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折兰、楼烦和白羊的骑兵很厉害,在过去给汉军造成了无数的麻烦和问题。
  然而……
  在云中郡,在魏尚手下被调教了将近一年后,义纵从这个老将军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其中就有有关匈奴国内政治和势力的分析。
  当今世上,再没有人比魏尚,更了解匈奴国内情况的汉臣了。
  这位老将军,自太宗皇帝前元六年后,就驻守在云中郡,在当地撑起了一片天。
  连匈奴人都畏惧和尊敬这位老将,在其国内,将魏尚当成神明供奉和祭祀。
  而义纵记得很清楚,他抵达云中后,第一次请教魏尚,对付匈奴人的关键是什么?
  魏尚当时的回答就是:打蛇打七寸,射人先射马!
  匈奴军队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来就不是什么别人吹的天花乱坠的折兰、楼烦、白羊之类的部族。
  这些部族确实很强悍,战斗力也确实很强大。
  但,就算将他们全部灭了。
  其实,对匈奴也只是皮肉伤。
  折兰部族没有了,还有卢候、若卢、休屠、昆邪等数不清的走狗。
  只要匈奴的本部还在,他们的氏族主力部族还在。
  他们就能随时拉出新的走狗,来取代旧有的部族的地位。
  对匈奴这个政权来说,他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他真正的脊梁骨和底蕴,始终都只是以其本部和四大氏族及其王族的其他庶子的部族。
  这些人和部族,构成了匈奴能统治这数万里草原,横压无数部族的根基。
  而且,这些本部的男丁极少!
  整个匈奴,属于他的核心本部和四大氏族的部族男丁加起来,最多四十万!
  这也是匈奴吹自己控弦四十万的来源。
  如今,在汉军包围圈内,就有接近一万的匈奴本部骑兵。
  而且,全部是青壮!
  这些骑兵,占了整个匈奴帝国核心人口的四十分之一。
  若以青壮来算,甚至可能是二十分之一。
  若将他们全部吃掉。
  等于匈奴人一下子就少了二十分之一的青壮人口。
  吃掉这支力量,等于汉室被人消灭和吞并了两百万以上的人口和他们生活的土地。
  所以,在一开始,义纵就打定了主意。
  其他人都可以不管!
  但尹稚斜和他的狼头大纛下的将近一万骑,却是非吃掉不可!
  这种轻松就能消灭匈奴二十分之一的核心骨干人口的机会,义纵很清楚,不会太多。
  若让他们跑出包围圈,可谓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呵呵,尹稚斜,看你还往哪里跑!”义纵在心里哈哈大笑,同时挥手道:“来人,将各位使者安排到军营里居住,好生招待!”
  如今,楼烦王是真降还是假降,还不一定。
  因此,这些使者,当然不能放回去了。
  最多,只会放个人回去联络。
  其他人都要看管起来。
  这样,一旦楼烦王是诈降,那就还能找个出气筒。
  当然,义纵觉得,楼烦王应该不算诈降。
  但这战场上的事情,小心总是无大错的!
  于是,立刻就有汉军军官带着士卒上前,要带着使团众人下去。
  但,那位汉军军官,看着使团中的某个人,忽然惊讶出声:“这不是陈县尉吗?”这个军官大惊:“您不是在五年前,战没在章县之外吗?怎么出现在这里……”
  被叫到名字的那个使团成员,闻言大惊失色。
  他抬起头,看着这个一脸吃惊和震惊模样的汉军军官,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得说道:“贵官,您认错人了……”
  但那军官听到声音后,却摇摇头说道:“不对!您就是陈县尉!我还记得,当年,我只是北地郡的一个伍长,您曾经带着我,参加过冬演,当时,您还鼓励和勉励过我,说我是可造之材,还送了一柄长刀与我!”
  这军官感叹道:“正因为当年您的勉励,我因此刻苦练习武艺,屡获上官提拔,由一个郡兵,得以有幸被陛下选入虎贲卫,然后又蒙程都尉信重,提拔为司马!”
  他长身而拜:“吾能有今日,全赖县尉当日勉励,吾因此时刻都记着县尉当日的容貌……”
  “当年,我听说县尉战死,死于匈奴入侵者之手,还曾去县尉的衣冠冢吊唁……哪成想……”这位军官摇摇头,道:“今日居然能再次见到县尉……而县尉却已是被发左袵,为夷狄之属……”
  这个军官的话,每一个字,都像一个重拳,深深的打在了那个“陈县尉”的心脏深处,让他抽搐和痉挛。
  在这痛苦的尴尬中,他也回忆了起来。
  确实,这个军官他认得。
  不过,跟五六年前相比,对方简直就像换了个人。
  当年莽撞的伍长,如今已是甲胄齐全,英武不凡的汉军司马。
  而且是汉天子的亲卫部队虎贲卫的司马!
  是那支当面撞碎了折兰本部大纛的可怕骑兵的司马!
  而自己呢……
  他感觉自己的声带失去了力量,喉咙里哽咽着说不出来的悲戚。
  从一个郡的郡兵里的小卒子,区区一个伍长,到大汉天子亲卫虎贲卫司马,这个人只用了五年。
  在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和例子面前,“陈县尉”的整个世界瞬间崩塌。
  在今天以前,他还可以给自己投降和给匈奴人为虎作伥,给出解释。
  无非就是——刘氏从来无义,刻薄寡恩,苛待士大夫,权贵横行,寒门士子无出头之日。
  然而,眼前这个英武不凡,挺拔健壮的军官,却用铁一般的事实,将他的那点自我掩饰和遮蔽撕的粉碎。
  现在,这个过去的卒子,衣衫单薄,大字不识一个的昔日伍长,如今,位居于千石之列的司马,还是天子的亲卫司马,只要外放,起码是都尉甚至可以单独坐镇一地,掌握一郡军务的郡尉。
  而他呢?
