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太仓公,在这个时代就是名医国手的代言人!
  太仓公是世人对其的尊称,其本名淳于意,因此又称为意公。
  就是那个著名的缇萦救父故事中的主角,缇萦之父。
  当然这些都不是刘德如此郑重的原因,真正让刘德对这石穰如此尊重的原因在于,那淳于意乃是临淄阳庆的唯一嫡传传人,而阳庆则是扁鹊的真传后人,当世最后几卷扁鹊的医书,就是藏于阳庆之手,之后传给了淳于意,淳于意广收门徒,门下弟子共有一百余人,其中有十七人得了真传。
  前世之时,有次刘德了重感冒,发展成了肺炎,本以为必死,因为在这西元前的时代,没有抗生素,基本上肺炎就等于绝症。
  但是,最后却被淳于意的第三代弟子河间人张鸣所治愈。
  病好之后,刘德延请张鸣为河间国太医,礼遇非常,经常与之谈论医学,因而知道了一些扁鹊这一派系的医术与辩证之法。
  从与张鸣的交谈之中,刘德知道了一个让他震惊万分的事情——扁鹊门人学习医病的一个方法是——解剖!
  通过解剖,他们这一系的医生甚至知道胃大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甚至知道胃能盛三斗五升的水,基本上常人的胃里都留有二斗的食物,其中水与胃液占一斗五升这样详细的数据。
  不止如此,他们还测量了人体的肠子,称了心脏的重量,摸清了一些主动脉血管的长度!
  前世刘德知道了这些之后,大力资助和鼓励张鸣研究和发展扁鹊的医术,用王宫的财力和物力为其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本是希望能推动医学向前发展,可惜,最后成果还没出来,此事就成了刘德昏庸残暴的罪证。
  在服毒自杀之前,刘德只有两个遗憾,没能推动解剖学在中医医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其中之一。
  石穰是否淳于意那十七位授予了扁鹊医书的真传弟子之一,刘德不知道,但是,他这个淳于意的门徒,却是刘德接近淳于意的途径。
  刘德前世之时,就听张鸣说过,其先师扁鹊著有医书十余卷,虽然只有五卷保存了下来,但这五卷中有两卷是关于解剖和人体器官与功能的说明之书,张鸣的老师因为不是真传弟子,没能得传那五卷医书,因此,张鸣也不太清楚那两卷书上说的都是些什么,但刘德仅仅只是观摩张鸣解剖一些死刑犯的尸体,就已经知道,这一系的医生们在解剖一途上已经有了心得和经验,起码知道人体的一些基本结构,下刀和解剖的力度都有模有样,至少没有出现过切错地方,割坏血管的错误。
  而张鸣连真传都不是,都在解剖一道上有次造诣,那么真传弟子的水平怎么样呢?
  前世之时,刘德常常会想到这个问题。
  此刻听说了石穰竟是淳于意的弟子之后,前世的种种猜测和疑惑顿时重新浮上心头。
  不止如此,刘德还进一步的想起了两三百年后那位已经能做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的华佗,传说华佗也是扁鹊传人……
  石穰却不知道刘德心里的想法和种种猜测,他有点被刘德的礼遇和态度吓坏了,连忙唯唯诺诺的道:“殿下,如此重礼,臣不敢当!”
  “当得,当得!”刘德笑眯眯的道:“卿乃是国手,我日后之起居饮食与药饮皆要托付于卿,如何当不得?”
  便宜老爹这次送来的石穰,让刘德心里也起了感激之情,毕竟,像石穰这种名医国手之徒,一般的君王都是留在自己身边,根本不会送给别人,连儿子都不行!
  而便宜老爹能派石穰来照顾刘德,说明,他是真的欣赏和看重刘德了。
  嗯,或许还有些监视和监督的意思。
  但那已不重要了!
  “不知太仓公可好?”刘德又问道。
  “回殿下,前几日老师还有书信前来,说一切安好……”石穰恭敬地答道,或许是他觉得刘德可能对他老师感兴趣,于是又补充道:“臣之妻乃是老师之幼女,故常与老师有书信往来……”
  “太仓公现在在何处游医?”刘德听了立即又问道,淳于意虽然是齐人,但他秉持着扁鹊一脉的传统,经常游走四方,为诸侯百姓看病,虽然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依然坚持故我,而且身体不错,前世之时,刘德死前甚至还听说过他出现在某地诊病的消息,当时他已年近八十了!


第90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前时老师书信所言,应淮南国国相张季家人之请为其诊病……”石穰老老实实的回答着。
  刘德点了点头,张季就是那个便宜老爹的苦主张释之,季是他的表字。
  说起来,张释之还真是一个任劳任怨,到死都在为汉室发光发热的臣子。
  刘德记得前世的时候,张释之在一年后病逝于淮南国丞相任上,在他病死之前,这位前朝的名臣果断的软禁了企图起兵造反的淮南王刘安,凭着他的名望和资历,收缴了淮南国郡兵的武装,使得吴楚七国之乱,没有变成八国之乱。
  只是,张释之没能撑到朝廷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的论功行赏。
  张释之是个忌讳话题,刘德果断的转移话题道:“请卿传信太仓公,若太仓公有暇,可来长安一会!”
  “诺!”石穰点头道。
  淳于意医术当世无双,刘德记得很清楚,四年之后,便宜老爹将患重病,一度都已立下遗诏,连周亚夫、窦婴窦叫进皇宫,委以托孤重任。
  然后,便宜老爹又将当时的太子之母,刘德的便宜老妈粟姬叫了过去。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便宜老爹对粟姬道:“朕诸子为王者,望爱妃于朕百岁后善待之,勿苛求过甚!”
