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有利就有弊了。
  提线木偶们,自然没有什么能耐和魄力,他们只是一个幌子和面子。
  别想指望他们能拿得出什么好建议又或者能帮国家解决什么问题。
  正如现在的刘舍,他虽然是少府将作大匠,但对义务能力,尤其是各种技术问题,一无所知,若是遇到什么突发问题或者紧急状况,不要指望他能作出什么好决定,能不拖后腿,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所以,刘彻也只打算在少府弄这么一个提线木偶。
  其他部门,还是要用精英干臣来秉政。
  刘彻可不想变成秦始皇,活生生的累死。
  作为一个傀儡,刘舍非常有傀儡的自觉,他又叩首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吗?”
  过去两三个月,刘彻已经通过刘舍,干了好几件,他以皇帝之尊,不太适合去干的事情。
  譬如说,刘彻指使刘舍,在长安城城西,建立了一个鲁班苑,明目张胆的在那里招手贫民和农家子弟,进行铁匠和木匠的培训。
  这算的上是西元前的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了。
  此事,成为了长安城最近街头巷尾议论的热点。
  每日不知道有多少农家和贫民的子弟,跪在那鲁班苑的门外,乞求一个入学的名额。甚至还有落榜士子,也去报名!
  毕竟,读书,那要有资本才能读,而且,不一定能出人头地,穷困潦倒,最终饿死,冻死的读书人,长安人也不是没见过。
  但木匠和铁匠就不同了。
  这是旱涝保收,永不过时的职业。
  一个合格的木匠或者铁匠,永远都不愁没活干,轻轻松松一年就能赚一两万钱,已经达到了汉室中产阶级的标准。
  而坊间舆论和朝野勋贵也纷纷都对刘舍的这个行为,点了三十二个赞。
  甚至有勋贵列侯,想要将自己的族人,送去鲁班苑学艺。
  这不奇怪。
  汉人素来尊重有技术的人。
  北平文候张苍,盖棺论定时,就有一句评价:若百工,天下做程品。
  民间和朝野,都有着“富为上,贵次之,即贵各各学一技能能立其身”的谚语。
  即使是素来讨厌“奇淫巧技”的儒家,在不能说刘舍什么不是。
  但,此事,刘舍能做,朝臣能做,甚至商贾、妇女能做,唯独,刘彻这个皇帝不能做。
  道理很简单。
  汉室的国本就是重农。
  无论你身体怎么喜欢工商业,怎么爱好技术,但嘴巴上还是得喊“朕以农桑为本,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
  “还真有个事情,需要爱卿去办!”刘彻笑着道:“马上就要入冬了,朕有些忧心关中三老及年八十以上长者的过冬问题,爱卿代表朕,去关中巡视一下,与地方三老和年八十以上长者谈谈,他们有什么要求,卿尽力满足他们,朕会让内史和御史大夫衙门配合卿!”
  刘舍闻言,心中大喜。
  代表天子慰问看望地方三老和长者,这是汉室朝廷的日常。
  但是,在过去,天子通常是任命侍中、尚书、谒者或者让给事黄门侍郎去做这个事情。
  通常,不会让九卿以上的大员去担当这个事情。
  但一旦这样做,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等于天子公开告诉天下:这是朕的人!
  刘舍这辈子,不就是图的这么一个认可吗?
  于是,他跪下来,拜道:“诺,臣必幸不辱命!”
  除了荣誉外,这个差事还是非常好的刷声望的机会。
  在后世天朝,能代表中央、国务院去慰问看望老红军,老干部和老将军的人,铁定能上CCTV新闻联播刷脸一分钟。
  而在此时,虽然没有新闻联播,但有邸报和露布啊。
  这意味着,他刘舍的名字,铁定能上一次露布和邸报,疯狂刷名望了。


第649章 悬赏
  出了殿门,下了台阶,到了一个转角的地方,刘舍悄悄的摸出那张天子递给他的白纸,打开来瞄了一眼。
  然后,刘舍的表情顿时就变得非常夸张了。
  “陛下这是要把我变成一个爱好‘奇淫巧技’之人啊!”揉了揉太阳|穴,刘舍露出了些苦笑。
  但,这种苦恼只持续零点一秒都不到的时间,然后,他就立刻露出了一个灿烂无比的笑容:“给陛下分忧,正是我辈臣子的职责啊……”
  在这变化无常的政坛上,能给天子背锅,可是个了不得的特长!
  第二天,在长安城的各大繁华市井和关中各县的集市中,就出现了一张贴在露布旁边的悬赏告示。
  顿时,整个关中都被惊动了。
  因为,这张悬赏告示上有着桃候本人和少府将作大匠的印章加盖,具备了足够的信服度。
  此时,汉室官府和贵族的信誉度,那是刚刚的。
  三年前,吴楚叛乱,十倍利息的高利贷,朝廷和列侯们都还掉了。
  再加上,汉律也以律法的形势保证了,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自己的订下的契约。
  随意撕毁自己订下的契约和许下的诺言,不仅仅舆论会鄙夷,廷尉也不会无动于衷。
  在这个背景下,刘舍用桃候和将作大匠的名义贴出来的悬赏告示,自然是信誉度十足,童叟无欺,不会有人怀疑有诈。
  而真正让人们疯狂的是,悬赏告示上,白纸黑字的写明白了的悬赏数字:一千金或五铢钱八百万。
  看到这个悬赏数字,无数人都是疯狂的吞咽口水。
  这个悬赏数额,哪怕是关中,也是一个绝对的史无前例的超级大悬赏。
  三年前,朝廷给吴逆刘濞的项上首级开出来的悬赏数字,也不过是三千金而已。
  当年,叔孙通为太祖皇帝制定朝礼,规划《傍宫律》十八篇,太祖及惠帝、吕后前后所赏赐的黄金,加起来也就一千五百金。
  同样是在吴楚叛乱时,先帝拜窦婴为大将军,所赐黄金,也不过千金而已。
  换句话说,这次桃候刘舍,拿出来的悬赏,约等于三分之一个刘濞脑袋,七成五的叔孙通一辈子功绩,以及一个大将军。
  这样的大手笔,自然让人疯狂。
  而刘舍所悬赏的东西,更是让人看了,难以自抑。
  “吾桃候将作大匠舍,愿以千金或钱八百万,求能倍于今之杼机者,以惠万民,报天子!”
