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雕刻工匠,一个月,也只能雕出几千字而已。
  少府现在最多一千多,不足两千的工匠和学徒,就算每天天一亮就工作,一直到晚上,可能也要五六年,才能将全部先贤著作雕刻完毕。
  但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天天工作。
  尤其是雕版这样需要聚精会神的精细工作。
  一般一个工匠,雕刻两个时辰,就得休息休息了。
  连续工作三天,就得散散心,休假一天。
  老实说,少府能用三年时间,搞定两三百万字的雕刻工作,刘彻都想给岑迈跟刘舍发个一吨重的奖章来表彰了!
  “卿与少府诸位匠人,辛苦了!”刘彻站起来表扬道:“传朕的命令,少府所有参与雕刻的匠人,皆赐爵一级,免徭役赋税三年,赐酒肉各一石,钱人一千钱,有罪及刑耐,除罪一级!斗食之官,皆列为有秩,百石以上者,皆以其功劳,各升其秩比,至于卿……益封一千户!故少府将作大匠岑迈,赐爵关内侯!”
  刘舍立刻就喜滋滋的拜道:“陛下隆恩,臣代少府上下拜谢!”
  其他大臣,也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
  这文教盛事,不会有人意见。
  更何况,这个事情,还关系着自身学派与理念的未来与前途。
  大家更是只是拍手鼓掌跟感激的份。
  甚至,就连刘舍,许多人都觉得看的顺眼多了。
  “董公、胡公、张公……”刘彻将视线投向现在在长安的三大学阀,温言道:“所有雕刻完毕的典籍经典,朕会让少府拟个名单,交于三位,三位皆长者,可自书录名单之中自行选择各自所要讲授之经典,朕将令少府优先印刷!”
  现在,少府,其实哪怕是印刷力量,也是紧张的很。
  甚至纸张都有些供给不足了!
  武苑、太学、甘棠都要印刷,所以,只能优先满足那些紧缺的书籍的印刷工作,其他的,就先放一边吧。
  “诺!”董仲舒跟胡毋生以及张恢立刻出列拜道:“臣等谨奉诏!”
  这种好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尤其是董仲舒跟胡毋生,虽然以前有些矛盾、分歧。
  但现在,这对师兄弟相互看了看,在心里面哈哈大笑起来。
  “谷梁派……嘿嘿嘿嘿,总算落到吾等手中了……”
  董仲舒的心里甚至起了个奇怪的危险念头:“若吾不小心,将《谷梁春秋》的某些篇章给遗失了……”
  谷梁派手里肯定是有原稿的,毁了或者遗失了雕刻版本,没什么大不了,人家依然可以继续雕刻。
  但是……
  少府现在肯定是忙不过,不大可能给谷梁派再服务一次。
  这样,谷梁派就必须去排队。
  以目前的排队情况来看,就算天子出面施压,没个三五年,谷梁派也排不上队。
  毕竟,不止谷梁派有靠山,有门路。
  其他诸子百家先贤的徒子徒孙,岂是等闲之辈?
  这样,就能把谷梁派的计划拖上三五年了。
  三五年后,公羊派自然是早已经上岸了,然后就可以看着在水里扑腾扑腾的谷梁派啰!
  只是,董仲舒知道,他若是这样做了,谷梁派肯定跟他不死不休。
  现在,谷梁派在雒阳跟河内还是很有势力的。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何况他这样的绝户计。
  到时候,恐怕,谷梁派都能干得出跟墨家联手的事情了。——换了董仲舒自己站到谷梁派的立场,若《公羊春秋》被人这么阴了,他也能放下仇恨和门户之见,去墨苑找当代钜子联手。
  如今,儒门内部各派系,已经在当代儒家最大的学阀,鲁申公的倡议下,做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决议。
  若公羊派先玩这样下三滥,申公那边也不好交代。
  但,下三滥玩不了,可以来光明正大的行动。
  譬如说,将《谷梁春秋》的某些异端学说,踢出太学的课程范围。
  这样谷梁派就算再愤恨,也没地方说理去!
  儒门派系这么多,总有些论述,是要舍弃的嘛。
  公羊派如是,思孟学派如是,齐鲁诗派亦如是。
  难不成你谷梁派特殊?
  至于张恢,也是看着这个任命,心里乐开了怀。
  法家内部,其实也不是一团和气。
  商君的门徒、韩非子的门徒,对申不害的徒子徒孙,未必就那么客气了。
  另外,怎么“尽地力之教”“权术势”的轻重之分,也有分歧。
  如何取舍,以谁为主,过去就争辩了几百年。
  张恢自然有自己的立场跟取舍。
  即使是看上去相亲相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黄老学派,现在就已经打成了狗脑子。
  黄帝派、老子派、庄子派,还有下面的小派系,为了到底以谁为主,早就闹得不可交了。
  但,黄老派比较聪明。
  他们私底下再怎么闹腾,在公开场合,还是非常和气的。
  因为他们很清楚,在这个问题上,真正做决定的人,不是他们。
  而是东宫两位太后,还有章武候窦广国。
  这些天,黄老各派系,都是拼命往东宫跑。
  而刘彻也早已经将此事的决定权,作为礼物,送给了东宫的薄太后跟太皇太后窦氏。


第701章 争权夺利
  武苑跟太学的事情已毕,终于轮到了重头戏,也是本次朔望朝群臣的关注焦点——主爵都尉衙门的设立以及天下郡国平贾擅权制度的调整。
  刘彻看着臣子们,沉吟片刻,然后做了开场白,道:“朕尝读史书,见昔者春秋之时,齐楚争霸,恒公以楚兵强而患之,于是,管夷吾献购鹿之计,以钱两千万,乃溃楚师!贾长沙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乡中长者亦曰: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能知得失!卿等士大夫列侯公卿,皆贤良文学,明于礼乐,熟读经书,必有能教朕者,请著之于篇,朕将亲览之!”