  六年前,他是汉室县尉,冉冉升起的北地新星。
  六年后,他却是夷狄的一个骨都侯而已。
  说得好听,是叫骨都侯,说的难听一点,不过是个高级奴才。
  楼烦王虽然表面上很尊重和善待他。
  但实际上,一旦他做的事情,稍有差池,甚至哪怕是不小心,得罪了匈奴的贵族。
  也是劈头盖脸,一顿鞭子抽下来,而他自己却只能抱着脑袋,在地上打滚和求饶。
  这让“陈县尉”深深的怀疑自己和自己的人生。
  他颓然低头,苦笑了两声,对那位军官拜道:“不意数年之后,竟于此时此刻,复见故人,余心中实在感慨万千,愧对家乡父老!”
  “请您看在往昔情面之上,不要告诉我的妻儿子嗣和父母兄弟,在此见过我的事情!”“陈县尉”拱手说道:“吾被发左袵,为一己之私怨而泄愤于天下,获罪于天,无可祷也,但求一死!”
  这话说完,他就忽然一头撞向了帐中的一个柱子。
  顿时,头破血流,脑浆迸裂。
  “陈县尉!”那位司马看着这个场面,顿时就惊呆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
  而此刻,倒在血泊中的陈县尉的瞳孔慢慢涣散。
  他的意识渐渐消亡。
  在失去知觉的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个持着剑戟的伍长,带着他的士卒,一脸傻笑的挺直着腰杆,接受他这个当地最高军事长官的检阅。
  “丈夫,不错,有勇有谋,是个可造之材!”他矜持的笑着,将一柄长刀,送到那个一脸黝黑的伍长手里,拍着对方的肩膀勉励着:“这柄长刀赠与郎君,愿郎君,能奋发向上,为国戍边,杀敌,护我桑梓!”
  “必不负县尉厚望!”激动的接过了长刀的伍长,将胸膛高高挺起,大声答复,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鼓舞。
  “我好后悔啊……”在意识涣散的最后,他的嘴角轻轻呢喃着:“若有来世,宁为诸夏犬,不做夷狄人……”
  他的声音虽小,但却让帐中的人都听得仔细。
  无数人闻言,沉声一叹。
  而那个司马,更是跪下来,痛不欲生的抽泣了起来。
  他明白,是自己将这个旧日的恩公逼上了绝路!
  而使团中的其他人的心情,则变得无比沉重起来。
  大家投降匈奴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
  有主动投降的,也是奋力抵抗后被俘虏后无奈投降的,也有开始坚贞不屈,然后倒在美色的俘虏中的。
  然而,无论原因是怎样。
  都改变不了他们曾经背弃了自己的祖宗和宗庙,背叛了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屈身给匈奴人做奴才,为虎作伥,甚至残害自己的同胞的这个根本。
  被发左袵,数典忘祖,这是古典中国士大夫阶级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与欺师盗祖,忤逆父母,是同一级别的大罪!
  更何况,他们身上,还都背负着背弃君父的大罪!
  许多人在这个瞬间,都感觉自己的手脚发凉,浑身无力,这“陈县尉”以死赎罪,一死百了。
  他们呢?
  他们能逃得过未来世俗舆论的声讨和家乡父老乡亲的指指点点吗?
  即使大家都原谅了他们。
  那他们能逃得过自己良心的审判吗?
  在多日以前,随着匈奴大军一同入寇时,他们多数还在做着“未来与单于入主中国,做天下王”,然后洗白自己的美梦。
  但现在,当这个美梦在武州塞外,被汉军的胸甲撞得粉碎之后。
  他们的所有人,每一个人,都将接受法律、道德、世俗伦理以及自己个人良心的审判。
  而那三个在武州塞投降和归顺的男子,更是泪流满面,悔不当初。
  现在,最痛苦的人,就是他们了。
  当初,在武州塞,他们若能坚贞不屈,不受诱、惑。
  那么,此刻,当汉军胜利后,他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英雄。
  哪怕是死在匈奴屠刀之下,最起码,也能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良心。更可光宗耀祖,甚至可能被天下人颂扬,成为故事里的英雄。
  然而,一时的动摇,让他们从英雄,堕落成贼子。
  即使是天子、法律和世俗能原谅他们。
  但他们自己却很难原谅自己了。
  仅仅是来自良心的折磨和后悔,就足以让他们下半生都活在抑郁症的折磨中。
  因为,他们遭遇了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折磨——在巨鹿城外,投降秦军,在固陵之战,给项羽带路。
  一次判断失误,影响终生!


第837章 匈奴的未来(一)
  第二天,义纵派了个使者跟随一个匈奴使团的成员,去到匈奴大营,跟楼烦王见面,取得联系。
  在义纵拿出了“一定在天子面前为楼烦王美言”的许诺后,本来就想投降的楼烦王,干脆就丢掉了最后一丝节操。
  他先将自己的心腹和亲信贵族,召集起来,宣布自己要投降的决定。
  下面的人,对自己老大的这个决定,当然是无比欢迎。
  但有一个问题——匈奴帝国在老上单于时期开始,就在各个部族内部安插了许多官吏。
  这是中行说教会匈奴人的招数之一。
  这些贵族,跟楼烦部族的贵族,可不是一条心的!
  但,对于现在一心想投降的楼烦贵族们来说,这都不是事!
  游牧部族,杀起人来,从不手软。
  别说是单于庭的贵族了,为了活命,他们连自己的族人,也能照样下手。
  只是考虑到,要给汉朝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他们才没有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