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有贵人愿意去找新丰县的麻烦,百姓们自然是欢迎的。
  只是……
  人群中有人忽然抽泣了起来:“我可怜的娃啊……”
  这人这一哭,又有几个人悄悄的掉起了眼泪。
  亲手溺死自己的骨肉,无论如何,都会在心里留下瘢痕,更何况,还是被人威胁逼迫溺死的?
  王道领命而去以后,刘彻抱着那个婴儿,环视全场,看着那些悄悄抽泣的人,又看了看跪在他面前的那个男人。
  刘彻心里面,其实是恨不得一脚踹死那个跪在他面前的男子的。
  但,看着他那副畏畏缩缩,鼻涕眼泪一起流下来的模样,刘彻又狠不下心来。
  所以人们才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反过来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
  刘彻叹了口气,对他道:“起来罢,等着我处理!”
  那男子闻言,怯懦的站起来,有些恐惧的低头站到一边。
  让刘彻看着又有些同情起来。
  中国的农民,大抵都是如此,逆来顺受,就是他们的特点,只要没逼到绝路,死路,什么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都能咬牙撑过去。
  后世的蒙元,满清,就是明证!
  唯一的幸运的是,陈胜吴广,给天下的百姓,注入了反抗的基因。
  不然,后世的中国,只怕连印度都不如!
  这样想着,刘彻就朝四周的围观百姓拱手道:“诸位父老乡亲,晚辈有礼了!”
  百姓们虽然不太懂,但也连忙回礼。
  毕竟,这年月,有礼貌的贵族,是越来越少了!
  许多百姓甚至是生平第一次被一位贵人郑重的行礼,心里面,顿时就感觉幸福无比。
  彻侯子侄,外戚世家,那可是真正的金贵人物!
  居然会向庶民行礼!
  这可真是了不得!
  甚至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了!
  刘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朝着霸陵方向微微躬身,道:“晚辈不才,曾闻先帝在位时,曾诏曰: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这汉家江山,天下黎庶,无论贵贱,都乃天子子民,上帝降其于世,乃为辅佐天子,报销社稷也!”
  刘彻深知不管什么时候,举起太宗孝文皇帝的招牌,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而且,在这个事情上,已故的太宗孝文皇帝是最适合拿出来当招牌的。
  他的那一句“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皇帝对天下黎庶,都负有保护和爱护的责任,这是汉室天子的天命所在,也是一直以来,刘氏的国策之一。
  况且,跟农民扯孔孟周公,那无疑对牛弹琴。
  反倒是高举太宗孝文皇帝的牌位,他们就能容易理解和接受。
  果不其然,周遭百姓听闻以后,都觉得,这个年轻贵人说的似乎挺有道理的。
  只是,刘彻也清楚,光靠嘴炮忽悠,就想禁绝掉民间的溺婴之风,简直就是做梦!
  后世天朝花了那么大力气,都禁绝不掉那些被CCAV以及各种宣传媒介反复批驳的邪教。
  何况如今?
  刘彻现在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的在法律上做出努力,让士林舆论掀起对溺婴弃婴的批驳和反感。
  当然,最后那一句,就是刘彻抛出来投石问路的石头了。
  刘彻一直认为,刘家天下想要延续的足够久,甚至超越夏商周的国乍,只能是一个办法——将天子爱民如子,天子为受命上帝,来领导和保护广大百姓的圣天子,这个形象,置入这天下的百姓脑海中,天天讲,年年讲。
  虽然以目前的通讯条件和技术条件来看,想达到后世金家王朝那样强大的洗脑能力,几乎不可能!
  但,洗脑到类似一战前的沙皇俄国的水平,应该有点把握吧?
  只要能做到这一步,对于刘氏来说,安享一个千年帝国,似乎也不是梦!
  只要能做到那一步,亚洲宪兵,舍我其谁?
  但,目前来说,这都是空谈而已。
  对现在的刘彻来说,现实的问题是,怎么处置现在这个事情。
  虽然他是出来找祸闯的,但,篓子捅太大了也不好……
  只是思索了片刻后,刘彻心中就有了决断。
  ……
  新丰县县令姓张,名端,河南郡雒阳人,能在关中当上县令,尤其还是新丰这个足足有户将近一万户的上县做县令,他朝里面自然也有人。
  当时间走到现在,汉室的官僚再笨也学会了搞圈子,玩裙带关系了。
  譬如现在的太仆袁盎,号称知己遍天下,关系网编制的比蜘蛛网还密。
  更以反晁错为口号,纠结起了一大帮反晁的官员。
  从两千石到地方大员,应有尽有!
  前些时候更是差点将晁错这个御史大夫逼死——假如不是储君横插一手的话。
  而张端,自然也有自己的关系网了。
  张端之前是北地郡守公孙昆邪手下的一个主薄,秩比也有八百石了。
  三年前,他一咬牙,将自己的妹妹献给公孙昆邪,做了小妾,成功的当上了郡守的亲戚,因此,在妹妹的枕边风下,他终于得以被举荐为这新丰县的县令,算是熬出头了。
  当了一地主官以后,张端自然是有样学样了。
  自己恩主怎么干的,他在这县令任上也还是怎么干。
  县里的肥差什么的,基本都是他的亲信心腹担任,一句话,任人唯亲而已。
  还别说,虽然任人唯亲,但正因为是这样,底下的官员,小吏什么的都是自己人,所以办起差事来格外的爽利。
  新丰县连续三年上计为朝廷课为乙等。
  这已经是升迁的前奏了!
