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进了崇化,穿上了军装,入了军队,在汉军营寨之中,义从们还想跑?呵呵……
  陈须的无赖技术,简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而被忽悠入伍的胡人,其实也没什么好的选择。
  讲老实话,陈须的西部都尉的补给给养和军饷待遇,在汉军中也算很高的了。
  普通的士卒,哪怕是辅兵,一月也有一百多钱的军饷,另外还有差不多数额的津贴和补助。
  至于骑兵,每月可是能按时领到四百钱以上,除此之外,外出巡逻、执行任务或者追剿盗匪,每次出动,按照惯例都是有赏钱的。
  至于要是打仗,那就更是赏赐大大的。
  这些,陈须都是不敢克扣的,因为汉军军饷,哪怕是安东都护府的军饷,全部都是由丞相府统一下拨,经御史、尚书以及侍中联合监督点名发放到士卒手中的。
  所以,其实,给汉军卖命其实待遇是很不错的。
  至于伙食,训练和作战的时候,都是吃肉的,就算平时,也是有荤腥。
  比起他们以前在外面流浪或者在老家饿肚子,强的太多太多。
  但这吃相,却确实够难看。
  以至于很多人知道这个事情后,都在私底下腹诽陈须丢了外戚列侯的脸。
  连胡人都骗,自己说出去的话,也能面不改色的吃回肚子里。
  基本上,以后不太可能有什么贵族勋臣会愿意跟陈须深交。
  但刘彻对陈须却很看好。
  有这样的精神,未来起码是一个殖民地的总督!
  此刻,听到陈须又有奏疏上报,刘彻下意识的就想起了上次请求给予招募义从骑兵,然后打着汉军的招牌,欺骗善良淳朴的胡人的前例。
  “这货不会又开脑洞了吧?”刘彻接过那宦官捧着的厚厚一叠的白纸,然后看了起来。
  只看了一几页,刘彻就瞪大了眼睛,简直有些不敢相信。
  “这是水楼吧……”刘彻吞了吞口水,看着自己上的那叠白纸。
  白纸上,全部是画。
  画的是一个又一个夸张的让人不敢相信的景象。
  第一页白纸上,画着一条河流,河流潺潺流向下游。
  这没什么,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河中有一条小船,拖着渔网在奋力前进,穿上,几个渔民打扮的男子,一条接一条的将那一条条在比例上,跟他们的身高差不多大小的鱼儿,抓到船舱之中。
  画的两侧,还有两句打油诗,一看就知道是陈须的手笔——除了他,大抵没人能写出这么差劲的打油诗了。
  “崇化河中捕鱼忙,一日获渔数千石……”刘彻低声念着这些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念出来的夸张诗句,脸上已经满是黑线了。
  而下一张,就更夸张了。
  这张画上,画的是一片农田的丰收景象。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足足有一人高,结出来的穗子大小有一个成|人的胳膊那么长的恐怖粟苗。
  照惯例,依旧有旁白:怀化之地沃土多,一亩产粟五十石!
  刘彻伸了伸舌头。
  毫无疑问,这是水楼!
  汉室版本的水楼。
  但陈须是疯了吗?
  他难道以为,这样粗劣的手段,能哄骗自己?
  不对!
  刘彻摇摇头。
  陈须虽然逗比,但不是傻瓜,他就算想骗自己,也不会这样的手段,更不会写些这样的打油诗。
  除非他在找死!
  刘彻继续翻看下一张。
  假如前面两张,可能还是都市异能的话,那这一张就是异世大陆了。
  画上画的是一个农夫正在搬运东西的场景,但关键是这个东西是鸡蛋,一只足足有半人的大鸡蛋。
  那个农夫画的惟妙惟肖,脸上露出的那个即幸福又苦恼的样子,让刘彻都差点信了……假如那个鸡蛋不是这么夸张的话。
  再看下一张,这次变异的是公鸡了——画上画的是一只在拉着一大车半人高鸡蛋的公鸡。
  公鸡都能拉车了?
  那牛马呢?
  是不是要飞天了?
  看到这里,刘彻干脆直接翻到最后。
  果然,最后那几张白纸上,出现了文字。
  有着陈须风格的文字。
  陈须在上面,详细的阐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并且恳求刘彻批准他实施这个计划。
  刘彻看完,再翻到前面,再看这些夸张到浮夸的图文和打油诗时,刘彻也忍不住笑骂了一声:“混账,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山姆大叔的手段……”
  假如陈须没有详细阐述他的动机,刘彻还想不到这一层。
  但当陈须讲完他的动机后,刘彻就猛然想起了一则他曾经看到过的趣闻。
  山姆大叔在历史上,也曾经玩过类似的手段。
  反正左右就是骗、哄、忽悠,将大量人民,骗倒西部的州去给当地建设添砖加瓦。
  其手法,跟陈须现在的那些宣传单差不多。
  反正就是怎么夸张怎么来。
  忽悠的无数米帝百姓还真以为西部是天堂,到了西部有吃穿,到了西部能发财。
  结果到了当地后,大家才发现上当了,但为时已晚!


第748章 忽悠
  刘彻将陈须的这些画与奏疏放下。
  忽悠老百姓什么的,向来就是统治阶级最擅长的事情了。
  虽然刘彻不喜欢用这些下作的手段去欺骗百姓。
  但刘彻也不得不承认,陈须的办法,确实是最有效的能将百姓骗去怀化的手段。
  虽然陈须的这些宣传单,夸张的都让刘彻以为,这是异世界了。
  但实际上,正是这样的浮夸宣传和直观的描述,是最能鼓动人心的。
  虽然百姓都不傻,不大可能会相信。
  但总会有人在看到这些宣传单后,忍不住的去想:这是不是真的?
