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的底层官吏至今仍在流传着当年张汤幼年时审问老鼠,并按照律法将那些老鼠处以傑刑的故事。
  看着张汤的背影,一个地痞吐了口吐沫,恶狠狠的道:“活该,像这种人,如此固执,怎么能得到上官的赏识?”
  他话音未落,一骑缇骑策马而来,穿着禁军甲胄的卫士,立在马上,环顾四周,问道:“鸿固原张汤何在?皇子刘德有请!”
  那地痞目瞪口呆,差点咬掉了自己的舌头。
  “这怎么可能?”
  张汤听到呼声,一时也有些不敢确信,直到那骑士再喊了一遍:“鸿固原张汤何在?”
  他这才挤开人群,走出来拱手道:“小人就是张汤!”
  那骑士下了马,看了看张汤,大礼拜道:“张公,我奉殿下之命,请您过去!”说着他还拿出了一张帛书,帛书上盖着内史府的官印:“这是内史令晁公的公文,请您过目!”
  张汤怔怔的接过公文,只看到上面写着:令内史府吏汤听皇子刘德事。其后加印了内史的官印,这是根本做不得假的!
  张汤感到无数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脑袋里一阵翻滚,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第39章 收心
  刘德在长安城东的一个宅子里接见的张汤。
  这个宅子本是先帝赐给薄戎奴的宅子,现在被薄戎奴转手借给刘德,当做刘德在长安城里的办公点,毕竟,刘德总不能在未央宫的皇子殿里办公吧……
  “小人张汤拜见殿下……”张汤一进门就拜道。
  刘德仔细打量了一下张汤。
  张汤的模样很清秀,看年纪也不比刘德大多少,嘴唇上甚至还没留起胡须。
  前世的时候,刘德根本没见过张汤,只是他被逼饮下毒酒自杀之前,曾经隐约听说张汤已跻身御史。
  “你就是那个审判老鼠的张汤?”刘德不动声色的问道,尽量不让张汤察觉到他的情绪。
  “回殿下,那只是小人年幼无知时的莽撞之举……”张汤毕恭毕敬地答道,心里却是紧张的要命,实在是这是他第一次跟皇家的人在如此近距离下的接触。
  此时,他连看都不敢多看上首的皇子。
  “听说你精通《汉律》善用刑法能明辨是非?”刘德再问,前世毕竟当了十几年的诸侯王,对于怎么招徕人才并进行考核这一套程序,刘德早就演练过无数次了。
  当然前世之时,他不过是一个诸侯王,名声不张,威名不显,因此招徕的大部分都是籍籍无名的中庸之才,说起张汤这等资质的人才,这尚是他两世以来第一次招徕到的真正国宝级的人才。
  只是,不管怎样,这必要的考核与对答都是要的。
  张汤自小就是在官宦人家里长大的,他的父亲生前甚至做到了长安丞的位置上,因此耳闻目濡之下,对于这些上层的套路,倒也是熟悉的,他低头按照着过去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知识,叩首道:“小人不敢当殿下夸赞,不过,小人家中世代都是韩非门人,故略通律令,伏请殿下明察!”
  “我问你,按律顷入刍藁几何?”刘德冷不丁的问出了一个冷僻的问题,前世他虽然在最后几年饱受磨难,但是磨难也给他磨砺,使得刘德能潜下心去,真正跟民间接触,因此,知道了许多民生问题。
  汉代的律法特别是民法,在本质上继承的是秦法的基础。
  但又稍有不同,在引入了黄老派的思想之后,汉律相比秦法,变得温和了一些,在许多问题上留下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譬如说秦法规定,所有地区郡县的税赋与刑罚都一视同仁。
  但汉律却进行了变通,使得法律从法治变成了人治,不再那么刻板。
  在后世那个互联网时代时,刘德曾经也一厢情愿的以为律法还是法治比较好,因此是个秦粉。
  但是有了前世的经历后,刘德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时代,还真的是只能人治。
  像秦朝那么玩,就算不出赵高,迟早也会把自己玩脱。
  原因很简单,你跟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讲法律,那不是对牛弹琴吗?
  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也就可以预见了。
  刘德问张汤的这个问题,算是比较生僻的问题了,这是户律里的条文,一般来说,只有县令郡守一类的亲民官才会去了解。
  而且,这个问题里有个小小的陷阱。
  刘德倒不是要为难张汤,因为他清楚张汤的才干有多强,他的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张汤——要知道,张汤可是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长安的胥吏阶层里很有名了,那个著名的张汤审老鼠的故事。可是跟司马光砸缸一样的神童标志。
  刘德问这个问题,只是想告诉张汤,他也是懂律法的,不是那种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既不知惧,更不知忧的米虫。
  所以,有些小聪明以后最好别在他面前玩弄。
  这算是刘德前世十几年诸侯王生涯中学到的为数不多的驭下之术。
  “按律顷入刍三石藁两石,然上郡、代郡,地恶,顷入刍两石,藁两石!”张汤到底还是太年轻了,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老老实实地答道:“按律,若不如令,罚金四两,又,若刍藁不当,可交钱抵赋,刍一石十五钱,藁一石五钱!”
  所谓的刍藁其实就是干草跟秸秆在汉代的名城。
  刍藁税是汉代财赋收入的战略性资源。
  因为这些被征收的刍藁最终是要被拿来当战马的饲料的。
  在秦代,刻板的法家官僚只要干草跟秸秆,交不上来就严刑酷法逼催。
  而汉律虽然继承了秦律,但进行了变通。
  干旱或者水灾,交不齐刍藁或者干脆不愿意那么麻烦的去割干草,那好,官府很通情达理的,交钱就可以抵税,而且是明码标价!
