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厦将倾时,他所求的,只是保全自己现在的荣华富贵。
  ……


第441章 宣传与冲突
  濊人的归顺,瞬间就压过了刚刚完成的第一轮考举,成为了长安城最热门的话题。
  大旗党们坐在酒肆里,喝着小酒,拍着胸脯:“诸君可知,这濊人归顺,乃是圣天子下的一步暗棋,圣天子早知朝鲜卫氏脑后有反骨,故暗命辽东西部都尉彭吴,暗与濊君往来,许以大义,濊君果然拨乱反正,举族以地内附,断朝鲜、匈奴联络之道,使朝鲜立成瓮中之鳖!”
  “撮尔朝鲜,灭亡可期!”
  这些人口才了得,说起来话,嗓门也特别大。
  更关键的是,从他们嘴里吐出来的话,又是濊人与北部都尉之间的秘密往来,又是朝廷几次三番的暗中联络。
  寻常百姓谁知道这些,谁懂这些?
  顿时就被他们说得激动无比,一种身为天朝上国公民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特别是,关中的百姓,本就愤青居多,听了这些论调后,大家伙热血沸腾,纷纷道:“先生说的不错,朝鲜撮尔小国,安敢犯吾中国虎须?”
  这时候又一个大旗党适时的站出来,在火里加一把柴。
  他故作神秘,却又偏偏非常大声的道:“诸位有所不知啊,俺有个外甥的朋友的表舅在宫里当差,据说,当初朝鲜人袭杀东部都尉成公后,圣天子勃然大怒,对左右道: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又道:朝鲜多行不义必自毙!果不其然,濊君反正,朝鲜自食恶果!王师一到,怕是举国上下,立为齑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根深蒂固的皇帝肯定是好的思想。
  老百姓们通常也不会去想太多。
  因此,这话顿时就引起无数人的叫好声。
  适时地,又有人鼓动道:“依俺看,这次攻伐朝鲜,上阵的士卒将校,恐怕要发财喽!大家伙想想看,去岁吴楚之乱,那些出征的士卒,谁不是背了许多财物回来,至于将校大臣,更是赚的盘满钵满……”
  这下子,老百姓们胸膛里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关中百姓,自打秦代开始,就是中国最好的兵源。
  而且,对于战争的狂热和好战程度,都是远超其他任何地区的。
  因为,关中人知道,打仗,是能得到好处的。
  在秦之时,一个立功的士卒,立刻就有媒人上门做媒,商人奉上礼物,官府礼敬有加。
  汉室以来,虽然较之秦代,有所不如。
  但对士卒的抚恤和赏赐,却是没有减少的。
  所以,汉人没有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想法。
  恰恰相反,在这个文官集团还没有开始统治的时代,底层民众唯一的没有限制的上升通道,就是通过战争,立功,授爵,授官,授宅。
  朝鲜虽穷,虽然偏远,但那好歹也是一国,国都中必然有着数十年来的积蓄。
  只要破了朝鲜国都,那还不是……
  “不行,俺得回家,叫俺家大人给俺去跟里正说说,俺也要当兵!”当下就有着许多人在心里动起了心思。
  北方的农民,可不是内陆的齐鲁地区的农民。
  北方的农民每年冬天都要接受一个月的军事训练,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组织技巧。
  然后,每个男子二十三岁后,都要服两年义务兵役,一年是在长安的南北两军中实习,一年到边郡戍边。
  换句话说,在北方,凡二十五岁以上的农民,基本上,遇到战争,直接可以拉出去,披上甲胄,拿起武器,就是一个合格的士兵。
  或许,在某些郡县,这个制度可能已经松懈了一些。
  但在关中,这个制度,直到今天,还是被严格执行的。
  因为,刘氏向来就是把关中当成自己最后的大本营和根据地来建设的。
  当然,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战争。
  总有些不合时宜的声音,想要发出来。
  酒肆中,一个儒服男子,看着这一切,眉头皱了起来。
  “怎能如此?关中之民,不习仁义,不用道德,反以武力相威胁,真真是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啊!”这男子心中想着,只觉得胸膛里烦躁的很。
  想他自鲁地奔波千里,来到长安,希冀以文章道德礼仪求上进。
  可结果,进了考举的考场,他愕然发现,特么的考举不考文章,也不考仁义,通篇要嘛就是问些无聊的问题,要嘛就是问些算术或者乱七八糟的琐事。
  在他眼中,本该是为国选才,选取那种经世治国,有着完美人格与道德的宰相之才的考举,却沦为了下里巴人的欢宴,一群泥腿子与暴发户,不过念了几天书,也居然牝鸡司晨,想要做官了!
  叔叔能忍,婶婶也忍不得!
  他的许多朋友都议论说: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他本来就憋着一肚子气,如今见了关中百姓,居然为了钱财和发达,就一个个踊跃参加,报效国家。
  心中的怒火更是按捺不住了。
  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告诉他: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无数的长辈也告诉他:以暴制暴,逞匹夫之勇,终不得长久(如暴秦),只有广施仁义,以道德教化四夷,才能长治久安。
  甚至,他的长辈们,每日念在嘴边的话都是:以德报怨,方为君子之道。
  此刻,见了泥腿子们,居然都叫嚣着战争,杀光朝鲜人。
  他心里再也不能忍耐不住了。
  你们怎么可以对朝鲜如此喊打喊杀呢?
  你们配吗?
  国家大政,军国庙算,是你们能议论的吗?
  真是礼乐崩坏!
  人心不古!
  他嗦的一下站起来,考举的不顺利,其他学派士子的讥笑,特别是,就连同属儒家的一些派系,也拿着一种狐疑的眼光看待,还有长安贵族以及权贵们,只追逐那些黄老、法家的士子,对他这样出身儒家圣地鲁地的士子,不屑一顾的神态——就他妈连墨家都骑到头上耀武扬威了!
