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正的有钱人,人家连列侯宅邸都能出入,甚至成为三公九卿座上宾,还会怕没官做?
  太史公就说了,假如你比对方的财富少十倍,那你就比他地位低,百倍你就会害怕他,千倍,则要被他奴役,万倍,你就是他的奴才。
  对这话,刘彻深以为然。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财富确实是衡量地位的标准。
  谁能离得开钱呢?
  皇帝要是没钱,皇帝都是个傀儡!
  刘彻心里面,对天下商贾的情况,已经摸的差不多了。
  他已知道这些家伙的软肋和弱点,明白了他们的运作方式和财富积累方式。
  刘彻深深的明白,对商人,要分别对待。
  要打击和削弱大商人,尤其是垄断性的大商人和从事高利贷以及其他不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商人。
  不然,天知道,这些家伙会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另一方面,刘彻要扶持中小商人和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作坊、工场。
  因为,商业发达,一方面能带来财税,另一方面能消化多余人口。
  最近两年,汉室因为刘彻鼓励和奖励生育,已经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
  仅仅是关中诸县,在两年内,就已经多了数十万人口,平均每对夫妻在过去两年,生下了两点几个小孩。
  放在天下,等于人口起码增加了两三百万。
  而且,这个数字还会不断滚雪球。
  可能二十年后,汉室人口就将翻上一番,达到可怕的一亿人口的门槛。
  现在,整个地球,除中国之外,其他所有大陆和岛屿以及深谷中的人类数量可能加起来,也不过如此!
  这种级数的人口,对中国来说,是进化的源动力,引擎。
  但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毫不客气的说,假如百年之内,中国能顺利突破文明的限制,进入工业时代,那么,这庞大的人口,足以保证,中国未来必然主宰全球,君临天下,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哪怕全世界联合起来,以中国的体格和人口基数,也能轻松吊打和奴役他们。
  反之,这就将是汉室王朝崩塌和毁灭的导火索。
  正是这种空前的压力,让刘彻不得不选择,在南阳的重工业基地完工前,就开始对商业布局。


第689章 这波不亏
  “陛下圣明!”番训得到了天子明确的答复,立刻就跪下来说道。
  群臣也纷纷跟着拜道:“陛下圣明!”
  这才是现在汉室群臣对刘彻的商税政策最大的疑惑或者怀疑所在。
  但不是因为大家都仇商!
  仇商这种事情,喊喊口号就好了。
  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了朝堂上面,真信的还剩下几人?
  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当李悝在魏国变法的时候,整个魏国对商贾喊打喊杀,结果呢?
  最后魏国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官商——白圭。
  哪怕是现在法家的标杆,天天嚷嚷着“上农除末”的晁错。
  你去看看,每月晁错家里开家宴,座上宾之中,几人姓田,几人姓杨?
  老刘家自太宗以来,废吕后《金布律》又驰关津之制。
  这天下商贾已是繁华似锦,烈火烹油。
  手握着无数资源和财富的商贾们,早已经对着官场,对着政治,蠢蠢欲动。
  不会有人想过朝不保夕,身不由己的生活。
  尤其是当你的财富累积到了一个让你自己都难以相信的数字后,你必然不会安于现状。
  战国时期的商贾们,早就给现在汉室的商贾们好好的上一了课,什么才是商人的最高境界?
  答案当然是官商合一,我即是市场的主人,也是官府的主宰!
  管仲通轻重之权,缴山海之业,将齐国打造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霸主。
  其后范蠡由官而商,等于书写了第一篇启示录,为后来者指明了道路。
  到白圭之时,终于大成,商人们从此知道了“卧曹,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啊!”
  于是,郭纵,乌氏倮跟寡妇清相继学习。
  吕不韦甚至成为了现在所有商贾的偶像——以一商贾而成一国宰相,期间,睡了王后,甚至让国君喊爸爸。
  试问,有了如此多的偶像,如此多的榜样,天下商贾,谁能不动心?
  即使他本人想不到这一层,但他手下养的谋士、账房跟幕僚想不到这一层?
  于是,商人们做梦都想挤进上流社会,成为那个主宰自己命运,而不是自己命运被别人主宰的人。
  他们有钱,有人,有资源。
  但没有门路!
  一个商贾或者商贾的族人,可以当赀官,可以做地方官,可以在宰相和九卿家里,列席上宾。
  但是,却永远不能成为决策者,更加不能成为高官!
  假如,你想要尝试这样做,那么,会有一层看不到的天花板在那里等着你。
  无论你多么能干,才华如何出色,哪怕你是李悝吴起一般的人物,这层看不见的天花板,会永远成为你的障碍。
  刘彻看着跪满大殿的群臣,一根根线被串联到一起,一个个疑惑,被解开。
  为什么当年张释之在郎中署整整十年默默无闻,直到袁盎举荐,才一举成名天下知,短短数年就成为九卿之一,执掌廷尉大权,上谏君王,下安黎庶,中间拿着皇太子当声望机器刷?
  真以为除了袁盎,其他人都是瞎子?
  真以为就张释之胆子大,敢玩皇太子?
  袁盎的举荐,是一块敲门砖,代表士大夫阶级认可和接受张释之是“自己人”,但是,张释之必须向士大夫阶级证明,他是“自己人”,那除了跟商贾划清界限外,最能表现他是个士大夫的方式是什么?
  当然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了。
  还有比皇太子更好的证明方法吗?
  刘彻同时也明白了,临邛的程郑氏和卓王孙这两位冤家对头,为什么当年对他的条件一口答应,并且认真履行至今,没有耍半点花腔。
  真以为他们改变了逐利的本性了吗?
