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别说是对皇帝许诺的誓言。
  刘彻粗略的看完汲黯呈递到眼前的小册子,满意的点点头。
  “卿等果然皆天下之楷模也,朕谨为天下谢之!”刘彻微笑着说道。
  “不敢……”丞相周亚夫带头,百官纷纷叩首道:“愿为陛下效死!”
  只是,某些家伙的话语里,多多少少有些不是那么情愿。
  刘彻却懒得再管这些。
  他将那本小册子收起来,然后,看向群臣,道:“诸卿请平身罢……”
  等到大臣们都回到自己的位置,刘彻站起身来,说道:“此番马邑之战,骠骑、细柳、句注与飞狐驻军将校士卒,英勇作战,奋力报国,马邑军民齐心协力,共御大敌,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
  刘彻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对着自己的臣子们说道:“此乃骠骑将军与塞候的联名奏疏,诸君都好好看看吧……”
  刘彻将这份奏疏转交给王道,后者立刻躬身接过,然后,传递到丞相周亚夫手中。
  同时,数十位侍中,分别捧着百十份早就复刻好的副本,分别送到了两千石或者列侯以上的巨头手上。
  众人接过奏疏,微微一看,顿时人人惊讶,侧目。
  奏疏上的内容,正是武州塞陷落后的那些忠贞不屈的英雄的故事。
  丞相周亚夫甚至只看到一半,就垂然泪下,出列拜道:“陛下,此等英雄豪杰,忠臣义士,虽古之伯夷叔齐,不过如此,臣愚以为,陛下当将此辈豪杰之事迹,录于竹帛,载于青史,告于天下,嘉其父母,褒其子嗣!”
  御史大夫晁错,也紧随其后,奏道:“臣附议,另外臣以为,陛下不仅应当如丞相所言,褒杨此辈忠臣义士之父母妻儿,更应为其等立祀纪念……”
  在晁错之后,几乎所有有资格发言的臣子和贵族,都纷纷出列,附和周亚夫和晁错的意见。
  此事的出现,让每一个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知道,这个事情,是大汉王朝最好的文宣材料。
  同时也是国朝和天子,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文治武功,皆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最好证明。
  若非国家养士有力,教化得当,岂能出现这样的英雄?
  刘彻踱着脚步,看着自己的臣子们,他抬起头,看向远方。
  义纵和直不疑的奏疏上的文字,在他的心里重新浮现。
  “汉人是杀不绝的!你杀的了我一个,还杀的了天下千千万万的大汉豪杰?”
  “华夏贵胄,岂是刀剑所能屈服的?”
  “我这辈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可独独有一件事情,便是死了,骨头都磨成灰了,也绝对不会去做,那就是:被发左袵,背弃祖宗宗庙!”
  这一句句英雄临死之前的慷慨之语。
  让刘彻仿佛看到了,这些英雄的容貌与永不屈服的脊梁骨。
  中国自古就不缺乏这样的英雄!
  无论是吟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毅然唱诺着: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英雄,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阎应元以及那位慨然留下:活人不及死人香的江阴女英雄。
  他们都曾经撑起过诸夏的脊梁骨,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了侵略者和异族:你们,休想征服我们。
  你们能消灭我们的肉体,但无法磨灭我们的精神。
  然而,刘彻同样知道。
  当文天祥毅然赴死之时,江阴城中,万众一心,殊死抵抗之日。
  在其他地方。
  无数奴颜婢膝,舔着异族和侵略者臭脚的混蛋王八蛋,多如过江之鲫。
  灭亡南宋的是汉人张弘范。
  引清兵入关的是汉将吴三桂,甚至为满清打下大明疆土的,依然是无数的汉奸们带领的汉奸大军。
  甚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民族主义和民族意识已经觉醒的年代。给小鬼子当带路党的,依然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
  自南北朝开始,每一次的异族入侵,都伴随着大量的汉奸投靠。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汉奸投靠,中国历史上,多数的异族入侵都不可能成功!
  就以汉室而言,倘若没有中行说,匈奴就依然是那个原始而野蛮的原始部族联盟,他们不可能升级到二本基地,爆出新的兵种,攀上新的科技树。
  倘若没有赵信、卫律,匈奴就可能会被卫青霍去病直接灭亡。
  也就没有了后来延绵百十年的战争了。
  尽管刘彻知道,汉奸或者卖国贼,不是中国的专利。
  纵观人类历史,给自己国家的敌人或者对手卖命的,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就从不断绝。
  但刘彻依然想要尝试,从源头上断绝汉奸的产生。
  至少,也要增加汉奸们投靠异族,甘坐异族屠杀自己同胞爪牙的成本和心理负担。
  至少,也要让像为了自己的一时的不如意,就干脆跑去给西夏卖命的张元,仅仅因为自己不爽,就去给契丹人当参谋的卢文进,这样的家伙能够绝种。
  刘彻知道,人都是自私的。
  不可能人人都是黄继光,都是董存瑞。
  这要求太高了,是人类永远无法做到的事情。
  但也不能让张元、卢文进这样的家伙,能招摇过市,甚至得到善终。
  尤其是目前和未来的十几年时间。
  是汉室的关键时期。
  必须竭尽全力,防止出现带着中国文化和技术的败类,投靠匈奴人的事情。
  只要度过这个时期,等汉室的技术和文明再上一个台阶。
  那也就无所谓汉奸不汉奸,中国也估计再也产生不了汉奸的土壤了。
  道理很简单。
  只要按照目前的轨迹,正常发展下去,十几年后,汉室的冶炼、制造和锻造技术,就将超出周边一切民族和国家的理解范围。
  这就好比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欧陆,会出现投靠法国、英国的德国人,也会出现给德国人卖命的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
  但绝对不会出现甘愿给中国做奸细的人。
  为什么?