  当今天子甚至在上林苑专门给墨家腾出了一块地方……
  这些种种过去的不愉快以及难堪、压抑,此刻,顿时如火山爆发一样,宣泄了出来。
  或者说,以前,面对墨家,他打不过,面对法家,他说不过,至于黄老派?不是官二代,就是贵二代,他扛不住。
  而对于平民百姓,尤其是这酒肆中,绝大部分的百姓,都属于黔首时,他终于找到机会爆发了。
  “一派胡言!”他高声的道:“圣天子安会说什么‘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兀那汉子,尔可知,谎称圣言,乃是死罪!”
  单以嘴炮实力而论,只要不扯实际,单就理论,进行空对空,当世就是法家,也要在鲁儒面前甘拜下风。
  这男子显然对这些嘴炮技能掌握的十分熟练,一开口,就先扣个大帽子过去。
  反正,在他看来,像这样的宫禁秘闻,岂会被小老百姓们知道?
  而且即使那个人所说的,确实是真的,谁又能给他证明?
  只要没有人能给他证明,那他就是矫诏!
  矫诏可是三族的大罪!
  当年,枳候薄昭,堂堂国舅,都因为矫诏,而被迫自杀!
  按照常理,他这么做没错。
  在最初,酒肆中的人,也确实被吓到了。
  但是……
  他忘记了,这里是关中,是长安,是天子脚下!
  在这里,刘氏密布探子,进行舆论的操作,尤其是新君即位以来,对操纵舆论,宣传工作格外重视,单单是拨下去进行宣传的经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九卿级别的衙门的开销了。
  更不提,如今明面上负责宣传工作的是天子近臣司马相如,而实际上主持宣传工作的,却是天子身边的心腹近臣:王道。
  过去数月以来,王道按照刘彻的命令,招揽了大批的无业游民和游侠,进行相关的宣传动员。
  而今天在这个酒肆中的那三位大旗党,毫无疑问,俱是被收编的宣宣。
  倘若在天朝,这种被金钱收买,为政府张目的爪牙,是被人骂做五毛的,别称:姓赵的赵家人。
  属于过街老鼠,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发现了,肯定是唾骂不已,虽然两者针对的论点不同……
  但在如今,这份工作,属于国之爪牙,天家鹰犬,高大上的不行!
  这些被收编的人,以前都是无业游民以及游侠,属于那种桀骜不驯,最不遵从社会秩序的人群。
  这些人有个特征:不相信嘴炮,只相信拳头!
  “你说什么?”那个先前鼓吹自己的外甥的表舅是宫廷中人的男子猛的一下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骂道:“居然敢侮辱俺?好叫你知道,俺可不是好惹的!”
  他橹起袖子,狞笑着接近那个儒服男子,足足七尺的身高,蒲扇一样的巴掌,瞬间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了过去。
  游侠做事,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一言不合,就开打,才是游侠的本质!
  砰砰砰!
  顿时,酒肆就只听到人体被砸到地上的声音以及那儒服男子的哀嚎声。
  一刻钟后,游侠大概是觉得打够了,也或者是担心弄出人命,这才松手,朝那个已经被他揍的鼻青脸肿的男子吐了个唾沫,道:“这次算你运气好,俺最近读书了,讲道理了,要换了以前,俺非一剑捅了你不可!”
  儒服男子看着对方,直觉告诉他,对方没有撒谎,那人说的是真的!
  要是以前,绝对会杀人!
  而且,对方那满不在乎的表情,证明他确实曾经杀过人……
  顿时,这儒服男子就吓尿了……
  是真的尿了!
  裤裆都湿了一大片!
  “哈哈哈……”那游侠看到这一切,哈哈大笑:“俺算是知道,为啥当年高皇帝会讨厌你们这些家伙,又胆小,又没种,还没实力,偏偏喜欢唧唧歪歪,你们这样的人不招人烦才怪!”
  酒肆中的百姓也跟着笑了起来。
  看不起儒生,尤其是齐鲁地区的儒生,这可是关中人的通病!
  也是关中人的传统。
  那儒服男子闻言,却是低下了头。
  对方戳到了他的痛处!
  当年,汉室的建立者高皇帝刘邦,可不仅仅是讨厌儒生这么简单。
  他完全就是恨儒生,甚至是恨到了骨子里。
  某次,刘邦在路上遇到一个儒生,一脚就把人家踹到了田里的泥巴中,还取下对方的帽子,在他帽子上撒了泡尿。
  刘邦甚至曾经公开说:儒生不是腐儒就是竖子。
  这句话给儒家造成了致命一击。
  时至如今,关中人看到戴儒冠,穿儒袍的人,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骂一句:腐儒!
  而看到儒生被打,关中人也多半会幸灾乐祸,倘若这儒生是自己作死,那更是喜闻乐见。
  是以,尽管这儒生在酒肆中被揍了一刻钟,尽管门外就有巡逻的士卒,但一个人也没帮忙去叫士卒来干涉,更没有人去报案。
  这儒服男子一咬嘴唇,心道:好汉不吃眼前亏。
  再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眼门外的巡逻士卒。
  在他想来,自己立刻出门去找官府来抓人,应该是可以的。
  “矫诏大罪,你们死定了!”这儒生心里狠狠的想着,然后捡起自己散落在地上的儒冠,像逃命般逃出了这酒肆,奔向在路上巡逻的一支卫队。
  看到一袭黑袍的汉军,这儒生泪流满面,像见到亲人一样大喊:“我要报官,我要报官,方才有人在这酒肆中矫诏,还殴打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