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教育方式?
  当然是带着浓厚的刘彻个人特色的教育模式。
  来源于后世天朝八九十年代时盛极一时的模块化,流水化、填鸭式教育。
  加上此地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
  所以,当刘彻带着骆郢走进行宫,看到行宫广场中,一个个木雕一样坐在原地,目不斜视,聚精会神的朗读着课本的少年时,几何有种时空穿越,回到二十世纪的感觉。
  而一个个身着甲胄的军官,则往来穿梭于这些孩子中间,巡视和监察。
  只要发现有孩子走神、打瞌睡,甚至坐姿不符合要求,二话不说,就是一脚揣上去。
  刘彻看了,点点头,军事化管理与填鸭式教育等于流水化生产统一标准的人才。
  或许在后世,这样做会扼杀孩子们的天资与创意。
  但在这西元前的世界,像生产子弹一样的生产军官,才是王道啊!
  尤其是现行的教育方式,几乎只适合贵族、大地主大商人阶级的精英教育。
  就连一般的中产小康家庭,都无力负担一个读书人。
  恰巧,这个时候,行宫中的编钟响了起来。
  所有孩子与军官,连同在上首教导的老师们,全部站起来,面朝未央宫方向,整齐如一的跪下来,齐声拜道:“忠于天子,忠于社稷,学有所成,报效君父,护卫桑梓,佑我家邦!”
  然后,在军官们的带头下,这些孩子站起身来,齐声朗诵无衣。
  “岂曰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刘彻看着这一幕,非常满意,没有继续前进,打扰这些孩子。
  “现在,此地有多少孩子入读?”刘彻问着身边陪同视察的少府岑迈。
  “回禀陛下,此地现在共有六岁以上稚童四百七十八人……”岑迈早把这些数据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立刻就回答了上来。
  刘彻皱了皱眉头。
  以现在的情况来,这样的模式,很适合汉室目前的情况。
  当然了,大规模普及,那是做梦,未来几十年,都可能只能限定在上林苑里。
  教育事业,永远是最烧钱的工作。
  尤其是在这西元前的世界,养一个脱产的男孩子,可能需要四户甚至五户人家的财力来供养。
  这思贤苑的这个学塾,成立不过一年半,就吞掉了十万钱。
  平均每个孩子一年消耗千钱的资源。
  这还是老师与学校用地完全免费的情况。
  但是,未来的汉室军队,必然是职业化、专业化的。
  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加入其中。
  虽然现在的汉室天下,就算是儒家,大部分也是尚武成风。
  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有着军方背景。
  只是,想要让这些知识分子去军队,从基层的队率、屯长甚至什长干起。
  那就真是强人所难。
  而且,也不现实。
  这些精英教育模板下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虽然也有草包、庸才,但是精英教育制度下,只要成才,基本都是人杰。
  这样的人才去做个什长、队率,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但,军队里,最关键的位置,却是低级军官!
  这就好比一台精密的机器,控制系统和计算系统固然很重要,但机器里那一个个不起眼的螺丝钉与传动结构,也同样重要。
  一个优秀的将军,要是没有得力的底层军官配合和辅助,他能干什么?
  当然了,对刘彻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会绝对忠诚于他,对他的命令不打折扣的执行的人才!
  想了想,刘彻对岑迈吩咐道:“朕去岁不是下诏,命令少府妥善照顾和收养历年以来伇于王事之忠臣之后吗?”
  “回禀陛下,少府从天下郡国,一共接受了一千七百余名忠臣之后,按陛下谕令,安置在这上林苑各宫闱庄园之中……”岑迈小心地答道。
  “全部送来思贤苑,命人在这行宫中,建立阁楼,安置,让这些忠臣之后,全部入读学塾罢!”刘彻淡淡的吩咐一声,顿了顿就补充道:“所有所需钱款,全部走内库……”
  岑迈顿时就苦了一张脸,但还是不得不遵命道:“诺!”
  但跟在刘彻身后的骆郢此刻却是张大了嘴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方才的所见所闻,于他而言,实在是太震撼太颠覆了!
  那些坐于院子中的孩子,有与他同年的,也有比他小的。
  但,全部在武士们的监视下,如同一个个沉默的雕像。
  这样的情况,让骆郢心里都有些发毛。
  他虽不清楚也不懂,汉朝皇帝带他来此,所为的是什么。
  但骆郢却还是第一时间的感觉到了,心中隐隐有着恐惧和害怕。
  尤其是身前的天子放话,此地的规模要扩大数倍后,骆郢心里简直如同雷鸣一般。
  脸上的恐惧与害怕之色,再也掩饰不住。
  刘彻回头看了看这个被惊呆了的少年,心里一笑:“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即不知喜,更不知悲的二世祖,朕怎么会镇不住?”


第537章 帝国主义(三)
  带着骆郢走出行宫,刘彻回头对骆郢道:“爱卿看朕这学苑如何?”
  骆郢方才不过惊鸿一瞥,那里说的出什么一二三四五?
  支支吾吾了片刻,方才低头道:“陛下学苑,富丽堂皇,果是中国上邦,下国小臣,不敢妄言……”
  刘彻这才认真的看了一下这个少年,这少年的性格似乎有些单纯耿直?
  仔细想想,这也不出奇。
  这骆郢五岁就被送到长安为质子,然后一直居住于少府为其安置的宅院中,像个金丝雀的一样的保护起来。
  虽然有许观教导。
  但处于一个封闭环境下,能培养个什么?
