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想在这样的时代,搞出一套被认可的天子礼仪程序,无疑是件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注定要扯皮N次的麻烦事情。
  所以刘彻决定,先把目前朝野的纷乱与嘈杂理清楚再说。
  东宫与群臣以及舆论所建议和游说的事情,在刘彻看来,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后世有西方人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现在。
  对于中国人来说,忘记祖宗,等于背叛自己!
  三皇五帝,先贤圣王,诸子百家那些曾经为了天下奔走的人杰,都是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于是,刘彻下诏,封桃候刘舍的次子刘鸣为鲁承恩候,命其复项姓,继项羽的香火,前往谷城为项羽守灵。
  跟后世人所想象的不一样,汉人对项羽的称呼,要嘛是项王,要嘛是鲁公。
  所谓西楚霸王,那是司马迁的史记出现后的事情!
  就像在三国演义以前,没几个人会喊刘备刘大耳朵一样……
  称呼项羽项王,那是因其名,也因其俗。
  毕竟,楚王,那是人家自封的名号!
  项羽真正的称呼应该鲁王!
  这是楚怀王封项藉的爵位,项藉死后,作为继承人,项羽理所应当,继承了鲁王的封号。
  后来,刘邦也是以鲁公礼,将项羽安葬在谷城的。


第408章 法统(二)
  封鲁承恩公项允,对汉室思想界和史学界,不啻于是一次八级地震。
  长期以来,项羽在民间都有许多的同情者和为其摇旗呐喊的集团。
  这些人主要是以齐鲁和故楚地区的儒家学派以及地主阶级为主,从刘邦在雒阳称帝那一天开始,这些人就一直在宣扬项羽的种种“仁义”之事。
  但是,他们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勋臣元老集团和黄老派的打压。
  在事实上,官方从未认同过他们的观点。
  然而,刘彻诏书一下,这两方面的反应却各有不同。
  在经过短暂的失神之后。
  列侯勋臣们纷纷上书,拍刘彻的马屁,说这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也就只有“陛下能洞见万里,而臣等愚所以不能明也”。
  齐鲁地区的儒家学派和在长安的儒门巨头们却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他们一口一个喊着“项王”,却用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寻找所有的途径,向刘彻表示:项羽的历史定位问题,还有待商榷。
  乍一看,仿佛这两个派系的立场颠倒了过来。
  但刘彻却心知肚明。
  他们的立场没有变化!
  恰恰相反!
  他们的立场,一如既往的坚定!
  想定汉室的法统来源,项羽就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这位西楚霸王的一生,就是反秦的一生。
  没有项羽,秦朝就灭亡不了,秦末的农民起义,就极有可能被章邯扑灭。
  而刘彻封刘舍的儿子为鲁承恩公,让其继承项羽的香火,就是对项羽在汉室的历史上的定位,给予一个官方的态度。
  封其为鲁承恩公,就是肯定项羽反秦有功,但是抗拒高皇帝,罪过的大大的!
  所谓鲁承恩公,与其说是褒奖,倒不如说是侮辱!
  承恩承恩,承谁的恩?
  当然是刘氏的恩德!
  没有高皇帝的宽宏大量,项羽肯定就要暴尸荒野,跟蚩尤一样被人把身体的各个零件压在各个山沟沟里!
  没有刘彻这个天子的既往不咎,哪来的项羽有后,还能享受香火?
  在元老勋臣们看来,这道敕封诏书,就是在彻底肯定他们的祖宗跟着高皇帝击破项羽的功绩!
  在齐鲁等地的儒生们看来,意义又不同了。
  本来,项羽都死了差不多六十年了,骨头都变成渣渣了,儒生们也就是偶尔没事喊两句项王,在脑子里偷偷YY要是项羽做了天下,自己该是如何风光!
  一旦面对汉室官府,朝廷,这些人立刻就变成顺民忠臣,把项羽丢到爪哇国去了。
  但是,刘彻的诏书,却刺到了这些家伙的痛脚。
  封鲁承恩公?
  这不是明摆着说,老刘家还没忘记当年项羽死后,鲁地的儒生和地主们死硬着不投降,要给项羽当忠臣,披麻戴孝的往事吗?
  更何况,儒生们都是要面子的。
  封谁不好,封桃候的后人?
  这不是明摆着打项羽的脸吗?
  要知道,桃候这个爵位,就是卖项羽得来的!
  桃候家族,世世代代就是刘氏的狗腿子!
  封这么一个家族的人去继承项羽的香火,儒生们的脸上,除了火辣辣的疼外,估计没有第二个感觉了。
  刘彻对儒生们如丧妣考般的哀嚎懒得搭理,就当做没看到一般,依旧我行我素。
  儒家这个学派,有时候就需要抽他两下,他才懂得与时俱进,不抽,丫就自我感觉良好。
  当初,刘邦击败项羽,进军南方,各地传檄而定,连项羽的老家都投降了,唯独儒家力量占优的鲁地坚决不降,还给项羽披麻戴孝,誓要为项羽尽忠……
  然后,刘邦动员全国军队,把鲁地一围,原本还誓死不降的“忠臣”们纷纷跪呼万岁……
  这才是儒家在整个汉室至今,没有得到政治地位的原因。
  不然,你以为,几十年来儒生们削尖了脑袋,各种捧刘氏皇帝马屁,可除了叔孙通外,却连一个两千石朝臣也没有的原因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在汉室的原罪!
  刘家的皇帝,只要不是二货,都不太可能给他们太多信任!
