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26章 军制改革
  与少府令岑迈及内史田叔的会议,一直开到将近中午才散会。
  谈的事情虽然都是些琐事,但对人的精力,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田叔今年都快八十了,所以,散会以后,他几乎是在宦官的搀扶下,才勉强走出宣室殿。
  刘彻亲自将这位老臣子送到宣室殿的门口,目送着对方消失在远方,刘彻才低头沉吟了一声:“朕得考虑田叔得后继人选了!”
  这个事情,不止刘彻这个皇帝清楚。
  满朝上下的贵族大臣也是心知肚明,私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就等着接过田叔的内史职务了。
  汉室九卿中,油水最肥的,就是内史。
  旁的不说,身为内史,只要轻轻抬抬指头,就能捞到几千万甚至几万万的油水。
  因此,打着内史主意的人,不要太多。
  但,到现在为止,符合刘彻心意的人选,却是一个也无。
  “把朕逼急了,朕就将张汤从新丰调回来,去做内史丞!”刘彻心里想着。
  上次,张汤、汲黯与颜异的新丰令之争,胜出的是张汤。
  毕竟,在当亲民官方面,张汤的优势太大了。
  他是关中本地人,熟悉民情风俗,同时还做过胥吏,更是基层的官宦世家出身,有着大把的人给他出谋划策。
  因此,张汤递上来的文案贴近实际,更操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
  与之相比,颜异的奏疏过于强调德治,简单得来说,就是一篇八卦文。
  汲黯倒还好,就是有些迂腐。
  因此,最终的胜利者是张汤。
  按照刘彻本来的计划,张汤起码得在下面呆够三年,才会调他回身边。
  但,假如真的遇到了内史衙门可能瘫痪的风险,刘彻自也不会墨守成规。
  以张汤的资历和官阶,现在,出任内史可能有些勉强,但当个内史丞,却是没有压力的。
  而在汉室,丞、尉一类的副手,架空上司,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要靠山够硬,长史、司马、主薄一类从臣把堂堂郡守架空了也算不得奇怪!
  譬如历史上,小猪就干过让内朝的尚书和郎中、侍中把整个三公九卿都架空了的事情,甚至,堂堂丞相居然都被变成了一个橡皮擦!
  以刘彻目前的威望,想做出小猪那样的事情,还不太可能,但强拧着内史衙门低头服从,却连话都不用说,只需要赐张汤一道“便宜行事”的手诏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做的话,就破坏游戏规则了,不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棋可以走了,刘彻不会这么干。
  现在,以田叔的健康状况来看,再撑个两三年,应该还是可以的。
  所以,刘彻也就揭过这个。
  “陛下!”一个侍中走过来提醒刘彻:“义都尉与剧都尉来了!”
  刘彻回过神来,吩咐道:“让他们去清凉殿等着!另外,传令下去,朕本次与两位都尉的谈话,不必记录!”
  说完这话,刘彻就走回宣室殿。
  殿中,少府令岑迈依然保持着先前奏对时的模样,恭身静待刘彻的到来。
  “岑公……”刘彻坐回龙座,问道:“少府最近半年以来的支出,请公跟朕做个简要汇报吧!”
  “诺!”岑迈恭身一拜,对于这个事情,他早有准备。
  少府掌握着汉室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以及几乎所有的大型工程、军械制造的项目。两宫的日常支出,也全部是走的少府的账目。
  天子要是不关心这个,那就只能说明,天子是个不负责任的统治者。
  但是,岑迈心里清楚,少府有太多的烂账,太多见不得光的支出。
  所以,什么事情能讲,什么事情不能讲,他心里也有数。
  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岑迈汇报道:“回禀陛下,自陛下登临以来,臣与少府同僚受诏,精诚团结,开挖了‘龙首渠’,此工程至今少府支出了……”
  “长安——萧关轨道马车工程,少府支出了……”
  “陛下赏赐天下孤寡及大臣贵族诸侯,少府奉诏,支出了……”
  刘彻闭着眼睛,听着岑迈报出来的一个个巨大的开支数字,他心里当然知道,这些数字里面,肯定有水分。
  但是,少府积弊日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关节盘根错节,刘彻目前对此是无能为力的。
  只能用一个“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圣则无徒”的借口,安慰自己。
  刘彻知道,想动少府的手,斩断那些伸向少府的黑手,起码,得等到东宫太皇太后归天。
  在那之前,少府就是个刺猬,一动就会刺破血肉,虽然不虞有性命危险,但总归要疼上几天,甚至废掉一条胳膊。
  刘彻听完岑迈的汇报,在心里大致估算了一下,他即位半年时间,就花掉了大概十万万钱的少府积蓄。
  在汉室历史上,他算得上是有史以来花钱最快的天子了!
  以目前的速度,刘彻已经成功的做到了,让少府花钱的速度超过他敛财的速度。
  不过,这十万万钱花的值!
  别的不说,就是那龙首渠和轨道马车工程,这两样,没有征发哪怕一个农民,全部是采用分包包工雇佣工人的模式。
  虽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官商勾结,虚报开支,上下其手,贪墨不亦乐乎。
  但是,最起码,这两个工程就在哪里。
  尤其是龙首渠,现在已经开始向临晋附近的农田灌溉。
  仅此一项,就可造福将近一万户农民,惠及人口将近十万。
  而龙首渠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向临江及周边乡镇延伸,灌溉田地将近百万亩,惠及五万户。
  而轨道马车工程竣工后,不仅仅汉室国防得到了极大巩固,更可促进商业和物流流通。
  至于其他的少府工程,譬如水力锻造技术以及水车技术,更是福及子孙的好事。
  因此,这些钱花的值!