  老实说能具备一些常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刘彻看着他,微微一笑问道:“爱卿可愿来此读书?”
  骆郢心中顿时就翻起了惊天骇浪,看着刘彻高大的身材,他连忙低下头,咬着嘴唇,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但刘彻却以一种不容拒绝的态度拍板道:“就这样说定了,三日后,爱卿就来此上学吧,朕会让人给爱卿准备好身份材料……”
  “……”骆郢嘴巴张了张,心里想要反对甚至反驳,但是,看着身边明晃晃的卫士甲胄以及那些打着响鼻的战马,他最终只能低头俯首拜道:“下臣谨遵陛下之制……”
  “卿以后会感激朕的……”刘彻笑眯眯地说道。
  把骆郢扔到这思贤苑的学苑里来,这是刘彻昨日想了许久后下的决定。
  诚然,这骆郢到了这思贤苑的学苑,三五年后毕业,可能真能学得一身本领回国。
  甚至凭借在此学得的优良作风与良好素养,回国后,成为闽越国一代雄主,摆脱他在刘彻前世的悲催命运,脚踢余善,拳打南越。
  但这又怎样?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靠个人武力或者才智就能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存亡的世界。
  不然,现在在长安城坐天下的就该是项羽的后代。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彻想通过骆郢,实验一下。
  他想看看,除了武力征服,暴力杀戮外,是否存在通过文化融合的道路。
  虽然说,刘彻自己也没有信心。
  毕竟,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了,对待那些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人,你就算把心肝脾肺肾都掏出来给他看,他还是会觉得,自己不是中国人,一切都是中国的错。
  只要一有机会,立刻就会噬主。
  但无所谓了,一个试验而已。
  在这一世,恐怕还等不到骆郢回国,刘彻就会发起对闽越国的全方位政治经济攻势。
  换句话说,就算试验失败,骆郢也翻不起浪来。
  反之,若是成功的话,未来骆郢就将成为类似南越王室一样坚定的亲汉派和带路党。
  有他做牌坊,闽越国内各阶级,对汉室的认同感就会大增,要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杀戮与折腾。
  对于内战,刘彻真不想怎么打。
  打来打去,死的都是中国人,何必呢?
  况且,历史上也不是没有通过怀柔手段,彻底汉化的民族嘛。
  譬如在唐代,就有着一票胡人大将忠心耿耿的为唐帝国抛头颅,洒热血,像高仙芝、哥舒翰、甚至还有突厥王室姓阿史那的大将。
  就是在汉代,小猪手下,也有许多忠心耿耿的归义胡人大臣。
  如著名的金日磾等。
  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就知道。
  实际上,汉文明向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跟中国文明一样,对所有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一视同仁,毫无歧视的文明。
  只是可惜,很多时候,中国的宽容与仁慈,被那些豺狼视为软弱与可欺。
  弱小时,危难时,就喊中国爸爸快救我。
  一旦缓过劲来,噬主的就这些家伙。
  “所以,关键在于,认同中国与否……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老祖宗的教训,说的很对头啊,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国强大而奋斗的,哪怕是黑叔叔,也可算中国人,反之,哪怕是土生土长,祖宗十八代都是中国人的,背叛起来,也不比那些夷狄贼子对这个国家的伤害小……近有中行说,远有岩里政男……说到底,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以血统、血缘作为核心基石的民族,他是一个以文化、信仰与认同为核心团结在一起的民族!”
  这样一想,刘彻顿觉念头通达了许多。
  他感觉,自己的视野与心胸,应该放的更大更远。
  这才是一个做大事者该有的模样!
  于是,刘彻看向骆郢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了起来。
  这个少年才十三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未确立,还是可以挽救的嘛。
  “走吧!”刘彻拍拍手,对着骆郢道:“跟朕一起,看一看,科学与技术的力量罢!”
  “科学与技术?”骆郢不明所以。
  刘彻哈哈大笑,道:“所谓科学,格物致知也,先贤有曰:君子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骆郢还是不懂。
  甚至就是随同刘彻一起视察的少府岑迈、尚书令汲黯也是面面相觑。
  不明白,到底是那位先贤说的?
  但既然是天子所说,那就肯定是对的!
  况且,这格物致知看上去好像高大上的很,正适合拿来刷逼格。
  汲黯打算回去后,好好翻翻石渠阁的故纸堆,找一找看看究竟是何人所说。
  但他无疑要失望了。
  因为总结出此话的“先贤”,现在还没出生。
  嗯,可能连他爷爷都还是个小屁孩!
  但没关系,刘彻已经决定发明它了!
  伪造古籍、伪称先贤,本来就是这一时期思想界与文化界中最时髦的事情。
  皇室插手其中,是迟早的事情。
  不然,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之间的争议,何必持续几千年?
  这样打算着,刘彻就拍拍手掌,对左右吩咐道:“来人,笔墨伺候,朕要给这学苑题字!”
  不多时,就有着宦官抬着笔墨书砚来到刘彻面前,恭敬的道:“请陛下御赐!”
  刘彻看了看左右,然后挽起袖子,行云流水一样的在纸上写下一句话。
  众人凑过来一看,立刻就纷纷跪在地上,拜道:“陛下圣教,臣等受教,请著于竹帛,宣告天下,使士民皆知陛下圣意!”
  刘彻哈哈大笑,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