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了解汉室律法的人,可能会以为这个罪名,也就跟小偷小摸差不多,撑死罚酒三杯的罪行。
  但,实际上,这个罪名,在汉律之中,是极为严重的大罪!
  当年刘邦登基称帝后,下令萧何在秦律基础上,修订汉律。
  汉律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抄袭的秦律。
  但有几条,却是刘邦发明创造的。
  这些律法中那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固然是如雷贯耳。
  但役使国人过律,却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律法。
  刘邦设立这条法律的初衷,就是吸取了秦亡教训,为了防止诸侯贵族,肆无忌惮的奴役自己的封国的百姓而设下的高压线。
  谁碰谁死!
  这样说吧,这个罪名在现在,就跟武帝朝时的巫蛊罪一样。
  是属于人渣败类才会去做的事情。
  尤其是在舆论界看来,诸侯王和贵族们,本身就是穷奢极欲的富贵之人。
  这样的人,却还要役使国人过律,只能说,良心都被狗吃了!
  历代以来,所有坐死了这个罪名的人,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撸到底,废为庶民!


第768章 打击一小撮(二)
  群臣听着刘彻的话,纷纷都匍匐在地,诚惶诚恐的道:“陛下,此皆臣等之过,与陛下无关!”
  丞相周亚夫更脱帽谢罪,拜道:“臣受先帝、太宗之托,上不能佐陛下,下不能安国家,此皆臣之罪!”
  御史大夫晁错与九卿大臣,也跟着脱帽谢罪:“臣等无能,致使君父蒙羞,此皆臣等之过!”
  开什么玩笑?!
  假如天子真的素服避正殿,斋戒沐浴,向上帝祖宗神灵告罪。
  那么,作为臣子的大家,这罪过,岂非是比海深,比山高,比地厚了?
  自古主辱臣死。
  一旦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三公九卿,全部都只有一个选择——自杀以谢天下。
  道理很简单,三公九卿,国之重臣,上佐天子,下安黎庶,受社稷名器之重。
  你们居然让天子犯错,要反省自身了?
  你们这臣子到底是怎么当的?
  有且只有死能稍稍减轻他们的罪责。
  而刘彻通过这个手段,很轻松的就绑架了三公九卿和他们的团体。
  使得他们必须在保天子正确和济南无罪之间,做出选择。
  这个办法确实很无赖。
  但却有效。
  因为,这样,刘彻就可以保证,无论怎样,事情都不会扩大化,更不会演变成党争乃至于政治动荡!
  当然,这戏要演,就要演全套。
  刘彻露出一个哀痛的表情,道:“卿等皆以为朕无错吗?”
  他低着头,仿佛在自我反省:“若非朕德薄无能,不能督导济南,使之向善行义,布德育民,安得今日之祸?”
  “章丘百姓,岂非义民乎?”
  “其等受济南重压,横征暴敛,犹能以天下社稷为念,使使北上,求告于朕,使者赤脚而行,一路乞食而至雒阳,以血书,告于天下!”
  “此等义民,济南尚且能使之反……”
  “朕若再不反省,朕担忧,陈涉吴广之祸,犹不远矣!”
  刘彻果断占据道德制高点跟普世价值的制高点,火力全开。
  表面上虽然是在反省自问,但其实,每一个字,都在逼着群臣,给济南王刘辟光定罪,而且是死罪!
  章丘的百姓暴动,对统治阶级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大罪!
  老百姓居然不肯乖乖在家里饿死累死,反而跑出来作乱,给老爷们添麻烦!?
  简直是反了!
  但,统治阶级,尤其是汉室的统治阶级,更害怕陈胜吴广故事重演。
  你想,现在的贵族官僚,基本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天生富贵的人物。
  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富贵,能子子孙孙,永永无穷的传续下去。
  而陈胜吴广的故事告诉他们,一旦农民起义扩大,遍地烽火狼烟。
  昨日的君侯,就将成为今天的刀下鬼,过去高高在上的诸侯勋臣,今天就要成为欲求活命而不可得的草芥。
  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彻底的摧毁和消灭了天下列国的旧贵族。
  建立汉室的帝王将相们,除了张良等寥寥几人,有些旧贵族血统外,其他的人,都是贩夫走卒,屠狗之辈。
  那些自诩地位尊贵,血统高贵的赢氏、姬氏,统统在历史的车轮下,被碾的连渣渣都不剩一点。
  秦楚齐赵魏燕韩诸国王室公卿,现在,还活着的还有几家?
  所以,贵族勋臣士大夫们在章丘的问题上,才会反应如此剧烈。
  这不仅仅是因为百姓的反抗,激起了他们同仇敌忾,兔死狐悲的心理。
  更多的人,却是因为害怕和恐惧。
  在西方,革命是会传染的,而在中国,起义和反抗,却是更可怕的传染病。
  自陈胜吴广之后,无论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强大的王朝,一旦开了起义的头,就将在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之中,走向末路。
  作为一个以起义军而得天下的政权,刘氏,历代以来,对农民起义的威力和力量,都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在刘氏天子眼中。
  诸侯、贵族叛乱,调兵镇压就可,因为这只是一时之患。
  扑灭了,就不会问题。
  但农民一旦开始反抗,那就表明,国家政策和国家经济出了大问题!
  历史上武帝为何要下罪己诏?
