇帝老爹,也能博得老爹一笑。
  “这样的话,以后太史公写史记,估计能在石渠阁找到不少素材了……”刘彻看着那些张苍送来的竹简,心里想着。
  对刘彻来说,这次张苍送来的这些他珍藏的孤本以及他的本人的回忆录,论著等,帮刘彻填补了一块残缺的拼图。
  有了这些张苍的书。
  刘彻觉得,是时候在长安建立一所面向官僚贵族阶级的图书馆了。
  嗯,准入门槛,就暂定为四百石以上官员或者公乘以上爵位的贵族吧!
  先试探着建立一个规模较小的。
  “嗯,就用程郑婴的招牌,打个民营的旗号,这样即使有问题,那背锅的也是程郑婴……”刘彻心里寻思着:“出了成绩,我再去摘桃子!就这么定了!”
  于是,刘彻对身边一个宦官吩咐道:“去把张汤给孤找来!”
  让张汤出面,去给程郑婴的图书馆当个保护伞和背书的人。
  这样就能避免许多麻烦了。
  只是……
  刘彻猛然发觉,这么一来的话……
  刘彻感觉自己好像越来越像小说里专门躲在幕后的隐藏BOSS了。
  ……
  太子宫,画堂,书房。
  义纵带着一帮小伙伴,匆匆忙忙的跑来。
  此刻的义纵,已经再非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了。
  现在的他,在这太子宫里,地位也不算低,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太子的小舅子,有了这么一层关系,这里里外外,大家都会给他些面子。
  自然,也有不少低阶官员,自动的聚拢在了义纵的手下。
  时至今日,义纵也算聚集了一个小小的团队。
  整个团队差不多有十来个人。
  大部分成员都是些十六七岁的少年郎。
  成分也很复杂。
  有出身官宦世家的,也有塞钱进来,更有贵族子弟。
  义纵是个很聪明同时学习能力非常强的人,虽然年纪小,手腕什么的基本没有。
  但,在盗匪窝里呆久了,他的思维也就变得非常活泛。
  因此,别看义纵好像对于他的小团队的成员没什么要求,几乎来者不拒。
  然而,真正与他走的近的,无话不说的,到目前为止,总共也才三个人。
  “王公……”义纵此时,就带着他的三个心腹,一路小跑,来到画堂的书房门口,脸上堆着笑,对刚刚把书房里的事情安顿好的王道行礼:“我奉家上之命,前来读书,请王公行个方便!”
  义纵喜欢读书,王道自然知道。
  于是微微笑道:“君且自便,但有一条,这里面的书简,不可乱动,若实在喜欢,可以拿纸币抄录下来!”
  “诺!”义纵连忙躬身行礼。
  现在的太子宫上下,几乎人人都知道,宦者王道,是太子最亲信的爪牙,几乎日夜侍奉在太子左右。
  因此,别说义纵了,就是汲黯、张汤,见了王道,也要给足面子!
  “对了,义舍人,殿下吩咐了,以后这书房里的藏书,面向整个太子宫的属官和佐吏开放,咱家出了门以后就会去贴告示,义舍人抓紧时间看书吧,往后,此地想必会是人来人往,热闹无比了……”王道笑呵呵的道。
  义纵闻言啊了一声。
  以前,这太子书房,可基本都是只有他一个人能进出的,象征他在这个宫里属于特权阶级的象征。
  此刻听到,他马上就要失去这个特权和光环了,义纵难免有些失望。
  王道却是神秘的一笑,道:“义舍人,这是殿下的命令,殿下说了,知识,只有流传开来才有价值!”
  “最近,殿下一直在琢磨着在长安建立一个什么图书馆,对所有公乘以上爵位的人开放借阅和抄录呢!”
  义纵闻言,连忙低头道:“义纵知道了!”
  太子要建图书馆,这在太子宫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早在河东,义纵就从太子嘴里听过。
  只是限于资金和场地还有顾忌舆论的缘故,一直只停留在纸面上。
  “家上终于下定决心了吗?”义纵心里想着,带着他的三个心腹,走进书房。
  每次来到这太子宫画堂的书房,义纵都会生出一种朝圣一样的心思。
  实在是,这书房的藏书太多了!
  从军事到地理,从医术到工程,诸子百家,三教九流,诸般论著,应有尽有。
  义纵估摸过,单单是这书房的藏书,恐怕就不下数千卷,至少有着百万字!
  除了石渠阁的藏书外,当今天下,再也没有那个地方的藏书,比太子宫的藏书规模更大,类别更多,种类更全了。
  一进门,义纵就发现,今天的书房,好像多了些藏书。
  他来到一个明显是刚刚摆好的书架前,拿起一卷竹简,只看了一眼标题,就惊呼出声:“天,是荀子注释的《周髀算经》!”
  “居然是《九数》还是留候注释过的!”一个小伙伴同样兴奋的大喊:“我早听说过,当年留候隐居山林之时,曾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用兵之法,记录在一册《九数》之中,该不会就是这一卷《九数》吧!”
  留候张良,是许多人的偶像,特别是张良所学的《太公兵法》,在民间就几乎等同于《九阴真经》号称得之能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