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实际情况,比他所说的要严重得多了。
  根据太医官以及名医淳于意等人的诊断。
  他的身体,毛病多得是!
  淳于意甚至直接明言,今后必须戒色戒酒,还得好生静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戒酒好说,戒色和静养,跟要了他的命,几乎没有区别!
  哪个皇帝,能离得开权柄与美色?
  三皇五帝,三代君王,谁能免俗?
  但为了以后自己的健康考虑,淳于意的意见,他也不能全都不听。
  是以,刘启在经过了这差不多一个月的观察后决定,将部分的事务,主要是些杂事,琐事以及不太重要的会议,都交给太子刘彻去主持。
  反正,这三公九卿,南北两军,天下郡守,大部分,都是他的人,也只听他的命令。
  而且,汉家天子,从来不惧子嗣的挑战。
  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家,哪怕皇帝,已经奄奄一息,太子就算再怎么厉害,也夺不走皇帝半分威权。
  所以,他就根本没考虑过,万一权力被太子掌握了,他这个天子,最终变成个木偶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在刘氏天下!
  当然了,身为皇帝,无论如何,哪怕是死,他都是不会放弃权柄的。
  是以,他也只打算将一些琐事以及行政上的事情交给刘彻处置,其他事情,还是得他这个天子来拍板。
  刘彻闻言,心中却是大喜!
  虽然他也知道,他可能只会得到些无关痛痒的小权。
  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权力再小,那也是权力!
  更何况,国无小事。
  一个细节上的政策调整和一条看上去好像微不足道的行政命令,足以在局部甚至天下范围内,引发一场革命!
  而这,正是他想要的!
  步步为营,慢慢接掌权力,培植羽翼,小心翼翼的绕过雷区,在他人不曾注意的地方,悄悄打造属于自己的团队,最终在将来即位后,轻而易举的,使天下变色。
  然后,就可以安心的打造,那个他梦想中的天朝上国,中央帝国!
  只是这样想想,刘彻都觉得自己浑身上下的肌肉都在兴奋的尖叫,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天下,告诉世人——孤的大枪,已经饥渴难耐了!
  ……
  回到太子宫之中,刚进门,还没来的及坐下来。
  张汤就带着一个年轻的舍人前来报到。
  对那个舍人,刘彻还有些印象,可不就是前不久,他在馆陶的压力下,派出去虚应故事,公款旅游和考察关东地方郡国基层农民生活状况的那个小官吗?
  这人选,是张汤举荐的。
  好像是叫杨丰,关中弋阳人,老爹是做典吏的,他祖父还曾当过曹参的佐吏,可谓是官宦世家。
  只是……
  刘彻看着张汤郑重其事的带着这杨丰进来,他心中,隐约有些不详的预感:“难道,这货在地方上捅了个马蜂窝?”
  地方上的事情,猫腻和潜规则,多如牛毛。
  刘彻自己前世就当河间王时,常常去地方上,也知道,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毫不夸张的说一句,在文景盛世的表面下,流动着种种肮脏与黑暗。
  错非是,刘家天子一直在用陵邑制度,不断的割地方豪强大族的韭菜,从根源上切断了门阀世家的生存土壤,以目前黄老派当政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策略来看,汉室江山,早就是地主豪强世家门阀说了算的江山,政令不出长安,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历史上,元帝那个二货在儒家的怂恿下,废除了陵邑制度,不过二十年,刘氏江山就摇摇欲坠,王莽因此得到了篡汉的机会。
  不然,就以前中期那帮战斗力只有五的地主豪强渣渣,怎么可能扶得起王莽篡汉?
  只是,这个杨丰,究竟捅了谁家的马蜂窝?
