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弘心里咯噔一声,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当年杂家的口号是要兼儒墨,并名法,无所不贯通。
  换句话说,人家要将诸子百家的学说统一起来,为自己服务。
  但天子既然问起来,他就必须诚实回答,否则,欺君之罪的帽子压下来,轻则死全家,重则连累师门。
  于是,公孙弘只好硬着头皮答道:“是的,陛下!”
  “那爱卿何以又修《公羊》?卿莫非以为,吕子不如孔子?”刘彻接着问道。
  这个问题就诛心了。
  要换了几百年后,儒生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的对皇帝说:圣人之学,举世无双,天下第一。
  但现在,哪怕是最激进的儒生也不敢喊这个口号。
  不然头上的法家跟黄老派就要跳脚了。
  没办法,公孙弘只好委婉的道:“回禀陛下,并非如此,臣先学吕子,但因无人指教,故无有所成,幸得老师垂帘,不以臣卑鄙,授臣以《春秋》,臣方才知文学之意,明礼仪尊卑,知上下长幼!”
  这个回答,无疑就是在撇开话题了。
  但刘彻其实也就是随便问问。
  所以也就由他唬弄过去了。
  毕竟,在这个时间点上,其实很多后来的儒家出生的大臣,现在压根不是儒生。
  他们之所以变成儒生,无法就是皇帝喜欢,自己需要罢了。
  说到底,有什么样皇帝,就必然有什么样的臣子。


第667章 以法饰儒?
  “卿自辽东归,跟朕说说,屯垦团的利弊吧……”刘彻随意的问道。
  之所以问公孙弘这个问题,首先刘彻是想要了解一下,屯垦制度推行了半年后,暴露出来的问题。
  而公孙弘,作为屯垦政策的基层工作者,必然清楚这些问题。
  其次,刘彻是想看看,如今的公孙弘究竟有全盛时期的那位平津候丞相公孙季几层功力!
  要知道,全盛时期的那位平津候,拳打汲黯,脚踢主父偃,一个人就碾压了整个小猪的文武大臣。
  甚至逼的汲黯都只能丢掉节操,开地图炮,说公孙弘是齐人,而“齐人多诈无情”,所以公孙弘必然是个骗子!
  又偷偷摸摸的打小报告,跟小猪告状说“弘位在三公,俸禄甚多,然以布被,此诈也”,意思就是公孙弘身为三公,俸禄那么多,居然睡觉用布做被子,肯定是沽名钓誉啦。
  但,无论汲黯怎么出招,最终,都只是成全了公孙弘,连人家的毛都没伤到!
  现在的公孙弘,肯定是不如那个全盛时期将满朝文武吊着打的平津候,而刘彻毫无疑问需要知道,如今的公孙弘,究竟有多少实力。
  而这个问题,则能很明白的将公孙弘如今的思想立场和意识形态暴露出来。
  公孙弘却没有想这么多。
  作为一个自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新生代儒家大臣,公孙弘自然免不了跟多数儒生一样有着极为强烈的“致君尧舜上”的情节。
  因此,他微微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拜道:“承蒙陛下不吝垂问,臣弘昧死以奏:陛下加厚恩,赐民以屯垦,夫屯垦,以中国之民,实边陲之地,立以武备,教训士民,耕战合一,臣尝翻及史书,窃以为,所谓‘大启群蛮’亦远不如陛下之屯垦也!”
  公孙弘的这个马屁,拍的刘彻很舒服。
  尤其是公孙弘吹捧说,屯垦政策比当年楚国的“大启群蛮”时代还要厉害,这无疑挠到了刘彻的痒痒处。
  作为皇帝,尤其是一个穿越者皇帝,还有什么,能比教化天下,四海归汉,同化万族这样的伟业更舒爽的事情吗?
  没有!
  而历史上楚国在楚武王和楚文王时期开启的大征服时代,毫无疑问是,明史上记载的诸夏在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
  史称这一时期,为“大启群蛮”。
  无数蛮夷被楚武王和楚文王的胸襟和伟业所感化,纷纷归化为诸夏,文明,从此照耀在汉江流域,并一直向南,越过长江,蔓延至江浙吴越,底定了今天的大部分南方文明世界。
  而刘彻今天在辽东、新化和朝鲜的屯垦政策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巩固既有国土,同时同化当地的夷狄之族。
  看到天子脸上露出笑意,公孙弘自知拍对了地方,心头一喜。
  然后,他就开始塞私货了。
  “然,以臣之愚见,屯垦之策,还是略略有所不美之处……”一边说,公孙弘一边偷偷观察着天子的反应。
  这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想要在皇帝面前塞私货的臣子,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情就是:随时关注皇帝的反应。
  公孙弘虽然从未有过面圣经验。
  但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学会,是一种完全看天分的技能。
  会的,不会用学就会,不会的,永远不会。
  而公孙弘毫无疑问,在这个方面,天赋卓著,甚至可以用天才二字形容。
  当他发现天子似乎并无恼怒之时,立刻就顿首道:“所不美者,其一,屯垦团纯以武夫监之,用军将督之,陛下虽立以期限,责以文士佐之,然,长此以往,彼屯垦之民,恐有只知武夫而不知陛下之鄙!”
  刘彻听了,无所谓的笑了笑。
  这个屯垦军管政策推行以来,武将集团大声叫好,士大夫文官集团,愤愤不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文官们来说,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去掌握所有他们能掌握的东西。
  若有可能,他们甚至连战争也想自己来指挥。
  这个习惯和天性,不分时代背景以及古今中外。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文官力量的强弱。
  现在,文官的力量弱小,他们自然就只能嚷嚷。
  对这些批评,说的有道理的,可行的部分,刘彻会吸纳到屯垦制度中,作为补充和完善,而纯粹只是为反对而反对的那些话,刘彻则会完全当他们是放屁。
  公孙弘的这段话,毫无疑问就是在放屁了。
  屯垦团会只知有武夫而不知有君?
