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事实如何,却很难说了。
  没有明确的,血淋淋的例子摆在眼前,放在身边,没有人会当真。
  甚至,有些人可能还有逆反心理。
  你越不让我做,我偏要做。
  看你能怎么办!
  这样的蠢货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刘彻深知,肃反、整风,从来都不是上面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
  要有流血,要有杀戮,乃至于大清洗,才能让人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连沾都不能沾。
  所以,未来的绣衣卫都尉,必须要有铁血手腕,无情性格。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不能明错对,赏功罚过,更是人主御下之道!”刘彻微微缓和了一下表情,稍稍温和的道:“对绣衣卫,朕初步草拟了一些规矩、法度与赏罚升迁制度……”
  刘彻转头对王道吩咐:“去将朕草拟好的条程文书,发放给诸位爱卿……”
  “诺!”王道点点头,立刻拍拍手掌。
  不久,就有十几位宦官,捧着数十本小册子,一一分发给在坐众人。
  大家接过册子,小心翼翼的翻开。
  能混到绣衣卫高层的人,再怎么愚笨,这识字的基本能力还是有的。
  而这册子上的文字,也并不深奥——实际上汉律,或者说它的前身秦律,在制定之初,就是简洁通俗易懂著名。
  法家的官僚们,很清楚,法律,首先要让被统治,被管理的人民,知道它的意思,然后才会去遵守它的规定。
  所以,汉律的条款,其实哪怕是两千年后,那个不懂文言文的时代,其实一个初中生,看着汉律,也基本能知道,这上面的规定、限制说的是什么。
  这小册子上的内容,也与汉律一般。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的句子。
  从头到尾,都只在阐述,绣衣卫的上下等级,职责与权柄,以及触犯了规定,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立下功劳,又将得到怎样的奖励。
  看完这本小册子,大家就基本了解了。
  未来,绣衣卫将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衙门。
  它的办公地点,将设在石渠阁附近。
  最高长官,称为绣衣都尉,秩比两千石,银印青绶,位比列侯。
  都尉下设左右绣衣平,秩比一千石,协助都尉管理绣衣卫日常事务。
  然后,就是各级属官。
  分为郡寺、国寺、官寺、夷狄寺以及内寺等五个分别对口郡、国、官僚、四夷和内廷等不同部门。
  权责非常分明,相互之间不许逾越。
  另外,在这些部门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不受绣衣都尉控制,直接对天子汇报工作,监督绣衣卫内部事务的绣衣御史。
  绣衣卫的日常工作,都尉总揽全局,左右平协助处理,分配任务。
  而升迁赏罚,绣衣都尉只有建议权,决定权在绣衣御史之身。
  所有看完这本小册子的人,都是深吸一口气。
  他们都知道,一旦这小册子上的规矩与法度确立下来,得到严格执行,那么,以后,大家脖子上就出现了一个枷锁了。
  一个不小心,这个枷锁就会要了大家的命。
  看着册子上,林林总总,数十条限制与制定和处罚措施,许多人都是冷汗直冒。
  这样一来,以后大家还怎么借助特权捞好处?
  甚至有人在心里腹诽:陛下,到底还想要不要绣衣卫为他卖命了?
  好在,随后册子上,出现的文字,安抚了不少人的心。
  一条条明确规定的升迁制度与奖赏措施,让人眉开眼笑。
  譬如,查处一位贪官,办案人等可以均分抄没财产的一成。
  查获诸侯王谋逆、不轨、不敬,无道等罪证,更是直接加官一级。
  更让垂涎欲滴的是,这册子上明确了,积大功一百,或小功、大功合三百。可封关内侯!
  关内侯啊……
  许多人的心忍不住颤抖起来。
  虽然关内侯比不上列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但那也是无数人魂牵梦绕,为之奋斗一生的尊贵位置。
  更重要的是,关内侯有了,列侯还会远吗?
  而成为列侯,就意味着,三公有望。
  汉家制度,丞相必出自列侯,无列侯,不丞相!


第560章 墨家复兴
  所谓大功、小功,这是刘彻设计出来的一个标准。
  大抵类似于一种指标性的规定。
  譬如,在经济犯罪方面,五十万钱以上,是大功,以下是小功。
  且可以累加。
  换句话说,你要是能一次性帮刘彻搞来五千万的财富,那么,这个关内侯,你马上就能抱回家。
  五千万钱,给一个关内侯,总的来说,是刘彻赚到了。
  五千万钱,足够武装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了。
  给一个关内侯,值!
  在对外情报方面,发展一个线人,不拘是什么身份的,就算一个小功,发展一位敌国的官员,能管百人以上的,就算大功,同样可累加。
  换句话说,你要是策反了匈奴一整个部落,给你个关内侯理所应当。
  运气不好的,只要肯吃苦,舍得下本钱,用个十几年时间,在敌国建立起一个百人左右的情报网络,并维持下来,也能把关内侯抱回家。
  而国内的官员,撂倒一个廧夫,就算小功,有秩以上属于大功。
  同样可以累加。
  干掉一个九卿,就差不多能直接把关内侯抱回家了。
  整个指标系统,简洁明了。
  许多人看完,都是难掩心中的激动。
  关内侯啊,就这样白纸黑字的写在册子上,只需要够努力,就一定能抱回家——没有人觉得,自己一辈子也凑不够那一百大功或者三百大功、小功。
  这天下的官僚、地主、商人还有四夷敌国,都是吾辈建功立业之所。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刘彻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在未来逐步淘汰现有的大部分绣衣卫高层。
  因为,情报工作需要专业,而这些人,很不专业!