  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挥挥手,让人赐座,然后,就静等杨丰的汇报。


第359章 太子之怒(一)
  刘彻微微横趟着,听着杨丰的汇报。
  在杨丰的描述中,一副汉初郡国底层农民的生活画卷,缓缓在刘彻眼前展开。
  杨丰此次奉命出行,从函谷关出关,一路向东,跨越了数个郡国,行程数百里,按照刘彻的吩咐他真正的深入了基层,深入到了最偏远最穷苦的农村中去,向刘彻带回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并且此人还特别的细心,一路所见所闻,都被其一笔一笔记录了下来。
  单单是这些文档,就足足写满了整整一箱子的白纸,差不多十几万字。
  刘彻站起身来,接过杨丰呈递上来的那些记录着这个时代,最底层劳苦大众生活生产情况以及社会结构形态的纸张。
  这些纸张上,还沾着斑斑血迹。
  褐色的血液,刺痛了刘彻的眼眸。
  杨丰却已经是泣不成声,他匍匐在地上,报告道:“臣奉家上谕令东行,行至河南郡时,夜宿新成县东乡七里亭一户农家,臣等谨奉家上谕令,过府县不入,假作商贾,夜宿该户农家时,忽遇县中催要算赋,其吏如狼似虎,入乡横行无忌,强令农家纳赋,旦有不从,拳脚相加,更有甚者,直接锁拿,臣等看不过眼,说了两句闲话,竟被恶吏以盗匪之名污之……甚至臣等亮明身份,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说着,杨丰就哭的更厉害了,他抽泣着道:“离京之时,家上遣派三位壮士,保护臣,结果……俱死于恶吏之手……臣脱身之后,前往河南郡郡守衙门告状,结果,竟被乱棍打出……”
  刘彻听着,也是眉头紧锁。
  河南郡!
  真是好大的狗胆!
  “河南郡郡守是谁?”刘彻轻声问道。
  旁边的张汤低头禀报道:“回禀家上,河南郡郡守姓窦名全,太后子侄,大将军堂兄……”
  刘彻的眼角抽搐了两下。
  看来,这马蜂窝,捅得可真不小!
  “卿且先起来!”刘彻扶起杨丰,好生安慰了两句。
  历朝历代,最难处置的人,莫过于皇亲国戚了!
  先帝逼死了薄昭,至今为人诟病。
  是以,从那以后,刘氏对于太后的家人,都是能不动,尽量不动,最严重的处罚,也顶多是罚俸,再未有过什么刑罚。
  当然,这也与薄窦两代后族外戚谨小慎微,不兴风作浪有关。
  只是,林子大了什么都鸟都可能有!
  更何况是皇亲国戚?
  窦家出几个败类人渣,也不是想象不到的事情。
  但,刘彻现在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个,他也还没胆小到,听到窦家的名字,就浑身发抖,不敢动手的地步!
  杀了他的人,打了他的臣子,这事情,想要就这么算了,哪里可能?
  只是,看着纸张上记录的文字,听完杨丰的描述,刘彻敏锐的嗅觉,让他闻到了味道。
  一股熟悉的味道!
  刘彻看着哭哭啼啼的杨丰,问道:“卿说,河南郡在正月派吏员下乡催要算赋?”
  刘彻回头看着张汤问道:“算赋难道不是十月征缴的吗?河南郡的官员怎么回事?”
  张汤恭身匍匐在地,不敢回答。
  张汤的沉默,让刘彻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笑的有些发颤,让人看了,仿佛就如同站在火山口上一般。无比的恐惧和害怕!
  这才是关键!
  这才是为什么河南郡的地方官吏居然敢杀人的原因!
  刘彻停下笑声,看着张汤,问道:“卿知道是什么情况对吧?”
  他又看向杨丰,问道:“卿不知道那是什么情况,所以站出来了阻挠官吏,对吧?”
  杨丰却是叩首,道:“臣愚钝!”
  “嘿嘿!”刘彻干笑几声。
  他拿着杨丰记录着他一路上见闻的白纸,狠狠的将之紧紧抓在手上。
  到底为什么,他已经心知肚明了!