  若是个智商正常的人,就算再怎么不喜欢那些皇子,再怎么讨厌那些跟其争宠的女人,这时候也该是低头答应了。
  可惜……
  刘德记得很清楚,粟姬当时的回答是:“老狗!”
  然后呢?
  本已只剩下半口气的便宜老爹,竟然硬撑着,撑了过来。
  刘德觉得,若是自己,也是能撑过来的!
  这是前世刘荣之所以忽然被废的最根本原因!
  不然的话,当时刘荣已经有二十多岁,也立为太子两年了,窦婴做了刘荣的太子太傅,周亚夫也是刘荣的铁杆支持者,其根基还算稳固,只要是正常人,就不大可能真的冒着国本动摇,君臣离德的危险,忽然对太子痛下杀手。
  刘德记得很清楚,便宜老爹康复后的第一个月的月末,便宜老爹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就忽然发动了。
  先是派南军将所有粟氏外戚,无论男女老少,统统拖到渭河边,没有经过任何审讯,直接砍了脑袋。
  然后,大批禁军冲进太后宫,像押解犯人一般,将刘德刘荣兄弟押出宫门,刘德被赶回封国,而刘荣则是直接被软禁起来,再然后,一尺白绫逼着粟姬自尽,第二天,便宜老爹下诏,废太子。
  在这雷霆般的手段下,刘荣的两大支持者窦婴跟周亚夫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切都已成定局。
  为此,窦婴撂了挑子,跑进山里做了两年隐士,周亚夫那个犟驴,干脆就因此跟便宜老爹顶撞起来,最后饿死廷尉大牢。
  想着此事,刘德就知道,将淳于意这种当世名医掌握在他的手里,怎么都不可能吃亏的。
  而且刘德也不怕淳于意会拒绝他延请的好意。
  原因嘛,则是因为此时医生的地位远没有后世那样高。
  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就是,像淳于意这样的名医,竟然会在太宗孝文皇帝时期,被人告发,而被判肉刑,从而导致了缇萦救父的故事发生。
  而且,此时巫医尚未分家,医方卜噬本为一体。
  因此,刘德只要抛出他在后世学到的一些常识,譬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理论,张仲景的桂枝汤什么的神方,就不愁淳于意不乖乖的上钩。
  前世之时,刘德也是靠着这一手笼络的张鸣。
  “殿下,请坐下来,让臣先为您把脉……”石穰抬头道。
  “好!”刘德点点头,领着石穰进了自己的寝宫,然后找了个地方,与石穰坐下来。
  “殿下,您肝火太旺,且饮食作息极不规律,长此以往,脾胃双衰,自伤其身……”石穰放下手,拜道:“臣可先为殿下开一方子,以作调理,只是……殿下若继续作息不定,饮食无律,臣恐殿下三十之后多病缠身,届时就汤药无灵了!”
  刘德听了,点了点头。
  实际上不管是刘德的皇祖父太宗孝文皇帝,还是刘德的便宜老爹,之所以在位时间都不过十几年,其实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劳累过度,饮食作息没有规律,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从而使得免疫能力下降。
  像是后来刘彻就充分吸取了前代的教训,按时吃饭睡觉,时不时的跑出去溜达溜达,于是活到了六十多岁,成了历朝历代皇帝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这个记录后来还是被更懂享受和养生的满清鞑子给打破的。
  刘德自然也不想自己将来好不容易做了皇帝,结果身体都成了筛子……
  因此,对于石穰的警告和提醒,他十分的上心,等石穰写好了方子,立即叫王道去抓药。
  刘德可是很清楚,淳于意后来可是活到八十岁还活蹦乱跳的主,石穰的父亲石奋,活到八十九岁才死,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养生长寿的例子!
  王道把药抓来,石穰就立即拿去,亲自动手煎熬了起来。
  煎好之后,立即就端来,看着刘德喝完,他才告退,刘德让王道给他在这宫里腾出了一间雅室,专门作为他的居所与药房。
  当天晚上,刘德一到戍时,立即就乖乖的上床睡觉,实在是他怕了!
  ……
  第二天,刘德一大早就被四肢的酸疼所疼醒。
  从床上爬起来,摇晃了一下身子,刘德立即就命王道去煎药。
  刘德很清楚,他身上的酸疼是怎么回事,这些天他太过拼命,透支了自己的生命,现在他是年轻,所以身体的很多问题,其实都被掩盖了,但是,当吃了石穰开的调理方子之后,这些本来被掩盖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好在,发现的及时,还不至于造成什么隐患,若是等拖到三十岁,甚至四十岁,那么,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将是致命的!
  天朝太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跨了,就算当了皇帝,那又能怎样?
  刘德决定从今天起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


第91章 田叔来了
  长安城东,矗立着一座属于北军的中型校场。
  这处校场本是吕后时期伪赵王吕恢设置的,等到了吕恢被诛,代王登基,这处带有吕氏色彩的校场从此就被北军放弃,这二十多年来,除了偶尔会有北军的校尉将此处当成车马的停放点外,其余时候,这里都是冷清的不像话的。
  但现在,这座昔日的校场再次恢复了热闹。
  数十名工人在校场内外忙碌着,数百名操着各地口音的士子则在校场外翘首以盼。
  一辆马车悄然停到校场外的路口,一个白发苍苍,但是身体依然健硕的老者从车上踱下来,两个年轻的锦衣男子立即上前扶着这个老者。
  “这就是那三个考场之一吗?”老者轻声问道。
  “回禀祖父大人,孙儿打听过了,这里确实会在三日后作为考场!”年纪稍长一些的锦衣男子垂首答道。
  “老夫过去看看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