  若无意外,再转任个长安的京官,好好干几年,将来未必不能出任郡守郡丞,甚至于爬进九卿的序列!
  至于下面的亲戚朋友什么的行事横行无忌,多有欺压凌辱百姓。
  这些事情,张端眼睛没瞎,耳朵没聋,自然多少知道一些。
  但是,欺负一下泥腿子怎么了?
  下面的人能把事情办好,赋税收上来,那就是有功!
  在这关中,泥腿子实在活不下去,可以去上林苑租佃嘛……
  刘家天子,总不会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的。
  反正,张端张县尊,是从来没把百姓们看在眼里过。
  他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是好好的巴结那位在长安太子宫里当差的恩主少公子。
  在他看来,只要能攀爬上太子的大树,那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啊!
  “哎呀,听说大郎比较喜欢好马,可是,这新丰县去那里找一匹千里马呢?”张端在县衙的后院,头发都快愁白了。
  这时候,忽然,县衙前面传出一阵喧哗声。
  此时已是晚上了,华灯初上之时,县衙的大门按道理早就关闭了。
  是谁那么大胆子,居然敢强闯县衙,他们想造反吗?
  带着怒意,张端站起身来,正要出去看个究竟。
  下一秒,他就呆住了。
  因为,他发现,闯进来的是一群全副武装,甲胄鲜明的打着火把的士兵。
  在关中,能指使得动军队的,只有刘氏!
  其他人,根本没有那个条件!
  汉家祖制,五十人以上的军队调动必须有虎符!
  即使太尉,也不能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私自调动超过五十以上的军队!
  当年,国舅薄昭,有从龙之功,又是车骑将军,尚且因为矫诏调动军队,私杀臣属,而被逼死!
  何况其他人?
  于是,他赶紧整理一下冠帽,立刻就跪下来,道:“臣新丰令端恭迎天使!”
  然后,张端就听到一个宦官道:“新丰令,跟咱家走一趟吧,太子要见你!”
  “家上……家……上……要见我……”张端听到这个声音,顿时一屁股坐到地上。
  当今监国太子,关中没人不想攀附的。
  可,却没有人愿意被太子用这样的方式请走。
  想想看,这位储君自册立以来,都干了些什么吧?
  跑了一趟河东,结果河东郡守什么的,脑袋掉了一大堆,还搭进了一位诸侯王。
  好好的河东游,最后杀了个人头滚滚。
  然后,在关中,搞了个粮食保护价,最后,按住几个地主商贾一顿胖揍。
  这兔死尚且狐悲,更何况人?
  反正,大家(地主士绅以及官僚)私底下都觉得,这位储君,太没有宽仁之心了。
  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才有现在的地位和财富的。
  有事好好商量嘛,何必搞得这么严苛?
  只是,没有人敢把这些想法透露出来,甚至,反而,很多为此腹诽的人,都在巴巴的等着一个能攀附上储君的机会。
  原因很简单,死道友不死贫道呗!
  只要不搞到自己脑袋上,没有人愿意去跟皇室顶牛!
  相反,倘若能攀附到太子身边,那,嘿嘿,杀起人来,没有人会手软!
  因而此刻张端知道,当太子的屠刀架到他脖子上时,没有人会救他。
  即使是曾经的恩主,恐怕也会立刻与他划清界限。
  可他只想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事情,居然要劳动太子来抓他?
  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已,廷尉衙门一个吏员,足以让他束手就擒。
  何必用这么大阵仗?


第369章 剧变(一)
  刘彻大马金刀的端坐在张姓地主家的大厅上首,此刻,这个客厅内外,灯火通明。
  数以百计的士兵将这个本来还算挺大的院子,围了个水泄不通。
  甲胄鲜明,杀气腾腾的士兵,让所有的村民,自然也包括那位张姓地主知道,这哪是两个姓薄的外戚子侄,分明就是姓刘的大爷来了!
  当今天子年少时的种种传说与流言,此刻,完美重新在越马亭的百姓面前。
  没有人不战战兢兢。
  临近人定时分,新丰县县令张端与县尉什么的,一大堆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被一队士兵押着来到了这个小小的院子里。
  “臣等叩见家上……”张端微微颤颤的跪下去,与一样倒霉的同僚们,苦着一张脸,无奈的道。
  而随着张端这一跪,越马亭的百姓们,终于知道,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原来,那两个打着枳候子侄的年轻人,真个就是当今天子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甚至就是那位已经被宣传神化了的“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接班人”,当今的监国太子!
  与张端这些恐惧害怕以及颤抖的官僚们不同,农民们一看这情况,顿时就欢呼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天子,总是清明的,是心向百姓的。
  都是那些贪官污吏,蒙蔽了天子。
  现在太子驾临,这些贪官污吏,怕是统统都要掉脑袋了!
  果不其然,众目睽睽之下,端坐于上首的那位年轻的太子,刷的一下站起身来,拿着一柄寒光闪烁的利剑,一步步的走了出来。
  只见,这位汉家的太子殿下,走到跪在他面前的官僚们面前,淡淡地问道:“新丰县县令何在?”
  张端闻言,即使再害怕,也不得不爬出来,叩首道:“臣端在!”
  他似乎想了一下,然后又叩首道:“敢问家上,有何教诲?”
  在张端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弄明白,太子究竟是为何发怒?
  才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或许能蒙混过关也说不定呢?
  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员,张端的机灵和脑筋自然是转的很快的!
  刘彻却只是看了他一眼,嘴角呵呵的笑了一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