  一切的缘由,刘彻此刻心中如同镜子一般清澈。
  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包括后世的天朝,都曾经发生过。
  刘彻的记忆深处,甚至依然清晰无比的记得,他在天朝童年时的所见所闻。
  呜鸣不已的警笛,如狼似虎的干部们,还有鬼子进村时一样,全村都动员起来的抗税的乡亲们。
  摊派、摊派,层层摊派!
  统筹款,提留款、农业税,新时代的三座大山,将那时候的农民压得喘不过气来。
  直到新千年,天朝中央废除了一切农业税收后,这样的情况才不再发生。
  刘彻的眼睛在白纸上还沾着血迹的文字上掠过,两千年后,尚且都是那样,何况如今?
  刘彻在天朝上学时,曾听说过一个民国时期的笑话,说是某地的官员,把税都收到了几十年后了!
  而在这西元前的汉室,这不是笑话,是某些地区,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只是,官僚们向来欺上瞒下,胥吏横行无忌,百姓愚昧,没有文化,只能逆来顺受。
  这个杨丰,是个愣头青,刚入官场不久,加之生在关中,耳闻目濡的,都是关中的官员做事方法。
  哪里知道外面的世界的黑暗。
  年轻人嘛,正义感总是很强的!
  但张汤呢?
  嘿嘿,堂堂廷尉的刑曹令吏,之前又是久在基层。
  这些猫腻,他肯定清楚。
  他为什么不说,不禀报?
  现在却又带着杨丰来觐见,来给杨丰出头?
  这里边的东西,很值得玩味丫!
  但刘彻懒得去考虑张汤的心理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刘彻知道,他必须立刻马上迅速做出反应!
  不然,这刘家的脸,就丢光了。
  “去请廷尉、御史大夫、中郎将,立即来见孤!”刘彻淡淡的吩咐着,同时,对王道吩咐:“去,拿孤的印信,去章武候候府,拜见章武候,就说,孤今夜将会过府拜会,同时,让人通知馆陶长公主府,出了章武候府,孤就去馆陶长公主府邸!”
  要杀窦家的人,必须跟章武候以及窦太后报备。
  章武候窦广国这一关,刘彻好过,窦广国不是那种会护犊子到蛮不讲理的人,跟他讲道理,是能讲清楚的。
  当年,这位君侯,可是连到手的丞相大位,都自己放弃了!
  但窦太后,却不是一个会讲道理的人!
  想要说服窦太后,讲道理讲法律没有用!
  只能跟她讲人情讲世故,撒娇卖萌,求得她的许可!
  将这些事情吩咐完,刘彻就坐下来,仔细的看着杨丰记载在那些纸上的文字。


第360章 太子之怒(二)
  大概半个时辰后,御史大夫晁错率领着中郎将郅都以及新任廷尉赵禹来到刘彻面前。
  刘彻这才放下手中杨丰记录的报告,站起身来迎接。
  “臣等拜见家上!”晁错带着郅都与赵禹对刘彻微微恭身行礼。
  刘彻连忙让人赐座。
  安坐下来,晁错立刻就问道:“未知家上急召臣等前来,有何谕令?”
  刘彻却并未回答,而是看向新任廷尉赵禹,问道:“赵卿,孤问卿,依律污杀太子属臣,该当何罪?”
  赵禹闻言,心中大惊!谁敢杀太子臣属,活得不耐烦了是吧?
  别说是杀一个与太子有关的人了!
  便是弄碎了太子宫里一个花瓶,都是死罪!
  然而,他到底年轻,反应快,立刻就出列拜道:“回禀家上,依照汉律,杀人者死,杀官等同造反,污杀储君属臣更是罪加一等,首犯当磔,从犯按参与程度不同处以腰斩、弃市、斩首、绞刑、死刑、流刑,谋划者族!”
  刘彻闻言,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