  怎么样,是不是很熟悉?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原始版本……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法律,秦代二世而亡,汉代天子不过是添加了些东西,却最终能统治中国五百年之久的原因。
  本质上来说,汉代特别是汉初律法不过是有汉室特色的秦法……
  “嗯!”刘德点点头,走下来扶起张汤:“我早闻公之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本来就只是走个过场,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免得别人说他刘德不懂规矩胡乱用人而已,所以,也不必真的搞的跟策问一样,问什么天下之事。
  当然,演戏嘛,自然要做全套。
  三国演义里不是说了嘛,所谓收买人心,不过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总的来说,就是要让人感觉到你是渴望人才的明主,跟了你绝对大大的有前(钱)途。
  于是刘德拉着张汤的手,问道:“公可愿屈尊为我效劳?”
  说着就不等张汤开口,径直拿出一份令符,交给他道:“吾现在虽然人微言轻,不能给先生以高位,只能委屈先生暂时就任这小小的百石市令!”
  晁错给了刘德四块令符,刘德自然可以随意分配。
  张汤接过刘德递来的官符一看,心里吃惊不已。
  “殿下厚爱,汤敢不效犬马之劳?”张汤说着就拜下来道:“承蒙殿下厚爱,汤必不负厚望!”
  刘德给他的令符虽然只是一个区区的百石官员身份,还是管理市籍的市令,但,有了这个身份,就等于宣布他张汤从胥吏身份晋身为官员了,这其中地位的差别,不夸张的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对于张汤这个年纪与身份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了。
  张汤只感觉自己算是碰上了传说中的得遇明主,从此能一展抱负了,心情自然激动万分!


第40章 养廉
  将张汤纳入门下,刘德颇为踌躇满志,现在是该立威的时候了。
  商君变法,把秦太子作为立威的对象,惩处了秦太子的太傅,于是,没有贵族大臣敢于触犯商君之法,秦国国力迅速膨胀。
  只是,等到太子即位,商君就被车裂了……
  这个故事告诉刘德,立威是可以的,但不能不知死活。
  立威的对象,必须要好好选择。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拿来立威呢?
  刘德思索了许久,发现有两种人最是合适。
  一种是家道已然中落,偏偏却不知死活的欺男霸女,横行长安;
  另外一种是忠厚老实,就算被抓了小辫子,也不会怀恨于心,只会反思自己过错的人。
  而这两种人,长安都有。
  “张汤!”刘德拉着张汤的手,郑重的道:“我现在有一事,托你去办,你能否保证办的漂漂亮亮?”
  张汤终究是太年轻了,见刘德对他如此期待,满脑子都是冲劲,拜道:“请殿下吩咐,下臣必不令殿下失望!”
  不过也怪不得他。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本就是如今这天下无数年轻人的野望。
  以他的年纪,能得到一位皇子的信赖,并视之为亲信骨干,哪里还能冷静?
  “我听闻辟阳侯早有不臣之心,暗中与外藩勾连,你带些人给我盯住他!”刘德淡淡的吩咐着:“若拿到证据,无需请示,直接拿下!”
  这却算是重生的一个小福利了。
  前世之时,这一任的辟阳侯大约也就是这个时间点前后被人发觉暗中私蓄武士,私藏甲胄,且还跟吴王刘濞有密信往来,于是丞相申屠嘉命令廷尉前去问罪,廷尉车马未到辟阳侯府邸之前,那位辟阳侯就自杀了。
  即知道此事,刘德自然毫不客气的跳出来摘桃子了。
  “殿下,下臣该以何种名目监视辟阳侯?”张汤低着头问道:“下臣不过百石官吏而已,要逮捕一位彻侯,实在力有未逮!”
  “这个你不需焦急……”刘德自信的道:“我命你为槐市令的原因就这里了,辟阳侯私蓄武士与甲胄的证据,就藏在槐市辟阳侯府名下的几个商铺密库之中,你发觉了辟阳侯图谋不轨的证据后,直接以市令身份将之逮捕就可!”
  汉室的市集官吏,在所属市场中地位是超然的。
  根据刘邦发布的法令,市中的市令、市丞甚至是不入流的士卒,都有权在市中逮捕任何他们认为有嫌疑的人,但凡敢阻挠的,统统要被治罪。
  汉室立国数十年来,已经有十几位彻侯因为在市集中冲撞市吏,而被廷尉问罪,或削了封地或处以罚金甚至还有人因此被剥夺爵位。
  而这辟阳侯在前世被人发觉私藏甲胄的地方,正是在槐市的他名下的商铺里。
  后来,官府从他的商铺里搜出了重甲五十副,大黄弩四把,其余兵器无数。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案要案!
  根据汉律,私人可以合法的持有自卫武器,包括刀、剑及弓箭。
  但是,制式重甲、弩禁止任何人私自持有。
  一旦发现,即可视为谋反。
  前世周亚夫被治罪,是因为他儿子卖掉了五十副甲胄。
  而这辟阳侯不止藏了甲胄,还藏了大黄弩,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大黄弩是汉军禁军精锐才会配备的战略武器,强度高达十石,有着超远射程,甚至能在三百步远射死敌将。
  私藏这种利器,不是准备造反,难道是过家家?
  想到这里,刘德又叮嘱张汤道:“卿乃我所重之臣,将来还要托付大事,不可大意,查抄之时不要身先士卒……”
  那大黄弩可不是吃素的,一箭发出,百步之内就算穿了重甲,也要被射穿。
  刘德可不希望好不容易找到了张汤,结果还没用几天就殉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