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持着盾牌的卫士们首先向前,十几面盾牌猛然震动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这样的大场面,立即就震动了整个内史衙门上上下下。
  面对杀气腾腾的禁军,内史衙门里的许多胆小的官僚,都吓得瘫软在地,甚至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实际上,倘若刘德借着亵渎高庙,忍无可忍的借口,就算把内史衙门上上下下杀个干净,也没人敢说他什么不是。
  毕竟,你都侮辱人家祖先了,人家杀你全家也不过分!
  然而,刘德却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吓唬吓唬人而已。
  因此,他约束着禁军,只让其保持战斗队形,步步迫近内史衙门的外围。
  对刘德来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逼迫晁错出来谈判,并且交个替罪羊,将此事抹掉。
  第二,就是刷声望了。
  没多久,晁错就慌慌张张的出来了,他先是看了一眼杀气腾腾的禁军们,然后再看了一眼刘德,嘴角露出苦笑,拱手喊道:“殿下,这是何故?”
  刘德露出一个我也不想的神情,嘴上严肃的道:“晁内史,你究竟是怎么约束你的属官的?竟然连高庙的外墙都敢随意凿开,我不得不如此,今天,内史衙门必须给出一个交代出来!否则,我就要血洗内史衙门!”
  晁错心叫一声苦也!
  遇上刘德,他真没办法。
  毕竟,身为皇子,他看到有人凿开了自己家祖先灵位供奉之地的墙壁,那要能忍住,就不是人了,传出去要被人骂死!
  但,让他丢个替罪羊出来,这种事情晁错也是办不到的。
  否则,今后谁还跟他混呢?


第121章 高庙事变(二)
  晁错此时的心里,真是纠结无比,偏偏却发作不得。心里稍微寻思了一下,晁错就板着脸道:“殿下您这是小题大做,要跟内史衙门为难吗?”
  他的声音刚强而坚定,仿佛犯错的人是刘德,而不是他内史衙门一般。
  这也是官僚必修的一门课程,名曰:倒打一耙,俗称恶人先告状。
  倘若是一般的皇子,被晁错这种九卿大臣一瞪眼,一威逼,心中稍微有些不自信的,就会退缩和服软了。
  可惜刘德前后三世,经历的风雨已经足够让他时刻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刘德抬头看了晁错一眼,道:“卿不可自误!”
  刘德很清楚,在晁错这样的人面前,必须让他清楚的认识到他刘德是不可能在此事上屈服的。
  否则,让这等积年老吏掌握了主动,刘德就要被牵着鼻子走,甚至可能遭受重大打击。
  于是刘德将手一挥,下令道:“南军将士,听我号令!”
  王启年听到刘德的声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毅然决然的蹲下来拜道:“末将听令,请殿下吩咐,南军将士,为汉室效死,从不落人后!”
  于是一百多名禁军整齐的喊了一声:“请殿下下令!”
  在刀剑之下,特别是刘德明摆着:假如不给我一个交代,我就给你一个交代的态度下。
  晁错心里叹了一声,低下头颅,跪下来叩首道:“殿下,其中另有隐情,请殿下入内,容臣详细禀报!”
  晁错也是没办法了。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当年先帝被大臣诸侯推举为帝,登基之后,深感枪杆子的重要性,因此,在掌握大权后,就极力经营南北两军。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南北两军,只听从天子的命令,只服从天子虎符的调动,只认刘氏子孙。
  其他的大臣、诸侯王,在这些老粗眼里,完全就是路人甲乙丙丁的存在。
  晁错毫不怀疑,假如他还要硬顶,只等刘德一挥手,这内史衙门就要血流成河了。
  而且刘德杀了他,跟白杀一般!
  当年,当今的天子,在长安街头只因为一点口角之争,就一棋盘砸死了吴王太子。
  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朝廷都没给出一个任何像样的说话。
  吴王太子死了,死的毫无价值,就连遗体都还是没名没分的草草的送回吴国。
  就更别说,如今他的内史衙门确实是犯了忌讳。
  刘德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了,平白的让人看了笑话。
  毕竟,擅杀两千石大臣这种事情,在汉室的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特例,况且内史衙门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真要闹起来,为了活命,内史上下武装起来,刘德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于是,晁错刚一服软,刘德马上就收剑入鞘,露出一个平易近人的笑容道:“既然另有内情,那我就随晁内史进去谈谈吧……”
  晁错一听刘德这话,心里就跳脚了,因为他立刻就知道了,假如他方才再顶一下,说不定,刘德就可能服软了。
  但是,他敢赌吗?
  想了想,晁错在心里摇了摇头,他不敢赌!
  “向储君服软,并不丢人……”晁错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只是……
  可惜了,这个给申屠嘉挖好的陷阱,如今却是白费功夫了。
  “我还是太心急了……若是迟上两日,说不定就成了……”再过两日,刘德要搞考举的算术考试,估计也没时间来内史附近闲逛了。
  “怪只怪我太过冒进,忘了刘德昨日说过要来拜访我的事情……”晁错在心里叹着气:“大概是申屠嘉气数未绝吧……天意如此!”
  他怎么可能想到,这一切都是刘德故意为之的呢?
  刘德为何一定要保住申屠嘉呢?