  人这个生物,最大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好奇。
  一旦好奇心产生,基本上总会有人忍不住想去看一看真相。
  况且,人民这个群体,是聪明的,但个体却又是愚昧的。
  所以,才会有那句话——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统治者粉饰或者打扮出来的谎言,总是瞒不过人民大众的眼睛的。
  然而,这个群体的个体,却是极容易被忽悠被鼓动的。
  君不见,即使再过两千年,地球列国,也都是将愚民作为国策的吗?
  只不过,大家都学聪明了,懂得将谎言和忽悠,包装在一大堆光鲜亮丽的各种炫酷外衣之下。
  让百姓纷纷以为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
  然而,实际上……
  嗯,大抵让百姓卖命和出钱的时候,他们勉强可以被称呼为“主人”。
  除此之外,东西方还不是一个鸟样?!
  至于如今,很多人连包装都懒得包装一下。
  直接就告诉百姓跟人民——你们就该服从我们这些高贵的官员和贵族的领导。
  陈须用这样的夸张手段去忽悠和欺骗百姓,压根就算不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撑死了,也就会被人议论议论。
  但刘彻翻了翻这些宣传单,还是摇了摇头。
  拿国家信誉当儿戏的人,最终国家信誉肯定会变成儿戏。
  但刘彻又有些舍不得陈须这么棒的一点子。
  怀化和朝鲜半岛这块新土地是如此的辽阔,哪怕是如今因为气候的缘故,当地能开发的土地和能支撑的人口,不似后世那么夸张。
  但最起码,这个地方养活一千万人,不夸张吧?
  但如今,当地算上军队、官员和屯垦的移民,以及因黄金涌入的人口撑死了也就七八十万汉人!
  就这还要感谢梁王刘武。
  他一个人就送了超过三十万的军队官吏和工匠以及移民过去。
  整个地区的开发度,可能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这辽阔的黑土地和广袤的平原之中,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一片蛮荒。
  这简直是犯罪!
  哪怕是在这些地方,撒点豆子,一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
  要加快开发,人口就必不可少。
  但如今,汉室的游侠地痞无赖们的潜力已经挖的差不多了。
  想要继续向当地移民,唯有等怀化出现一波淘金致富的潮流,并且让他们回来炫富一波后,才可能继续迎来一个新的移民高峰。
  这样,起码也是明年,甚至后年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淘金浪潮带动的移民,只是过去淘金的,从事生产和建设的,估计会很少,而且,当他们淘金成功后,很可能会选择返回内陆,拿着淘金获得的财富过上富家翁的生活。
  愿意留在当地的人口,可能不足三成。
  而当地建设和垦荒,却需要大量人口,尤其是善于耕作的勤劳农民。
  农民们只要到了当地,有了自己的房子土地和老婆孩子,就不会走。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陈须的这个法子,反倒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要不,先试探一下……放点传说出去……”刘彻托着腮帮子想了起来。
  这个事情就算要做,也不能用朝廷的名义,更不能用官方手段。
  最多,让这些宣传单,因为某些不太清楚的原因,流到市井之中,然后,再让人煽风点火,造势。
  “王道……”刘彻将自己的心腹宦官叫到身前,吩咐一句。
  后者随即点点头离开。
  然后,当天,一句歌谣莫名其妙的被长安的许多孩童传唱起来。
  “怀化郡,上帝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街头巷尾,都传出了这句朗朗上口,让人听了就很难忘记的歌谣。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当地的真实情况。
  关中,也不是没有在怀化任职的人,各大屯垦团跟护濊军衙门以及安东都护府的文吏官员,起码有一半是关中人。
  这些人自然在过去也写了许多书信回乡,将当地的情况描述过一些。
  什么山林里全是兔子、野鸡跟野猪、狍子之类的野物,还不怕人。
  某些屯垦团里,也确实发生过,野鸡飞到营房里,然后成为盘中餐的事情。
  但之前,这些都是在小范围内传播的趣闻。
  如今,在这歌谣的带动下,关中对怀化的富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许多人都很诧异的向那些有亲戚兄弟在怀化当值的人询问真相,然后,得到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哎呀,这怀化真那么富饶吗?”有人挠着头在心里寻思着。
  但关中人,向来自矜,尤其是关中的农民,如今日子基本都还过的去,所以,哪怕有了这样的议论和传说,农民们也就是将之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是很正常的,若非走投无路,中国的农民,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去未知的远方冒险。
  因为他们承担不起冒险失败的后果。
  他们需要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妻子儿女负责。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图画也悄悄的流到了市面上。
  这些夸张的图画,虽然画的非常让人心动,许多农民也多很心动。
  纷纷在心里寻思着:那怀化的土地真那么肥沃?真能种出那么大的粟米?
  但,终究也只是寻思而已。
  在生活还算安定的今天,除了一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年轻人外,有家有口的人,是根本不会选择离开家乡,前往未知的远方冒险的。
  更何况,关中人的户口可是很值钱的。
  万一出去了以后,就被官府黑了自己的关中人身份,那跟谁哭去?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因为关中的生活确实太无聊了,人民群众除了劳作之外,总要找个打发时间的谈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