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就有这两人。
  但他们是不想谋反吗?
  错了!
  这两个列侯对现在的刘氏天子,有着一肚子的怨气和火气。
  这样的列侯,在汉室历史上绝不少见!
  汉室自刘邦至今,所封列侯中,约有一半的被废黩、诛杀的列侯,是因为谋反。
  但这些逗比,连谋反都不会。
  他们常常是大大咧咧的在家里宣扬要反叛朝廷,然后积蓄甲兵(常常是几十个流氓地痞无赖),然后就被亭长镇压了……
  最著名的就是刘长了,堂堂诸侯王,四十个人,几辆车,就敢扯旗,真亏他自比项羽,项羽都要被他气的在坟墓里再死一次了!


第631章 温言在口(一)
  阳信侯刘中意,下相候冷慎,高陵候王行,三个加起来食邑足足有六千三百户的列侯,被刚刚走马上任的执金吾郅都逮捕。
  这个事情立刻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丢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无数涟漪。
  在汉室六十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在承平时期,一次性有三位列侯被下狱的故事。
  更别说,还有舞阳侯樊市人被廷尉衙门叫去喝茶,安平侯谔寄家被一大堆太医占领,拿着天子手诏的太医署的医官们告诉旁观者:安平侯经诊治,确实是个精神病!
  他要不是精神病的话,为何会屡屡干出那么多的夸张事情呢?
  谔寄顿时就哗了狗了。
  他只是有些个性,爱张扬而已,怎么就成了精神病了?
  但,太医官们言之凿凿,天子拳拳爱护之心,没办法,谔寄只能搬到太医署去养病。
  因其疾病不能行使封君的权力,所以,安平侯国被少府接管。
  这跟宣布废除安平侯国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了。
  五个列侯,同时出事。
  顿时就吓坏了其他人。
  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了——天子这针对的就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列侯串联。
  所有参与其中的列侯,一下子就噤若寒蝉。
  但事情还没完。
  执金吾郅都紧接着,又在原中尉的体系里,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运动。
  包括京辅都尉薛泽在内的五个部门主官在三天内全部落马,被赶回家种田。
  当然,为了维护朝廷的颜面和高冷的贵族体面。
  对外只是说“京辅都尉泽等,乞骸骨,退位让贤,高风亮节”。
  但在实际上,在执金吾上奏和下发给丞相府和九卿其他衙门的邸报里,郅都半点面子也没有给他们留,将他们受贿、贪污、渎职的罪证全部公开。
  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做官了!
  京辅都尉广平侯薛泽更是在回家后,立即选择自杀。
  一旦获罪,即自杀,这是汉室列侯们长久以来默认的游戏规则,同时也是保护自己家人和亲朋的最佳办法。
  薛泽的自杀,震动了整个列侯阶级。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很多人都担心,这次风暴的打击面扩大化。
  但他们却又不好明着站出来说话。
  毕竟,这次栽了的六个列侯,每一个都是证据确凿。
  尤其是下相候跟高陵候,更是坐死了谋反罪!——说起来也是搞笑,六十年了,列侯们造反的模式,一点也没变。
  积蓄甲兵,结交匪类,最关键的是,他们毫无保密意识。
  很多人都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自己的谋反计划……
  别说列侯,诸侯王造反也是这样。
  譬如三年前吴楚叛乱。
  但在其叛乱前的一年,全天下就都知道了,吴楚要反。
  吴王刘濞和他的使者们,穿梭天下,联系同盟,几乎是公开的……
  于是,绣衣卫的探子甚至都不需要去调查,只要有心,蹲在这些家伙常出没的地方,带个耳朵,就能带回大量“图谋不轨,阴谋叛乱”的证据。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于是,在例行的常朝的前一天。
  刘彻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此人姓刘名礼,乃楚元王刘交的次子,受封为平陆候,也是前世被皇帝老爹封为楚王的男人。
  楚元王刘交,这是老刘家的一面旗帜。
  这个刘邦的异母从弟,跟他的哥哥们完全不同。
  刘交善于诗赋,文采横竖都溢。
  他师从荀子的弟子浮丘伯,封为楚王后,积极整理和收集《诗经》篇章,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儒家派系——楚诗派。
  刘交和他的儿子刘郢在位的二十七年里,受到这两位诸侯王资助的儒家学者,将中国的文化和典籍,向着四面八方传播。
  三越、西南夷,甚至中南半岛的不毛之地,长袖善舞的儒家学者,将他们的脚步遍及已知世界。
  他们就像后世十七、十八世纪,欧罗巴的传教牧师一样,勤勤恳恳,专注的将他们的理念传播到世界。
  现在三越国内,一半以上的亲汉派,是他们培养的。
  更重要的是,吴楚齐鲁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曾经受惠于楚元王父子的地主、贵族、富商。
  而且,汉室成立六十年,有三位宗正,出自楚元王一系(刘交自己,他儿子刘郢,现在的刘礼)。
  这就是为什么,楚国必须要用一个刘交的子嗣来传系的原因。
  作为现任宗正,监督诸侯王及其子弟以及列侯的九卿,刘礼来找刘彻,完全合理,也完全正常。
  “宗正来找朕,是因为执金吾的原因吗?”刘彻对刘礼这个长辈还是很尊重的,经过吴楚叛乱,淮南,赵王谋逆的事情后,老刘家现在迫切的需要的向天下人证明:刘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相亲相爱。
  所以,刘彻也没有揣着明白装糊涂,跟刘礼玩猜谜游戏。
  “圣明无过陛下,老臣此来,确实如此!”刘礼有些意外的低头道:“陛下即以当头棒喝,群臣已经知错了,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施以恩泽雨露,安定人心!”刘礼在政坛上混了几十年,看过了无数的政变,见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他非常清楚,该怎样把握分寸,同时刷好声望。
  就像三年前,吴楚叛乱,他的侄子刘戊的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跟着刘濞胡闹。
  刘礼第一时间就站出来发声,并且紧随其弟弟刘富上交自己的列侯印玺以及全部财产,在先帝面前磕头痛哭。
  正因为这个关键的选择,楚王一系,不至于断绝,而且,很快就能重新恢复。
  这次的风波,刘礼同样看的很清楚。
  天子震怒,那是一定的!
