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阳所产的铁器与布帛、钱币,行销天下。
  而发达的工商业,带来了财富,更带来了死亡与灾难。
  以宁成所说的情况来看,在南阳,恐怕商贾豪强们利用金钱,早已腐蚀了从上到小的整个官僚系统。
  此去南阳,张汤觉得,恐怕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于是,他恭身拜道:“陛下,臣请陛下赐臣便宜行事之权,再命羽林卫,调遣一个队率的兵力,随臣前往!”
  假如宁成所言不假,整个南阳郡三十五个县的官僚系统都已经被地方豪强、商贾腐蚀。
  那么,张汤觉得,他想要完成使命,就必须要掌握一支绝对信得过的精锐武装力量。
  这样,哪怕发生最坏的情况,他张汤也能强行扭转过来。
  刘彻闻言,满意的点点头。
  这才是干实事该有的模样!
  在汉室当郡守,不会杀人,不敢杀人,是没办法治理好地方,让那帮满脑子都是金钱的商人和官吏老实的。
  况且,郡守上任,本来就会带一支中央军队前往赴任。
  既是向郡中上下宣告新郡守的背景,也是防止某些家伙狗急跳墙的保障。
  “朕给卿两个队!”刘彻站起来说。
  一个队率,不过一百多人,远远不够!
  而且南阳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刘彻自己心知肚明。
  看看南阳郡下面的那些县,就知道,张汤这次去了,要是压不住场子,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要知道南阳的户数和人口密集度,可是仅次于关中的!
  不然,小猪也不会将霍去病和张骞都封在南阳!
  “臣谢陛下!”张汤连忙拜道。
  两个羽林卫的队率,将近三百精锐。
  这让张汤心里吃下一颗定心丸。
  更重要的是,天子的表态,让张汤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
  羽林卫,这可是天子宿卫武装,带着这样的部队去地方,等于告诉天下,他张汤的靠山就是天子!
  而且,羽林卫的精锐,整个关中都是公认的。
  汉家制度,布衣想要位列三公,是千难万难的。
  除非能立下军功,受封为列侯,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而张汤正是布衣出身,他若想将来,成为三公九卿中的一员,现在开始,就要想办法历练自己的军事指挥技术了。
  有着羽林卫一同前往南阳,那他张汤就可以借机,练出一支精锐,然后再在未来,指挥这支部队,建立功勋,封侯拜相。
  以张汤所知,不止是他。
  现在,汲黯与颜异,也在谋求下放地方,担任郡尉郡守一类的官职,寻机转为武将——汉室文武界限很模糊,郡守郡尉遇上战争,只要有天子诏命,随时都能挂将军印出征,然后在战争中建立功勋,受封列侯。
  这条道路,也是过去六十年,多数汉室重臣走过的道路。
  譬如现在的丞相周亚夫,就是以河东郡郡守转为武将的。


第520章 聪明
  送走张汤,刘彻又将少府令岑迈找来。
  岑迈来了以后,刘彻就问了下水车的安装情况。
  岑迈于是就简单得跟刘彻汇报了一下具体情况。
  现在,上林苑里的水车,基本都装完了,所有耗费全部走的少府内库的帐,自然是毫不费劲。
  但是,在上林苑之外,这水车的推广,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中国人从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没有看到好处前,任你说的天花乱坠,许下多少承诺,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
  即使是刘彻拿出了所谓的“退税”作为胡萝卜,更定下了退税额度,可以用于冲抵赋税、平价购买官制铁器农具的优惠政策。
  像是墨苑改进和研发的许多新式农具,如曲辕犁、铁锹以及土化肥,更是只有通过退税额度才能购买。
  但,奈何这些东西,都是新东西,对于民众的吸引力,也就那么回事。
  跟水车一样,想要民众对此趋之若鹜,恐怕要等个一年半载,等待百姓看到了这些东西的威力,切身的体会到好处,还要有着强烈的对比,他们才会热衷。
  在那之前,恐怕多数百姓,也就是看个热闹,图个新鲜。
  想要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千难万难!
  也就只有张汤主政的新丰县,因为张汤组织得力或者说县里的大户想要抱大腿,拍马屁,才推广的比较顺利。
  刘彻听完岑迈的汇报,也是叹了口气。
  他手指转动片刻,然后道:“岑少府辛苦了,此事,先这样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民众不愿意,刘彻也没办法强按着牛喝水,况且有了上林苑的示范,明年水车和相关的退税额度,应该就能有所进展了。
  左右不过等一年,这点时间,刘彻等得起!
  “爱卿,现在少府有多少掌握了建造高炉技术的工匠?”刘彻话锋一转,问起了他最关心的话题。
  “回禀陛下,按照陛下的诏命,臣一日不敢松懈,倾少府之力,全力培养相关工匠,只是,关中能建造高炉的地方太少,且焦炭难觅,至今,少府只有千人左右懂得建造高炉……”岑迈说着就跪下来,拜道:“请陛下治臣之罪!”
  刘彻连忙起身,道:“卿起来吧,此事,罪不在卿!”
  关中自然也有许多煤炭资源。
  但是,想要挖煤,进而大建高炉,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刘彻弄出来的高炉,能耗大,污染高,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
  别说是少府了,就是刘彻也承担不起破坏关中环境的责任!
