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关键的是,以军国主义立国的汉室政权的基层不缺类似训练百姓的教官。
  汉室的常备军,一般是执行两年服役期的。
  一年戍边或者在郡县充当郡兵,一年在长安卫戍。
  两年的兵役,在汉室除了皇室诸侯王子弟外,几乎没有人能逃避。
  就是外戚,也需要象征性的入伍。
  这个制度造就了汉室武力的强盛,也造就了基层民间实际上充斥着大量掌握了杀人技巧,能熟练使用各种兵器的强人。
  于是游侠儿这个群体应运而生,成为基层政权头疼无比的存在。
  而对官僚们来说,更麻烦的是,农民拥有武器,并且掌握军事技能,拥有一定的反抗能力,这就让他们敲竹杠和下黑手的时候,不得不顾忌一二。
  要是做的太狠太黑,小老百姓把心一横,半夜摸进该官员家中,杀其全家,也不过掉脑袋而已。
  这也算是无权无势的黔首阶级,在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能震慑和威慑地主官僚的途径。
  对此,刘彻很是欣赏。
  虽然说,民间武器泛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种仇杀和械斗的威胁。
  就好比后世米帝人人持枪,遇上个神经病脑残,自己过的不爽,就拿着武器去让别人也不爽。
  但汉室与米帝没有可比性。
  现在的世界,乃是一个赤裸裸肉弱强食的世界。
  百姓持有武器,掌握自卫技能,不仅仅能让官僚地主害怕,还能让侵略者也害怕。
  宋明那样,上亿的人口,却被不过几百万的蛮族征服、灭亡,这在汉室,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即使后来的东汉,一部刺史的武力,就能灭国远征。
  甚至三国时期,一个割据军阀都能吊打乌恒、鲜卑。
  终两汉数百年,外部的威胁,永远无法危机中国本身的核心。
  就算是当年如日中天的匈奴帝国,也始终不曾威胁到汉室的根本所在。
  刘彻很清楚,想要在这个危机四伏,大鱼吃小鱼的丛林世界生存,汉民族,一定要继续推行目前的国防的政策。
  与之相比,那点副作用,几乎等于零。
  当然了,汉室的情况,与米帝一样。
  老百姓持有武器,但官府持有的武器,比他们,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完全碾压。
  而且地主豪强大商贾也广蓄打手和狗腿子。
  譬如齐国的大高利贷商人刀间,刘彻就听说,他手下养了一千人的打手,还有数千仆从。
  刀间仗此,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动辄取人性命。
  而官府却无可奈何,就算有心想管,刀间随手丢出一个替罪羊,就让官府哑口无言。
  不过,此人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刘彻已经将刀间这个名字放在了他的陵邑工程第一批移民名单中。
  这让刘彻也不禁有些感慨。
  后世的米帝,不也出过类似官府不能制,法律管不了的黑道巨擘。
  只是米帝的那位,最终被国税局给办了。
  而汉室,类似这样地方官和律法都奈何不了的,皇帝就会将之迁徙到关中,削其根本,慢慢料理。
  如今的刀间,过去的朱家,未来的郭解,差不多都是这么给汉室解决掉的。
  看了一会民兵们的操练,刘彻忽然有种冲动,想要试试看,汉室在关中到底能动员起多少预备役和郡兵,以及这股力量在紧急时刻的战斗力如何。
  想要证明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发布赦令,动员全关总的武装力量,来一次大规模的阅兵。
  想了想,刘彻就将这个念头熄灭了。
  不是不能这么干。
  而是,时机还不成熟。
  相关的律法与制度没有健全,贸然行动,只会闹出笑话,甚至洋相。
  现在可不比后世,通讯发达,行政命令能自上而下,瞬息抵达每一个行政单元。
  况且,贸然组织动员预备役,会让百姓很困惑,甚至闹出乱子。
  只是,刘彻转念一想,预备役动不得,郡兵总能调动一下罢?
  如今是冬季,正是传统的天子阅兵的季节。
  刘彻想了想,对王道道:“去,转告丞相,明日朝会后,朕将前往五帝庙,祭祀天地,乃令关中各县,各烽燧、各营,校尉以上,率其部一半兵马,至渭河之上,朕将亲临以阅,擂鼓点将,以观兵威!”
  汉室在关中驻扎了将近十万的常备郡兵,一半就是五万人。
  临时调动这五万人,检阅一下,同时也敲打一下,大抵应该是错不了的。
  而刘彻更想看到的是,借此机会,提拔几个年轻人,清理一批不合格的军官,同时进一步加强他对军队的控制力。


第490章 作死的人
  翌日就是元德二年的第一次常朝。
  三公九卿俱坐宣室殿之中。
  按照汉室制度,只有三公九卿及享有朝臣身份的官员方能参与常朝。
  所谓的朝臣,一般而言,自然是那些虽然不是九卿主官,但却拥有莫大权柄的官员。
  譬如过去内史衙门下的备盗贼都尉,因其执掌缉捕关中盗匪打击不法豪强,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所以在汉初常常列席朝会,是朝臣序列中的一员。
  又如最近十来年崛起的给事中、尚书们,因其随侍天子左右,是天子的幕僚团,因此得到了朝臣的身份。
  在汉室,朝臣五日一朝天子,讨论国家政策,官员任免以及地方事务。
  此刻,朝会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
  大臣们按照传统,向刘彻简单的汇报了来自天下郡国的奏报。
  丞相周亚夫则与御史大夫晁错、少府岑迈,将今岁上计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
  这些事情,其实刘彻早就已经得到了简报,上计的工作,其实才刚刚开了个头而已,不过是将来自各郡国的赋税账簿按照种类不同分类好了而已,距离能见到具体的数据和结果还早得很!
