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直就是无视游戏规则,纯心给自己等人难看。
  上纲上线一点,甚至能用一句“目中无人”也不为过。
  倒是汲黯跟颜异两人,虽然觉得有些问题,但到底政治经验太少,还没想到这一层。
  窦婴却是完全无视了晁错、赵禹、刘舍三人能吃人的眼神,他此刻,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感觉回到了几年前的那个晚上,劝谏先帝,阻拦梁王窥视储位的感觉。
  当然,窦婴对那些加强工匠社会地位和鼓励百姓学习技术的条款没有异议,也不敢有异议。
  道理很简单。
  虽然在传统上,诸子百家都对奇技淫巧非常反感。
  但是,哪怕是最讨厌工匠跟技术的儒家,在此时,也不敢将所有的匠人跟技术官僚,全部打入另册,予以诋毁跟抹黑。
  如今,在技术官僚跟工匠的地位问题上,诸子百家的口径是一致的——以道驭术。
  当然,具体到各个学派,那就是要以自己的道来驭术了。
  法家讲“尽地力之教”,那么,就对一切能增强生产,提高效率的技术跟工匠非常欢迎,但你要是想花费几百万甚至数千万的钱跟资源去造个显微镜,看看微观世界,那么,法家就要来制裁你了。
  墨家则推崇吃苦耐劳,兼利天下,不拘什么技术,只要对世界和人民有益,他们都非常有兴趣,也非常喜欢。但你要是想花费无数资源跟金钱,只为造一个豪华的园子,或者造个空调,那么,墨家肯定会喷你一脸口水,然后拂袖而去。
  黄老学则算得上是在技术跟匠人领域里最保守的,他们主张的是复古,回到三皇五帝时期的淳朴年代,所以,不管你是想造蒸汽机也好,时光机也罢,只要你不犯法,不违反公序良俗,那他们就不想管,也不愿意管。
  而儒家,孔子说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这话来看,儒家貌似并不歧视工匠跟技术,只是要求有些高。
  但随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就将一切企图获利的工匠跟匠人打入了奇技淫巧的另册。
  但好歹,儒家并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变通。
  所以,儒家内部对工匠跟技术,是否是奇技淫巧,有自己的认定标准。
  总的来说,就是六府之外,尽为奇技淫巧。
  何谓六府?金、木、水、火、土、谷。
  即冶炼、铸造、木匠、农业、耕作、开荒、贵粟有关的技术及匠人。
  所以,窦婴要反对的,是那些明显的要提高某些特定商人的社会跟政治地位的条款。
  窦婴先是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接着奏道:“只是,以臣愚见观之,某些条款,即不合先王之政,更不合先帝之治,愿陛下罢之!”
  刘彻还没说话呢,窦婴就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继续道:“譬如,平律第二十七令,愿陛下罢其许千万家赀能入官衙,能上书论政之令,彼商贾,即不明于礼,更不明于仁,何以能出入官衙,上书论政?以臣观之,若如此,长此以往,贾人必当气焰嚣张,地方莫能制,而朝廷徒奈何!”
  刘彻听着,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难道只有你是聪明人,而其他人都是笨蛋,看不出这一条的猫腻所在?????”
  事实上,这一条在拟的时候,晁错跟颜异就都提出了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
  但是,被刘彻凭着自己的天子身份,活生生压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刘彻需要这一条律法来为今后引导跟扶持资产阶级的发展做准备。
  若没有这条规定,那些大型冶炼和制造工厂的老板,手握大量资源跟金钱,还有着无数雇工,但他们又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与高层沟通的途径。
  万一他们想不开,想造反,咋办?
  天朝都知道,让大资本家跟大企业主进政协,当人大代表,通过收买跟拉拢,安抚这些巨头。
  更何况如今!
  在刘彻的计划里,未来,大资本家跟大企业主,就是汉室政府的最大拉拢跟收买对象。
  刘彻本来还打着,只要九卿里没有非常强烈的反对意见,那他就动用天子特权,强行通过这一条——只要九卿没有反对声音,博士们叫的再欢,刘彻也能厚着脸面告诉天下:《平律》诸条律令,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朝野大臣一致支持,消息传出,士大夫跟公卿们,一片欢腾,黎庶全心全意拥护伟大正确光荣的天子意志。
  到时候就算博士跟在野的学者,不要命了,跳出来公开反对,刘彻也能让他精神病,然后告诉其他人:这就是那个百分之零点一。
  这是多么美妙和完美的剧本啊!
  可惜被窦婴这个愣头青给毁掉了!


第693章 吊打文青(一)
  刘彻看着窦婴,以手抚额,感到有些头疼。
  但却也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或者制止窦婴继续说下去,甚至,还得在窦婴说话的时候,保持微笑和淡然,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
  毕竟,这表面上的“民煮”或者说垂拱而治圣天子的模样还是得维持的。
  窦婴看到这个情况,非但没有适可而止,反而大受鼓舞,原本还有的一些思想包袱瞬间丢到了爪哇国。
  “此外,还有第八十八条,此令曰:鬼薪城旦,能十岁纳税,无亡赋税者,完为庶民……”窦婴大义凛然的道:“此令,臣以为大不妥,鬼薪城旦,国之贱民也,皆罪官赘婿并刑徒奴婢子,当永永为贱民,安可有翻身之日?”
  倘若之前,窦婴说商人那条,还情有可原,那么,现在窦婴站出来反对这一条律令,却是踩到了刘彻的痛脚。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什么叫鬼薪城旦?