  没有!
  他们只是觉得,拿这样一笔钱出来,他们能得到更多。
  包括钱买不到的安全。
  “也对头……”刘彻心里冷笑着:“士大夫文官集团连宦官集团都容忍不了,要赶尽杀绝,连勋贵集团都容受不了,一有机会,就要把他们提出政坛,甚至皇帝都想变成傀儡……他们要是能忍受得了一帮暴发户进场抢话语权跟决策权,那才是见了鬼了!”
  所以,所谓仇商,是借口。
  跟阉竖祸国,外戚乱政,后宫干政一样,纯粹是借口。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这些王朝的命运和下场,到底是谁造成的?
  宦官吗?外戚吗?后宫吗?皇帝吗?
  或许吧!
  但文官集团就真的一点责任没有,从来到尾都是纯洁可爱小白花,忠君爱国真大夫?
  真正的问题的关键还是,现在汉室政治的两大力量,外戚勋贵功臣集团和文官士大夫集团,绝对不会愿意看到有第三极的力量崛起,也绝对不会想看到,游戏的秀场上,多出一个参与的玩家。
  对士大夫跟列侯勋臣们来说。
  皇帝你想加税?
  可以!
  只要不加到我们头上,管你加给商人还是农民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即使有人反对,有人不满,那也只是一小撮,真正的占据绝大多数的人,才懒得为了不知道是谁家的理念去跟皇帝刚正面呢?
  真正能让这些人抱团在一起,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跟皇帝刚正面的理由只有一个——皇帝要放商贾进场跟他们抢食吃。
  这些家伙连皇帝的家奴宦官集团都容不下,还能容得下贱民、市籍之人来跟他们争抢?
  后世的桑弘羊狭天下之财富,握军国之命脉,尚且有人说:请烹弘羊。
  将这些事情想清楚,刘彻的心里顿时就一阵哭笑不得:“原来如此啊……朕之前还担心……却是何苦来哉,早知如此……”
  但政治就是这样。
  很多时候你以为那些政客可能要怎样的时候,现实常常告诉你,政客的下限就是没有下限,只要还能过日子,能逍遥,能抓住权柄,就算洪水滔天,那又如何?
  政客这玩意,要真有原则跟节操,那就不会有桀纣,也不会有杨广李隆基之叹,也更不会有刘瑾九千岁的威风了!
  “想想也对……”刘彻心里感慨着:“连文官集团的极盛时代,魏忠贤跟刘瑾两个皇帝放出来的家奴都能咬得他们满地打滚,各种跪舔,在如今这个时代,朕君权天授,生而神圣,只要不跟王莽一样伤害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不过收点商税,补贴一下军费,又不是拿去修园子,穷奢极欲,他们吃饱了撑着跑出来给商人出头当包青天啊?”
  这样想着,刘彻就不由有些跳脚了。
  想他为了今天,动了多大阵仗,私底下许出去多少好处,费尽心思拉拢了多少人。
  结果……
  刘彻摇摇头,不过,转念一想,自我安慰了起来:“不过如此一来,朕的形象,要比直接简单粗暴的上政策要好上不少了,就是商人们,恐怕也无话可说,最起码,保证了政局的稳定跟社会的河蟹,这波不亏!”


第690章 上帝贵平
  “既然群贤公议,皆曰:可征车船算緍并矿税,那……”刘彻站起来下令:“太常,去将擅权们传召到殿中来罢!”
  太常窦彭祖立刻出列受命拜道:“诺!谨奉诏!”
  在汉代,太常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
  在所有九卿衙门之中,太常是最清贵,同时也是跟皇室关系最密切的九卿。
  即使是号称天子管家的少府令以及刘氏宗族的族长宗正,也比不上太常跟老刘家的关系。
  西汉末年,大文学家扬雄就曾经作赋称颂道:翼翼太常,实为宗伯,穆穆灵袛,寝庙奕奕。
  因为,太常就是汉室帝陵的日常照看、修葺和维护者,同时,也是四时祭祀祖宗的大臣。
  而皇帝的权柄和其法统的来源,来自于那些躺在陵寝之中的祖宗。
  在某些方面来说,太常,就是皇帝意志在神性方面的体现。
  遣太常为擅权的引导官和赞礼官。
  这表达了刘彻这个天子,对擅权们的最大尊重和善意。
  许多士大夫们看到这一幕,心里面,都有些不爽了。
  尤其是博士官们,心里面别扭的就跟一个挑食的孩子被大人逼着吃那些他不爱吃的菜的样子。
  只是,天子即已下令,太常也已奉诏,木已成舟,他们只能徒呼奈何。
  有人不爽,自然就有人高兴。
  薄窦外戚,此刻真的是只想仰天长啸一声:赌对了!
  许多的列侯,更是满面红光。
  早在去年秋天,列侯大串联被天子摁在地上一顿胖揍后,知道已经刚不过天子的列侯勋臣们纷纷开始曲线救国。
  他们的曲线救国方式很简单——派出一位得力的家奴或者旁支子弟,进入关中各县的基层市集,取得当地的擅权位置。
  假如己方派出去的人,没能取代当地擅权。
  那也不要紧。
  自己派出去的人才被人打败?
  对政坛精英来说,这是好事情,说明对方有能力能击败有着自己支持的手下。
  这样的人才,岂能放过?
  当然要收编!
  马上就有某位贵人的亲信心腹,拿着自己主人的名帖,带着珠玉美器,登上了这些经过奋战,守住了自己地位的擅权家里,先是礼貌的报上姓名,然后递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