  因为没有利益可图啊。
  这就像到了后世,图朝会有给米国、牛牛甚至棒子、鬼子说话的砖家叫兽。
  但你什么时候看到过,会有图朝砖家叫兽高喊:津巴布韦是人类希望!冈比亚是世界救星!
  文明的代差和技术的飞跃,可能会在未来,彻底断绝中国汉奸的生存土壤。
  但在现在,其实汉与匈奴的差距并不大。
  至少,汉室现在的技术,对于匈奴人来说,还没有高深到无法理解。
  他们或许无法大规模制造和生产铁器。
  但,青铜器的生产和冶炼水平,却不算很差。
  在这个时候,只要有无耻文人,带着技术和资料跑过去。
  刘彻相信,匈奴人虽然无法做到像汉室这样的程度,但,总归是能发展出自己的铁器冶炼和制造技术。
  那样的话,匈奴就有了一线生机。
  而刘彻不相信,匈奴人在马邑之战后,会意识不到,他们与中国之间的差距?
  只要肯下本钱,总能收买到愿意给他们提供技术,甚至给他们卖命的商人、文人。
  而对刘彻来说,最可怕的,却不是匈奴人掌握了这些技术,然后与汉军死磕。
  而是他们在未来带着这些技术,跑去西方,跑去欧陆。
  就像蒙古人将火药带到了西方一样。
  那会产生一个可怕的后果。
  甚至可能提前千多年,让欧陆的罗马觉醒。
  那样地球就真要变成g2了。
  所以,刘彻必须要尽可能的杜绝无耻文人和商人,将汉室的文化、制度和技术,传授给匈奴人的可能性。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严查出入边塞的人,收紧大宗商品进出外。
  还需要从道德和伦理上下手。
  这武州塞的英雄,就是他最好的宣传事迹。
  “朕,要让他们的名字,响彻天地,让他们的事迹,无人不知!”刘彻在心里说道。
  这样想着,刘彻就看向自己的大臣们说道:“忠臣义士,国之栋梁,朕素来嘉之!”
  他看向汲黯,又看向颜异,又看向剧孟。
  然后他道:“朕即以尚书令黯、内史中丞异、奉车都尉孟等为朕之使,持朕朕节,寻及郡国,亲至烈士忠臣之家邸,以朕之名,为烈士忠臣,立碑、做传,敬问其父母长者妻儿!”
  汲黯、颜异与剧孟连忙出列拜道:“诺!谨奉诏!”


第863章 我的父亲是个大英雄(一)
  十月的早晨,有些冷。
  张伯微微踮起脚步,将自己小小的身躯舒展开来。
  他吃力的拿起院子里昨日族兄们遗落的木剑,尝试着舞起来。
  “嚯嚯嚯!”
  他今年才八岁,而族兄们大都已经十二三岁,甚至十四五岁。
  他们所用的木剑自然相对于张伯来说,有些沉重。
  但张伯依然咬着牙齿,撑着身子,勉励的练习着。
  他的时间不多。
  等到大人们都起床了,他就要去跟家中的下人子弟一起去山上捡柴。
  耀县张氏,虽然在耀县本地,是大户人家。
  但,庞大的宗族内部,有着无数的矛盾。
  加之汉室提倡分家别户。
  汉家天子和他的大臣们,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致力于肢解那些大家族。
  从法律、政策和税赋,种种手段上,想方设法的让一个个大家族无法成型。
  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被认为是最理性的社会模式而被广泛推广。
  但是……
  凡事都有例外。
  譬如张伯这样的情况。
  当某个家庭的男主人因为病死、战死或者因罪入狱后。
  他原本的主家,就会承担起照顾其后代的责任。
  这是因为,如今,整个天下的男子,夭折率都太高。
  往往一对夫妻,一生能生下十几个儿女。
  但是,能活到成年的,连一半都没有。
  这还是大户人家。
  若是普通的农民,子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就只能靠老天爷保佑了。
  常常有虽然生了许多子女,但最终依旧绝户的例子。
  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在汉家的顶层贵族列侯集团中也屡见不鲜。
  汉家至今已经有十几位列侯因为无后而绝嗣,封国废黜。
  所以,在民间,一个姓氏,同出一脉的家族,都会守望相助,假如有兄弟病故或者其他原因离世,那么一般长兄或者嫡系的嫡兄弟,会承担起抚养其后代的义务,直至其成年。
  然而,张伯的情况比较特殊。
  他的父亲,跟他的叔伯们关系很糟糕。
  当年,张伯的父亲甚至已经与他的叔伯们断绝了关系。
  若非是后来张伯的母亲改嫁,在改嫁前,拿出了家里最后的一百亩土地,送到了主家,苦苦哀求,加之,有人帮张伯说情,不然,此刻张伯就会跟其他孤儿一样,不是流落街头,就是饿死在某些犄角疙瘩里。
  舞着剑,张伯想着往事,他的小脸上满是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坚毅和勇敢。
  “咦!”忽然一个有些沙哑的男子声音在张伯耳边响起来:“这不是那个杀人犯的儿子吗?你父亲杀人入狱,污了我张氏名誉,你学武,也是想要杀人犯法,继续玷污我张氏清名吗?”
  张伯回过头来,就看到了自己的堂兄张愕满脸的戏虐之色。
  “我父亲,不是杀人犯!”张伯放下木剑,一字一句地说道:“他是为了胸中的大义而杀人!”
  “屈子说,虽千万人,吾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