  所谓鬼薪城旦,是中国两种古老而残酷的惩罚。
  鬼薪者,鬼薪白粲,城旦者,城旦舂。
  这两个词组,是两种分别针对男女罪犯及其后代的特殊性刑罚。
  一般而言,被处以这两种惩罚的罪犯,都是些重犯,譬如谋反、淫乱、不孝,大不敬,或者制造了某些社会影响极坏,触及了社会公序良俗底线的人的后代(犯下这些事的罪犯肯定会被杀全家,但他们那些不满十岁的子嗣以及怀孕的妻妾,按照律法可以免死,但全部打入另册,终身为“鬼薪白粲”“城旦舂”),另外赘婿跟赘婿的子嗣,还有法律规定,触犯了就要被贬为“鬼薪白粲”“城旦舂”的罪犯。
  在秦汉之际,什么样的话是最恶毒的诅咒?
  答案就是骂对方“鬼薪之奴”“司空城旦”(大妈对喷则是“白粲贱婢”“舂奴”)。
  当年,太皇太后,就在上林苑的兽圈,痛骂了辕固生跟他的学问是“司空城旦之书”。
  被判或者被固定为鬼薪白粲或者城旦舂的人群,是整个汉室社会阶级中的最底层。
  他们的地位,比三哥家的贱民强不到哪里去。
  甚至,就是那些地方豪强跟贵族官员家里的奴婢跟奴产子的地位,都要比这两个群体高。
  他们没人权,没法权,哪怕被人杀了,很多地方官都不会去管。
  在汉律的告律之中,就有一条规定:年未盈十岁,及系者,鬼薪白粲,城旦舂告人,皆勿听。
  而跟这一条并列的,是那条封建礼法制度及纲常伦理的象征性律法:子告父母,妇告夫父,奴婢告主,及主父母妻子,皆勿听而弃告者市。
  这两条法律,在旧有的汉室律法体系中,一同构成了臭名昭著的两不听。
  另外一不听,没人敢动,也不会有那个傻瓜敢去动。
  而这一条,却可能因为刘彻最新颁布的《平律》而宣告瓦解。
  原本的终生甚至世世代代贱民,如今,只要十年按律纳税服役,就可以脱离贱民,回归正常社会。
  好儒的窦婴,当然是完全无法接受这一条法律的!
  在很多的贵族士大夫看来,贱民就是贱民,他们是无可救药不可挽救的重犯后代跟没有廉耻,不知悔改的懒汉。
  最好全部死光光!
  历来,修长城,挖帝陵,上山挖矿,下河捉鳖,全部是让这些人去做。
  怎么快点弄死他们,怎么来。
  具体到儒家的立场,那就更加干脆了。
  认为纲常礼法跟天地秩序永远不会改变的儒家,是绝对不会接受,忽然有一天,鬼薪白粲跟城旦舂,忽然跑到他面前,拱手问礼的。
  哪怕只是想想,都恶心死了啊!
  但刘彻却看着窦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大失所望的道:“大将军,这是要当酒徒吗?”
  窦婴跟在场的其他儒生,尤其是颜异的脸,霎时就变得精彩万分了。
  稍稍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酒徒”这个词汇,跟儒家有着许多不能不说的故事。
  最著名的,当然是郦食其跟刘邦的故事了。
  话说当年,刘邦率军过陈留,当时,正是著名的刘项赛跑时期——刘邦跟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王。
  因此,陈留在那个时候,就成了刘邦必须拿下的一个坚城。
  只是,当时陈留在秦王朝的死忠官员手里,那个陈留令对咸阳愚忠无比,怎么也不肯投降,而陈留城高墙坚,兵多粮足,当时的刘邦只能是望城兴叹啊。
  这个时候,后来成为刘邦谋臣的郦食其就主动上门来了。
  当时,郦食其是穿着一身儒袍,头戴儒冠,站在军营门口,大言惭惭的说“我要见沛公,口画天下大事”。
  守门的士卒将这个情况上报给刘邦。
  刘邦就问了啊:“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士卒就将郦食其的样貌跟穿着打扮报上去。
  众所周知,刘邦是极度反儒,甚至讨厌儒生跟他们的学问的。
  所以,一听对方的穿者打扮,刘邦马上就说了一句至今让儒生跟儒家的学者,在天下人面前感到尴尬无比,甚至屡屡被其他人拿出来调侃跟笑话的话:为我谢之,言我以天下为事,未瑕见儒人。
  通俗的说就是——哥胸怀天下,志在逐鹿,要打嘴炮,请找别人,别来烦我!
  本来,换了其他人,听了这个答复,恐怕马上就会拂袖而去。
  但郦食其是个妙人,听完士卒的答复,马上就用一种杀人的目光盯着那个士卒,说出了那句至今哄传天下,被人拿来嘲笑儒生,尤其是那些名不成功不就,但满嘴跑火车的家伙的话: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故事的最后,刘邦听完这个答复,马上就踩着雪地,推开帐门,说:“延客人!”
  这就是郦食其与汉高祖之间,君臣的初次相会。
  数十年以来,哄传天下,成为久经不衰的佳话跟笑话。
  而儒生,从此就跟酒徒成了对立面。
  以至于很多不爽儒生的文人士大夫跟贵族,在见到儒生投贴或者请求见面的时候,总会调皮的回复一句:公酒徒乎?吾只与酒徒为友!
  基本上这么一回,对方立刻就会掩面而走。
  顺便说一句,如今的特进元老,曲周候郦寄,是郦食其的侄子。
  而郦食其的最后结局非常悲惨,他在完成了刘邦交给他的任务——忽悠齐王后被齐王田广活生生的煮了。
  到汉室建立,刘邦思念郦食其,哪怕是郦食其的儿子郦芥寸功未立,甚至还干了许多糊涂事情,也依然拜为高粱候,后来改封武遂候。
  所以,当刘彻说“大将军,这是要做酒徒吗?”的时候,郦寄默默的低下头,挤出了两滴眼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