  答案就是,刘德需要一个支持他,力挺他的丞相。
  太子之一位一天没落到他手里,就一天可能还存在变数。而申屠嘉的支持,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更何况即使刘德做了太子,倘若没有一个申屠嘉这样的元老大臣,扶上马,保送一程,也可能会有危险。
  这个世界,总是在变化的,人会因为地位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之前的想法。
  先前,刘德不敢救申屠嘉是因为他怕惹祸上身,危及自己本身。
  而如今,随着刘德地位和身份的渐渐改变,救申屠嘉可能惹上的麻烦已经不如保下申屠嘉所能获得的利益了。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假如申屠嘉按照历史被晁错气死,那么,刘德马上就要面对一个当了丞相的开封候陶青和一个做御史大夫的晁错。
  政治上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何况是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
  陶青若当了丞相,肯定会在宫里找一个外援。
  万一陶青跟王娡勾搭上了,那刘德还不得吐血了?
  再万一,陶青与王娡合流后,对晁错进行拉拢和做出某种交易呢?
  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德必须将所有阻碍他登上太子大位的一切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
  为此冒些风险是值得的!
  更何况,他现在这么干,完全没风险,打死晁错也猜不到,刘德竟然开了挂,清楚的知道他的所有计划与步骤。
  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
  当然,解决此事后,刘德觉得,他需要跟申屠嘉好好谈谈了,在吴楚之乱之前,申屠嘉还是不要跳出来再跟晁错作对了,免得彻底激怒了这头犟牛。
  “殿下请……”晁错带着刘德进了内史官邸的一个房间中,将刘德请到主位上,坐下来后,他才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臣所凿开的那面墙不属于高庙的组成部分啊,只是一道外墙而已……”
  呵呵……
  外墙就不算高庙的建筑了吗?
  大概可能或许是吧!
  前世晁错就是用的这个理由不仅仅洗脱了罪名,还气死了申屠嘉,让申屠嘉发出:吾当先斩以闻的悲叹。
  刘德看了晁错一眼,笑道:“是否不算,我说了不算,卿也说了不算,圣天子说了才算!”
  便宜老爹会怎么说?
  嘿嘿……
  自然是不算了!
  这个事情,刘德觉得也不需要再纠缠下去了,拿着它当成筹码就好多了。
  既然是筹码,那就需要交易了!


第122章 李广难封(一)
  晁错听了刘德的话,拱手拜道:“臣会去甘泉请罪!”
  刘德一听,心里笑了,知道晁错这是在提醒他——我的靠山可是很硬的!
  对于晁错的话,刘德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忽然道:“十几天前,开封候陛见天子,晁内史知道吗?”
  “嗯?”晁错心里咯噔一下,脸色立刻就有些不怎么好看了。
  开封候陶青的御史大夫官职,是他在天子面前力荐才拿下来的。
  否则,长安彻侯多如牛马,当时,眼巴巴的望着御史大夫的空缺,想在自己身上配个紫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哪里轮得到能力跟家世都在彻侯里垫底的陶青?
  陶青做了御史大夫之后,一直以来也表现的比较驯服,对于晁错提出的所有意见和政策都是全力主持,不敢推脱。
  但政坛上的事情,谁能真的全部掌握?
  自从踏入仕途以来,晁错见过太多的背叛的事情。
  晁错很清楚,刘德既然敢告诉他陶青背着他陛见天子,就一定有这个事情,而且,陶青肯定没说他什么好话。
  但,无论如何,陶青都是他现在最得力的帮手和臂助,晁错很清楚,不管陶青曾经做过什么事情,此时,他都必须维护好团结。
  否则,事情还没干,自己人先窝里斗了!
  这其中的轻重,晁错还是能分得清楚的。
  于是,他笑道:“开封候身为御史大夫,辅佐天子,协助丞相治理天下,陛见天子,不过是寻常事情罢了!”
  刘德笑了一声,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的道:“前两日我还听说大行王恢跟开封候陶青一起弹劾我呢!”
  这句话出口,晁错的神色终于变得难看至极。
  假如说先前陶青背着他搞小花样,还可以原谅,因为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化解,最多是他晁错吃点亏,让点权力,做出妥协。
  那个团队里没有派系呢?
  就连偏远的乡下农村,宗族内部不也分成好几派?
  但现在当晁错听到陶青还背着他拉帮结派,这就是要另立门户了!
  属于敌我矛盾!
  晁错倘若还能按捺得住,他就不是晁错了!
  只是当着刘德的面,晁错勉强按捺心里的杀机,道:“御史大夫行事孟浪也非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殿下万勿放在心里……”
  刘德听着,呵呵一笑,他的目的已然达到了。
  只等刘德出了内史衙门的大门,晁错跟陶青的蜜月期就将结束了。
  没有人能忍受一个二五仔的背叛,更别说是晁错!
  而没有了晁错的支持,反而要受到晁错的打压和攻击,陶青的御史大夫的位子,肯定不能继续了,甚至就是他的封爵能不能保存都未必!
  现在朝堂里盯着御史大夫位子的人可不少!
  譬如桃候刘舍,人家父子接替,给老刘家三代天子当狗一样使唤,图的可不就是名位吗?
  又譬如楚相冯唐,人家在郡国轮换了十几年,等的也就是一个朝廷九卿或者三公出缺的时机!
  论跟皇室的亲密程度,陶青不如刘舍。
  论资历,陶青不如冯唐。
  一旦晁错表露出对陶青的疏远,朝廷里那些不甘寂寞的彻侯贵族,元老大臣,立刻就会像闻到鲜血味道的鲨鱼一般,扑上来将陶青给撕碎!
  笑完之后,刘德就道:“今日我来拜会晁内史,本是想跟晁内史请教一下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