  如今少府在上林苑中建了大概百座高炉。
  但在上个月,刘彻命令,停止了其中六十座的运营。
  因为,这些高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太大了。
  像关中这样的地方,要是大兴高炉炼钢,用不了十年,整个关中都会变成一个乌烟瘴气的地狱。
  而且,高炉需要大量的优质焦煤。
  在关中,想得到合格的焦煤,就要去山中不停挖煤,选煤,这样会严重破坏关中植被。
  虽然说,工业化一定会破坏环境,造成严重后果。
  人类想要工业化,就要承担这些后果。
  但中国不是欧洲。
  上林苑里不过百座小型高炉,月产铁最多百吨,就搞的附近的山林一片狼藉,附近的河里,几乎都没有鱼虾。
  这还只是开始。
  若是继续下去,甚至扩大规模,上林苑恐怕就没法住人了……
  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彻已经放弃了在关中新建高炉的任何打算,同样的,最初的备选地区河东也被放弃了。
  河东郡在黄河上游,要是把河东的环境破坏了,恐怕就要祸及子孙。
  况且,河东郡境内只有煤炭,而缺乏铁矿。
  并不适合作为工业基地。
  于是,蜀郡和南阳郡,就进入了刘彻的视线。
  选来选去,刘彻最终决定将南阳郡,建设成为汉室的钢铁工业中心。
  因为南阳郡的优势比起其他所有地方都要大。
  第一,当地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南阳三十五县,人口几近二百万。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人口极为密集的区域。
  第二,南阳的煤矿和铁矿也不少,至少,能支撑住最初的炼钢需求。
  第三,南阳交通发达,水力资源丰富,这是一个工业中心必不可少的条件。
  最重要的是,南阳有丰富的冶铁历史,当地也习惯了冶铁作坊的存在,即使会破坏环境,南阳的承受力,也比汉室其他地方强。
  刘彻把张汤和宁成派去南阳,既是要清理当地的豪强和官场,同时也未尝不是打着让张汤和宁成为未来计划铺路的盘算。
  只要张汤和宁成将南阳的局面控制住了,少府立刻就会前往南阳,开展大规模的高炉建设工作。
  不过这个事情,刘彻还需要张汤和宁成在南阳进一步调查,得出更详细的数据,才会开始准备实施。
  毕竟,工业的选址,也是很重要的。
  像清末的汉阳炼钢厂,就是因为选址失误,结果一直半死不活。
  岑迈不知道这些,自然是有些诚惶诚恐。
  刘彻却是叹了口气:“一千人……”
  这个规模的工匠,对于计划中年产百万斤甚至几百万斤的大型冶铁炼钢中心来说,显然远远不够!
  没有两三万熟练工匠和相应的其他工人,就想谈工业化冶铁?
  无疑痴人说梦!
  刘彻踌躇片刻,然后道:“这样,卿回去后,多安排些工匠,随着现有的工人学习,朕不是下令让六十座高炉停止冶铁了吗?卿就安排他们去那六十座高炉那里,让熟练工匠带队,教导和培训,实在不行,就将那六十座高炉,拆了建,建了拆……”
  这也是没办法,只能用钱砸。
  唯一的好消息是,这些高炉的造价都不贵。
  一座高炉,撑死不过二三十金的造价,比起当年太宗皇帝要修的那个亭子都便宜!
  岑迈深深躬身:“诺!”
  打发走岑迈,王道就拿着绣衣卫的情报,开始汇报了。
  刘彻听完后,也笑了起来:“这师家真是聪明啊!”
  王道汇报的是,刚刚被廷尉押解,强制迁徙到刘彻已经定下来的陵邑地址——茂乡,成为了第一家陵邑之民的雒阳师家的情况。
  师家其实也算是躺枪了。
  刘彻本来没打算动它。
  但谁叫郅都将他们家报上来呢?
  对于皇帝来说,师家这样的巨贾,简直就跟蝼蚁一样,基本是懒得关注的。
  既然,郅都报上来了,刘彻自然也不会削郅都的面子,左右茂乡那边是需要大量人口和豪强填充的。
  汉室在过去六十年,一直是通过这样的手段,一方面削弱天下豪强和商贾,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手段,强行在关中再造一个经济热点。
  像太宗的霸陵,就是如此,从一个原本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一个人口几近万户的繁华大邑。
  而且,还能借此收买整个关中各个阶层。
  那些强行迁徙到关中的地方豪强、富商,只要进了关中,那就是关中豪强世家的盘中餐。
  在关中,获利最大的产业,根本不是什么高利贷,更非是什么经商。
  而是吃大户。
  一个关东大户,家产少说数百万,进了关中,至少一半家产,要被来自方方面面的势力瓜分。
  而且,各个阶层,吃起大户来,那是理直气壮。
  譬如,某个富商,被迁来关中。
  要不要购置田地?要不要在长安城购买一个宅院?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要。
  这样,关中的地价和长安的房价,自然高涨。
  一亩地,卖个两三万钱,简直跟玩一样,靠近长安的土地,一亩卖个四万五万,也是正常。
  至于长安城的宅院,位置地段比较好的,如尚冠里,一个小院子,轻轻松松卖到几十万。
  就这样,还常常买不到。
  另外,从关东来的豪强大商人,进了关中,肯定都想着融入上流社会。
  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与关中的豪强世家联姻。
  通常都将自己的嫡女,嫁给某位豪强或者大人物的子孙。
  这样一来,就得支出大额嫁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这么干,当个守财奴。
  不过呢,关中的游侠和地方的胥吏,很快就会让你知道,不交保护费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过去几十年,关中的豪门,都是靠着这样的手段,不断的从关东大户身上吸血,壮大起来的。
  相比之下,什么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