  当然,这个评价,刘彻不会告诉他们。
  相反,刘彻现在还需要这些人为他卖命,维系绣衣卫的体制和框架组织。
  “看来,要成立一个专门培养情报工作人员和特务的学校了……”刘彻心里盘算着。
  特务与间谍,不能不读书,更不能不接受严格的训练。
  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朝臣、东宫还有社会不会理解,为什么天子鹰犬也要上学读书。
  更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现在还不急!
  刘彻真正急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这第三件事情……”刘彻表情严肃的看向绣衣卫众人:“朕接到地方奏报和御史报告,在华阴、槐里、武城、铄阳等地,墨社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快,诸卿回去后,想尽一切办法,在各地墨社中安插眼线,墨社中众人的言论、举动还有思想,朕全部都要知道,越详细越好!”
  墨家,这个在刘彻前身本已经奄奄一息,几乎就要断绝传承的学派。
  在刘彻即位后,住进了墨苑,享受起了后世科学家的待遇。
  不止有了国家对其思想与言论的合法承认,更有了明面上的官身。
  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刘彻始料未及的事情:墨家在关中广大的农村,贫困的乡下,如同野草一样,迅速的蔓延开来。
  去年这个时候,关中第一个墨社在上林苑的思贤苑建立起来。
  几十个墨者,隔三岔五,就往农民家里跑。
  帮着干农活,指导农业生产,扶危救困,施医给药。
  最开始,刘彻也没当回事,只当做是一种类似小资的天真浪漫。
  但刘彻想错了。
  他忘记了,墨家,从来都不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更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思想派系。
  墨家,有组织,并且是极为强大、紧密、团结的组织。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纲领,行动计划,甚至内部法律。
  战国时期的墨家,鼎盛之时,遍及各国,为了自己的道理和坚持的道路,他们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更恐怖的是,这是一个习惯了自下而上,推行自己理念与道路的组织!
  换句话说,墨家的着眼点,从来不在上层。
  而是下层,最低层,最穷苦,最艰难的百姓。
  偏偏刘彻放松了汉室一直以来栓在墨家脖子上的绳索。
  准许墨者们,去乡下去农村,践行自己的理念,甚至,还任命了两位工作表现比较好的墨者为县令、县尉。
  这无疑于,将一个火星,扔到油锅里,立刻就引起了剧烈的化学反应!
  墨家,立刻就抓住了这次机会。
  他们卷土而来,他们重新出发,他们……立刻碾碎了他们所到之处的旧有势力。
  农村的土豪恶霸,在这些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抱负,更重要的是有武力有背景有靠山的墨者面前,像纸一样脆。
  去年二月,第一个墨社在上林苑出现,三月,有墨者出现在华阴县,五月,到了武城,七月,关西出现了墨社,八月,萧关的守备将军报告,萧关外的农村,出现了墨社……
  一年时间,墨社就已经出现在了关中四十八县中的十二个县。
  而华阴、槐里、鸿固原和武城,几乎全县沦陷,所有的亭里,都有墨社的组织。
  地方官诚惶诚恐的向上面报告,他们所见的一切。
  农村的百姓,开始有了除官府外的组织。
  许多地方的百姓,一家有难,全村帮忙,一人得病,看望的人,从村头能排到村尾。
  有人去世,必全村发丧,老少皆哀。
  一到农闲之时,不用官府组织,自己开始修渠道,凿水井。
  官府刚刚来村里露布下张贴鼓励安装水车的公文,走到村口,就看到,已经有好几台水车轱辘轱辘的在村头的河岸边运转起来,还有更多的水车,正在等待安装。
  村里的卫生非常整洁,所有垃圾,全部被集中运到村外的空地掩埋。
  人们挖掘河里的淤泥,对农田堆肥。
  交税的时候,税吏到村里查验和校对亩产。
  农民早就准备好了秤杆在等着过称。
  有人想要多收或者使些手段盘剥,立刻就有赤脚的墨者,拿着户律找上门来讲道理了。
  官僚们对这一切无比恐惧,无比害怕。
  就连刘彻都吓坏了。
  他根本没想过,墨家的战斗力,能有这么强。
  刘彻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秦国人口不过几百万,却能动员起数十万的大军,甚至进行长平之战那样可怕的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会战。
  墨家,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浪漫主义思想派系。
  兼爱非攻,尚贤尚志、节用明鬼,也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与贫乏的字句。
  他们的背后,有着一整套完整的理论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
  在墨翟时期,墨家的墨者们,就已经实践自己的理念。
  战国数百年,墨家一直在进步中实践、调整自己的理念和思想。
  时光流转,直至今日。
  在刘彻的扶持下,墨家再一次开始绽放那只属于它所有的独特的光辉。
  特别是白纸的出现,让墨家的许多理论与思想,不再受到限制。
  因为,廉价、便捷和易于书写保存的白纸,给了墨家的思想与理论,迅速扩散的支点。
  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他们能大规模的印刷他们的思想、典籍甚至是计划。
  在墨苑,他们是科学家,兢兢业业的推动技术发展,出了墨苑,这些家伙就摇身一变,成了社会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