  除了民生凋敝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看到了农民起义愈演愈烈的苗头。
  为了掐灭农民起义,他不得不下罪己诏来挽回民心民意。
  章丘的事情,虽然不是起义,只是暴动。
  暴动的百姓,打起的旗号,也是只反昏王,不反天子。
  但刘彻依然对此非常重视,甚至重视到了比匈奴还重要的地步。
  刘彻很清楚,中国的百姓,是永远不会撒谎的。
  他们既然起来,以武力反抗了,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或者统治阶级的政策出了问题。
  所有不能正视这些讯号的帝王,最后,他们跟他们的王朝,都一起下地狱去了。
  秦朝是这样,两汉也是这样,隋是这样,唐明更是如此!
  中国的老百姓,是地球上,最懂得用脚投票的人。
  他们才没有西方的农奴和工人那么好的脾气,明明都活不下去了,还要给贵族老爷们劳作耕种,天天对着基友教三巨头祈祷。
  那是不可能的!
  皇帝和统治阶级,让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就肯定让他们也活不下去!
  章丘的百姓,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他们也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皇帝,你的政策有问题。
  任何一个聪明的皇帝,都必然会正视这个问题。
  并且会做出某种回应,来安抚民心。
  “济南无道,岂是陛下之过……”少府令刘舍第一个就站出来给自己的主子加油呐喊:“且臣听说,当年吴逆作乱,济南就已蠢蠢欲动,幸先帝圣明,以大将军收其兵权,故此,才使此贼奸计不能得逞!济南无道暴虐,从来已久,臣以为,实非陛下之过……”
  宗正刘礼也说道:“陛下躬行神武,嘉大惠于天下,臣听说,便是章丘百姓,也以陛下为圣天子,面北而叩,告罪陛下,然后方敢起兵,此乃陛下德牟厚于天地之证也!”
  太常窦彭祖也拜道:“臣也听说,章丘百姓,起事之前,先焚香,祷告天地曰:臣等本天子忠臣,奈何王无道,暴我家人,使我无以为生,不得不冒死触怒天颜,死罪死罪……”


第769章 我注经典与经典注我
  “诸卿果真是这么认为的吗?”刘彻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模样问道。
  “回禀陛下,臣等皆以为,济南之事,实与陛下无关……”满殿大臣,哪怕只是一个连发言资格都没有的四百石的小官,也都在这个时候跪了下来,匍匐在地上叩首道。
  这个问题,是肯定不需要去想的。
  济南王刘辟光,弄出这么大的篓子,岂能没有惩罚?
  哪怕是那些过去拿过刘辟光好处的人,现在,也必须承认,这货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
  倘若百姓没有暴动,甚至哪怕是没有占领县城,他们都有办法,将这个事情一推三六五。
  但,章丘百姓发动暴动,攻占县城。
  这个事情,便再也没办法敷衍下去了。
  必须要给一个结论。
  而且,这个结论里,刘辟光必然是有罪的。
  这里面的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觉得,刘辟光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而有的人认为,刘辟光犯下的罪过虽然大,但总归是宗室嘛。
  罚酒三杯,下不为例就好了。
  最多最多,就是削其章丘县。
  而更多的人,则根本不在乎,刘辟光是要被千刀万剐,还是罚酒三杯。
  这些人只关心——章丘的那些居然敢反抗的百姓,到底是个怎么处置方法。
  很多人都清楚,这个头,不能开!
  若章丘百姓武力反抗,却没有惩罚。
  以后,天下的泥腿子都有样学样了。
  谁Hold住?
  更何况如今天下之中,百姓持械,尤其是弓弩刀剑的比例,说出来吓死人!
  北方郡国,每三户就有一家备有弓弩甚至甲胄。
  要是在关中,那就更夸张了。
  随便走到哪一家,推开门,仔细看看,总能发现挂在墙壁上的弓箭。
  此时,基本上,哪怕是个佃户甚至奴仆,若是生下儿子,都会千方百计的为其准备一张小弓,在其满月酒的当天,让其执弓弩以射四方。
  传统的道德和普世、价值更是认为,男人怎么可以不学弓弩骑射呢?
  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
  在如今,射礼,更是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祭祖之时,必须举行的仪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僚贵族,当然是心里敲着鼓,忐忑不安。
  章丘的例子,更是告诉了他们。
  惹毛了老百姓,老百姓发起横来,就要杀你全家!
  官僚贵族,当然是怕的要死。
  他们有多怕,就对章丘的百姓有多恨!
  这就是所谓的色厉内荏。
  “陛下,济南固然无道,然,章丘百姓,无陛下之令,无县道之书,擅自起兵,袭杀官吏,目无王法,岂可不无所惩?”一位千石官员出列拜道:“且,此番章丘百姓,以弓弩刀剑,而越法自为,臣请陛下,禁天下持械,收百姓弓弩剑戟……”
  这人趴在殿中,大言惭惭的道:“臣闻有司历年上报,天下郡国,岁有上千人,死于械斗,伤残者,不计其数,仅关中,一岁因弓弩而死者,就有百人之多!陛下若以圣德,收其弓弩剑戟,则可活民无数,且更能禁盗贼,止残杀!”
  他的说的,确实是有些道理。
  秦汉以来,中国民间武器泛滥。
  仅仅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那一段时间内,武器泛滥之风得到了一些遏制。
  但,随着秦始皇一死,天下大乱,这武器泛滥之风,就立刻又卷土重来。
  民间别说是民用的弓弩刀剑了,甚至就是军用的强弓硬弩以及甲胄长戟,其实也是随处可见。
  退伍的将官士卒,告老的官员贵族,还有那些曾经跟着刘邦南征北战的山东老兄弟们的后代,都有权力可以合法拥有制式军备。
  至于北地骑士这样的预备役军人,更是只要皇帝下令,马上就能将自己全副武装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