  起码比拿去修建章宫,营造明光宫或者求仙问道炼丹炼黄金划算!
  而台下的岑迈一边汇报着这些支出,也一边在心中暗暗对当今天子大公无私的施政态度颇为钦佩和敬仰。
  在汉室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君王。
  他与历代天子一样,对自己的生活起居,相当节俭,即位半年来,几乎没有在未央宫中动过半片瓦,所有宫殿花园以及游乐场所,都是能修葺就修葺,实在不行,才会考虑拨款翻修。
  但是,对于民生工程以及各种水利建设工程,他却大方的很。
  龙首渠、轨道马车工程,以及已经开始动工的褒斜道工程,没有一个铜钱是从国库中支出的,全部是这位天子自掏腰包。
  也正因为此,朝野舆论才会对这位天子交口称赞吧?
  岑迈就听说过,现在已经有人将当今天子,视为继太宗孝文皇帝后,汉室的又一位明君。
  甚至有人已经喊出了“汉家成康之治,近在眼前”的口号。
  这么想着,岑迈就低下头去,他看着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颇为悲哀。
  对于岑迈来说,最悲哀的莫过于,圣君在朝,他却已经垂垂老矣。
  “愿我有生之年,能见您德被天下,凤鸟来仪,河洛出图的盛况!”岑迈在心中想着。
  对于他这样的传统士大夫来说,刘彻这样的天子,确实是值得效忠,并为之去死的主君。
  刘彻不知道岑迈的想法,他在听完了岑迈的汇报后,敲了敲手指,站起来,道:“岑公,朕即位已经半岁,按照制度,将起陵寝,请岑公回去后,召集少府诸臣,勘验长安周遭地貌,择出几个有益社稷子孙的备选地区,朕将亲临而视之!”
  陵寝制度,是汉室强盛的基础。
  没有陵寝制度年复一年的强制迁徙地方豪强和富商,现在的汉室江山,很难有今日的安稳。
  因此,即使是在后世小猪那个一心渴望长生不老的笨蛋手上,汉室也没有放松过陵寝制度。
  甚至,终小猪一生,茂陵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刘彻即位半年了,自然也要开始选择自己死后安息之所。
  这是每位汉室天子在位时必做的一件事情。
  汉家天子也从不讳记谈论死亡。
  譬如太宗孝文皇帝遗诏开篇就说:朕闻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甚可哀?
  这样的思想觉悟,别说是这封建王朝的帝王了,怕是后世天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不过如此了。
  刘彻虽然没有那么坦然的思想觉悟,但是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哪怕是太阳也有熄灭的一日,更何况人?
  作为皇帝,他只要活的精彩,活的充实,就足够了。
  只有脑残了,才会去想追求长生不死……
  这又不是仙侠世界!
  岑迈闻言,纳头拜道:“诺!谨遵陛下之制!”
  为天子选陵寝之地,就是少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打发走岑迈,刘彻随即摆驾清凉殿。
  此时清凉殿中,按照刘彻的命令,除了他的亲近心腹外,已经没有了外人。
  义纵与剧孟迎上前来迎接:“陛下!”
  刘彻摆摆手,道:“不必拘礼了!”
  他大马金刀的坐到清凉殿的御榻上,对左右吩咐道:“为两位都尉赐座!”
  等义纵与剧孟坐下来,刘彻这才开口问道:“月前,朕吩咐下去的事情,两位爱卿,办的怎么样了?”
  义纵与剧孟立刻出列拜道:“回禀陛下……臣等奉诏以来,未敢有一日松懈,如今,已经初步有所成效了!”
  “朕所令传授羽林、虎贲两卫将士的数字与操练模式,将士们都学会了?”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大体已经基本掌握了!”义纵答道。
  剧孟也拜道:“臣亦然!”
  “善!”刘彻闻言抚掌大笑。
  相比考举,羽林与虎贲两卫才是他真正的试验田。
  对刘彻来说,考举出来的官僚,依旧是旧式的官僚,虽然明面上有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光环,但本质上,选拔出来的官员的做事方法,思维模式和对问题的考虑方式,依旧是过去的老一套。
  靠着这些官僚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是可以的。
  但指望他们做出什么翻天地覆的改变,给这西元前的世界带来巅峰性的创造,那就是做梦了!
  想要发动工业革命,就必须有一个能理解工业革命的全新思想派系和政治力量出现。
  刘彻选择了将这个全新思想派系与政治力量的孵化室,放到了新成立的羽林、虎贲两个他的卫队身上。
  因为,羽林卫与虎贲卫的成员,全部来自于可靠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即使有人不是,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也足以弥补他们的出身。
  换句话说,这两支卫队是汉室军队中文化程度最高,识字率最高的军队。
  羽林卫甚至做到了全员识字!没有文盲!
  这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至于羽林与虎贲两卫的军官,哪怕是个伍长,那也有着水准线以上的文化素质。
  跟人谈论诗赋或许不行,但读写能力,最起码是过关了。
  更关键的是,羽林卫的平均年龄是二十一岁,虎贲卫是二十三岁。
  年轻人对新知识以及新思想的接受程度无疑是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
  是以,羽林卫与虎贲卫,不仅仅是刘彻用来试验新式武器的嫡系,更是他改造汉室军队的试验田。
  这两支加起来不过三千来号人的天子亲卫,承载着刘彻将汉室军队近代化改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