  刘氏天子,从来都不会在这样软绵绵,且无力的所谓串联下屈服、退让。
  他们就像一根弹簧,你越施加压力,反弹起来的杀伤力就越大。
  老刘家向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
  但事情发展到现在,刘礼知道,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了。
  天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所有涉事列侯全部一网打尽,这样做,风险太大,且得不偿失。
  而且,离开列侯们的支持和辅佐,天子也很难统治天下。
  因此,刘礼确信,他这次出现的时机是恰到好处的。
  而且也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


第632章 温言在口(二)
  刘彻现在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台阶来下。
  一次性将五六十个列侯给废了。
  这样做要付出的代价太大。
  而且,很容易使得其他列侯们抱团反击。
  而一旦这些人抱团,其能量将是无比巨大的!
  在汉室历史上,正是这些家伙抱团,把诸吕的势力连根拔起,两个少帝被推进小巷子里用乱刀砍死。
  然后反过来说:少帝非孝惠子。
  把自己给洗得干干净净。
  然而,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
  作为皇帝,刘彻心知肚明。
  所以,汉室自太宗以来,就用了无数手段,分化和瓦解以及打击列侯集团的力量。
  过去,太宗输粟捐爵,乃至于历史上,老刘家不断挖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根基,都有着这方面的考虑。
  但刘彻为了集中力量,开始加强军队的势力。
  这就使得列侯的势力,跟着膨胀起来。
  目前汉室七成以上的高级将领,是列侯或者与列侯们有亲密关系的人。
  几乎八成的野战军团,是由列侯们和他们的家臣在掌控。
  这股力量要是铁了心,要拉刘彻下台,也不是办不到。
  李世民玄武门政变,赵匡胤陈桥兵变,可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且为舆论和民心所不容的!
  但,这个世界上,真理只在弓弩剑戟的杀伤范围之内。
  枪杆子里出政权。
  枪杆子里还出真理!
  就算史家公正不阿的在史册上写下“赵盾弑其君”,那又如何?
  好在,列侯集团内部,长期以来就分裂成了无数个派系。
  有开国功臣派、孝惠功臣派、太宗功臣派和先帝功臣派和外戚宗室派。
  各个派系内部,又分出无数个小派系。
  这些大大小小的派系,有的已经沉寂许久,有的则是刚刚新生,朝气勃勃。
  彼此之间,有着巨大的分歧和矛盾。
  譬如周亚夫肯定就跟那些当年对他老爹落井下石的家伙没有好脸色。
  而高皇帝功臣派,则永远是高冷的蔑视着晚辈,孝惠功臣和太宗功臣。
  这使得历代刘氏天子,能很好的拉拢分化他们,使他们永远无法拧成一根绳子。
  最经典的案列,当属刘彻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驱逐元老派系的骨干周勃了。
  所以,目前来说,刘彻还不用担心,一觉醒来发现长安城里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但列侯集团还是需要安抚的。
  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打完一巴掌,总得给颗甜枣不是?
  而甜枣早已准备就绪。
  只是,刘彻还打算拿这颗甜枣换一点东西。
  总不能跟跪台办一样,别人一哭,自己就马上跪下来添吧?
  所以,刘彻不紧不慢的站起来,拍拍手,从王道那里接过一张帛书,递给刘礼道:“正好宗正来了,朕拟了道诏书,宗正带回去,让诸位臣工都参详参详,明日朝会,将主要讨论此事!”
  刘礼虽然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还是接过帛书,恭身拜道:“臣谨奉诏!”
  然后,他就坐下来,将帛书打开,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刘礼大惊失色。
  “陛下深谋远虑,老臣深感钦佩,只是,此事恐怕很难……”
  “宗正放心,此事易尔,朕会将另一道诏书,与此诏书捆绑,此诏廷议不过,另外一诏就永远搁置!”刘彻淡然地笑道。
  后世的见识告诉刘彻,假如某个政策阻力太大,无法在议会(国会、长老会)上通过,那么,明智的政治家,常常会选择将另一个政策与之捆绑起来。
  要过全部过,不过一个也别过。
  虽然这样子干吃相有些难看。
  但对权贵、既得利益阶级,不需要讲究这些。
  “顺便告诉宗正一声吧,另外一诏,就是加恩令!”刘彻笑着说。
  刘礼却是浑身一震。
  加恩令三个字,就像磁铁一样,牢牢的吸引住了刘礼的全部注意力。
  这道诏书的存在,宫廷内外和朝野上下,都传说了许久了。
  只是,天子一直没有将之拿出来。
  这让列侯们真是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难受。
  但偏偏又不能表现的太过急切,以免让人以为自己是轻浮浪荡的纨绔子弟。
  如今,加恩令千呼万唤终于出现。
  但它却被天子跟另外一个命令捆绑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