  简单直白的话语,刺激着所有人的肾上腺素,让人难以自抑。
  更让人血脉偾张的是,桃候刘舍在他自己的宅子里,命人建了一个亭子,在亭中,码满了足足一千个沉甸甸,黄橙橙,金闪闪的金饼,作为他诺言的保障。
  更公开说:“士农工商,能作杼机,倍于今之诸杼机者,可自取而走!若能数倍之,吾更愿举于陛下,无论男女以千石官酬之!”
  这个消息一出无数的民间自认为有技术的妇人或者工匠,纷纷开始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钻研起这个问题来。
  甚至,有人组成了联盟,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一起来攻关这个项目。
  刘彻坐在宫里面,看着绣衣卫传回来的各种民间的议论和情况,也微笑了起来:“这大概算是西元前的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了吧……”
  本来,纺织技术,刘彻是打算让墨家去搞定的。
  但奈何,目前墨家的全部技术力量和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都放在了改进和制造水力锻压器械上面,甚至,就是少府的熟练工匠和顶级的人才,也全部投入到了这个方面,实在没有其他精力去搞纺织技术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纺织技术,是被妇女垄断的。
  很少会有男人参与纺织工作。
  就是墨家也是如此。
  假如让墨家去玩这个,恐怕没有个七八年的摸索和探讨,是休想弄出一个能倍增或者数倍增加纺织技术的机器。
  没办法,刘彻只好将注意打到民间。
  草莽多豪杰,便是妇女中,也可能趴着许多厉害的人物。
  而汉室,也不是没有女性当官甚至封侯的先例,对女性的重视和尊重,老刘家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之最。(汉律的户律和置后律中甚至有专门的条款来保证和维护女性的财产继承权以及地位)
  所以,刘舍也没有撒谎。
  若真有人弄出一个能增加数倍纺织效率的机器,刘彻肯定不会吝啬奖赏,甚至,还能用列侯之爵相酬。
  而此时,一个能将效率提高一倍甚至数倍的新型织布机,对汉室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汉室的纺纱技术,还能凑合着用。
  现在,手摇式的纺纱机,早就已经出现了。
  少府的东西织令的匠人,所使用的,就是一种单锭手摇式纺车。
  这种纺车,在汉室各个时期的壁画里,都很常见,明朝的天工开物里记载的纺车,甚至于汉代壁画中所见的纺车,区别不大。
  至于更先进的脚踏式纺车,最早出现在壁画里的时间,是东汉中期了。
  目前来说,手摇式的单锭纺车,虽然论效率,拍马也赶不上工业革命前的珍妮纺纱机,甚至远远不及黄道婆发明的纺纱机。
  但已经足够够用了。
  毕竟,这种手摇式的单锭纺车,制造简单,工艺简单,维修便捷,使用方便。
  哪怕两千年后,中国的许多偏远地区的山村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纺车。
  但纺织机就不同了。
  此时,中国普遍使用的纺织机是源自商周时期的“锯织机”也就是俗称的手指挂机,这种原始的织布技术,效率低下,工作繁重。
  而少府的东西织令衙门里,近半的工人,依旧在使用这种原始落后的技术织布。
  这就是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布匹能成为硬通货的缘故。
  当然,也不是没有先进的机器。
  东西织令衙门里,还有着专门为皇室贵族服务的织布机器。
  这种机器,称为杼机,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大爆炸。
  《诗经·尔雅·大车》中就有记载这种机器,所谓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甚至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这里的大车,指的就是原始的杼机。
  杼机发展至今,相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其织布效率是过去原始的锯织机的十倍以上。
  但依旧不够用!
  目前少府的东西织令,每年只能堪堪完成国家布置的纺织任务。
  更不要说去市场上销售,赚取利润了。
  所以,刘彻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式的高效率的织机。
  这种机器要制造简单,结构简易,易于维护和使用,同时还能提高纺织效率。
  最好能适应棉花的纺织需要,尤其是极难伺候的粗绒棉的纺织需要。
  目前,从乌孙和匈奴通过走私和合法贸易渠道获得的棉花,在今年已经在上代两郡的皇家庄园、行宫以及代王的王田里进行了试验性的种植。
  总共种植了大约两千亩左右的棉花。
  目前这些棉花已经收获,并全部运回了少府的仓库,种子保留后,其棉絮交给了东织令衙门去试织。
  明年,棉花的种植规模,将会扩大十倍以上。
  到后年,汉室的棉花种植面积很可能超过百万亩。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技术的研究自然也得跟上来。
  倒是纺织科技树的另一个科技点——提花技术,刘彻不用操心。
  现有的提花机和提花技术,在刘彻看来,已经差不多达到了现在技术所能达到的巅峰。
  汉室的提花技术,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非常先进。
  尤其是少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