  开什么玩笑嘛!
  在所有的屯垦团里,刘彻可是亲自下令,强制推行在虎贲卫和羽林卫里的洗脑宣誓的环节。
  而且是每天早上洗一次。
  在这样的局面,不可能出现屯垦团被军队掌握,成为其割据或者巅峰政权的根基地。
  更何况,还有期限限制,时间一到,军方就要退出。
  公孙弘一看刘彻的笑容,心里头就是一震。
  作为一个察言观色能力很强的人,公孙弘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这段话,就是他拿来试探天子倾向的话。
  一发现不妙,公孙弘立刻就果断的将那些他思虑了好几天的说辞统统丢到了外太空。
  对一个聪明人来说,很显然,如何取舍自己的立场,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几乎是瞬息之间,公孙弘就立刻说道:“其二,诸屯垦团之内,不止赏太轻,罚也太轻,难免有无赖细民,偷奸耍滑,阳奉阴违,而有司无能为力,甚至无所作为,以至良善勤劳之人,备受困惑,此中细情,臣请陛下其察之!”
  连公孙弘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
  当他说完最后一个字,他甚至浑身都出了一身冷汗。
  就是刘彻听了,也颇为奇怪。
  这样的话,一个法家大臣说出来,非常正常。
  但问题是,公孙弘是儒家的臣子啊?
  他这是要干嘛?
  刘彻瞬间就想起了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个事情。
  以儒饰法!
  难不成,公孙弘想玩以法饰儒,外法内儒?
  挠了挠头,刘彻发现,这似乎并非异想天开,也并非不可能!
  总不能说,只许法家为了生存变招,而不准儒生为了求存而发展吧?
  在目前的朝野趋势和国家政策变化方面,毫无疑问,刘彻主导下的汉室,正在大踏步的向法家希冀的方向偏转。
  刘彻虽然满嘴喊着仁义道德,也表现的似乎非常仁厚爱民,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来,汉室正在向一台战争机器转变。
  而法家和墨家是最适合类似秦那样的总体战体系的学派。
  儒家百年前,刚刚被秦始皇焚书坑儒过。
  这个教训,他们不可能不记得。
  既然如此,为了避免再次被坑。
  那么,儒家做出针对性的改变和进化,自然是理所应当的。
  再说,儒法本就是一家人。
  往前数几百年,法家的道统来源,子夏先生正在孔夫子门下听讲呢!
  “有趣……”刘彻不禁大感意外,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儒家是诸子百家里,称得上最能跟得上形势变化和世界需要的学派了。
  翻开历史,你就能看到,这个学派,在长达两千年的时光了,换了无数个肉体,到最后,也就只剩下了儒家这个称呼没变过了。
  真若守着老黄历,儒家早就被人赶到垃圾桶里,淘汰掉了。
  更何况,还是公孙弘这个在历史上紧随张汤脚步,开创了“春秋决狱”体系的大拿。
  “只是不知道,未来,儒生们会不会发明‘法饰春秋’……”这个似乎非常有可能——既然儒生们能利用春秋来解释法律,那反过来,换个姿势,用法律来解读春秋,这似乎没什么难度。
  “若是如此,那就精彩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好奇地问道:“若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第668章 强按牛头喝水
  “臣闻昔者子产对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若猛,今陛下承天之命,加大惠于四海,德被苍生,润及鸟兽,故以宽德之政,治以天下黎庶!然屯垦团之丞令者,皆为陛下之臣,其虽多贤良,然其德薄,不能佐百姓,导民以礼!故臣窃以为,陛下当立之以法度,定之以制度,使使者转巡各屯垦团,告喻百姓,示之以火,使民知火之凶烈而不犯!”
  公孙弘顿首而拜,侃侃而谈。
  他的话,乍听之下,充满了法家的意识形态。
  但仔细想想,其实还是儒家的那一套,只是做了一些微调而已。
  其所引用的圣贤语录和论据,也是来自于子产。
  子产先生,是春秋大贤,也是被诸子百家共同尊重的一位先贤。
  孔夫子当年听说子产去世,就流着眼泪说:古之遗爱也!
  所以,作为孔夫子的徒子徒孙,引用和借鉴子产的政策以及意识形态,完全没有问题。
  刘彻听完公孙弘的话,点点头,道:“卿言甚是,朕亦早有此意!”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这么爽快。
  刘彻早就想加强对屯垦团的管制,将之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是,刘彻有些担心,因此引发某些人的一些不好的联想。
  毕竟,如今的屯垦团,以准军事化管理并引入武将集团控制、训练和武装,使得不少人都在嚷嚷:此乃秦法了。
  若是再加强管制,那么,这些人恐怕就要跳脚,甚至进行更极端的对抗。
  如今,公孙弘可算是将刘彻心里的话说出来了。
  于是刘彻就笑着道:“卿即自辽东归,对屯垦利弊,想必已然有所了解,卿不妨试着写一份奏疏,详述其中利弊,朕将亲览焉!”
  刘彻不能提的事情,公孙弘这个不足六百石的屯垦团丞令,却是能提。
  原因很简单,首先,臣子向天子进言,这是政治正确,不管他说的有没有道理,都没人能打压他,而只能与之辩论。
  任何企图下黑手或者使诡计的渣渣,一旦被发觉,就将背负:堵塞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