  当然,任何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慢慢变淡。
  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再记着这笔烂账也不合适了。
  刘彻抛出一个鲁承恩公,既是敲打那帮儒生,让他们清醒清醒,同时也是给他们扫清入仕的障碍——连项羽的后人都是汉臣,那么,当年为项羽尽忠的儒生们,也就不能继续穷追猛打了。
  这个污点,也就可以从儒生们身洗掉了。
  以后没有人可以拿着此事作为齐鲁儒生升官时的非议点了。
  可惜,大多数儒生的眼睛都只盯着刘彻这个皇帝的打在他们屁股上的板子,浑然不知,或者说就算知道,也当做不知道,刘彻给他们解除了一个定时炸弹。
  会苦的孩子有奶喝嘛!
  古今皆然!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刘彻负者手装X的感慨一声。
  自登基以来,刘彻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就是一个画廊,里面陈列的艺术品,复制品居多而新品很少。
  这半年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刘彻都能从历史的记载和后世的记录中找到似曾相识的例子。
  将这个事情放在一边。
  刘彻接着颁布诏令,敕封周公之后公孙歆为褒鲁候,爵列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为周公立祠,下令在刘邦的高庙侧殿为周公立像,岁时陪祀,享受祭祀与血食。
  同时刘彻还下令,准许诸子百家为其先贤立祀。
  但是,所有先贤的塑像,只能被立在由朝廷出资修建的“先贤祀”之中,而且需要得到批准。
  没有批准,或者没有立在先贤祀里的,视为淫祀,有司衙门一律禁止和查办!
  这下子热闹了,诸子百家,但凡还有个能吱声的,都纷纷活动了起来。
  春秋战国,漫长的数百年里,在日渐激烈的诸国战争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杰贤才,此起彼伏,提出了无数解决当时中国局面的方案。
  这些人中,嘴炮者有之,但行动派最多!
  实践派更是数不胜数!
  便是在后世被认为是腐朽落后不思进取的儒家,其实在那个时期,也是屡次自我进化和更新。
  刘彻就是瞧准了现在的时机,下达了这个诏书。
  因为,当此之时,经过五十多年的恢复,实际上许多学派都已经悄然复苏。
  秦末的战火虽然摧毁了大量的典籍,但是,总有许多落网之鱼。
  那些先人的典籍,躲在墙壁里,藏在石缝中,甚至是被它们的传人悄悄的藏在地下的某个地窖里。
  靠着这些手段,它们避免了毁于战火的厄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先人的智慧结晶,却并不被大众所知。
  在这个连《论语》都没普及开来的时代,实际上,能够被普罗大众所知的书籍,就是那么聊聊几本,加起来不过万字而已。
  在后世的历史上,小猪朝的东方朔就吹牛逼说自己读过总计三万字的“鸿篇巨著”……被小猪惊为天人……
  所以,刘彻在立祀的标准上设置了一个门槛。
  想进先贤祀?
  好!
  简单,要嘛,朝廷主动立祀,要嘛,有人提出申请,并提交证据。
  这个证据必须能证明那位先贤确实有着足够硬朗的学术成绩和影响力,能够进入先贤祀与其他先贤共享官方祭祀,天子献祭。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代,能证明某人的学术成绩和影响力的,除了他的著作外,别无他物。
  尤其是,刘彻干了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他宣布了第一批入享先贤祀的名单。
  在这份名单上,只有三个名字。
  孙武、孙膑、司马骧且。
  名单公布后,顿时一片哗然。


第409章 拉皮条
  孙武、孙膑与司马骧且进入先贤祀受祭,这一点,没有人能提出任何异议。
  这三位兵家巨头,无论是声望还是过往的成就都让人心生敬仰。
  在这个时代,谁要能得到一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或者《司马骧且兵法》,那跟后世武侠小说中的少侠获得奇遇,拿到易筋经或者九阴九阳一样,那是立马就能爆种,跨越阶级的限制,走上迎娶贵富美的康庄大道。
  因此没有人会对此提出非议。
  只是,名单上就三个孤零零的兵家巨头,难免有人心里不爽,要说闲话。
  这些人不敢直接说刘彻的不是,就把所有的火力都对准在诏书上副署的丞相周亚夫。
  委婉一点的呢,就责备周亚夫只顾军方利益,不管其他学派死活。
  诛心一点的,干脆就说天子是被奸相蒙蔽,致有此等诏书!
  刘彻自然很清楚,这些家伙,其实就是在炒作!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历来在政治上,假如沉默,那就等于自己放弃了发言权,而没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等于一个死人!
  所以,他就冷眼旁观了两天。
  等这个事情被这些家伙炒热了,炒的人尽皆知,就连关中的农民都听到了些风声的时候。
  刘彻果断再次下诏。
  这道诏书,顿时就惊呆了所有人的眼球!
  刘彻在这道诏书中,宣布,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骧且兵法》在内的汉室皇室藏书,将集结印刷出版。
  凡爵位在左庶长上或考举能通过第二轮的士子,皆可以凭借自己的爵位证明或者考举的成绩证明,在少府以一百二十钱的价钱购买到孙武、孙膑、司马骧且的著作。
  这道诏书一下,顿时就像一个重磅炸弹,砸在人们的头上。
  在汉室,谁没听说过留候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谁不知道张良就是靠着一部《太公兵法》成为高皇帝的首席幕僚,号为帝师?
  兵家的著作,向来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神书,是一个家族最后的宝藏!
  许多列侯之家,能有一卷兵家著作,就足以传世了!
  刘彻的这道诏书的影响力,就跟武侠小说世界里,少林寺宣布易筋经大甩卖,武当派把《真武七绝剑》当赠品一样,立即就点燃了所有阶级胸膛中猛烈燃烧的火焰。
  《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