  是以,今天其实只是走个过场,让百官知道,上计的进度。
  上报完这些事情后,真正的戏肉就开始了。
  刘彻看向群臣,问道:“卿等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按照他与晁错及周亚夫达成的协议,在刘彻想来,接下来应该就是御史们对宋昌群起而攻之,而周亚夫则会提出盐铁之事。
  可没成想,他话音刚落,大鸿胪公孙昆邪就已经按耐不住,一个箭步,出列拜道:“臣大鸿胪昆邪有奏!”
  刘彻颇感意外,但还是耐着性子,道:“卿请直言!”
  公孙昆邪俯首拜道:“启禀陛下,臣前日接到匈奴东胡王密信,其欲归义我朝,敢情陛下示下!”
  这个消息顿时就像一颗炸弹投进了原本平静的湖面,荡起无数涟漪。
  就连端坐于御榻上的刘彻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丞相周亚夫更是惊讶得嘴巴里都能塞进一个鸡蛋。
  至于晁错,更是嘴角抽搐,明显没有预料到此事。
  匈奴东胡王,每一个汉室大臣都不会对它陌生。
  甚至,在汉室,匈奴的东胡王的威胁性还在那些骁勇善战,屡次入侵汉室的娄烦、白羊等部族之上。
  究其原因,实在是这个匈奴的东胡王,及其部族核心,在本质上乃是纯正的汉军。
  匈奴的东胡王姓卢。
  它的第一代首领,叫卢绾,既是当年刘邦手下大将,太尉,燕王卢绾!
  卢绾此人,与汉高祖刘邦,相交莫逆,两人,甚至就是发小!
  甚至有传言,卢绾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
  因着这一层关系,两人从小到大都是好基友。
  刘邦没钱吃酒了,就去卢绾家里打秋风,卢绾犯罪被官府通缉,刘邦就把他藏了起来。
  乃至于后来,刘邦的长子刘肥出生后,就拜了卢绾为亚父。
  等到刘邦起事,卢绾辅佐左右,始终不离不弃。
  汉室建立后,论功行赏,虽然萧何曹参周勃陈平张良韩信,任何一个人的才能与功劳都能甩卢绾十几条街。
  但是,却没有人比得上卢绾所受的封赏。
  刘邦先以卢绾为太尉,使之成为汉室历史上的首任太尉。
  其后又封卢绾为长安候……
  以长安为封国,等若宣告天下:这是哥的基友,你们谁都别得罪!
  汉五年,燕王臧荼反叛,刘邦统兵将臧荼击败,然后就毫无预兆的借口卢绾有功,封其为燕王,使其成为汉室异姓王之一!
  本来,事情到了这一步,应该就是个大团圆结局了。
  但奈何,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以人的意志来发展的。
  汉十一年代王陈烯谋反,刘邦再次统兵出征,同时传令自己的好基友卢绾一同进剿。
  陈烯这个人与匈奴关系很深,见势不妙,就派人出使匈奴想当带路党。
  而卢绾见此情况,出于给好基友减压的想法,也派出使者,出使匈奴,在匈奴国内宣扬陈烯已败的消息。
  结果,事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
  卢绾派出的使者,被陈烯派出去的使者用唇亡齿寒和养寇自重的说法给说服了。
  然后,卢绾自己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先是在听说自己的手下自作主张与陈烯苟合后大为震怒,直接上书刘邦,请求诛灭那个使者的全族。
  然后,等那个使者回来后,卢绾自己又被自己的手下说服,再次上书刘邦——先前那个事情,兄弟道听途说的,哥哥别放在心里……
  有这么作死的人吗?
  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
  刘邦对卢绾是深信不疑,从来没怀疑过卢绾这个好基友会对自己不利。
  但问题的关键是,卢绾在被自己的手下说服后,忽然发现,貌似哥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刘邦什么德行,哥也是清清楚楚。
  长安的那个宝座,刘邦坐的,哥难道坐不得?
  野心一旦滋生,立刻像瘟疫一样感染了卢绾的全部思维。
  在野心的驱使下,卢绾派人告诉已经出现败亡情况的陈烯,让他赶紧跑去燕国边境,然后引来匈奴人,造成燕、代、匈奴三方混战的局面,迫使刘邦停止对陈烯的攻击。
  可惜,卢绾低估了自己的好基友对叛徒的忍耐。
  即使匈奴人搀和了进来,刘邦也依然毅然决然的进军。
  并最终消灭了陈烯的叛军。
  在战争中刘邦得到了不止一个陈烯的降将口供,这些口供都指向卢绾这个好基友居然也居心叵测这个事实……
  刘邦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无人得知,但刘彻知道的是,刘邦立即下令派出辟阳侯审食其与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国召卢绾前往刘邦军帐谈话。
  卢绾哪里敢去?
  于是装病,装病也就罢了,关键卢绾手下的嘴巴没一个严的。
  被审食其查了个底朝天……
  审食其回报刘邦,加之刘邦派去匈奴的使者也查清楚了卢绾跟匈奴之间勾勾搭搭的事情。
  这还了得?
  汉十二年五月,刘邦下令以舞阳侯樊哙为大将军,统兵二十万,前往燕国攻打卢绾,其后更换上了周勃为将。
  卢绾哪里打得过樊哙,更何况周勃?
  不过三个月,卢绾就被平叛大军打得放弃了燕国,逃出长城。
  刘邦死后,卢绾就彻底的投降了匈奴,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封为东胡王,准其依旧拥有带过去的军队、官吏,并且给予了他几万奴隶和大量的牲口。
  而卢绾的部将卫满,则带着在战争中被打散的残兵败将,越过辽东,袭击萁子朝鲜,并在当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