  管仲购鹿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时代最经典的经济渗透范例。同时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战争的范例。
  齐国在管仲的这个政策主导下,仅仅花了两千万钱,就成功的瓦解了楚国的经济。
  使得本来能够与齐国争霸的楚国,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终齐国兵不血刃,使楚国屈服。
  这个经典案例和故事,被记录在管仲的著作《管子·轻重》篇之中。
  当此之时,管仲的地位也很巧妙。
  在名义上来说,管仲应该划到法家的范畴,就是说他是法家的先驱,也是可以的。
  但实际上,《管子》这本书,被划到了黄老派,成为了黄老派的经济政策根基和理论来源。
  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儒家也承认,管子是圣贤,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大能。
  孔子自己就非常崇拜管仲。
  于是,这就造成了,诸子百家主流学派,全部推崇管仲。
  不拘派系,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少不得都会从《管子》八十五篇之中吸取营养。
  至于当政的诸公,要是谁没读过管子,那他基本就不配为公卿了。
  因而,刘彻一说,大家伙就立刻在脑海里浮现了管仲购鹿的故事原文记载,甚至是轻重篇下的其他文章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冒了出来。
  而管子在轻重全文之中,始终都在强调一个事情。
  这个事情,用原文来说是:积之以轻,散行以重。
  通俗的来说,就是以国家的力量,调控物价的涨跌,通过行政命令和国家宏观调控,实现操纵天下物价和调剂民生的目的。
  这就是为什么,刘彻玩粮食保护价格政策以及盐铁官营政策,没人能在理论上和道义上非议的缘故。
  管子,早几百年前,就已经提出并且实施了类似的理论政策。
  当今之世,哪怕是最狂妄的人,也不敢说,自己比管仲在经济上还强!
  而聪明人一听刘彻这么一说,立刻就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道了刘彻的心思。
  大农中丞商容,立刻就出列奏道:“管夷吾昔者以钱两千万,而令楚师溃散,使恒公霸天下,陛下见微知著,以粟盐铁而重天下,取先贤之政,用之于当世,此臣等愚所不能及也,恒公之远不能如也!臣谨为天下贺!陛下命臣等议管子购鹿之得失教训,更乃圣王之见,伏维陛下能动合阴阳,明见万里!”
  这个马屁拍的无数人侧目,震惊、跳脚——妈蛋,抢我台词剧本!
  商容却是一脸正气,接着奏道:“以臣之愚见,陛下即立粟盐铁之政,恩泽天下亿兆黎庶,安能不再立一新政,行督查天下商贾之职,握核查贾人车船矿山之权,执郡国平贾擅权监察之责,上佐社稷,下安黎庶!”
  商容向前一步,匍匐拜奏:“臣谨上‘请立主爵都尉以制天下商贾疏’,伏维陛下御览!”
  刘彻看着商容,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
  自从他放风,要立主爵都尉后,就一直在等着那个聪明的臣子主动出头来上这么个建议了。
  刘彻本来以为,他还要鼓动鼓动,才会有人主动出头。
  没想到,这个商容这么识趣,都不需要动员,自己就写好了奏疏。
  不错,也不枉自己提拔栽培了。
  有了商容带头,其他人也纷纷丢掉节操,迅速跟进——既然第一个螃蟹没吃到,那就更要把队伍站好了。
  不能对抗天子啊,更不能在天子心里留下“某某跟朕不对头,老是喜欢对着干”的印象。
  尤其是千石左右的诸司曹主官。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升迁任免,未来前途,全系于刘彻这个皇帝的喜怒。
  得罪了皇帝等于自绝于仕途。
  前代名臣冯唐的例子,就很好的教育了这些人,不要对抗,更不要得罪皇帝。
  不然,你就算再有才华,也得在郡国打转。
  想回中央?做梦去吧!
  但两千石们的想法,就又不同了。
  当官当到两千石,就已经进入了汉室“将相不辱”的保护范围。
  皇帝即使再厌恶他们,撑死了也就下放地方。
  两千石朝臣下放,起点至少也是地方郡守。
  即使最被皇帝讨厌的人,也能捞个类似诸侯王太傅、丞相一类的官职,聊以自蔚。
  先帝时,故廷尉张释之,把先帝都得罪成那个样子了,还不是能成为诸侯王丞相?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也没有那个两千石朝臣愿意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去跟皇帝死磕,更加不会故意对抗皇帝了。
  但,假如,某个事情牵扯到的利益跟好处实在太大了的话。
  肯定有人愿意稍微冒些风险了。
  譬如,少府刘舍跟大农直不疑,就一定愿意在主爵都尉的问题上“据理力争”。
  誓要将这个衙门变成自己衙门下属的司曹之一。
  而丞相府跟御史大夫衙门的官僚们,也是虎视眈眈。
  汉家制度之下,丞相跟御史大夫衙门,在许多职权上交叉重叠,彼此之间,更是明争暗斗不止。
  在理论上,丞相总揽天下军国大事,执百官之牛耳,是为天子之下,最高等级的大臣。
  但御史大夫也不差,身为亚相,操监督百官,执弹劾大权,更领有文书图录律法刑杀之权。
  所以,历来,新设一个衙门,丞相跟御史大夫衙门都会相互争夺,哪怕,这个新衙门只是管市政垃圾处理的……
  更别说主爵都尉这样明摆着有钱有权,更能影响天下的机构!
  没有那个官僚机构,不会渴望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